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墓前放麻將,綠植代鮮花 廣州出現清明文明祭掃新風尚

金羊網記者 符暢 通訊員 印銳

細雨紛紛、慎終追遠。3號是清明小長假第二天,當天上午,由廣州市殯葬協會和市殯葬服務中心舉辦的清明民俗論壇在市殯儀館舉行。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近年來,廣州殯葬習俗正朝著節地生態、綠色環保和文明有序化發展,也湧現出不少新的祭拜方式。

拜祭往生態、環保、文明方向發展

據了解,廣州人「行清」的習俗源自中原。在自然環境、民俗特色、文化氛圍等影響下,廣州形成了獨特的殯葬習俗,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殯葬習俗也不斷演變。

從事殯葬服務多年,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志堅在論壇上介紹,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節地生態化,他介紹,自2000年起,火化率一直保持100%,市民基本接受了火化來處理遺體的方式。骨灰撒海、還林這些殯葬方式也逐漸推廣,目前,骨灰格位寄存、骨灰植樹還林、骨灰撒海、草坪葬、花壇葬、壁葬等生態安葬率達80.5%。

另一個方面是綠色環保化。「我記得在上世紀70年代,廣州市火葬場拜祭還沒有設拜祭台,人們拿張報紙鋪在地上就開始拜祭。」廣州市殯葬管理處處長梅向陽回憶道,後來演變成市民拿小茶几去「搭台」。並且當時很流行放鞭炮。「從早上4點開始,一天都沒停過,到處濃煙瀰漫,很難受。」 梅向陽說。

但現在,情況已經大不一樣了。李志堅表示,現在廣州大部分拜祭場所都嚴禁燃放鞭炮或燒紙錢,鮮花拜祭、網上拜祭等環保拜祭方式也受到不少市民的推崇。就連遺體告別儀式也在往現代化方向發展,家屬鞠躬、繞遺體走一圈等流程,一個小時就能完成,既莊重,也省時。

最後,越來越文明有序化。李志堅指出,廣州市民已基本接受了「錯峰拜祭」、「公交出行」等拜祭理念,在擁擠的拜祭環境中,也能做到有序、互讓,體現市民素質的提升。

現代化拜祭用品增多

提到清明拜祭用品,一般會想到什麼?在廣州,燒肉、水果、燒賣、鮮花等是很常見的拜祭品。李志堅介紹,以前祭祖,人們都會把各種祭品燒給先人,但這種情況現在已經不多了,不少市民在祭拜完成後,會選擇把祭品吃掉。記者近日走訪就發現,很多市民正圍繞著拜祭台吃甘蔗。原來,甘蔗是清明傳統祭品四大件之一,一般有頭有尾,意為家族一直繁榮,而參加「行清」時吃上一根清明甘蔗,則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

而在廣東省殯葬協會副會長蔡海軍看來,最近出現了不少新的拜祭品。「一般家屬都會在墓碑前擺放逝者生前喜歡的物品。比如喜歡打麻將的,家屬就放一副麻將;逝者是小孩子的話,大人也會帶來八音盒等玩具。」蔡海軍說。

他還發現,以往家屬都是拿一束鮮花來拜祭,但現在很多人選擇用綠植替代鮮花,因為綠植有生命力,可以保持較長時間,甚至還出現了音樂掃墓的形式。梅向陽也表示,隨著文明的進步,創新的拜祭方式可能會越來越多。

清明節可以互贈祝福嗎?

最近,關於「清明,可以說『清明節快樂嗎』?」的討論在網路上火了。對此,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法學博士、人類學專家周如南表示,「確實比較尷尬」,不過互道祝福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人們將「清明」和「愉快地郊遊」聯繫在一起。

他介紹,清明祭拜有一個歷史演變的過程。在上古時期,人們的祭拜都是在家中進行的;到了秦漢時期,掃墓才出現;到了唐朝,清明開始和出遊、踏青結合在一起;宋元時期,清明有了雙重功能,一方面是掃墓,寄託哀思;另一方面則是人們愉快地出遊。

另外,隨著城市化發展,消費主義盛行,對很多人來說,清明小長假就是「買買買、吃吃吃、玩玩玩」的好時候,清明節本身的意義、沉重感可能會有所消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