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遠征軍,戰場上的群雕

——評口述戰爭史《遠征軍》

題記: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入緬對日作戰部隊,又稱"赴緬遠征軍"、"援緬遠征軍"。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編成,遠征軍受盟軍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該軍由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餘人。

作為二戰親歷者的朱利安•湯普森,靜心聆聽173位緬甸戰場親歷者的口述,終匯聚成這部超三十萬字的沉甸雄書——《遠征軍》。透過這本書,我們於是獲知,緬甸戰場上除了人、美國人、日本人、英國人、緬甸人,還有印度人、孟加拉國人,甚至包括驍勇善戰的廓爾喀人(尼泊爾)。從兵種上看,有步兵、裝甲兵、空軍等諸多兵種。

《遠征軍》通過這些親歷者的個人視角,首度向國內讀者揭開了一些鮮為我們所知的內情。比如,因把日軍的侵略看成是擺脫英國殖民的契機,當日軍打算接管一個村莊時,「緬甸人要為他們舉辦一個公民招待會」。當英軍小分隊經過一些村莊時,有時會遭到村民們的伏擊,有時會被一些看似友善的村民,偷偷帶往日軍駐地,領取50盧比的酬金。

人人都知道戰爭十分殘酷,但在口述者的眼裡,這種殘酷不僅僅表現在敵我雙方的生死搏殺,有時還有面對戰友的痛苦卻無以相助,因為神經的高度緊張,那些生活中最為人樂道的人道主義色彩,在戰場上不知不覺地失去了應有的光芒。

在撤退期間,盟軍軍隊里流傳著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軍規,即一旦身負重傷,將被迫留在村莊中養傷。基於許多村民對英軍是否友好的不可確定性,這樣的軍規,很大程度上無異於將重傷者的命運,轉手交給那些殘忍的日軍。如同我們影視作品中的熟悉橋段,也有的重傷戰士為了不拖累自己的戰友,毅然選擇自我了斷——原來英國軍人的血管里,同樣也有這樣的俠肝義膽。

這部口述史並未過多涉及遠征軍,從整個內容看,英軍的許多表現,並未擺脫人的既有評價。戰爭開始,英軍只是不停地撤退,這一方面可能源自戰略的考慮,另一方面,英軍對日本人的恐懼可謂已達極點。即便是戰爭結束后,許多士兵仍舊堅信,日本軍人是世界上最富戰鬥力的敵人,其戰鬥力超過德軍,難以戰勝。正因此,許多英軍士兵,哪怕只是見到一個日本人,如果沒有接到明確的命令,第一念頭總是想方設法,儘快脫離戰爭,以免「被日軍切斷後路」。

這樣的評判到底是否真實公允,日軍第55師第112團連隊副指揮金澤悟少尉的那番口述無疑是最好的解答。當他們佔領孟都的英軍物資儲備基地后,發現了大量的牛肉、臘肉、乳酪、香煙、朗姆酒、杜松子酒,他簡直不敢相信,「這些士兵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中打仗的嗎?這也太誇張了吧!如果他們佔領的是我們的營地,除了一些干魚片和大米外,他們找不到別的任何東西。」飛行長官羅傑•科柏利則進一步提供了佐證,「航空兵每人每個月有四瓶啤酒,長官每人每個月有一瓶杜松子酒或威士忌」。

近年來,致力於口述史的崔永元團隊,已經採訪了4000個人,300多份口述歷史影像資料,500萬張照片。按照崔永元的理解,收集這些人類文明的碎片,「千百年後讓後人有一個研究的參照」。

透過這173位親歷者的口述歷史碎片,我們可以嘗試復原歷史的拼圖。相較於我們司空見慣的全局性宏觀式描寫,這173位親歷者的口述,不論敵友,無一不是充滿個人的體溫。不過,別試圖一一記住這173位親歷者的名字,他們只不過是緬甸戰場上的一副群雕像:疲憊、飢餓,渾身散發著連自己都十分討厭的汗臭味。

某種意義上,他們只是戰爭機器驅動下的一堆活物。


書 名:遠征軍
作 者:(英)朱利安•湯普森著,唐美容、甘玲玲譯
出 版 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5-1
定價:¥38.00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