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智能手機創新已終結|投資者說

編者按:A16Z合伙人Benidict Evans擅長用數據分析趨勢,以歷史解讀未來。就終端設備而言,他喜歡用S曲線來解讀技術的演進走向。在iPhone誕生之後進入第10個年頭之際,他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了移動2.0時代,而智能手機的創新已經走向終結了。至於新的崛起者,他認為更有可能是AR而不是語音

今年秋天,蘋果將會發布新的iPhone設計,蘋果一直保留6的設計而延緩新設計的周期變成3年而不是2年這一事實說明,蘋果有了能吸引眼球的東西。然而,這仍然「只是」又一部iPhone手機罷了。與此同時,我們發現的一些跡象表明,蘋果正在攻關AR眼鏡(晚一點推出)而且肯定也在做住一個汽車項目——但這兩個無論如何都不大可能在1或2年內面向大眾市場推出(汽車需要的時間也許更久)。所以,預計我們還會看到一大堆「蘋果的創新已死!」的文章。

我覺得Android的情況也跟iOS遙相呼應:新的「O」版開發者版本做了很多好的工作而且有很多很有價值的東西,但沒有一個是可以改變世界的。有人會再次大喊「創新已死!」

不過說真的,這反映出來的是我們現在處在產品周期的什麼階段。任何類型的新技術往往都要遵循S曲線——開始時隨著基本概念還在成型當中,改進和創新似乎比較緩慢,緊接著就是一個變化非常快速、出現創新和功能擴張的時期,然後,隨著市場走向成熟以及「空白區」的填補,可察覺到的改進往往就會放緩。汽車或者飛機領域你都可以看到這種現象——20世紀中葉的時候改變要比21世紀的前10年要明顯得多。而且現在你可以在PC身上看到這一點,或者智能手機也越來越是這樣。PC曲線完全變平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了,而智能手機現在也開始變平了。攝像頭、GPU(在VR的驅動下)還會不斷改進,但是戰爭已經結束了。

這意味著那個問題變了。我們不問「這會不會有效?」或者「誰將獲勝?」了——獲勝的是蘋果和Google(當然,Google的勝利是在以外的地方),而且它們的勝利是壓倒性的,就像微軟在1995年的樣子。相反,我們要問的是當智能手機用戶從現在的25億人發展到幾年後的50億人時,我們能做什麼?

可能這裡有個悖論:iPhone和Android的創新放緩未必就是劣勢(「蘋果在劫難逃!」「Android遠遠落後!」)而是優勢:它反映出的是我們處在這兩個都穩如泰山的階段。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空白區都已經被填滿了——大問題已經被解決了——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已經離開了S曲線中新想法或者執行可以顛覆既有者的那一部分。也是,它們太過功能豐富了,在單元和生態體系的力量太強大了。

當然這隻有在下一條S曲線出現並且重置了分數之後才成立,就像iPhone對微軟和諾基亞所做的事情那樣。今年的趨勢據說新的S曲線是語音(我對此表示懷疑)或者從廣義來說是AI(是的,但我不確定這會改變手機的現狀)。AI當然是技術產業新的S曲線,但就你將來會隨身攜帶的設備而言,我越來越認為增強現實會是下一場平台轉變。你不用對著某個東西揮舞手機,而是戴著眼鏡就能把東西安放到周圍的世界里,就這一點意義而言,AR可能會成為新的統一界面,就像多點觸摸取代窗口/滑鼠/鍵盤模式那樣替代多點觸摸。

這不會突然就發生。多點觸摸實際上有過3次啟動:2006年Jeff Han的演示,2007年iPhone的推出,然後是2010年左右在Android的加速下手機銷量出現暴漲。新的S曲線也一樣會以平緩的曲線開始——剛開始的時候。

這類創新有趣的地方在於,當你處在曲線的終點時,開始階段的東西看起來會很無聊。當時我還沒有這種感覺。現在回過頭來再看看iPhone在2007年的那支廣告視頻,給人的感覺幾乎是令人困惑的——當然了,這有什麼特別呢?所有手機都是這樣的!但是當時不是這樣的。許多人甚至宣稱這個演示視頻是假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