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穿越歷史:千古一帝 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姓,趙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漢族(原稱華夏族),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定都咸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秦王政在他登上秦國王位的第二十六個年頭,終於統一了。天下初定,39歲的秦王政第一件急著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給自己確定一個稱號。

春秋戰國,各國諸侯都被稱為「君」或「王」。戰國後期,秦國與齊國曾一度稱「帝」,不過這一稱號在當時並不同行。已經一統天下的秦王政,以為過去的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他下令左右大臣們議稱號。

經過一番商議,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認為,秦王政「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他們援引傳統的尊稱,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建議秦王政採用「泰皇」頭銜。然而,秦始皇對此並不滿意。他只採用一個「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

「皇帝」稱謂的出現,不僅僅是簡單的名號變更,還反映了一種新的通知觀念的產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們對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時就稱「皇」。「帝」是上古人們想象中的主宰萬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將「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第一,說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即「君權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覺得僅僅是做人間的統治者還不滿足,還要當神。

可見,「皇帝」的稱號,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權的一個產物。

秦王政做了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他又規定: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秦始皇夢想皇位永遠由他一家繼承下去,「傳之無窮」(《史記·秦始皇本紀》)。

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聖化,秦始皇又採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取消謚法。謚法起於周初,是在君王死後,依其生平事迹,給予帶有評價性質的稱號。但秦始皇認為,像這樣「子議父,臣議君」,太不象話,更沒意義。他宣布廢除謚法,不準後代臣子評價自己。

天子自稱為「朕」。「朕」字的意義與「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詔」.文字中不準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諱。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時,都要另起一行頂格書寫。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質雕刻的大印才能稱為「璽」。

以上這些規定,目的在於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強調皇帝與眾不同,強化皇權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藉助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千秋萬代地在其子孫後代中傳續下去。

人終有一死,最終秦死皇駕崩沙丘。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正值三伏酷暑,乃心血管病易發季節。這種病發作突然,搶救不及就死。何況古代醫學,也無救治良方。按現代醫學來看,秦始皇可能死於心血管病,不是心肌梗死,就是腦溢血。這兩種病致死者,許多都是五十歲上下。秦始皇死時49歲,正是這個年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