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生活家】不讀書,這些事兒你可能永遠也不明白

張斌利:山西省介休一中校長,曾任唐山市岔河中學校長、車軸山中學校長。2009教育報十大影響力校長、2016教育報十大讀書人物,教育改革典型「岔河中學現象」締造者。

理想匱乏是當下教師最大的問題

如今有很多校長在探討教師職業倦怠,我認為如今老師出現職業倦怠的根本原因是他們內心缺乏夢想。

我個人覺得「理想匱乏,對自己的人生很迷茫」是現在教師最大的一個問題。在我走進高中課堂的這一年多以來,我觀察到很多教師只想當一名老師,而不願成為一名行業領域的專家。很多老師只會照本宣科地教,或者告訴學生哪些部分是聯考考點。

我曾從學生調查中發現不少國中的孩子說起陶淵明來頭頭是道。我們的老師完全可以將國中課本中的陶淵明和高中課本中的陶淵明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立體的人,另外,老師們講《蘭亭序》的時候也可以說一說它背後的故事。但我很少見到老師這樣做。為什麼?因為老師不讀書。

任何領域可以稱之為「成功」的人基本上都具備一個特點,就是書讀得多。一個不讀書的老師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讀書,很多事情你不明白

如果老師不讀書,會做出很多不合理的事。比如很多老師喜歡穿紅衣服。但你要了解一些知識就會明白老師穿紅衣服上課是不合適的,因為這會造成學生的對立情緒。

我曾經對學生的成績做了一個調查統計,結果發現,一年當中,5-7月份出生的孩子學習成績明顯不好。有的老師說是因為「天氣熱」。但我們經過科學分析就會發現其中的奧秘。打個比方來說,如果學校9月1號開學,那麼同時入學的孩子當中,9月1日出生的孩子要比8月31號出生的孩子大一歲。現在的家長都很焦慮,希望讓孩子早點上學。早入學是不符合孩子的生長規律的。7歲入學的孩子相比8歲入學的孩子無論在智商還是體能上都差了很多。

如果不讀書,我們不會懂得這個道理。

另外在國中階段,男孩的成績普遍不如女孩。關於這一現象,你同樣可以從書中得到答案。因為男孩的大腦發育比女孩晚,5歲男孩的智商相當於3歲半女孩的水平。還有關於現在「男孩女性化」的問題,書中的一種解答是現在的男孩從小大量接觸塑料製品,其中的一些成分會抑制男孩體內的激素,讓男孩變得像女孩。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讀了《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之後,你會發現很多父母教育的方式是錯的。現在孩子考試考砸了,回家之後父母對孩子說「沒關係,下次繼續努力」。其實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父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和孩子共情,撫慰孩子的情緒。

用"閱讀"管住老師的心

在學校里,誰來管理老師?有人說是校長。我個人覺得,如果一所學校的校長像官員一樣管著老師,這個校長是當不好的,這所學校也遲早完蛋。

在對人的管理上,西方學者認為最先進的管理是「象徵性管理」,也就是論語所云「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說白了就是「管心」。那麼,管理老師怎樣才能管住他們的心呢?

我認為要想「管心」就得提高老師的境界,俗話說「近朱者赤」,要想達到誰的境界就和誰在一起。要想提升老師的境界,就讓他們和老子、孔子、亞里士多德這些高人在一起,而讓老師和他們在一起的方式就是讓老師讀他們的書。

子路問政,孔子曰:「先之,勞之。」要想讓老師讀書,校長得帶頭讀書。但現在有很多校長感慨:自己帶頭讀了很多書,但老師為啥不跟著讀書呢?他們起早貪黑的很累,自己也成了專家,但老師們並未跟隨校長,原因何在?

首先,讀書不能與考核結合在一起,這樣做就相當於「摁著馬腦袋喝水」。讀書本身應該是快樂的。你可以問問老師「你們到底想要一種什麼樣的人生?」但凡混日子過的老師,他的孩子的狀態也可想而知。我總是對我們的老師說:「即使你們不想要特別精彩的人生,你們也要給你們孩子一個精彩的人生。」我讓老師們在內心找到那個改變的聲音:為了孩子,自己也要積極向上。

具體實施起來,我讓老師們中止舊行為,比如沉溺於電視連續劇、進行一些無意義的閑聊;然後找到一個新的行為,那就是讀書。接著,不斷地調整行為,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從校內"聊"到校外

為了讓老師將這個好習慣保持下去,我給老師們搭建了「聊書」這樣一個平台。這個活動一開始叫「說書」,我提倡老師們將一本書讀完然後和其他人說說書中的內容。但令我沒想到的是,很多老師像演講一樣「說書」,甚至背稿。我希望老師能夠隨意分享,哪怕是一點兩點的心得體會都行,達到聊天一樣的狀態,於是我把「說書」改為「聊書」。

在學校里推廣閱讀的時候,我採取「階梯」辦法,總體來說「先故事後理論」、「先教育后教學」。我讓老師們讀書先不要和教學掛鉤,而是先「為己」,先看一些談人生、勵志類的書籍,讓老師把閱讀的興趣調動起來。接著,我再讓老師讀一些專業類的書籍,最後再讀一些提高審美情趣的書。

閱讀讓老師們發生了極大的改變。2010年我在學校內推廣教師閱讀,一年之後,這些老師當中有三分之一去全國各地開講座。

有一個老師研究詩歌,她將一年級到九年級的語文課本中但凡不是詩歌的課文都以課文詩的形式呈現出來。此外,她還給學生作詩,一個學期下來,她給班上每一個孩子至少作了兩到三首詩。

還有一個數學老師,她研究「教師的幸福」,將幸福與教學結合在一起,來提升學生的成績。最初她只能講四十分鐘的人生感悟,後來她仔細研讀塞林格曼、羅素等大家的著作,直到能講四個小時。如今,她被唐山市一所私立學校以10萬元年薪聘用。要知道我剛上任校長的時候月薪只有4000元。

讀教材讓教師專業化

現在的老師還存在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不讀教材,尤其是高中老師。這到了一種什麼樣的程度,他們將教材全部用試題替代。另外,他們不讀教材背後的東西。

我在高中聽歷史老師講解《鴉片戰爭》,觀察到這樣一種現象:老師們上課把課本一掀,把整篇課文變成填空,讓學生背誦課本,如果學生全背下來就能得高分。我們的老師不去思考鴉片戰爭背後的故事。

在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英國《泰晤士報》形容這是一場「罪惡的戰爭」,但最近有英國學者研究發現,當時本土種植的鴉片數量比從印度進口的還多,也就是說人對鴉片有需求。這樣一來,這場戰爭的由頭就不成立。而許多學者對這場戰爭的認識還停留在課本階段,也就是「銷毀鴉片,落後的要自強」。對歷史的認識是發展的,而非停滯不前的。

當老師對歷史有思考的時候,學生才愛學歷史,否則每個學生都成為記憶的機器、課本的複印機。

為了讓老師閱讀教材,我讓老師設計「前置性作業」。什麼是「前置性作業」?針對一本課本,老師在假期需要設計出整本書內容的作業,一開學就交給學生。舉例來說,學習《口技》這篇課文,老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課文內容設計各種聲響的場景,最後比較哪組學生設計的符合課文內容。可以想見,如果不對課文有充分的研究,沒有大量的閱讀,老師是設計不出前置性作業的。

2011年我開始研究前置性作業,我要求老師們在暑假裡把一冊書的前置性作業設計完。那年七月中旬學校放假,八月一日,我在北戴河給老師們租了一個140平米的大房子,白天讓他們盡情地游泳,晚上進行「前置性作業」彙報。最晚的一天我聽到了凌晨兩點。我和一個特邀的專家一起給老師們提意見,讓他們修改,八月底再彙報。可以說,整個假期老師們都沒閑著,他們很疲憊,但他們感到很快樂。

隨後,我們學校有四個老師在全區內脫穎而出,成為「專家型老師」。有一個老師研究前置性作業僅僅一年,就被聘為唐山師範大學特級教授。回歸教材讓老師在專業之路上越走越遠。

文 / 張斌利

當別人還看不清未來的時候

我們已經有了實現教育夢想的計劃

加入專業學校計劃,我們一起創造教育未來!

光明日報《教育家》(強學研究版)完整策劃並呈現了「專業學校改進計劃」,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購買本期雜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