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可怕的「1937魔咒」又來了?感受人民幣全球購買力

置業哥推薦
  • 高房價背後的犯罪:380多萬房主失聯、10%的房子是空的,究竟有多少房子?

  • 北京一套房的錢,出國能買啥?看完驚呆了!

  • 高回報低風險海外投資項目——馬來西亞燕屋房建造投資

可怕的「1937魔咒」又來了? 大佬警告:現在像極了1937年二戰爆發前夕

歷史不會重複,但是會相似。當前的經濟陷入到「1937魔咒」嗎?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億萬富翁達里奧相信歷史循環論和經濟因果論,他認為,當前的財富分化和社會分裂已經堪比1937年二戰爆發前夕,如果對當下衝突處理不當,後果很難設想。

美國經濟正在走上復甦的道路,但在繁榮的背後,有著一道道「裂痕」。當然這也不是達里奧第一次提到「1937」。

什麼是「1937魔咒」?

1937年,是經濟大危機后的第八年,這個階段,恰處於危機對實體經濟深層影響全面顯現、而短期刺激政策又捉襟見肘之時,舊力已盡,新力未生,經濟發展自然無枝可依。

大蕭條結束之後的1933-1936年間,美國經濟復甦看上去強勁有力,但實際上卻飽含風險,最重要特徵是失業率持續上升且美元貶值導致通貨膨脹發生。

1937年,美國結束寬鬆政策,而這一年,由於美聯儲過早緊縮,「低就業、高通脹的復甦」最終導致周期的再度逆轉,複合危機爆發,1937至1939年美國經濟又一次陷入衰退,整個世界經濟從復甦周期再次進入衰退周期。

就在這一年,二戰的陰影開始放大,各國內外交困,民粹主義思潮興起,民主制度受到嚴重威脅。

1937年全球經濟這段心路歷程,也被稱之為「1937魔咒」。

美聯儲離緊縮有多遠?

美聯儲7月FOMC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就今年內開啟縮表達成共識。年底再加一次息已成為市場的共識。

華創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屈慶認為,美聯儲加息+縮表,緊縮效應更勝以往。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未來美聯儲加息次數如果多於市場預期,恐慌指數VIX或許會在10月31日前暴漲四倍之多。

目前美國國內經濟陷入了不溫不火狀態,通脹連續五個月低於預期,並離美聯儲設定2%的目標漸行漸遠。

美聯儲的緊縮步伐已經有所放緩,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報告中表示,短期之內,因為通脹遲遲不達標,美聯儲會持續維持較為寬鬆的環境,繼續循序漸進的緩慢加息。

美國失業率一路走低背後的真相

目前美國失業率一路走低,已降至4.3%,創16年新低。經濟學家在不斷走低的失業率中發現令人困擾的趨勢:

處於主要工作年齡的成年人並未積極尋找工作,這一數字仍處於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以來的最高水平。

目前失業率一路降低

根據美聯儲數據的分析,總共有大約2400萬人,佔25歲至54歲美國人的19%,去年沒有積極尋找工作。

他們是誰,他們為什麼不工作?

騰訊財經提到,據最新的2016勞動力數據顯示,婦女留在家裡照顧孩子或年邁父母是這一人群中的最大佔比。高中以下學歷的婦女約佔800萬人左右。

華爾街見聞提到,隨著美國中低收入家庭經濟情況惡化,大批家庭主婦不得不出門「打工」補貼家用,這些家庭主婦找到的工作,幾乎都是在低技能低收入的服務業,這種質量的勞動力參與率上升,被看作是經濟復甦的表徵。

女性在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面前越來越無助,繼而導致酗酒消愁的人數上升。女性酒精成癮的人數翻番,從十年多前的5%飆升至約10%,新增酗酒人數幾乎都來自於女性。

這也是美國失業率一路走低的情況下,隱藏的殘酷現實之一。

「我們體系的根基建在沙子上」

前德州共和黨眾議員Ron Paul認為華爾街正在高估美國經濟的強度:

一個「不可預測的總統」和那些傾向於「把他撕碎」的人,把華盛頓弄得太混亂了。我們體系的根基建在沙子上,一陣大風就會把它吹倒。假如市場明天崩盤了,我們將遭遇大蕭條。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達里奧也認為,影響市場的不僅是經濟形勢,政治因素目前佔有更大的比重,發達國家的財富分化、社會分裂和政治困局上升至1937年二戰爆發前夕高位,橋水正有策略地減少風險持倉。

「我建議投資者將資產的5%-10%配置黃金,用來對沖政治和經濟風險。」

衝突有增無減,斗到「至死方休」

當前的政治風險,從民意調查來看,可以窺得一二。

達里奧認為,從各項平均值來看,民眾對美國社會和經濟的滿意程度還算良好。但若細看分項就會發現,人們觀點的衝突有增無減,甚至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非要斗到「至死方休」才行。

美國最著名的民調機構之一Gallup統計發現,對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率為35%。看上去這個數字還可以,但其中79%的支持者是註冊共和黨員,僅有7%的支持者是民主黨。

而在川普的支持者中,61%的人表示他做什麼都是對的;在反對者中,有57%的人表示不看川普的政策主張,不管做什麼都無法改變負面觀感。

在PRRI的民調中,約有40%的受訪者希望看到川普被彈劾,其中72%是民主黨人,僅有7%是共和黨人。而且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不會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而更改對川普的看法。

達里奧指出,這代表大多數美國人的政治觀點日漸執拗與分裂,對國家的發展方向莫衷一是。人們更傾向於為自己的信念而戰鬥,以至於不想再給意見不同者開口辯護的機會。儘管目前這不會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但已令政壇陷入一片僵局,拿不出令各方認同的政策條款。

最懸殊的貧富差距:

1%的人拿到90%的總收入

除了政治衝突加劇之外,美聯儲在創造巨大紙面財富同時,貧富差距迅速擴大。目前最富有的美國10%家庭佔了全部家庭財富76%,最貧窮的末50%家庭財富佔比僅為1%。

美聯儲公布了美國「家庭」部門的最新數據(截至2017年3月31日),家庭凈資產總值上升至歷史新高94.835萬億美元,增加了2.4萬億美元,有四分之三是惠及10%的人群,這部分人佔了美國金融資產凈值的76%。

加州有可能是美國,甚至全世界貧富差距最大的地區:

2012年加州1%最富裕的人貢獻了超過50%的所得稅。如果將這一稅收收入按照稅率「倒算」回去,1%的人或拿到了總收入的近90%。

不僅美國,目前全世界的貧富差距也在急劇擴大。澎湃新聞提到:

當今世界財富的8個頂尖富豪所擁有的財富,相當於全球相對貧困的那一半人口的財富總和。

25年後,世界上將出現第一個「萬億富翁」。換句話說,如果這個人每天花100萬美元,也將需要2738年才能花完這筆錢。

達里奧認為,如何解決當下困境,對經濟、市場、甚至是人類的整體生存狀態,都有著深遠影響,比現在坐著討論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經典理論有用得多。在這個令人不抱樂觀的時代,建議持續減少風險持倉,以防衝突一觸即發、來不及防禦。

兩次提出,達里奧為何偏愛「1937」?

事實上,達里奧不止一次警告投資者,要注意「1937」風險。

2015年與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間隔8年,而歷史上1929年的經濟危機與1937年的市場衰退也是相隔8年。

2015年3月,他撰文概述了當前美國市場與1937年的相似之處,並結合金融危機之後市場上所發生的事件,列舉出了1920年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債務上限升至泡沫頂端,經濟和市場紛紛見頂(1929 & 2007);

經濟蕭條,利率觸及零點(1931 & 2008);

印錢模式開始,啟動「美麗」去槓桿模式(1933 & 2009);

股市和「風險資產」開始復甦(1933-1936 & 2009-2014);

周期性復甦期間經濟開始好轉(1933-1936 & 2009-2014);

央行開始進入收緊貨幣政策,導致進入一種「自我強化」式衰退(1937 & 2015?)。

達里奧當時提出的觀點獲得了眾多大佬的認同,諾獎得主希勒提到,在1937年後,催生出兩類新名詞:

「長期停滯」:指經濟長期萎靡不振。「長期」代表一代人或一個世紀。「停滯」意味著致命危險的溫床。20世紀30年代末期,人們同樣擔憂歐洲所瀰漫的不滿情緒,而這種情緒當時已經造成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崛起。

「不敢消費主義」:人們擔心未來生活更加艱難而過度儲蓄,人們的儲蓄意願超過了可以獲得的投資機會。

「長期停滯」和「不敢消費主義」等流行辭彙透露了人們內在的悲觀主義。這種悲觀主義抑制支出,不但進一步強化了經濟的疲軟,而且激發憤怒、低容忍度和暴力傾向。

目前美股處於歷史高位,全球央媽集體轉向鷹派,金融圈的大玩家們也頻頻「盛世危言」發出「崩盤」警告:

這個秋天或許很危險!

感受人民幣全球購買力:100人民幣在美國立馬縮水為58元,在哪個國家人覺得自己最有錢

從觸手可及1:7到近期最低1:6.66,人民幣對美元比價反彈勢如破竹。

普通人的感覺可能還沒那麼強烈。不過,喜歡在美亞上海淘的,有孩子在美國留學的,還有喜歡出國旅遊的、在海外投資的……恐怕會為了去年到處找額度換美元而後悔。

會這麼想,都是從匯率的角度看人民幣的價值:現在人民幣升值了意味著可以換更多美元。去年國人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22億,境外旅遊、投資都需要花錢。

那你有沒有想過,假如你在美國花出等值100塊人民幣的錢,你買到的商品或服務究竟比國內是賺還是賠了呢。

那麼,問題來了——

同樣的100元人民幣,在境外到底「值」多少?

01

百元人民幣在境外花還值100嗎

商品成本、市場價格和各種附加價值的不同,使得相同的產品在各個國家的售價不同。這個情況家庭主婦肯定是最了解的了:小到每天吃的蔬菜水果,大到冰箱電視這類家電產品在各個國家賣的價格都不一樣。

這還只是同一類產品定價上的平行對比,如果是不能同一個商品各地都賣的一類服務,比如洗車服務、剪髮服務,那價格差異就更大了——在美國做一次洗剪吹的價格可以在做三次!

所以為了能夠更直觀地告訴你各個國家的消費水平有何不同,我們以100元人民幣為基本值,利用世界銀行的購買力平價係數(Purchasing Power Parity)——以1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為參考基數,得出在別國的購買力情況——計算出100人民幣在境外的購買力水平。

一句話,就是100人民幣拿到境外花,還是票面那100嗎。廢話不多說,上圖——

(製圖:小五)

我們根據人最愛出境游+人最愛投資+G20選出了以上33個國家和地區。圖中越紅的顏色代表人民幣購買力越高,越綠的國家/地區則越貴。橘黃色的國家/地區則跟的消費水平差不多。

總體來說,經濟水平越高的國家或地區,如歐洲大部分國家、北美、大洋洲以及日韓,100人民幣購買力在這些國家普遍縮水。一些國人喜歡去的國家或地區,100人民幣的購買力大多在50~70元之間。

看到這是不是有點繞?我來梳理一下:100元人民幣是它在的票麵價值,在國內有一個定量的購買力(但隨著通貨膨脹,100元也越來越不值錢);而圖中所顯示的數值則是100人民幣在該國的實際購買力——也就是說,你能用100元人民幣在該國買到相當於國內多少錢的商品。

比如在日本消費100人民幣,只能買到相當於在國內購物58元的商品和服務。

這也難怪近年來東南亞國家成為了國人旅遊勝地。在大學生最愛的泰國旅遊時,100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加了1.6倍,可以買到比國內更多的商品和服務,整體來看性價比超高。

02

為什麼去發達國家總覺得自己窮?

相信許多留學生都有個相似的感受,就是明明家裡一個月給的零花錢不少,但一出國,荷包就感覺癟了一半。這個數值告訴你,這絕不是你到了美國後放飛自我大手大腳花錢的原因,而是——錢真TM少了一半!

美國跟日本的消費水平相當,100人民幣到了這兩個國家立馬縮水到58元的水平。

很多人會說,不對呀,在美國奧特萊斯買一個coach包包、UGG雪地靴、化妝品都便宜得不要不要的,如果美國貴,那麼代購小編們都怎麼過活的?

奢侈品、日用品、電子品牌為何在美國更便宜?這與兩國的經濟體結構不同有很大關係。來,划重點——美國屬於資本密集型經濟體,而屬於勞動密集型。一般出現同一品牌在美國更便宜的情況,這類產品要麼就屬於資本密集型產品,美國恰有這個福利可以通過密集資本來降價;要麼它屬於勞動密集型產品,只不過這個產品是在第三世界國家做的。

但是,對於缺少勞動力支撐基礎服務的美國,它的勞動力成本就高。這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說我方才提到的理髮,以及——外食。

對此,令我深有感受的就是美國的飲食。記得當時在學校食堂吃飯,簡單一餐:披薩、飲料、水果,就需要5美金(相當於當時的30rmb)。偶爾想吃點好的點一份漢堡+奶油海鮮湯,就可能到10美金。這僅僅是普通花費。如果偷懶想點外賣...噢漏,外賣的送餐費就要2~3美金,活生生把我點餐的慾望咽回了肚子里。而平均一餐外賣的價格也在10美金以上。

還有,美國的快遞費也是很高的。

所以,如果你保持著在國內餓了就用app點外賣、沒事跟朋友出去吃或者一個月剪一次頭的生活習慣,那麼你手中的錢自然而然會減少一半。

03

以為線,哪些便宜哪些貴?

100元拿到沙烏地、匈牙利、墨西哥、土耳其和捷克花,不會出現縮水。但要事先提醒一句,這不一定意味著你在這些國家,可以買到和國內同樣多的東西。

埃及和印度被我們劃分在人在這兩個國家購買力高的名錄里,100人民幣的購買力在這兩個國家可以翻倍。所以去印度旅行的朋友們要多長個心眼兒,印度小販是遠近聞名的愛出高價賣便宜貨,如今看到它的購買力(印度/=1.95)將近我們的1/2,如果按我們這裡的價格去看印度的相應產品的價格,至少要便宜一半——當然不是全部,還是有明碼標價和同樣商品價值不同的情況。

除此之外,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用人民幣在這些國家的購買力都比在強。你可以在這些國家用同等的錢買到更多東西。

但比貴的國家和地區也不少,而且都是投資熱門。在歐盟那些人熱愛旅遊和投資的國家的購買力都不高,而金磚五國中的巴西消費水平也在之上。

香港和新加坡的購買力水平相當,且都比內地高,但卻未達到美國的水平。得知美國消費水平在香港之上時,有些朋友擺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兩地分別有比對方更貴和便宜的消費產品,但總體而言,同樣的價錢,在香港可以買到比美國更多東西,其生活的便利程度也在美國之上。

義大利、德國、法國、韓國和日本雖然不及美國貴,但都是對於國人來說消費水平高的國家。同等的100人民幣在這些國家買的東西更少了,所以到這些地方旅遊都會感覺到「窮」,但是這些地方卻也是投資的好去處,因為回報的價值也提高了。

但是加拿大、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的購買力比美國還低,作為國人最愛投資地,投資是好的選擇,但如果拿著國內的工資在這些國家生活就比較苦哈哈了。

33國和地區中最貴的國家不出意外地花落瑞士。作為非歐盟成員的國家,它也同樣不享受歐盟關稅減免的政策,許多在歐盟自由流通的商品到了瑞士就要多交錢。另外,瑞士的最低工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個瑞士售貨員的時薪是25美元。

在瑞士,普通的一餐可能就要20-30瑞士法郎(約人民幣140元),而要吃得比較好的話,最低消費就要50瑞士法郎(約人民幣350元),這是因為瑞士實體經濟的各方面成本皆高所導致的。

04

大麥克指數,從漢堡看國家的差異

講到購買力平價(PPP),就會聊到這個由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1986年推出的比較方法。當時將想法提出的時候,提出者Pam Woodall還笑稱這是個「玩笑」。

大麥克指數是基於購買力平價的條件,它認為,在長期(long run)的匯率中,兩個國家相同籃子里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在這個情況下就是漢堡),會趨於相同。就比如,在美國大麥克的價格是5.3美元,在則是20人民幣,那麼$5.3=¥20。

但用如今的匯率計算得出,的大麥克其實約為$2.92,所以這個粗算大麥克指數(raw index)就告訴你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價值其實被低估了45%。理論上,人民幣還應該升值。

我們也可以從國內的麥當勞定價看出,的漢堡其實比美國便宜。那些說美國漢堡理應更便宜的家長們要顛覆三觀了。不止是比美國便宜,的漢堡也比上面所提到的許多國家的漢堡都便宜。以下我們做了一個大麥克價格從2007年開始的走勢圖:

從價格變動的情況來看,美國、英國和的變動幅度相對一致,而日本的價格則一直很平穩,基本沒有什麼變化,這也側面表現出該國消費水平的變化。這十年來,美英兩國的消費水平基本跟同步上升,而日本則經歷了一段消費水平停滯的時期。

從我們統計的情況來看,大麥克購買指數與購買力平價所得出的購買力情況是相似的。最貴的是瑞士,最便宜的是埃及。中間則有些許不同,比如內地的大麥克購買力就排到了第十名,而香港第六,說明這兩個地方的漢堡都不貴。相反,巴西的漢堡價格卻是倒數第三,而美國卻掉到了倒數第二,看來被美國人發明的東西結果卻在美國賣得最貴。

05

可口可樂指數、拿鐵指數……

文章最後,稍微再介紹兩個與購買力、收入這些衡量社會經濟發展相關的有趣指數。

《經濟學人》除了整了個大麥克指數外,還動過可口可樂的心思。在1997年,《經濟學人》就研究並推出了可口可樂指數,分析的是不同國家的可口可樂銷量及該國的富裕、健康程度。他們發現,可口可樂銷量越多的國家和這兩個因素有正相關的關係。但該文作者直接簡單地說可樂銷量越多的國家人民越富裕和健康,這我就不太確定了。。。

在2008年,這本雜誌又動手研究了非洲各國的穩定幸福指數跟可口可樂銷量的關係,結論大同小異——越平穩開放的國家,可口可樂的銷量也就越高。

另一個拿鐵指數被廣泛稱為星巴克指數,也是《經濟學人》於2004年推出的。當時他們發現,美國星巴克販賣的中杯拿鐵咖啡的價格與大麥克的價格恰巧相同,而這樣也就能在搜集了各國的中杯拿鐵價格后,計算出該國的購買力指數。但這個指數的限制也很顯而易見,它只適合於將拿鐵當作水一樣普通的飲品的國家。

所以正如他在文章中所講的,主要西方國家比如西歐、澳大利亞、加拿大的拿鐵指數和大麥克指數相差無幾,但這個指數到了亞洲就遇到大難題。就算在西化程度頗高的日本,這個指數所得出的結論都跟大麥克的結論相差巨大。

當時是這樣的,日本的大麥克指數得出的結論是日元價值被低估了12%,但是拿鐵指數卻說日元被高估了13%。

的值更驚人,大麥克指數得出人民幣被低估了56%,但是拿鐵指數卻說人民幣正好對應到它的購買力平價指數。(在2004年,星巴克好像還沒在國內普及開吧。。。)

這也體現了把西方慣常的商品用於計算單一的購買力平價指數的局限——它遇到了文化衝突。一些國家會將大麥克當作非常貴的西方產品(如2000年時的),而另一些國家卻當它是垃圾食品。一些人把大麥克當作周末加餐的外來貨,而另一些人卻認為它是日常餐。

不過,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用這些產品計算的指數確實能大概地體現不同國家的購買力情況,以及國際間匯率是否平衡。

但先別說買買買,國人收入水平還遠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也是為何他們能買得安心我們卻要束緊腰帶。

所以與這些國家和地區一對比,你就知道為什麼在一些地方花錢一不小心就花多了。

海外購房政策繁而複雜,「海外置業政策」平台為你導航,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房產資訊及購房政策!也歡迎有海外房產配置需求的朋友添加置業哥微信report99 為你定製最符合你的需求以及最為合適的海外房產。

精彩推薦
  • 北京房價斷崖式下跌成交量下降?這個地方的房子卻一天比一天搶手!

  • 今天,我在希臘買了一套房 ... ...

  • 巴菲特這棟豪宅46年漲了73倍!想起同樣壕卻飽受白眼的買房團……

更多海外置業、移民、留學、投資資訊,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了解更多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