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歲娃還不會說話 診斷原因竟是自閉症!

家裡的長輩總說「大隻雞慢啼」,但如果到了2、3歲多還不會叫爸媽就要注意!台灣新竹一位2歲半的小志(化名),只會發出一些無意義的單音,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平常也不會跟大人討抱抱,直到鄰居出生5個月大的妹妹,都可以童言童語地逗大人開心了,小志父母才察覺不對勁。經早療門診評估發現,原來小志竟有自閉傾向,隨即安排早期療育課程。經過一年的努力,小志終於開始開口叫爸媽,人際的互動也有顯著進步。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神經科醫師許家睿表示,「語言發展遲緩」是早療評估門診中最常見的指標,除了自閉症之外,先天或後天性失聰、智能不足、廣泛性發展遲緩、環境刺激不足都是可能的原因,因此若家中有小孩具有「語言發展遲緩」,一定要提早治療,來診斷評估是何種原因造成。

0~3歲之間的語言發展

準備期(10個月以下)

剛出生:剛出生的寶寶都會大哭,且節奏有時單調、有時特別大聲,但不代表他的心情不好。

2~4個月:爸爸媽媽開始會聽到寶寶出現「a、i、u、e、o」等母音,但對寶寶來說,這些是完全沒有意義的發音,僅止於開口練習發聲的用途,也是他們探索自己的一個正常過程。

4~5個月:寶寶笑的時候會出現笑聲,且因為喉嚨肌肉發展成熟,開始會模仿成人的語調及聲音。

6個月:此時寶寶已學會用眼睛辨認陌生人和主要照顧者的臉龐,也能發出類似英文字母「f、s、d」等子音,爸爸媽媽能聽出寶寶的聲音有不太明顯的語調高低。不過,如果聽到寶寶好像發出「爸爸、媽媽」的聲音,並不代表寶寶學會叫人,而是因為他在練習發音的時候,湊巧發出同音字。到了8~9個月,寶寶的音調大小、高低,會越來越明顯,且能模仿大人說出一些簡單的單字,但仍不知其意義。

第一期(10~18個月大)

寶寶成長至此階段,已能夠將語言和動作進行象徵性鏈接,例如爸爸媽媽告訴他「Bye Bye」,他就知道要揮手;說「不行」的時候,他也能跟著搖頭。如果家長手指著窗外,他的眼睛會自然往外看,雖然還不太會說話,但能夠看懂或聽懂家長的眼神、手勢、語調,來進行視覺的轉換。

此時寶寶已經能看著媽媽叫「媽媽」,不像準備期只能根據成人的哄誘來發出類似卻不包含任何意義的聲音。

第二期(1歲半~2歲)

寶寶未滿1歲半之前,為了學會說出一個辭彙,必須經由成人在他面前復誦數周(甚至是好幾個月),才能將辭彙與人、事、物進行結合。不過,寶寶1歲半之後,不少家長會發現寶寶學習語言的速度突然變得很快,能在短時間內學會且說出幾十個簡單的辭彙,因此也能稱之為「語言爆炸期」。

早在1歲半之前,寶寶已經聽得懂許多單字,但在還沒學會如何正確咬字及發音前,無法開口直接與成人溝通,因此理解的辭彙比能說出口的單字,大約多了5倍以上。

第三期(2歲~2歲半)

寶寶在此階段的溝通方式,多為「鸚鵡式的仿說」。寶寶2歲以後,除了能夠快速累積以往所學到的單字,聽到旁人說什麼,也能夠跟著復誦,但不見得知道所有物品的正確名稱,也無法在看到汽車的當下,就馬上指著該物說出「汽車」兩字。

第四期(2歲半~3歲)

待寶寶2歲半之後,看到某些物品,就能自己叫出對應的名字,例如指著車子說出「汽車」;3歲之後,語法會逐漸成熟,開始出現完整的句子,像是:「媽咪我要去公園」、「爸比抱我……」等簡單對話,對於助詞及形容詞等用法也會越來越有概念。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