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阿里的未來在哪裡?你所不知道的阿里未來簡史?(中)

文/量子歆

圖/聶某人

六、創新與紅利

功夫,名滿天下。馬雲喜歡功夫,自名風清揚。

與西洋功夫不同,功夫的上乘與否,在兩樣:

一內功,是根基,決定了功夫能走多遠;

二心法,是奧義,決定了功夫能走多高。

阿里的內功就在自身的帳戶體系,阿里的心法就是馬雲的思想(阿里故事)。憑著這兩樣,阿里成為頂尖高手。

這個高手,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打著一套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組合拳,收割著所到之處豐沛的時代紅利!

打「模式創新拳」,收割「先發紅利」。阿里勇敢地在全球電子商務中進行了大膽的模式創新:在乃至全球,率先做中小企業電子商務B2B平台阿里巴巴;第一個做全免費的C2C平台淘寶等等。這些創新的商業模式,被市場發展證明是成功的,順應了商業發展的時代趨勢。由此,阿里帝國獲得了寶貴的先發紅利,不僅圈住了大量帝國「國民」(商戶、用戶),而且使得阿里旗下的部分品牌,領先成為了所屬細分領域的「品類」代表,例如說起「C2C」基本就是說淘寶,由此阿里築起了高高的競爭壁壘。

打「互聯移動創新拳」,收割「人口紅利」。在人類歷史上,互聯網、移動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得某項服務的供應,在理論上一個服務商或一個網路,就能夠觸達每一個用戶。能夠無限放大的網路效應和可以幾乎忽略的邊際成本,成為阿裏手中帝國擴張的利器。阿里雄起於PC端,擴張於手機端。阿里較早地深刻認識了移動互聯的魔力,在所有互聯網公司中率先取消原本獨立的手機移動端業務部門,所有業務手機化,所有部門移動化。由此,狠狠吃足了移動互聯大發展的「人口紅利」。

打「理念創新拳」,收割「政策紅利」。這是馬雲的看家大殺器之一。這一招,抵得上千軍萬馬、抵得上金山銀山。做金融,阿里就用這一著。支付寶借勢國家的「雙創」政策,高舉「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先鋒大旗,高喊「改變銀行」的市場革命口號,讓所有監管者猶豫不前,讓所有傳統金融機構帶著鐐銬與他競爭,吃干榨盡「政策紅利」。且看:沒有銀行和清算轉接牌照的阿里支付寶,通過技術和產品的創新包裝,支付寶虛擬帳戶實際上已經就是銀行帳戶、支付寶資金結算網路事實上已經就是轉接清算網路。這兩項業務,支付寶始終「無牌駕駛」、「無監管駕駛」。那麼,是監管當局不想或不給阿里支付寶發牌嗎?當然不是!而是阿里支付寶根本不願意去拿,或者說有選擇性的拿(拿了收單機構牌照)。它清楚地知道:不拿牌照,我的地盤我做主,有選擇地接受監管約束,這樣才能繼續野蠻生長,為自己贏得非對稱監管的政策紅利。終於,阿里的賬戶體系一段時間內幾乎成為金融的「法外之地」,並由此膨脹為一個全能的(尤其是金融)、無監管(同樣尤其是金融)帳戶體系。這裡的道道,馬雲自己總結得很好:超車不能靠彎道,要靠換道——換條沒有或者少有監管的道。所謂的互聯網「降維打擊」、「降維競爭」,說白了就是把兩個維度抹去了:一個是價格——「0」全免費;另一個就是監管規範——「0」規避或者選擇性接受。

打「跨界併購拳」,收割「資本紅利」。資本的力量永遠是直接而暴力的。但是,資本的確能候買來時間、人才、業務和夢想的未來。阿里在國內的互聯網巨頭中,是最早瘋狂開動資本併購戰車的,而且所涉領域無所不包。很多人尤其是專家們不僅看不懂,而且始終帶著「能吃進卻消化不了」的觀點等著看阿里的笑話。這隻能說明,這些人既沒有看透阿里互聯網國家的商業夢想,也沒有理解併購整合對阿里的真正意義。阿里的跨界併購拳,開打於2005年8月全資收購雅虎+10億美金。對於這次併購,爭議始終不斷。最主要的原因,是阿里為此付出了自身40%股份的代價。但是,爭議的焦點是馬雲給出的對價是否值得,而阿里對雅虎的消化是極其成功的:雅虎的搜索能力、億級用戶和10億美金,被加持到淘寶身上,突破了當時不可一世的ebay(易趣)對初生淘寶的瘋狂絞殺。當淘寶建成C2C生態圈、登頂全球時,放眼望去,江湖早已沒有ebay的身影。而雅虎也被敲骨吸髓,化作青煙散去。此後的阿里,開足了跨界併購的戰車,娛樂、媒體、物流、視頻、電商服務、金融……,阿里沒有買不了只有想不到!帝國的邊疆在資本的戰車中無邊擴張,並在2014年登頂證券市場。

七阿里帝國2015-2016

2014年9月,阿里紐交所上市。十五載艱辛開拓,換來一朝帝國輝煌。阿里和馬雲當之無愧!馬雲喜歡太極,深知陰陽流轉、盛衰相繼。他沒有自己去敲響阿里登頂上市的鐘聲,而是把這光榮的瞬間,留給了因為在阿里帝國做生意而改變了人生軌跡的8個普通人。

不過,規律就是規律,那一天總會不可抗拒地到來!

2015年、2016年,在阿里發展史上,是值得深刻銘記的兩年。在這兩年,阿里以密集的事件,集中釋放了青春年少的狷狂,無可抗拒地向野蠻生長告別!

(一)2015年5月27日——未盡的「成人禮」

或許多年之後,面對塵封的歷史,阿里人會想起,市場安排他們接受「成人禮」的那個下午。

2015年5月27日,一個普通的日子。下午5點多開始,全國範圍內用戶陸續無法正常使用支付寶,持續2個半小時。晚上,支付寶官方微信發文《對不起》,就支付寶網路癱瘓作出冷靜的解釋:原因是杭州蕭山的光纖被挖斷了。

雖然支付寶很冷靜,但是用戶首先炸了。在「自己的資金還在不在?」的恐懼中,用戶被足足煎熬了2個半小時,各大通訊軟體和論壇里,飛舞著抱怨和憤怒。接著炸了的,是銀行。剛開始,面對蜂擁而出的系統報錯信息,所有銀行都以為是自己的介面出了問題,ECC裡面一陣恐慌。好在很快大家就搞清了實情,問題出在支付寶那裡。然後是如釋重負后幸災樂禍的旁觀。最後炸了的,是技術同行們。一根光纖,搞癱一個網路?沒有通訊備份?搞錯沒?這可是號稱天下第一的支付寶啊!

種下因必得果。這天,用戶的怨氣怒氣,銀行的幸災樂禍,技術同行的諷刺挖苦,是阿里支付寶在此之前所作所為的應得收穫。單就說銀行,作為支付寶的合作夥伴,本不該幸災樂禍。但是,支付寶人員在銀行面前的傲慢與強勢,是出了名的。也難怪!2008年末,馬雲說了「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我是來改變你、顛覆你的;我是先進的,你是落後的;我找你,是為你打開一條新生之路,那是看得起你,還敢與我討價還價?

人間從來世態炎涼,企業始終上行下效。馬雲是有能力、有經歷,才有那點脾氣和傲氣。而阿里人,越到底下,能力打了幾多折扣,經歷少得只剩清湯,脾氣卻比老大還大。對人、對同行缺乏「謙卑」,對事、對規則缺少「敬畏」。

阿里人,從新商業時代的「紅衛兵」,到成為新商業帝國的「老革命」,這中間還缺了一個真心而痛苦的「成人禮」!

市場給了這個機會,但阿里人能意識到嗎?能自我革新嗎?

不過,不管孩子自己怎樣,再被嬌縱的少年,負責任的爹媽最終仍會承擔起監護人的應盡責任。作為阿里金融所在領域的監管當局,為支持互聯網金融釋放了足夠多、足夠長的政策紅利。但是,在金融這個經營風險的高風險領域,行業本質並沒有因為新技術而改變。

時機未到冷眼觀,機到眼前斷決心!2015年5月27日的那個下午,時間窗口打開!政策紅利的偏食是時候收縮了。

就在人行細密籌劃的時候,證監會率先出手了。

(二)2015年7月16日——「寄生」終結時

2015年6-7月,A股股災。證監會出手加強市場監管。7月16日,在監管要求下,阿里系金融板塊企業恆生電子,全面關閉子公司HOMS系統的賬戶開立功能、賬戶增資功能,並關閉所有零資產賬戶。而從幾個月前開始,證券公司也在監管指導下,陸續關閉了連接HOMS的場外配資介面。HOMS由此進入全社會聚光燈下。

HOMS系統最先是一個為私募基金開發的技術工具。它起初並不惹眼,最終卻發育為證券市場上龐然巨大的「寄生者」。

如何「寄生」?關鍵是理解HOMS系統的功能。HOMES系統的核心創新,是在一個合規股票帳戶的情況下,實現任意多不同主體通過這個合法帳戶,各自獨立在證券市場進行交易操作和資金進出。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無論你是外資、遊資,是人、是狗,在證監會、券商那裡都隱身在同一個賬戶下無須實名;無論你是自有資金、配資,還是高利貸、熱錢,在證監會、券商那裡都是不明來路和去途的資金。由此,證監會的監管被擊穿了,券商的管理也被擊穿了。兩者全都成了「擺設」。HOMS在證券市場上,成功寄生出一個完全遊離於金融監管機構監管之外的賬戶和資金系統。

各位看官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沒錯,這是阿里體系內又一套遊離於監管之外的賬戶體系,完全等同於支付寶虛擬賬戶體系遊離於人行和銀監會監管之外。恆生電子是2014年通過資本併購加入阿里系的。阿里能夠看上恆生電子,並較公開市場交易價格的120%,溢價大手筆拿下,當然有很多理由。但是,阿里對HOMS賬戶體系價值的深刻理解,是其決定投資的關鍵因素之一。阿里為自己找到了一條在證券市場創新的「新賽道」。

也就是藉由著這條「新賽道」,一部分無操的場外配資和兇猛的海外熱錢,在A股市場助漲助跌、興風作浪,最終與其它力量一起釀成了2015年的A股股災。

股災后,在審慎負責的監管下,HOMS被切斷寄生管道,逐漸萎縮凋敝。現在,恆生電子的官網上,已經搜索不到任何有關HOMS的信息。而恆生電子的市值,也從股災前最高峰時超1000億元,跌落至目前的280億元。

一個寄生的賬戶體系消失了。那麼,另一個的命運呢?

(三)2016年11月27日——與「基因」的抗爭

2016年11月27日,阿里麾下支付寶,再次向成為社交網路平台發起衝擊。這是阿里帝國軍團,繼微博、來往、陌陌等一大串先驅戰隊后的又一次衝擊。這一博,押下的,是阿里估值的王牌和阿里系客戶端的王者。結果,社交努力成了援交鬧劇,芝麻信用成了性用門檻。衝擊社交高地再次以慘敗收場。這場敗仗,不僅讓彭蕾親筆反思道歉,更直接導致螞蟻金服和支付寶的組織架構和管理人員大調整。(參見《史記—阿里公關列傳》)

這是阿里繞不過去的敗戰遺址。2017年3月27日,時隔整整4個月,馬雲在阿里湖畔大學第三期開學典禮上,終於公開回應此事。馬雲說:「微信紅包確實打得我們滿地找牙,不過冷靜下來想,社交媒體可能真的不會為公司帶來價值,能帶來價值的還是數據。」

至此,馬雲定調,阿里釋懷。但是,馬雲和阿里對這件事情的反思,最終落腳在實用主義的數據價值上,卻沒有挖掘出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

或許阿里是真沒想明白,但或許是想清楚了也不願承認並公開。其實,根本原因就在阿里的基因。這個「基因」掌控著阿里人對個人用戶的定位,以及由此的決策、行動取向。換一種說法,這個「基因」決定了個人用戶在阿里眼中「是什麼」,以及阿里做社交的「根本動機」。

個人用戶在阿里眼中「是什麼」?一句話:「不是人」。不是富有情感的社交人,而是慾念橫流的消費動物。阿里從成立那一天起,百年宏願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所有一切,歸根結底都要向慾望看齊、向交易看齊、向成交看齊。在阿里的基因里,用戶需要滿足的不是情感而是慾望,無論物質的或非物質的都行。但是無論哪樣,關鍵得落實到買賣、落實到交易。

阿里做社交的「根本動機」是什麼?一句話:「做生意」。不知從何時起,由於交流、分享消費體驗是網路社交中的高頻主題,在一批故事高手的渲染下,社交場景被認為能夠直接轉化為電商交易的入口,並成為比個人獨立購物瀏覽更能激發購買慾望和下單衝動的場景。加上社交是手機端高頻打開的應用,阿里又想要扼住用戶每個消費慾望的入口,這才導致其失魂落魄地焦慮於社交。

但阿里的基因能做成社交嗎?看看騰訊,馬化騰起家的QQ,這個如今的寶貝,在其初始階段,始終找不到盈利之門而入,差點被當作工具軟體幾十萬就賣掉了。也正因為找不到盈利模式,小馬哥反而傻傻地心無旁騖,純粹圍繞著用戶社交需求來設計QQ。現在的微信也是同樣一個發展路徑和內在道理。這,就是基因;這,就是調性。阿里不具備這初始的土壤,命定了一個不同的基因。基因決定命運!阿里能夠與自己的基因真正和解,才不會重燃妄念、重蹈覆轍。

在阿里的價值觀里,馬雲始終強調擁抱變化。面對著不平靜的2015-2016,馬雲將如何繼續阿里橫跨3個世界的夢想?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發表,如需轉載請和聶某人聯繫(微信公眾號:Fintech_nie))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