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年輕人:或死於創業 或死於創業公司

從2014年到現在,轟轟烈烈的創業大潮餘威還在,但誰也知道僅剩餘威。15年底資本市場的收緊毫無懸念地上調了16年融資的難度。大浪淘沙,資本雄厚者活下來,收入穩定者活下來,業已成熟者活下來,這意味著一些toB項目守得雲開見月明,其創始人也逐漸由懵懂的創業者蛻變為成熟的企業家。但當年一哄而起的許多其他項目,可就沒那麼好命了。

有人批評這種創業狂熱,對「大眾創業」的口號不以為然。口號固可鄙夷,創業本身倒並不見得是件壞事,何況遠未到需要清算、反思、刻入歷史記憶的程度。

大眾創業雖然一夕之間滋生了花樣繁多的創業者,但也確實帶來了形形色色的就業崗位。這些崗位不知接納了多少迷茫的年輕人,將他們從找不到工作的閑漢磨鍊成這個主管那個總監。

就業是個好事情,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國家。那些吃創業飯砸創業鍋的的傢伙,最討厭了。

然而,雖然一些年輕人通過創業公司找到了工作,他們卻還是忍不住要對這些公司「泣血控訴」。

讓我們聽聽他們的故事。

不可否認,對「創業公司誤我」這一話題反應最激烈的年輕人,大多是被以各種形式拖欠了工資的。他們中很多人不是工作城市本地人,一旦工資遲發,生存都成問題。相信再過很多年,年輕時被某家公司拖欠工資的記憶,仍能激起他們的怒意。

小Z:

上一家創業公司2個月工資沒發,最後一個月社保公積金也沒交。入職新公司時間晚,舊公司沒斷開社保公積金,又 tm借錢交了2個月的社保公積金,接近7000塊錢(上一家公司全額繳納,之前還說福利特別好,大坑)。到了新公司,工資沒有一個月按時發過,四處借錢還信用卡和網貸,最低時存款百元。

小D:

我離開上一家公司1年2個月了,欠的三個月工資還沒發呢,那公司也沒倒閉。

誠然,這都是很令人不爽的經歷。一些創業公司擴張過快,融資又沒有跟上(我們就不談收入能不能跟上了),最終導致招了人發不出工資(沒有一個月按時發過)。

而拖欠工資久了,無論財務還是老闆,都會日漸對這種異常現象「泰然處之」(拖欠1年不為所動),最終焦躁鬱悶的只是基層員工而已。

至於「怎樣看待不發工資」這種問題,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雖然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發不出工資的並非全是創業公司,甚至一些大型企業偶爾也會拖欠工資(比如錢放在企業理財里了),但這都是受害者聊以自慰的緣由,卻絕不該成為老闆不發工資的借口。

不過我要說的是,拖欠工資既不算具有「創業公司」特色的「坑害年輕人」行為,也不是創業公司坑害年輕人最深的行為。手裡沒錢固然難受,但更難受的是斷絕了今後賺錢的可能。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些故事:

小S:

自己不具備專業技能,程序、設計都做不了,覺得可以做運營,面試也成功了。一開始有樣學樣,做新媒體運營。後來公司有了新產品,就去做社群運營了。產品黃得很快,後來要自己寫東西,就開始做內容運營。去面試,面試官問有什麼成績,我說不上來。

小C:

學金融的,一開始去一家P2P公司,不靠譜。後來去一家拍網劇的公司,都是小姐姐,不過也什麼都沒做成。後來又去一家廣告公司。仔細一想,畢業兩年了,和剛畢業的人一個起點。

這兩種情況可怕不?不僅在當前公司沒什麼前途,離職以後也同樣沒有前途。而且隨著年歲增長,身上的應屆生光環褪去,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最終能和應屆生一個起點已實屬好運,一些倒霉的同學可能連「一個起點」都無法追求了。

公平點兒說,工作重心不明確,或者頻繁跳槽導致自己缺少積累、成長速度慢、在面試官面前拿不出成績,個人的職業規劃大概也是有問題的,不能全都賴給公司。但另一個角度看,年輕人職業規劃特別明確的確實也不多,且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而創業公司相比傳統公司也存在一些容易激化矛盾的特點,比如:

1、缺乏科學管理的經驗,多頭管理、跨部門管理成為日常,員工終歸不知道自己該從事什麼工作,變成打雜的、救火的;

2、管理層不主動關照員工的成長,靜止地看待員工的能力,員工每次寶貴的升級被「胡亂加點」,浪費青春年華;

3、擴張太快,業務繁多,招聘速度跟不上,只好試圖把每位員工變成超人,結果可想而知;

4、本身福利待遇不穩定,或者倒閉太快,導致一些入職不久的新人被迫更換工作。

對年輕人來說,一方面,相比大公司而言,創業公司提供的機遇是觸手可得的,一些人足以抓住機會摘取爆髮型的成績、獲得爆髮式的成長;另一方面,創業公司也帶來了不穩定等諸多挑戰,一些年輕人也成了這種動蕩的受害者。

上述「公司誤我」雖然具有「創業公司」特色,不過也屬於挑戰與機遇並存,可以算是進入創業公司承擔的風險,或說走捷徑可能付出的代價。但還有另一種「誤我」,則與當今的創業潮分不開關係,是確實應該譴責的。

小W:

2015年的時候在某基金做投資經理,跟朋友一說,都覺得挺風光的。後來換公司,發現我以前的工作沒什麼價值。

大學大學部畢業,也不是金融專業,在這條路上很難走下去。市場沒有那麼火了,我這種基層投資經理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小A:

在某小公司做產品經理,公司不大,工資還算不錯。後來想到大公司做產品經理,發現這段經歷根本不值一提,以前的產品也沒什麼展示價值,寫在簡歷上都不吸引人。再想找類似的工作,工資都沒有以前高,落差很大。

這種「降職降薪」的憂愁以往常常發生在三、四十歲高級打工族的身上,比如在某家公司任職CXO,跳槽去別家公司有可能要降到總監職位;又比如憑藉業績積累在原公司是收入超高的銷售,去新公司以後因為要從零開始,最開始薪水有很大下滑。中年人如果運氣不好或一著不慎,是容易落入此等境地的。

然而在今天,由於資本的介入,泡沫的生髮,很多剛畢業的同學也過了一把高管高薪癮,但高級職務往往並非建立於自己的能力和經驗,而是建立在「公司太多」的賣方市場優勢上;高級收入則並非建立於自己的努力和公司的營收,而是建立在剛剛到手的融資上。

簡而言之,創業熱潮吹起的泡沫不僅把很多創業者捧到了潮頭上,很多公司的員工也一併享受了「弄潮」的刺激,然而,當一切回歸平淡時,飛不動的傢伙總歸要掉下來。

雖說我們往往追求不勞而獲的生活,把「錢多事兒少」當做目標也無可厚非,但騙別人也就罷了,不要說多了變成騙自己。能否生於憂患我們不討論,但企業和企業里的人,卻往往會死於安樂。多和你的同齡人聚會,聊聊你們的工作現狀,假如你發現朋友們都比你忙比你累,但收入卻並不比你高——沒有特殊背景的話,你最好警惕些了。

我不認為這是年輕人好高騖遠的問題。眼前有好職位好待遇,竟然懷疑是泡沫而不去爭取的人才是腦子有病。畸形的市場給了一些不成熟的年輕人以幻覺,讓他們高估了自己能力,或者高估了整個工薪族的生存現狀。因此,夢境一旦破碎,冰冷的現實便令其中一些人難以承受了。

一度泡在高管高薪夢裡的年輕人也還算幸運。我也認識一些小夥子,2年前千里迢迢從家鄉來到大城市,不太費力地在創業公司找到一份基層工作,賺得不多、成長不大,但還算在大城市站得住腳。公司一朝一夕,人也來來去去,在今天的環境里,他們若在之前的1、2年裡沒有拿得出手的積累,竟會發現自己連「站得住腳」的工作都找不到了,而不得不再次自降身價,徹底成為城市底層,甚或悻悻地返回老家。

當初敞開雙臂歡迎他們的大城市,臉變得也太快了點兒。歡迎本身是沒有錯的,難道來到大城市居然是一種錯嗎?

再大的災難也有倖存者,何況創業潮算不上是災難,反而造就了不少功成名就的大佬,和跟著大佬喝湯的人。可以料想,他們對浪潮過後的失敗者是無情,失敗者的苦難在他們眼裡恐怕都只是「你自己的選擇有問題」。也許等他們再成功一點,再富裕一點,然後像他們的前輩那樣經歷一次倒退二十年的股災,他們才能學會全面思考問題,並給予不幸者一點微薄的同情。

世間事大抵如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