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特朗普金融新政」

「川普金融新政」

或埋重大金融隱患

■張茉楠

近期,川普推出「金融新政」,簽署行政令,修改金融監管條例《多德弗蘭克法案》,大幅放寬銀行業借貸限制,被視為打破了束縛華爾街身上的「枷鎖」,是對美國金融監管框架的最大一次洗牌。

金融監管重新洗牌

事實上,2008年金融危機給了美國監管框架的制度性糾偏的機會,推動了金融體系的變革。多年以來,過度金融擴張導致了美國經濟的過度虛擬化。以美國為代表的金融擴張集中在兩個具體的領域,一是快速飆升的聯邦債務,二是以次級貸款為代表的住房貸款抵押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聯邦債務的居高不下與二戰後國際金融秩序的制度缺陷有直接關係。這個金融秩序隱含的流動性創造機制中的「鑄幣權」問題,正是金融虛擬經濟助長了美國政府對政策自主性強烈的選擇偏好,並導致了美國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的萎縮以及「產業空心化」問題。而對金融監管的大幅放鬆更加助長了美國金融風險選擇性偏好的增強,並最終釀成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

為避免金融危機再度爆發,美國國會於2010年7月21日批准了《華爾街金融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案》(簡稱《多德弗蘭克法案》)。該法案被認為是繼《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之後,華爾街最深刻的變革,也是歐巴馬2008年上任后所採取的應對金融危機最嚴厲的監管法規,是對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美國金融系統法律框架進行的「再造」。

《多德弗蘭克法案》旨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化解金融機構「大而不能倒」問題。從銀行每年的壓力測試,到設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再到引入著名的沃爾克規則(Volcker rule)限制大型金融機構的自營交易業務,《多德弗蘭克法案》無疑對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美國金融業起到了相當的正面效力。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內容:

一是建立新的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對聯邦金融機構和所有在美國從事業務的金融公司擁有明確而且強大的監管權力,包括要求大型金融機構訂立「生前遺囑」等。二是為金融公司,包括銀行和銀行控股公司、非銀行金融公司、券商和保險公司建立特別破產程序。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被授予廣泛的新權力以接收要進行金融分解和破產清算的金融公司。三是改革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未來將很難出現本次危機中大規模使用的緊急救助。四是設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美國在《多德弗蘭克法案》中將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提到了歷史性高度,一改多年來金融消費者保護居於次要定位的狀況,成立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賦予其保護整個金融領域的消費者免受各種不公平、欺詐和違規行為損害的職責。五是「沃爾克規則」,限制商業銀行涉足自營及投機性交易等高風險業務領域,加強衍生交易管理,防範風險。

除此之外,《多德弗蘭克法案》彌補了一直以來的美國金融監管漏洞:所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包括所有與系統重要性的支付、清算和結算活動有關的金融基礎設施)都必須接受更嚴格的並表監管。而且,這種監管不僅要考慮單個金融機構本身的安全穩健風險(即微觀審慎風險),更要考慮系統性金融風險或宏觀審慎風險。《多德弗蘭克法案》把這個重大的金融監管職權賦予美聯儲,並首次在法律層面明確美聯儲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責。

同時,《多德弗蘭克法案》也大大加強了美聯儲的金融監管職權,包括對所有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實施更嚴格的審慎監管標準(比如,風險加權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槓桿率、風險管理、短期債務、信息披露、信用敞口、表外資產),以及採取各類監管手段(比如,現場和非現場的檢查權,索取報告權,執法權,壓力測試)。其中,對大型金融機構的定期壓力測試要求是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在宏觀審慎監管方面最值得關注的監管手段。

監管審查被削弱

美國重建金融監管框架產生了實施效果。根據美國白宮公布的關於《多德弗蘭克法案》的最新數據,法案生效7年以來,美國主要銀行的額外資本金已經增長了7000億美元,金融抗風險的能力確實得到了增強。《多德弗蘭克法案》實施以來,美國金融系統透明度、銀行槓桿率、金融消費者的保護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為重建美國金融體系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直以來川普都主張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放鬆金融監管也是川普作為「百日新政」計劃的一部分。川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財政部長在120天內提交對美國現有金融系統監管法案是否符合核心原則(core principles)的審查報告。這項審查將由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原高盛主要負責人加里·科恩(Gary Cohn)負責。此外,川普經濟顧問委員會由多位公司首席執行官組成,包括對《多德弗蘭克法案》持批評態度的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 LP)創始人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Jamie Dimon),這些操刀金融監管審查的力量大都來自於華爾街,這使得金融監管者與金融利益集團難以「切割」,其改革的「公平性」和「公允性」更難以保障。

從影響上看,一旦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對金融監管大幅放鬆不僅將刺激金融資本逐利性的增強,在全球資本收益率普遍偏低的情況下,勢必會擠壓實體經濟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助長金融業再度加槓桿。與此同時,美國作為全球金融監管的「風向標」,大幅放鬆金融監管也會產生較強的「外溢效應」。

日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強烈指責美國有意放鬆監管的行為,認為放鬆監管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重要原因,放鬆銀行業監管是令人擔憂的舉動,並且十分危險,將對穩定的金融系統構成威脅。

德國央行執委多姆布雷特也表示,突然撤銷或削弱部分監管是一個巨大的錯誤,這或將增加再一次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莫尼塔宏觀也發布報告指出,不良貸款率高、金融衍生品風險敞口過大、政府債務拖累等,是以義大利銀行業為代表的大多數歐洲銀行所面臨的共同難題,一旦處理不當,將爆發銀行危機。因此,「川普金融新政」將埋下系統性金融隱患,不排除危機會捲土重來。

(作者為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零利率,觸碰德國敏感通脹神經

■王珠珊

2016年3月,歐洲中央銀行宣布下調歐元區主導利率至零,並把隔夜貸款利率和隔夜存款利率分別下調至0.25%和負0.4%。這也就意味著在歐元區存款,不但收益不會增多,還有「倒貼」的風險。今年1月19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儘管歐元區通脹率呈上升趨勢,但歐洲央行仍將維持歐元區現行的零利率政策不變。

零利率遭德國反對

據歐盟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2016年12月歐元區通貨膨脹率為1.1%,達到3年來的最高值。為了刺激歐元區的經濟復甦,歐洲央行近日決定,繼續維持現有的貨幣寬鬆政策。同時,原定於3月到期的購債計劃,也將延長至今年年底。歐洲央行去年底表示,每月800億歐元的資產購買計劃將維持到今年3月。從4月起,資產購買改為每月600億歐元,暫定持續到今年年底。若有必要,歐洲央行將視通脹變化進行適時調整。

雖然歐洲央行把這項政策看作是對抗通脹的秘密武器,但零利率政策卻讓德國經歷了一次不大不小的通貨膨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德國2016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升1.7%,11月為上升0.7%。今年1月份,德國通脹率已經達到了1.9%,是2013年7月以來的最高點。雖然2010年德國的通脹率為2.3%,但當年的全職工作人員工資收入同比上漲3.3%;2014年的通脹率達到0.8%時,德國國內就開始採取各種措施控制物價上漲,再加上當時國際原油價格暴跌,使得2015年德國全年通脹率跌到了0.3%,甚至當年9月的通脹率歸零,CPI也出現零增長。

一說到通貨膨脹,德國人的神經就異常敏感,1922年-1923年,一戰後的德國進入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期,甚至創下了前所未有的29000%通脹率的「世界紀錄」。然後,希特勒藉機粉墨登場,以「消除通脹」、「提高就業率」等為幌子奪取政權並發動二戰,對日後德國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因此,「通貨膨脹」這個詞,可以說是德國人內心最大的恐懼。多年來,德國政府在制定經濟政策時,一直求穩不求快,也是出於對高通脹率可能引發社會動蕩的忌憚。

雖然歐洲央行給出了2%的通脹率底線,而德國目前的通脹率尚未突破這個關卡,但德國國內要求歐洲央行加息的聲音也此起彼伏。這是因為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一直以通脹率穩定著稱。

而此次歐洲央行實行的零利率政策,德國其實從一開始就持反對意見。早在2013年5月,有著「鐵相」之稱的德國財政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就曾公開表示,反對歐洲央行實行零利率政策。他認為,銀行採取了零利率政策后,只能表面上增加貨幣的流動性,只能起到安慰劑的作用,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照樣得不到根本改善。而德國中小企業佔到國內企業數量的99%,因此,歐洲央行的零利率政策,無法給德國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好處,也無從談起幫助德國穩定通貨膨脹。

通脹從何而來?

而新的一輪通貨膨脹從何而來?

2016年3月,歐洲央行推出了以刺激消費為目的的存款零利率政策,德國各大銀行也相繼開始降息。其實,德國人對低息習以為常,目前現行的日存款利率約為0.2%,與2012年的超過2%相比,也刺激到了不少德國人的神經。從去年9月開始,在德國的慕尼黑儲蓄銀行櫃檯存入現金,紙幣每筆收1.5歐元手續費,硬幣的手續費更高達5歐元。為此,德國最大的保險柜生產商Burg-Waechter的家用保險柜銷量同比增長25%,其他保險柜品牌的家用櫃銷量也猛增。

德國巴伐利亞銀行經濟學家施特凡·基帕爾表示,德國擔心惡性通脹,因此一直敦促歐洲央行加息。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德國失業人數大幅下跌1.7萬,超出預期;失業率在6%的水平上低位徘徊。而且,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去年12月宣布,今年共將減產約180萬桶原油,導致石油價格近期上漲了5.8%。不斷飆升的能源成本推動了物價大幅走高,食品價格已上漲3.2%。

今年10月,德國將要面臨大選。作為「全球最具權力的女性」,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年可謂是「外憂內患」。一方面,去年義大利全民修憲公投失敗,總理倫齊辭職,德國對此表示「遺憾」;此前德國對歐洲央行為希臘再次「輸血」表示反對;再加上目前德國民調顯示,來自社民黨的前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領先默克爾16個百分點。德國民眾對默克爾的難民政策不滿,連帶著對歐盟的疑慮加重,若此時默克爾再痛失總理寶座,德國的金融市場也將出現難以預估的衝擊。

據德國柏林經濟研究所、慕尼黑經濟研究所、萊茵—威斯特伐利亞經濟研究所、哈勒經濟研究所和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這五大經濟研究所預測,德國2017年的經濟增長率為1.4%,比2016年低0.5%。而德國經濟研究所預測,個人消費將成為拉動德國經濟的主力軍,今年上半年的通貨膨脹率可能還將上升。

(作者為本報見習記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