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當時逃逃在床上模仿某個街舞視頻蹦來跳去,結果一不小心「啃」到了床沿上,因為之前他的床架是鐵的那種,門牙的一個角就這麼沒了(我們當天就把床給換掉了,遷怒啊~~~)。幸虧缺口比較小,沒有傷及牙神經,醫生的建議是,暫時不用管它,可以等長大些,比如18歲之後再做處理。現在補的話,畢竟補的部分不是原裝的,孩子太小自己還不會注意,說不定過幾天啃個蘋果就又啃掉了,而且門牙再用十年左右整體還要磨損一點兒,到時補的量也會少些。
雖說缺個口子在美觀上的確很有影響,但醫生這麼說,我心裡總算安穩了些。可馬上就聽到「哎呀,你有顆齲齒啊」。燈光下順著醫生的指示一看,果然在口腔左邊稍微靠里的一顆牙齒上,明顯有個黃偏黑的小腔洞。雖然是乳牙,以後會換掉,但醫生說這顆牙齒需要等到11、12歲左右才會換,距離現在還有好幾年,所以需要儘快填補,於是他不得不做了個Cavity Filling(齲齒填充)。
如果說摔到牙是個意外,那顆齲齒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因之前不夠注意,距離上次檢查牙齒的時間有點兒久,而且這一兩年開始放手讓逃逃完全自己刷牙后,他的刷牙質量也有所下降。
有些事真是痛過才能讓人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以前每次檢查牙齒逃逃都沒怎麼上心,這次可是認認真真聽了牙醫的建議,回來也和我們一起把有關牙齒、護牙的知識都學習了一遍,連刷牙時間都調了個定時(當然是在我們的監督下,他之前每次刷牙的時間都太短了~~~)。
今天我把我們學習的成果和大家分享下,也給各位爸爸媽媽提個醒兒,牙齒太重要了,那可是正兒八經要跟著孩子一輩子的東西,像逃逃那樣缺一角就是個遺憾啊。
1、哪些是乳牙哪些是恆牙?什麼時候長什麼時候換?
大家都知道孩子要長一次乳牙,然後一個一個慢慢脫落掉,再長出恆牙,究竟乳牙幾顆,恆牙幾顆呢?從這張老美孩子常用的「Tooth Fairy Time(牙仙子時間圖)」可以看得很清楚,乳牙總共是20顆。
乳牙通常在孩子出生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2-3歲長齊。然後等到6-8歲左右,開始一個個大致按照上圖標在每顆牙齒上的時間脫落,換成恆牙,這個過程大概是從6歲-12歲。西方有這樣的童話傳說,孩子脫落牙齒的當天晚上如果把牙放在枕頭下,Tooth Fairy(牙仙子)就會來把牙齒拿走,留下一點零花錢作為報酬。所以,這張圖表示了牙仙子可能會來20次,換走孩子的20顆乳牙。
逃逃現在八歲多,最前面的上下四顆牙齒都已經換齊,全是恆牙,所以摔壞了是再也長不回來了。摔到門牙那天他翻箱倒櫃地把自己平時攢的零錢都找出來,想著是不是可以花錢再從牙仙子那裡把牙齒換回來,可是很遺憾。這也算是逃逃第一次意識到,有些東西失去就是失去了。
除了這20顆牙齒是先長乳牙,再換成恆牙之外,還有8-12顆恆牙是直接長出來的,沒有替換的過程。其中我用紅圈標出來的4顆,會在孩子6-7歲左右就長出來,記住它們是恆牙,換不了的,要一不小心整成齲齒將會是個遺憾。幸虧逃逃壞的那顆是前面我標了黃圈的乳牙,好險。靠後的四顆會在11-13歲左右長出來,一般是下面的兩顆先長,再到上面兩顆。
最後的四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智慧牙了,長不長,長的時間都不太固定,每個人都不一樣,像我這種沒什麼智慧的就到現在都還沒長完~~~
對家長來說,我覺得最最需要關注的是紅圈標出的那4顆恆牙,它們還有個專門的名稱,叫「六齡牙」,因為它們在孩子6-7歲時就長出來了,這個年齡的孩子比較小,沒有完全理解到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尤其大大咧咧的男孩子那更是需要家長的監督。
當然,每一顆牙齒都應該受到關注,我們接下來馬上要講到。
2、牙齒就那麼多顆,該怎樣保護呢?
其實沒什麼妙方,關鍵就兩點,一是定期拜訪牙醫,二是每天認真刷牙。
定期檢查
美國兒科牙科協會是這麼建議的,」在孩子長出第一顆牙齒,或者最晚不晚於1歲時,就該帶孩子看牙醫,開始半年一次的常規口腔檢查。」 這麼早就看牙醫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為了預防早期的齲齒,據統計,美國4歲以下沒有定期做牙科檢查預防的孩子中,25%會有至少一顆齲齒(可能也跟他們的飲食習慣有關,感覺華人孩子沒那麼嚴重),其二也是為了和牙醫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牙醫會給家長示範講解怎麼給孩子清潔牙齒,等孩子2、3歲懂事之後,牙醫也會專門給孩子講護牙的方法和知識。
美國國家疾病防控中心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孩子在5歲之前就開始看牙醫,那麼五年內牙齒護理的開支要節省大約40%。大家都知道看牙這事在美國很貴,無論是保險費還是治療費價格都不菲,所以絕大多數美國家庭是會算這筆帳的。
當然,即使在對牙醫開銷不那麼敏感的國內,定期檢查也非常重要,早預防有問題也能早發現,孩子也少遭罪啊。
有些爸爸媽媽可能會忽略孩子乳牙的重要性,認為乳牙遲早是要換的,但其實在孩子6~9個月時萌出的乳牙會到6~7歲才開始換,2~3歲時萌出的乳牙要到12~13歲才開始換,這期間的時間還是很長的。像逃逃那顆有齲洞的牙齒,雖然是乳牙,但醫生判斷它肯定撐不到自己脫落的那天,所以也必須得治療。
一個小小的齲齒就是一個感染漏洞,如果不及時治療,情況會越變越糟,如果感染到牙神經,牙神經就會死掉,最壞的情況甚至會導致恆牙長不出來。如果定期檢查,有些問題及時發現儘早處理了,就不會釀成大麻煩。
? 每天認真刷牙
逃逃檢查牙齒時,醫生一看他的牙就問,你平時刷牙是不是沒刷夠2分鐘?汗啊。
孩子早晚刷牙,這個肯定是所有爸爸媽媽都會盯著的,但刷的質量怎麼樣,可能需要更加關注。
美國牙科協會和兒科協會都建議,在寶寶長牙之前,家長就應該每天用濕軟布為寶寶清潔口腔;一旦長出第一顆牙齒,就應該用嬰兒牙刷和含氟牙膏為寶寶刷牙。如果長出兩顆牙齒,並且相互接觸后,就要開始使用牙線了(牙線的使用在美國非常普及,牙醫要求每天要使用一次)。而在7、8歲之前,孩子刷牙這個事最好有家長的監督和協助,最重要的是保證兩點:一是每顆牙齒都要刷到,尤其是比較靠裡面的磨牙,它們比前面的牙齒更容易長蛀牙;二是保證至少2分鐘的刷牙時間。
逃逃的牙醫告訴我們,鑒於他還有兩顆牙齒有齲齒傾向,可以再適當延長刷牙時間到3分鐘,上下牙齒各花1.5分鐘,每天還要用一次牙線剔牙。總之,刷牙要定時定量,不能馬虎應付。
不少美國家庭會在洗手間貼一張孩子的刷牙記錄表,每次刷完牙之後在上面划個小勾勾,一來是提醒孩子,同時也讓刷牙這件事變得更加有趣,值得借鑒。
還有,之前有讀者問過我一個問題,美國孩子是早飯前刷牙還是早飯後刷牙呢?究竟哪種是正確的?當時我專門請教了逃逃的牙醫和查閱了不少資料,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下。
和絕大多數人習慣早飯前刷牙不同(有統計數據表示為98%),老美的刷牙習慣不太統一,只能說習慣飯後刷的人偏多,但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習慣早飯前刷牙。所以,如果你在網路上搜索老美孩子的Morning Routine(早上例行要做的事)的話,會出現兩種順序,
先吃早飯再刷牙
先刷牙再吃早飯
兩種做法都有根據,早飯前刷可以消滅一整夜口腔內滋生的細菌,去除口腔異味,刷牙對口腔的刺激也可以更快的喚醒腸胃活動;而吃完后刷牙則可以清除口腔里的食物殘渣,有利於一整天的牙齒清潔。但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結論哪個更好,我查過的美國權威牙科網站也沒有給出固定建議,所以,注意早上要好好刷牙比糾結飯前刷還是飯後刷更重要。
此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孩子早飯進食了酸性食品,比如優格,果汁等,那最好在飯後半小時內不要刷牙。這是因為酸性食物中含有的酸對牙齒的牙釉質有弱化侵蝕作用,如果飯後馬上刷牙,牙刷和牙膏對牙齒的摩擦可能對牙釉質造成更大的傷害,進而對牙齒健康產生隱患。所以牙醫是這樣建議的,如果知道早餐要吃酸性物質,就應當在飯前刷牙,或者在飯後半個小時之後再刷牙。
我個人覺得孩子早上起床上學前的時間已經非常緊張,不太可能在飯後等半個小時再刷牙。現在逃逃是起床后馬上刷牙,吃過早飯後再簡單漱下口,去除下食物殘渣和口腔異味。
3、整牙是必須的嗎?為啥很多美國孩子都戴矯正牙套?
上面談到的都是牙齒健康,那怎樣才能讓孩子的牙齒更整齊漂亮呢?說到牙齒的美觀,有個標誌性人物一定得談到,那就是擁有一口迷人小白牙的歐巴馬總統,據說這口牙給他當年競選美國總統拉了不少選票。
在外交場合露齒一笑就瞬間讓別國元首成為配角。
美國可能是全世界最注意牙齒保健的國家,在很多美國人眼中,一口好牙不僅是健康的標誌,還是社交利器。不管一個人的笑容有多迷人,如果露出糟糕的牙齒也會是大打折扣的。所以,就如前面談到的,絕大多數美國孩子從小就會定期看dentist(牙醫), 而到了一定年齡,通常是長了「六齡牙」之後,就會開始定期看orthodontist(正牙師)。
根據孩子牙齒的生長情況,正牙師會建議需不需要矯正,什麼時候開始矯正。也正是因為老美對牙齒非常看重,所以這邊整牙的「閾值」很低,孩子的牙齒稍有一點兒不平整,咬合不齊,間隙偏大等情況,到了合適的年齡都會帶上矯正牙套。最早的8歲左右就會開始,比如鄰居家一位和逃逃同年級的小男孩,今年就戴上了矯正牙套。戴矯正牙套在美國青少年中相當常見,幾乎成了生活必備品。
另外其實不僅是美觀問題,有些孩子的門牙長得有點兒外翹,類似下面左圖的這種情況,被稱為「外傷敏感性」牙齒,也是必須要整形矯正的。
這類牙齒非常容易受外傷,比如平時的玩耍、運動中就很容易被碰到磕到,做矯正也是保護牙齒的一種方式。逃逃那顆磕到的門牙我後來仔細觀察發現也有一點輕微的突出,只是不太明顯,可能也是磕缺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