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吃貨要看! 寒食節的美食, 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前一二天,還有一個傳統節日——寒食節,你知道嗎?相傳,春秋時晉文公焚山求介之推出山,之推抱樹而死。文公令在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寒食節以飲食習俗得名,與美食密不可分:青糰子、烏稔飯、清明螺……你都吃過嗎?

本人現在在煌旗小吃培訓機構做商務諮詢的,上班主要也就是解答諮詢的,你可以直接微信搜索公眾號「小吃創業」,你問的問題基本我都能看到,而看到的我基本都會回復。如果說到這你還不太懂,,

傳統的「寒食節」又稱「換火節」,說的是家家戶戶燒了一冬的爐膛,開春后要滅火清理了,所以家裡停火一兩日,只能吃涼食了。因此舊時北京很多家庭都在寒食節的前一天準備出次日的食品,大多是一些小吃,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絕。

所謂「寒食十三絕」其實是清朝時睿親王府家清明節上墳祭祀的時候,在朝陽門外一家餑餑鋪訂購的食品,在祭祀時擺成了階梯狀的十三層,為「十三階」。這個做法後來傳到海淀的八旗營房,被叫成了「十三絕」,滿族八旗營房的人們就用13種普通小吃組成「十三絕」。

寒食十三絕是什麼?有一種說法,「寒食十三絕」具體包括:馬蹄燒餅、螺絲轉、饊子麻花、薑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糖卷餜、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面餑餑、芝麻醬燒餅。另版「寒食十三絕」:奶油炸糕、螺絲轉、饊子麻花、薑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麵茶、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面餑餑、芝麻醬燒餅。

北京清明節吃什麼?下面就為您一一介紹寒食十三絕。

1、薑絲排叉

薑絲排叉又叫薑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京味兒十足的北京小吃。雖然是道「北京名吃」,但自己在家做起來一點也不難。只需先用鮮姜泡水,再用生薑水和成麵糰,后擀成均勻光滑的薄片,然後在薄片上撒上澱粉面,疊起合成長條后,用刀切成約寬為2厘米、長5厘米的排叉條,將兩小片疊到一起,中間順切三刀,散開成單片套翻在一起,用溫油小火炸好。下一步將炸好的排叉過蜜,用生薑水熬開后撈出薑絲,放入白糖,開鍋後放飴糖,繼續熬開后移小火上,將炸得的排叉入薑絲熬出的薑糖稀中迅速過蜜,控干放涼即可。

2、馬蹄燒餅

老北京有句俗語「東一夥子,西一夥子,早點就吃馬蹄燒餅夾果子」,就說的是馬蹄燒餅。製作馬蹄燒餅用的是一個長方形的磚砌吊爐,下面是煤火,上面正面開有洞口,爐頂上帶有幾個馬蹄凹圓形的印模子。烙制燒餅時,將已在案板上和好的半發麵的小餅粘上些芝麻,再刷一層油和糖水,再往爐頂上的模子里一貼,小餅即成馬蹄形了。烤熟后,外焦而中空,掰開正好夾進去一個油炸鬼,吃起來香酥甜美,十分可口。

3、糖耳朵

又稱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糖耳朵,因為它成形后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糖耳朵炸製成形后,要趁熱放入溫熱的飴糖中浸泡一分鐘「過蜜」。適宜在秋、冬、春三季食用,因為夏季炎熱,蜜容易脫落。蜜麻花色澤棕黃油亮,綿潤鬆軟,甜蜜可口。

4、驢打滾

驢打滾來歷不凡,光看它的加工材料包括大黃米面、黃豆面、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足以符合營養膳食指南上的食材多樣化這一條。它的製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5、芝麻醬燒餅

北京人統稱燒餅,是大眾化的小吃品種。過去不少回民餐館都經營此類麵食,外皮多數帶有芝麻,也有不帶芝麻的,但不管表皮怎樣,中間都是以塗麻醬為酥層的。回民小吃經常是品種配套供應,如豆汁配鹹菜、焦圈,豆腐腦配麻醬燒餅,老豆腐配火燒,餡餅配小米粥,薄脆配牛舌餅。麻醬燒餅色澤金黃,外焦里嫩,香味濃厚,一刀切開,層次清晰、均勻,一般十五六層的最為地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