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旦失去幻想與光明,人類便成為陌路人 | 冰讀精選

《重生》,【美】斯蒂芬.金 著,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2016年8月

讀友:燕子

時間:2017年9月5日

一部關於信仰、神秘力量、生命盡頭、未知世界的超自然驚悚題材小說。

講述了一個亦正亦邪的牧師,在妻兒遭遇車禍不幸遇難后,試圖利用自己對於電子力學的掌握,達到跟死亡世界溝通的徒勞目的。

當堅持信仰換來的卻是滅頂之災,是繼續堅守對光明的信仰,還是決心投身黑暗?

整部小說以傑米的第一人稱,回顧從1962年六歲時遇到年輕的牧師雅各布斯開始,到2013年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療為止的一生。

傑米稱雅各布斯是他的「第五先生」,即偶然出現在他的生命中卻如陰影般改變他命運的人、他命中的劫。

雅各布斯命中的劫應該是老頭喬治,因為喬治開車時突發癲癇,撞死了他的妻兒。雅各布斯從此陷入深深的痛苦。

這位牧師憤怒地拋棄信仰,他在妻兒的雙人葬禮上做了一通駭人的佈道:「宗教就是神學上的保險詐騙,你一年一年地交保險費,如此虔誠篤信—莫怪我一語雙關,等到了你需要領取福利的時候,你才發現,那個收了你錢的公司其實根本就不存在。」

為了探尋妻兒在死亡之後的虛無之境里是否安好,放棄信仰的雅各布斯開始潛心於「奧秘電流」的研究。不計一切的探尋之路一步步逼近虛無之境,而傑米總是命運一般糾纏其中,無法躲閃。

老金狠狠地把虛無之境描繪得有如永不超生的無間地獄,「沒有死亡,沒有光明,沒有停歇」。不同的是,虛無之境是所有人死後的歸所,根本沒有什麼天堂。我想,這大概就是出版商所指的「最可怕」的地方吧。信仰與罪惡同在。

就讓我們跟隨主角的腳步,一同開啟窺探生命另一端未知世界的驚悚之旅,去深入人心、逼問人性、展現靈魂。

《良心的自由:從清教徒到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美】約翰·范泰爾 著,張大軍 譯,貴州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讀友:自由

時間:2017年9月4日

信仰(良心)自由是美國憲法修正案所保障的首要個人權利,這樣的安排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彰顯了良心自由在美國人生活中極端重要的地位。

英格蘭的清教徒認為良心問題在政府的主權範圍之外,只有上帝才是良心的唯一主宰,而上帝已賦予良心以自由。

「第一修正案是爭取良心自由的抗爭史上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因為它是一場持久戰的頂點,這場持久戰的目的在於讓17和18世紀由劍橋清教徒提出並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提倡的那種觀點得到認可。與此同時,第一修正案為著良心而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奠定了基礎。

良心的自由是清教徒對人類的重大貢獻,因為正是良心的自由才成為後來其他諸種自由的精神基礎。良心是人作為一種存在物的最深層的意念與心思,這種意念和心思的自由為各種其他的自由提供了精神和心靈上的源動力。

它同時也表明,自由首先不是身體上的,也不是智力上的,而是精神和靈性上的。如果沒有了靈性的自由,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會變得乾枯,就無法體現出自由的真諦。同樣,如果沒有了精神的自由,人身自由將失去那活水源頭的滋潤,肉身的活力也將逐漸萎縮。

《繼承與叛逆》,陳方正 著,三聯書店

讀友:zyj

時間:2017年9月4日

第十二章,混沌中出現的科學革命。

17世紀上半葉是歐洲近的現代的關鍵時期:經過三十年戰爭與清教徒革命,宗教與世俗權力的結合開始解體,王權與民權也找到新的平衡點。

同時,彙集多股思想所形成的科學運動進入高潮,顯示出科學意識抬頭和根本變化即將來臨的徵兆。培根宣揚真正的知識,只能夠通過實際觀察、實驗得來;因為知識就是力量,政府因此應該大力鼓勵、推動、資助科學研究。

笛卡兒提出:有關自然界的真正知識必須從毫無疑問的基本原理出發,然後以嚴格的數學推斷出來。

牛頓將許多雜亂無章的思想、方法和試探性規則加以神奇變化,熔鑄成為完整的科學體系。

蒲柏為牛頓作墓志銘:大自然暨其規律為夜幕所掩,上帝命牛頓出世,天地遂大放光明。這與古人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東西方的稱頌可稱為異曲同工。

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徹底改變了西方自然哲學。這不僅僅是因為它清晰嚴謹的論證,或者它的計算與觀測結果驚人地相符合。

更是因為它的結構和思想,將數學、觀測與思想三者緊密、有系統地結合起來的哲學,在之前的西方科學傳統中從未出現過。

牛頓以古代偉大傳統的繼承者,復興者自居,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實際上會成為叛逆者。

上述說法至少有三層意義。在宗教上,不但虔誠信奉基督教,而且要以自然規律頌揚上主之大能,甚至要回歸古代真正的一神教傳統;在自然哲學上,他深信本始智慧,因此認為自己的發現只不過是恢復畢達哥拉斯的傳統;在數學上,他服服膺古典幾何學,《原理》就是發揚此嚴謹方法的典範。

可是在這三大目標上,他都徹底失敗了。《原理》事實上顛覆了基督教權威,本始智慧已是昨日黃花,他所倡導的幾何論證的方式被微積分學所完全取代。因此可以說,他心目中的繼承與復興其實都成為叛逆,他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功正就是他在終極理念上的徹底失敗。

與科學研究相比,牛頓將更多的時間花在鍊金術上。從他遺存的實驗記錄上看,他認真研究鍊金術前後最少達30年之久,而且極少間斷。從這點看,牛頓確實是人類的天才。

讀友:呵

時間:2017年9月4日

讀書感想:作者認為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經歷,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

其他問題——諸如世界有三個領域,精神有九種或十二種範疇——都是次要的,不過是些遊戲而已。

認為那些要冒險去死的人和那些以十倍熱情渴望生的人對於一切基本問題的回答都只有兩種思考的方法:一種是帕里斯的方法,另一種是唐·吉訶德的方法。

事實推理法和抒情詩式表達法的平衡是使我們能同時獲得清醒與激情的唯一途徑。在一個既如此卑微又如此富於悲愴情調的主題中,學者式的和古典的辯證法應該退居讓位。

人們是在更加樸素的思想立場上設定這個主題的,這種立場同時來自正確的方向與同情感。

就像在情節劇中那樣——自殺,就是認可,生活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但由於種種原因,人們還繼續著由存在支配著的行為,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習慣。

一個人自願地去死,則說明這個人認識到——即使是下意識的——習慣不是一成不變的,認識到人活著的任何深刻理由都是不存在的,就是認識到日常行為是無意義的,遭受痛苦也是無用的。

一旦世界失去幻想與光明,人就會覺得自己是陌路人。他就成為無所依託的流放者,因為他被剝奪了對失去的家鄉的記憶,而且喪失了對未來世界的希望。

這種人與他的生活之間的分離,就像演員與舞台之間的分離,真正構成荒謬感。無須多加解釋,人們就會理解到:在所有健在而又已經想過要自殺的人身上,都存在著這種荒謬感與對虛無的渴望直接聯結起來的關係。

然而,在一個人與自己的生活的關係中,還存在著某種壓倒世界上一切苦難的東西。身體的判斷和精神的判斷是相等的,而身體面對毀滅畏縮不前。我們在養成思考的習慣之前業已養成生活的習慣。

在這迫使我們每天都一步步向死亡靠近的奔跑中,身體相對思考而言總是保持著這不可挽的提前量。最後,這種根本矛盾寓於我們稱之為「躲閃」的東西之中,因為,按帕斯卡的說法,這種矛盾既輕於又強於消遣娛樂。

對死亡的躲閃是本書的第三個論題,那就是希望:對一種必須與之「相稱」的另一種生活的希望,或者對那些不是為生活本身而是為了某種偉大思想而生活的人的欺騙,這種思想超越了生活,使生活升華,它賦予生活某種意義,並且背離了生活。

因而真正有力量的人則相反,他們要堅持下去,他們把這看作是可能的,就是說仔細地觀察遠處的奇異植物。堅持清醒的態度是目擊這非人道遊戲的優先條件,荒謬、希望和死亡在這遊戲中角逐爭鬥。

精神在闡明並重新經歷這種原始而又微妙的爭鬥的種種面貌之前,就已經能夠分析它們了。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