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他們唱《我愛你中國》為何如此打動人心

青年劉西拉在宿舍的陽台上練琴。

本報記者沈湫莎

73歲的黃雅嵐被人攙扶著走上台,她的眼睛幾乎完全失明了,主持人想要煽情一下,被她制止了。「我很滿足了。」她說。

87歲的程不時為大飛機付出過數不清的心血,然而多年辛苦被一場意外「收購」打斷,他卻依舊快快樂樂,寵辱不驚。「人生不就是這樣,高低起伏嘛。」他說。

他們都是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合唱團的成員。這支合唱團的團長是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劉西拉,當了31年老師,他的頭髮已經染滿霜華,有人讓他表演《當我老了》,他拒絕,他和他的團員一樣,儘管經歷過苦難,但內心仍然歡樂。

「我愛你,我愛你,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

不久前,在央視「出彩人」節目中,這支合唱團演唱的一曲《我愛你》,感動了無數人。伴隨著一句句悠揚的歌聲,人們聽到的不僅是一首歌,更是他們一生的寫照。日前,記者專訪了劉西拉團長和部分團員。

留學就是為了報效祖國

這首歌如何登上央視舞台?原來,去年正逢上海交通大學120周年校慶,劉西拉接到任務,在校慶晚會上表演一個節目,晚會導演心中早有安排,讓他朗誦威廉·巴特勒·葉芝的《當你老了》,劉西拉沒有答應。

「這首詩太傷感了,老師老了不是這種心情。我們這個年紀,走在校園裡見到學生,哪怕僅僅叫一聲『老師好』,也有一種豐收的喜悅。」劉西拉說。

1985年,他與妻子陳陳留美歸來。回國前夕,一位美國農業院士挽留他,就問他回國去幹什麼,他說「教書」,美國院士隨即表示,教書好,教師退休后是桃李滿天下。

對於回國,劉西拉從沒遲疑過。「國家把我們派出去的,怎麼能不回來呢?」時至今日,他在教師的講台上已經耕耘31年了,走在校園裡,幾乎每一位學生都認識他,會和他打招呼。

不朗誦《當你老了》,演出什麼呢?晚會導演問劉西拉。

劉西拉說,《啊,的土地》。面對導演疑惑的眼神,他當即朗誦起來,那飽含深情的朗誦,你就知道他一定已經把這首詩朗誦了無數遍。

「你屬於我,我屬於你,朝朝暮暮在一起,走千里,走萬里,還在你的懷抱里。

做一顆種子,泥土裡埋,開花結果,為了你;

做一棵楊柳,路邊上長,年年報道那春消息;

啊,的土地,你屬於我,我屬於你。

你屬於我,我屬於你,生生死死不分離。」

導演聽后,久久地沉默,最後說了一句:「還是你的好。」

今年3月,央視「出彩人」欄目組來上海挑選節目,交通大學把劉西拉與陳陳介紹給了節目組。劉西拉得知導演來意后說:「你要是有興趣,我帶你去看一群人。」

這是一群已經白髮蒼蒼的老人了,但他們是多麼快樂啊,他們中有的拉小提琴,有的彈琵琶,有的唱美聲,有的唱民歌。每周六下午,就是他們集聚到一起彈琴練歌的時候,一開始排練場地、時間都不固定,直到2010年,經由一位清華校友的慷慨幫助,成立了兩年的合唱團終於有了固定的排練場所。

愛國是默默無言的一生寫照

合唱團60多位團員個個有故事。程不時是藝術團中最年長的成員,擅長拉提琴,他參與了新第一架飛機的總體設計,也是第一代大飛機運10的副總設計師。他的少年時光是在逃難的跌跌撞撞中度過的,他親眼看著日軍的飛機從頭頂呼嘯而過。那時他就下定決心,要設計出人自己的飛機!

與美國麥道公司開始合作製造大飛機,當幾年的默默努力就要取得成果時,麥道被波音公司併購了,波音對封鎖了技術。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劉西拉沒有聽到過程不時抱怨過哪怕一句,他雲淡風輕地從頭再來。

新飛機試驗飛行時,總設計師要和駕駛員一起飛,程不時設計的運10需要翻越喜馬拉雅山,他沒有害怕過。「程老總是快快樂樂,寵辱不驚的樣子。」劉西拉說。

黃雅嵐是合唱團領唱,73歲的她是團里的小妹妹。有誰知道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縱情高歌的她已經是雙目幾乎完全失明,連眼前的話筒都看不見,需要有人遞到她手中。她是清華大學中長跑隊的一員,卻愛上了唱歌,經過一番努力練習,終於成了合唱團里當之無愧的主唱。

吃過那麼多苦,為何還那麼快樂?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得到了解讀這一代人內心的鑰匙。

劉西拉的祖父是山東的農民,為了拉扯3個孩子來到濟南討生活,最終3個孩子都成了大學教授,而老人家卻因為一氧化碳中毒而意外去世。

劉西拉很小就被舅舅夾在胳肢窩裡逃難到重慶,他的兒時記憶伴隨著日軍轟炸以及防空洞裡面一張張慘淡的臉。「那時的在世界上完全沒有地位。」他說。

1957年,他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大學部生畢業分配時,他第一志願選了安達,第二志願選擇西北,具體單位服從分配。安達也就是現在的大慶,那時大慶油田剛剛被探測出來,這塊一窮二白的地方,卻成了他們班上幾十號人中絕大多數人的共同選擇。「也有人選擇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但是我們是祖國培養出來的人,填個大城市去享福,筆太重了,寫不下去。」劉西拉回憶說。

幾年前,合唱團來到甘肅蘭州慰問演出,遇到了仍然堅守在這裡的老同學。這位同學的專業是當初清華大學錄取分數最高的化學化工專業,畢業時他毅然選擇了西北。回憶自己的人生,他說:「我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守著祖國交付的東西,讓祖國需要的時候能夠派上用場。」這一守,就從青蔥矯健的小夥子守成了兩鬢斑白的退休老人。

1997年,劉西拉所在的63級畢業生要開同學會,找來找去找不到一個叫孫勤梧的同學。他畢業時自願分配到新疆伊犁,之後再沒消息傳來。經多方打聽,孫勤梧當時還在新疆伊犁某單位做總工程師。大家寫信讓他來開同學會,他回信說:「我重任在身,從伊犁坐公交到烏魯木齊,再坐火車到北京,起碼要兩個星期,我的工作離不開我。如果乘飛機的話,實不相瞞,我拿不出這麼多錢。」

同學們湊錢給孫勤梧買了飛機票,他趕上了同學會。吃飯擺了好幾桌,正中間的主桌上,坐著德高望重的院士、桃李滿天下的教授、為世博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實幹家……最中間的位置,大家一致推選孫勤梧來坐,因為這個已經被風沙雕刻了臉頰的老人,是他們認為最傑出的校友。身為浙江人的他,只有在母親去世時才回過一次老家。

大學生別忘了肩上的責任

在大學里,劉西拉是講台上的「明星」,雖然是建築學的教授,但他在講課中也講究「橫是橫,豎是豎」的美學。建築與音樂相通。年少時,他喜歡自由奔放、如同馳騁在草原上一樣的音樂,現在他對莫扎特、巴赫的曲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因為這些音樂家的曲子格式規整,無一處不在規則之內。在嚴格的規則下的美是大美。

音樂,是他與妻子陳陳結緣的紐帶,1962年他的畢業獨奏音樂會上,陳陳是他的鋼琴伴奏。到如今,劉西拉每天仍然堅持拉小提琴,從貝多芬的《春天奏鳴曲》到莫扎特的《小提琴協奏曲》,這正是他在畢業獨奏音樂會上拉過的曲子,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公開場合把這些帶有青春記憶的曲子再拉一遍。

作為教師,他也為當代大學生使命感的缺失而憂心,他認為,的教育要重拾對使命感的塑造和培養,要讓大學生知道自己這輩子要幹什麼,為什麼事奉獻一生。

從未講過思政課的他,偶然講了一次便一發不可收。他用前蘇聯小說《古麗雅的道路》中的一句話「讓生命燃燒而不是冒煙」為座右銘,他對每一位走進交大的大學生說,選擇交大,就是選擇了責任。

2015年,劉西拉被評為上海教育年度人物,獎狀擺在他辦公桌上的顯眼位置,與他女兒的相框比鄰而放。

「為什麼我們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是困擾了教育的錢學森之問,劉西拉說,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如想想為何我們那個時代培養了出類拔萃的一代人。他已經找到了他的答案———他的祖父沒有看到強大就走了,下一代出生時已經強大,他們這一代參與從羸弱走向富強的過程,這樣的一代人,內心怎能不自豪,不快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