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曹操帶兵攻打宛城,經過方城縣梅林鋪時

文/王志翔

烏梅又叫梅子,主產於四川省、福建省等長江以南地區。江南梅雨季節中的「梅」即指烏梅。南朝梁元帝的《纂要》云:「梅熟而雨曰梅雨。」梅雨把風景秀麗的江南浸潤為一幅水墨畫,其朦朧美令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文思泉湧,比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青草湖中萬里行,黃梅雨里一人行」,描寫的是漂泊天涯的赤子之心。

烏梅不僅是文學的「寵兒」也是杏林的精靈。其入葯應用廣泛,《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典籍中均有記載。烏梅的葉、果、根等均可入葯,還可食用,是一種葯食兩用之品。其中藥功效主要有以下四種: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帶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陽)的張綉時,經過方城縣一個叫梅林鋪的地方。時值中午,驕陽如火,曹操派四處找水,又命令士兵就地挖井,始終找不到水。這時,曹操想了一個妙法,說前面不遠處就有一片梅林,眾將士一聽頓時想起了梅子的酸味,一個個口中流出口水,這就是成語「望梅止渴」的由來。

中醫認為,烏梅確實有生津止渴的功效。《馮氏錦囊秘錄》記載:「烏梅,花發於冬,成實於夏,得木氣之全,故味最酸,所謂曲直作酸是也。……舌下有四竅,兩通膽液,故食酸則生津也。」在用烏梅配麥冬、石斛等可以治療煩熱口乾等癥狀。在夏季,用適量烏梅配以白糖或冰糖,熬制的烏梅湯是老少皆宜的佳品。不僅可以解暑生津,還可以調節營衛疏泄,效果頗佳。

《本草經解》言「烏梅氣平,稟天秋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陰也,肺主氣,氣平則降,所以下氣」。烏梅酸澀收斂,能斂肺止咳。適用於肺虛久咳少痰、無痰之癥狀。另外,「二陳湯」中也有烏梅,「二陳」是祛痰劑的基礎方,方中「二陳」是指半夏與陳皮,陳取「陳久者良」之意,以增加燥濕化痰之力。烏梅不僅能預防「二陳」辛溫燥烈之力,還能酸收聚痰作為藥引。

止瀉、通便

烏梅不僅可以止瀉而且能通便,乍聽起來是矛盾的。實際上,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針對久瀉久痢,烏梅可以止瀉;對於津液耗損、便秘久者,烏梅卻能通便。這要放於不同的具體情況中區別對外,乃悟中醫真諦。

《本草求真》言其「烏梅,酸澀而溫,似有類似與木瓜,但此入肺則收,入腸則澀」。烏梅歸大腸經,對於治療久病的泄瀉和痢疾具有較好的功效。研究表明,烏梅中含有豐富的蘋果酸,可以把適量的水分引導到大腸內,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然而,對於體內有濕氣的人而言,不適合過量使用烏梅。

《藥典》記載:「烏梅,安蛔。用於蛔厥嘔吐腹痛,膽道蛔蟲症。」現代研究表明,烏梅對於蛔蟲具有興奮和刺激蛔蟲後退的作用。在經方中,烏梅丸的主要成分為:烏梅、黃連、附子(制)、花椒(去椒目)、細辛、黃柏、乾薑、桂枝、人蔘、當歸。其是安蛔的基礎方。烏梅性酸,為君葯,蛔蟲得酸則靜;花椒、細辛為臣葯,蛔蟲遇辛則伏;佐以苦寒的黃連、黃柏,蛔蟲得苦則降;佐以辛熱通陽的附子、乾薑、桂枝,溫臟祛寒;佐以補益氣血之當歸人蔘,考慮到蛔蟲久居虛損,故而用之補虛。全方具有酸斂、清熱、滋補等作用。烏梅丸也是主治諸多雜病的常方劑。

烏梅丸

文章來源:中醫健康養生雜誌官方號(zyjkyszz_0922)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