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預測市場聽信權威……致命的七種投資習慣,你有幾種

對如何才能獲得投資的成功,大多數投資者都持有錯誤的信念。像沃倫·巴菲特和喬治·索羅斯這樣的投資大師是不會有這些信念的。最普遍的錯誤認識就是我所說的七種致命的投資信念。

要了解這七種錯誤觀念,你得先知道它們錯在哪裡。

1

致命投資信念一:要想賺大錢,必須先預測市場的下一步動向。

現實:在對市場的預測上,成功的投資者並不比你我強。

這可不是信口雌黃。

在1987年10月股市崩潰前一個月,喬治·索羅斯出現在《財富》(Fortuhe)雜誌的封面上。雜誌刊登了他的這樣一段話:

美國股票飆升到了遠超過基本價值的程度,並不意味著它們一定會暴跌。不能僅僅因為市場被高估就斷定它不可維持。如果你想知道美國股票會被高估到什麼程度,看看日本就行了。

儘管他對美國股市持樂觀態度,但他也感覺到了股崩的逼近……日本的股崩。在1987年10月14日《金融時報》(TheFinancialTimes)上的一篇文章中,他重申了這一看法。

一星期後,索羅斯的量子基金隨著美國股市(不是日本股市)的崩盤而劇損億多美元。他全年的盈利在短短几天內被席捲一空。

索羅斯承認:「我在金融上的成功與我預測事件的能力完全不相稱。」

巴菲特呢?他對市場下一步將如何變化根本不關心,對任何類型的預測也毫無興趣。對他來說,「預測或許能讓你熟悉預測者,但絲毫不能告訴你未來會怎樣」。

成功的投資者並不依賴對市場走勢的預測。事實上,巴菲特和索羅斯可能都會毫不猶豫地承認:如果他們依靠的是市場預測,他們一定會破產。

預測對互助基金的推銷和投資業務通訊來說是必需的,但並非成功投資的必要條件。

2

致命投資信念二:「權威」信念——即便我不會預測市場,總有其他人會,而我要做的只是找到這麼一個人。

現實:如果你真的能預見到未來,你是站在房頂上大聲談論它,還是閉緊嘴巴,開一個傭金賬戶然後大發橫財?

伊萊恩·葛莎莉(ElaineGarzarelli)本是個不知名的數字分析家。1987年10月12日,她預測說「股市崩潰就在眼前」。一個禮拜后,「黑色星期一」降臨了。

剎那間,她變成了媒體寵兒。而幾年之內,她就把她的名聲轉化成了一筆財富。

她是怎麼做的?遵循她自己的建議嗎?

不。實際上,資金如潮水般湧入她的互助基金,不到一年就達到了7億美元。只收1%的管理費,她一年就入賬700萬美元,業績真不錯。此外,她還開始發表投資業務通訊,而訂閱者很快就增加到了10萬人。

權威地位的商業價值讓伊萊恩·葛莎莉發了財—但她的追隨者們卻沒有這麼幸運。

1994年,她的互助基金的持股者們不聲不響地投票決定終止該基金的運營。原因是:平庸的表現和資產基數的萎縮。這項基金的年平均回報率是,而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平均漲幅為。

在一炮走紅后的第17年,伊萊恩·葛莎莉仍保留著她的權威加媒體寵兒的地位—儘管她的基金已經失敗,她的業務通訊已經停發,她的整體預測紀錄也糟糕至極。

例如,在1996年7月21日道瓊斯指數達到5452點時,有報道說她預測道指「可以衝到6400點」。但僅僅兩天之後,她便宣布「股市可能下跌15%~25%」。

這就叫兩頭顧。

這是她在1987~1996年所做的14次預測(根據《華爾街日報》、《商業周刊》和《紐約時報》的紀錄)中的兩次。在這14次預測中,只有5次是正確的。

也就是說,她的預測成功率是36%。就是用拋硬幣的方法,你也會預測得更准—並賺更多的錢。

而伊萊恩·葛莎莉只是一長串曇花一現的市場權威之一。

還記得喬·格蘭維爾(JoeGranville)嗎?他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是媒體的寶貝—直到他在1982年道指達到800點左右的時候,建議他的追隨者們拋掉手中的一切並做空市場。

眾所周知,1982年是80年代大牛市的起始年。但格蘭維爾仍不斷敦促人們做空市場,直到道指一路升至1200點。

於是格蘭維爾被羅伯特·普萊切特(Robert Prechter)取代了。與格蘭維爾不同的是,普萊切特預測到了80年代的牛市。但在1987年股崩之後,普萊切特又宣布牛市結束,預測說道指將在90年代早期跌到400點。這就像是用一把雙筒霰彈槍也會脫靶一樣。

20世紀90年代的網路繁榮製造了另一批媒體「英雄」,但在納斯達克指數於2000年3月開始狂跌后,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都銷聲匿跡了。

如果一個人確實能永遠做出準確的市場預測,他(她)就會避開世界媒體對這類人物的無休止搜尋。那位叫「無名氏」的聖人說得再正確不過了:「預測是很難的,尤其是對未來變化的預測。」

媒體「權威」是靠談論投資、出售建議或收取資金管理費來賺錢的。但正如約翰·特雷恩(JohnTrain)在《點石成金》(TheMidasTouch)中所說:「一個知道如何將鉛變成黃金的人是不會為每年100美元的報酬而把這個秘密告訴你的。」更別說在CNBC上免費告訴你了。

這就是巴菲特、索羅斯和其他靠實際投資賺錢的投資大師很少談論他們的行動,也很少預測市場的原因。通常來講,就連他們的基金股東也不知道自己的錢被投到了什麼地方!

3

致命投資信念三:「內部消息」是賺大錢的途徑。

現實:沃倫·巴菲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投資者之一。他最喜歡的投資「消息」來源通常是可以免費獲得的—公司年報。

當喬治·索羅斯於1992年用100億美元的巨額空頭衝擊英鎊時,他獲得了「擊垮英格蘭銀行的人」這一稱號。

他並不孤單。有眼睛的人都可以看出英鎊瀕臨崩潰的跡象。就算沒有數千,也有數百其他交易者隨著英鎊的急劇貶值發了財。

但全力投入的只有索羅斯,也只有他將高達20億美元的利潤帶回了家。

現在巴菲特和索羅斯都已名揚天下,已經有高高在上的資格了。但當他們開始投資時,他們什麼也不是,也別指望受到特別歡迎。而且,巴菲特和索羅斯在出名之前的投資回報都比現在要高。可見,對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來說,現在以任何方式利用內部消息顯然不會有太多好處。

就像巴菲特所說:「就算有足夠的內部消息和100萬美元,你也可能在一年內破產。」

4

致命投資信念四:分散化。

現實:沃倫·巴菲特的驚人成就是靠集中投資創造的。他只會重點購買他選定的六家大企業的股票。

根據喬治·索羅斯所說,重要的不是你對市場的判斷是否正確,而是你在判斷正確的時候賺了多少錢,在判斷錯誤的時候又賠了多少錢。索羅斯的成功要訣與巴菲特的完全一樣:用大投資創造遠高於其他投資潛在損失的巨額利潤。

分散化策略的效果則恰恰相反:你持有許多公司的少量股票,就算其中的一隻股票瘋漲,你的總資產可能也變化不大。

所有成功投資者都會告訴你:分散化投資是荒唐可笑的。

但你的華爾街顧問們大概不會這樣說。

5

致命投資信念五:要賺大錢,就要冒大險。

現實:就像企業家一樣,成功投資者是很不喜歡風險的,他們會儘可能地迴避風險,讓潛在損失最小化。

在幾年前的一次管理研討會上,學者們一個接一個地宣讀了有關「企業家性格」的論文。他們彼此之間分歧極大,但有一點是一致的:企業家有很強的風險承受能力,事實上,大多數企業家都樂於冒險。

在會議行將結束時,聽眾中的一名企業家站起來說,他對他聽到的東西感到吃驚。他說作為一名企業家,他會竭盡全力迴避風險。他還認識其他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但在哪裡都很難找到比他們更厭惡風險的人。

成功企業家厭惡風險,成功投資者也是一樣。規避風險是積累財富的基礎。與學者們的論調截然相反的是,如果你去冒大險,你更有可能以大損失而不是大盈利收場。

像企業家一樣,成功投資者們知道賠錢比賺錢容易。這就是他們更重視避免損失而不是追逐利潤的原因。

6

致命投資信念六:「系統」信念:某些地方的某些人已經開發出了一種能確保投資利潤的系統—技術分析、原理分析、電腦化交易、江恩三角(Ganntriangles),甚至占星術的神秘結合。

現實:這種信念是「權威」信念的必然產物—只要一名投資者使用某位權威的系統,他賺的錢就會像這位權威(自稱能賺到的)一樣多。這種普遍的致命投資信念正是推銷商品交易系統的人能夠賺大錢的原因。

「權威」和「系統」信念的根源是相同的:對確定性的渴望。

當有人就一本描寫沃倫·巴菲特的書向巴菲特提了一個問題時,他回答說:「人們在尋找一個公式。」就像他所說,人們希望找到正確的公式,把它輸入電腦,然後舒舒服服地坐在那裡看錢往外冒。

7

致命投資信念七:我知道未來將會怎樣—而且市場「必然」會證明我是對的。

現實:這種信念是投資狂熱的一個常見特徵。就在1929年股崩前幾個星期,實際上每個人都相信歐文·費希爾(IrvingFisher)的話:「股市已經到達了一個新的永久性高點……」當黃金價格在20世紀70年代暴漲時,人們很容易相信惡性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在雅虎、亞馬遜、eBay和數百家「網路炸彈企業」的股價天天上漲時,你很難反駁20世紀90年代的華爾街頌歌—「利潤不是問題」。

這是第一種投資信念的一個更強大的變種,意味著你必須能夠預測未來—但它的殺傷力也大得多。

那些相信自己只有預見到未來才能賺錢的投資者在尋找「正確」的預測方法。那些執迷於第七種致命投資信念的投資者認為,他們已經知道未來將會怎樣。所以當狂熱平息時,他們已經失去了大部分資本—有時候還有他們的房子和衣服。

帶著教條思想進入市場是所有七種致命投資信念中最有害的一種。

光有信念是不夠的

儘管錯誤的信念必然會讓你誤入歧途,但光有正確的信念也是不夠的。

在我研究打破僵局者的策略時,我的研究對象之一是一個樂於與陌生人交談的可愛的法國人。像其他打破僵局者一樣,他相信所有人都是有趣的。但他仍覺得在開始一段談話之前必須要等待機會,比如一個晚會或與某個陌生人邂逅於一家自助餐廳。

我剛把「他/她是個有趣的人嗎」這種打破僵局者的思考方法教給他,他就不再等待機會了。他開始和經過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交談。

可見,要想讓任何思考習慣成為你自己的習慣,你必須具備思考習慣的全部四個結構要素—信念、思考方法、有支持作用的情緒和相關技巧。

投資「聖杯」

當我在1974年進入投資界時,我對思考習慣和方法一無所知,但我是全部七種致命投資信念的虔誠實踐者。

我出版了名為《世界金融分析家》的業務通訊,而且作為一個利用20世紀70年代的通貨膨脹小賺一筆的黃金投機者,我自己也獲得了一點「權威」地位。

但是我最終發現:

在我結識的幾十位市場「權威」中,在市場預測上比我高明一點的一個也沒有。

我見過的基金管理者中也沒有一個擅長市場預測,而且他們幾乎全都不能穩定地為他們的投資者盈利—因此也全都不是市場上的常勝將軍。

我曾經問他們之中的一個:既然你這麼善於預測(至少他自己是這麼宣傳的),你為什麼只去管理其他人的錢而自己不投資呢?他的回答多少「透露了一個秘密」。

「這樣做沒有虧損風險,」他說,「我管理資金能得到20%的利潤,但我並不分擔損失。」

一位在自己所管理的基金失敗后又被其他基金以高薪聘請的基金經理則讓我們看清了一切,他的新僱主在接受採訪時強調,這位經理「近期的糟糕表現與他往自己的基金中注入新資金的能力毫無關係」。

我認識一些靠推銷投資和交易系統賺錢,但自己卻從不使用這些系統的人。每過18個月左右,他們就會帶著一種新系統回到市場——又是一種他們從不使用的系統。

我也開發了我自己的預測系統—當然,我也會在宣傳中鼓吹這個系統。它一度是有效的,但在浮動匯率時代到來后,它就再也沒有發揮過作用。

我開始想,對投資「聖杯」的追求或許是徒勞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在徹底放棄了這種追求后,我才找到了答案,並認識到我過去的努力方向是完全錯誤的。

問題不在於無知,不在於某件我不了解的事。問題在於:我在投資決策時所遵循的錯誤思考習慣。

在改變了思考習慣后,我才發現在市場中穩定盈利原來是這麼容易。當你學到了沃倫·巴菲特和喬治·索羅斯的制勝投資習慣后,你也會發現這一點。

你第一次進入投資世界時會帶著一些在一生中逐漸養成的未經檢驗的習慣、信念和思考方法。如果它們是正確的,幫助你賺得並保住了財富,那麼你是少數幸運兒之一。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成長過程中在某些地方(誰知道在什麼地方)學到的思考習慣會讓我們賠錢而不是賺錢。

況且,如果我們陷入七種致命投資信念中的任何一種,我們就會在不知不覺地往我們的現有習慣中又添加了一些壞習慣。

改變習慣並非易事—問問抽煙的人就知道了,但並不是不可能的。改變習慣的第一步就是去了解我們應該學習的習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