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劉強東叫板馬云:忘掉電商吧,下一個戰場是金融

從京東集團拆分三個月後,京東金融私有化迎來實質化動作。

今日媒體曝光稱,京東金融完成了私有化交易,估值500億元。同時,京東金融已經啟動了新一輪規模約為140億元的融資。此舉被外界視為在國內上市做準備。

據京東金融管理層介紹,私有化的目標主要是希望在保留控制權的前提下,引入中資股東,「意在獲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便利,短期內便於發展業務,長期來看也是為上市考慮」。「政策支持和便利」,指的就是金融牌照,這應該是京東金融私有化后的首要目標。

京東金融的做法,和馬雲當年「偷天換日」轉移支付寶資產並無二致。不過劉強東除了慢人一拍外無可指摘,而馬雲卻遭受了最嚴厲的批評和指責。

京東金融的「補天神石」

京東金融目前雖然擁有第三方支付、小貸、保理和基金銷售牌照,但更緊俏的消費金融、個人徵信、銀行、保險等牌照,卻遲遲未能收入囊中。

拆解來看,缺失的這幾塊牌照,幾乎是互聯網金融的命門。就好像女媧補天用的五彩晶石一樣,如果拿不到,京東金融將永遠無法擠入互聯網金融的第一梯隊。

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是京東目前成長最快、也是最為外界所知的業務。劉強東在京東2017年年會上說,京東白條推出四年,加上京保貝,有2000億的交易額。它們就像兩根楔子,以京東商城為地基,敲入了供應商和用戶的交易場景中。

但問題是,這兩塊服務的資金使用的都是小貸牌照,資金額度有限,雖然能滿足京東商城體系內的金融需求,但想進一步擴大業務,會面臨很大的資金壓力。這時候,能夠在銀行間市場進行拆借的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就成了京東金融的「補天神石」。

個人徵信牌照的缺失,也讓京東金融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

如果金融服務是大廈,徵信就是地基,如果沒有徵信能力,京東金融將很難做出風險定價,並以此展開針對個人的金融業務。

但個人徵信牌照這張「通行令牌」,卻像故事中「另一隻靴子」一般,遲遲不肯落地。

2015年1月,央行發布首批獲得個人徵信牌照的8家機構名單,阿里、騰訊、拉卡拉等都在名單之列。央行要求這8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

但六個月過去,一年過去,兩年過去,傳說中的個人徵信牌照依然沒有發給任何一家公司。

央行的審慎和互聯網金融的迷霧未散有關。崛起於2014年的P2P,正在以不可控制的速度狂飆。頻頻爆出的危機,時時挑逗監管者的心理防線。核准之後可能造成的牌照買賣也讓人頭疼,就連不怎麼緊俏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也被炒到了5億人民幣一張。

甚至有人已經打起了買賣的主意。在這張徵信牌照名單中,三大巨頭唯獨不見百度,這讓寄希望於用金融服務實現彎道超車的百度撲了個空。當時有傳言稱,百度曾開出10億的價格,在市場尋求購得一張個人徵信牌照。

京東金融也沒能趕上頭班車,不過緊趕著在第二批提交了申請,但目前仍然沒有獲批。

在銀行和保險牌照的爭奪上,京東金融業也落後於行業其他玩家。

BAT都擁有了自己的互聯網銀行,阿里有網商銀行、騰訊成立了微眾銀行,百度聯合中信銀行發起「百信銀行」,但京東仍然被關在門外。

與電商業務緊密相關的互聯網保險,京東也進入無門。目前互聯網保險四張牌照,分別握在眾安保險,易安財險、安心保險和泰康在線財險手中。眾安保險由螞蟻金服、騰訊、平安聯合發起,估值已逾500億。

保險本應該是電商的防守業務,這塊的缺失讓劉強東心有不甘。2017年2月10日,在京東集團開年大會上,劉強東表示京東正在通過申請牌照或者通過投資購買的方式進入保險。

劉強東後知後覺,馬雲偷天換日

京東金融的A輪融資發生在2016年1月,當時整體估值達466.5億元。而螞蟻金融在同年4月完成B輪45億美元融資,創下全球互聯網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私募融資后,估值已達600億美元。京東金融估值不及螞蟻金服的八分之一,如此巨大的懸殊,很大原因是劉強東的後知後覺。

因為金融業務布局太晚,劉強東一直抱有遺憾。「七八年前,我對支付的認知只是一個工具,配送員提供貨到付款、現場刷卡永遠是最安全的,十幾年來我們從來沒出現過盜卡、消費者錢被盜等現象。隨著我們做金融產品,發現支付對金融特別重要,沒有支付工具沒有賬戶體系就沒法做了,這個錯誤不會導致我們失敗,也不會導致死掉,但是在金融的初期發展上會比較困難,這是京東金融現在虧錢的原因,主要虧在體系上了。」

因為沒有支付渠道,京東商城最開始不得不使用支付寶支付結算,相當於把交易數據拱手開放給競爭對手。2012年,京東低調拿下網銀在線,間接獲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2013年,京東開始籌建京東金融。而此時,餘額寶上線,半年後規模達1853億,螞蟻帝國雛形已成。

和劉強東相比,馬雲要更早感知到金融工具的價值,他甚至不惜以損害商業聲譽為代價,「偷天換日」轉移支付寶資產。

2009年6月和2010年8月,在馬雲的操作下,支付寶經歷了兩次資產轉移,以約3.3億的對價,從雅虎和軟銀為大股東的阿里巴巴集團全資子公司Alipay e-commerce corp(註冊於開曼群島)旗下,轉移到了馬雲控股的浙江阿里巴巴商務有限公司(后改名為螞蟻金服),由外資轉變成純內資企業。

這次轉移讓支付寶成功在2011年5月份獲得央行頒發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也讓馬雲和阿里集團招致了嚴厲批評。財新網總編輯胡舒立撰文,稱馬雲未經股東授權便轉移支付寶所有權違背了契約原則,並可能令企業付出誠信代價。在美國的媒體上,馬雲的行為被稱為「偷盜」。

這件事也成為阿里集團成立以來最大的公關危機。馬雲通過電話和簡訊和胡舒立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辯論,他聲嘶力竭地說,「我更急的是未來……假如我把支付寶今天弄癱瘓了,大姐我不僅僅是公司倒閉而是進監獄。」

按照馬雲的說法,當時想要獲取第三方支付牌照,唯一的辦法是砍掉外資背景,但董事會卻對此不置可否,轉而提出「協議控制」的方案——即成立純中資持股的公司持牌,通過商業協議安排,將持牌公司收入轉入外資公司。馬雲以風險過高為由拒絕了這一建議。

按照當時的規定,協議控制必須上報國務院另行規定。「牌照問題不能懷有僥倖心理,27張牌照如果沒有支付寶,需要上報國務院另行規定的話,那整個事情就搞大了,未來都不一定了。」

事後來看,馬雲當時的離經叛道,為支付寶贏得了最寶貴的發展機遇,獲得支付牌照,並以此為基礎,構建成龐大的金融帝國。雖然過程不完美,甚至有些醜陋,但「總要有人出來負起責任,將事情推進下去」。

凡事皆有代價,劉強東為了用戶體驗,錯失支付工具的市場紅利;馬雲為了獲得支付牌照,違背商業規則,並招致最嚴厲的批評。企業家的瑕疵是歷史宿命,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在全球沒有任何經驗可循,「高處不勝寒」,但摸索出來的經驗,卻可以成為更多人的鏡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