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跨越千年的「共鳴」——「讀」著古詩詞過清明

新華社西寧4月3日電 題:跨越千年的「共鳴」——「讀」著古詩詞過清明

新華社記者張濤、徐文婷

有著悠久歷史的清明節,對於人來說有著重要意義,自古以來留下許多觸景生情的傳世經典詩詞。而傳承至今,其意境依然會產生強烈共鳴。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出自陸遊的《臨安春雨初霽》。「詩中的情境像極了此刻的我,我輾轉了15個小時,總算在清明節前回到了家鄉。」在英國讀書、工作了7年的石玉坤說。

他3月30日從英國伯明翰機場啟程,在法國的法蘭克福機場轉機,回國抵達北京后,又馬不停蹄地登上回河南省開封的飛機,就為了趕在清明節前回家祭祖。

石玉坤回憶:小時候每到這個時節,家裡老老少少就會提前計劃時間,準備好祭祀用品,浩浩蕩蕩地一起去上墳。小孩子跪在墳前,大人們祭奠祈福……

「這些細節是刻在腦子裡的。」石玉坤說,在國外的日子裡常常思考:人的故土難忘情節可能來源於家族精神的傳承,而清明節就搭建了這樣一個載體。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出自宋代詩人高翥的《清明日對酒》。詩中描述的意境,62歲的退休鐵路工人張生林感同身受。

每逢清明節,張生林都要在戰友的墓前喝幾口,跟逝去的戰友說說話。

「和我並肩工作的7個戰友死了,而且有4個就死在我懷裡。過去的歲月很艱難,但我非常留戀那個時代。」他說。

張生林回憶,1974年3月,為了早一天建成青藏鐵路一期工程,打通海拔3800米的關角山,他當時所在的鐵道兵第十師集結兩個營的兵力展開「決戰」。

關角山地質情況極為複雜,常有透水、落石等災害發生。經過3年苦戰,關角隧道勝利貫通,他的一些戰友卻長眠於此,正所謂「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宋代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描繪了大好春光和清明時節的游春樂景。

四月初的青海高原也耐不住柔媚春光的「引誘」,蠢蠢欲動起來。在青海貴德縣,梨花露出花骨朵,小草冒著尖尖角,黃河岸邊迎來了踏青的腳步。

西寧市民王海嘯和家人2日來這裡自駕游。他說,關於清明踏青的古詩詞自己能背很多首,在大好春光里,出城放鬆一下心情,工作中的疲勞感頓失。

青海省民俗專家趙宗福說,描寫清明的古詩詞之所以在當代依然會產生強烈共鳴,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從古至今,清明節的習俗並沒有太大變化,無論祭祖掃墓還是合家出遊,實際上都是人家國情懷的傳承,是教育人們不忘歷史、不忘祖先、感恩生活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載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