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地管樁:職工「小發明」企業大動力【十五年6·18創新好故事】

見到江雪雲時,他還穿著廠子里的工服,手中拿著白色頭盔,神情淡然。

在談話中,我們了解到江雪雲16歲時選擇就讀鍋爐運行與維護的中專專業,1989年畢業,2004年加入福建省大地管樁有限公司。

對於當年的情景,他記得很清楚。

「我是4月21日來到公司,一開始從最基本的司爐工做起,沒有想過很長遠的事情,反正一天一天地干、一步一個腳印地走。」

13年過去了,江雪雲變成了江組長、江班代,直到如今的江主管。車間主管這一職位賦予了他更大的權力,也給了他更多的責任。

也就是他,幾年前承擔公司的「管樁生產壓蒸釜余汽回收系統」的技術攻關任務,解決了公司發展中的重大難題。並且,該項創新技術獲得6·18職工發明金獎,為企業職工發明創新的熱潮「再添了一把火」。

圖一 江雪雲正在介紹「管樁壓蒸釜余汽回收系統」。劉應平攝。

節能環保逼著我們創新

江雪雲的講述將我們帶到了2011年:

「2011年以前,公司一直是兩個生產車間。根據產能需要,這一年開始準備上第三條生產線,然而當時相應的鍋爐只有兩台,環保部門和鍋檢所並不批准我們第三台燃煤鍋爐的使用。兩台鍋爐的實際蒸發量是19噸,按照我們預計的三個車間9台高壓釜需要的熱能,則需22噸左右,這就有了3噸左右的缺口。如何利用兩台鍋爐的熱能去滿足第三條生產線的需要呢?

此外,在高壓蒸汽養護工藝中,會產生大量的余汽與高溫冷凝水熱能,譬如當恆壓為10公斤的時候,降壓過程中釜與釜對導可以導出5公斤,剩餘導不動的部分只能對空排放,蒸壓釜中的汽實際上是含鹼性物質的,會造成空氣污染,另外汽水混合物直接從釜底下排放,水的鹼度會達到13左右,直接排放也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於是,我們就想再次回收利用這些對空排放的汽與汽水混合物,這會不會正好給我們帶來新動能,實現節能減排的雙重作用呢?

我們開始是從內部工藝著手。我們設想,將高壓釜開式排空改造成閉式排空,通過閃蒸、引射將余汽直接引導到下一個空釜直接利用。當余汽、冷凝水完成第一次利用后,仍有大量低於100℃的冷凝水,將該部分冷凝水通過熱交換器對鍋爐軟水進行預熱,一般情況下可將鍋爐軟水提升30℃使水溫達到60℃—65℃,從而達到進一步節煤的效果。冷凝水在熱交換后,水溫仍有70℃,可再一次用於砂石的化凍(北方冬季),從而使余汽、冷凝水的熱能實現梯級利用。」

摸著石頭過河

時間很緊,江雪雲帶著團隊人員說干就干。2011年5月,大地管樁成立了由公司總裁楊金輝為首、江雪云為主導,再加上公司副總經理楊曉彬、車間主管林成組成的四人團隊,開始計劃這個項目。

項目一開始,他們就遇到了難題。「我們以前都沒有核算過這樣產生的汽量到底夠不夠用,沒有這些數據參考的情況下,我們的餘熱回收與鍋爐改造到底能不能達到第三個車間的滿負荷生產運行呢?」江雪雲說,其實當時沒多少把握。

那個時候,國內行業中根本沒有人在做這個事情,他們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前期,他們通過網上查資料,並憑藉著自己的實踐經驗去摸索,不懂的就去尋找專家請教、諮詢。

「我們首先從各個車間擠出地方,在保證便利和安全的前提下,一個星期就確定了一個地方作為餘熱回收設備安裝平台。」江雪雲回憶說。

「接著就是設計管道線路環節,我們也是邊試驗邊改造。比如水路沒辦法很順暢地進行餘熱交換,我們就想辦法分開,蒸汽的回收放在蒸壓釜區域,水則在鍋爐房進行熱交換回收。」

後來,他們利用當時還是德國進口、現在已完全國產化的乏汽引射器,經過設備安裝、適用調試等過程,獲得滿意結果。當年6月開始,大地管樁同時投入建造兩套設備。

「記得到了那年底,因壓力差原因,廢汽還是沒能完全回收利用,只能達到70%左右。同樣的在廢水回收中,因為遠距離,高壓釜與鍋爐房管道中阻力大,水量小,加上能耗,還是沒辦法把熱量完全收集起來。為此,我們又去請教福建省鍋爐特種設備檢驗院的專家解決壓強問題,後來經過三番兩次查找,才發現是乏汽引射器喇叭口太大等原因造成的。」講到技術攻關過程,江雪雲依舊神情淡然。

圖二 江雪雲領取「6·18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金獎。劉應平攝

節能環保這件「小事」

採訪中,江雪雲對技術攻關的介紹滔滔不絕,由於專業的原因,我們不得不多次打斷他。然而,當問到為這個項目付出多少艱辛時,江雪雲卻沉默良久。過了一會兒,江雪雲猶豫不定地說:「我們自身是沒有節假日概念的,那時年三十中午放假,初二就要趕著上工,我們對加班不加班沒有什麼感覺,反正一件事情擺在這裡,多遲你都要去儘力做完,我覺得這都是我們份內的事情,也不是多大的事。」

皇天不負有心人,2012年5月,管樁生產壓蒸釜的余汽回收系統大功告成。通過計算和現場測試計量,公司6台釜在用,每月總釜數約300釜,每年約3300釜,共計可節約1519.5噸標準煤。

2012年,大地管樁攜該項目參加第十一屆6·18,獲得了當年「6·18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金獎。這之後,許多國內專家學者慕名前來考察。2013年8月,浙江嘉興學院管樁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蔣元海來到大地,認可並稱讚這項技術的節能環保意義。當前全國有近700家管樁企業,在使用的高壓釜超過5000台,如推廣使用該項技術,節能效果十分可觀。

談到獲獎,江雪雲並不感到特別驕傲。他說:「在大地管樁,一切創新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同樣,不斷探究節能環保新方法也是大地份內的事情。」

圖三 大地()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楊金輝。企業供圖。

共建創新舞台

「我們在做第一套回收系統時,因為是在反覆改進中逐步完善的,前後花費了100多萬元。到了第二套時才把成本降到四五十萬。我記得當時領導對我說,有什麼困難一層一層地來,不要怕失敗,這給了我很大的支持。」江雪雲談到,在項目研發期間,公司高層給團隊提供了足夠的試錯的機會和空間。

這件節能環保的「小事」能辦成辦好,離不開大地()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楊金輝。楊金輝在採訪中表示:「我們願意去承擔失敗后的風險,願意花時間、精力去解決困難,因為我相信創新無處不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有辦法解決問題。在我們公司,像江雪雲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楊金輝坦言,2004年公司成立初期,遇到市場需求等各種不利因素,產品遭遇難銷境地。關鍵時期,大地管樁劍走偏鋒,創新地將不易運輸的管樁產品供給台灣的台塑集團,自此正式打開了大地管樁的大市場。「在與台塑集團對接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要求真的很高,這樣的高標準促使我們不斷去創新升級。現在,我們也一直和福州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等高校合作。」

「2012年,我們的項目獲『6·18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金獎,這對於我們來說意義重大。它為我們公司職工發明創新的熱潮再添了一把火。6·18這個平台為真正創新的人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舞台,它鼓舞了我們公司甚至整個行業中的人不斷去鑽研探索,靠自身能力獲得精神與物質上的收穫。」楊金輝感慨萬千地說道。

圖四 大地管樁公司與中建海峽簽約。企業供圖。

由於楊金輝一直堅持著「創新無止境,全員重參與」的理念,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鼓勵員工進行創新。正因為如此,目前大地管樁已自主研發了40多項專利技術,其產品不僅運用於溫福鐵路、福州寶龍廣場、福州萬達廣場、金源地產、寶鋼德勝、台塑集團、富士康工業園等國內項目工程,也遠銷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成為福建省首家出口國外且銷量最多的管樁企業。

大地管樁在創新的路上不斷探索,一路走來創新讓「大事」變成「小事」,讓節能環保這件「難事」變成了一件企業上上下下合力成就的「易事」。

記者:辜英 劉應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