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理工精神」 | 服裝學院 & 藝術與設計學院篇

「理工精神」作為具有理工特色的價值觀表述,對於構建理工共有的精神家園,形成全校普遍認同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引導廣大師生員工將其內化為自覺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起著積極作用,並將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提供精神力量。

自今年開學以來,我校組織開展了「理工精神」大討論活動,廣大校友、離退休老同志、師生積极參与。近期,官微將陸續摘登此次大討論精彩發言及個人感悟,以饗讀者。

本期摘登的為 服裝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代表的真切感言。對學校飽含深情的他們,結合自身學習、工作經歷,暢談了對 「理工精神」的認識。

還沒投票的你,趕快選出你心目中的理工精神吧

服裝學院

鄒奉元(服裝學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

心目中的理工精神:求真務實,創新創業

我是1979年(恢復聯考第3年)考入浙江絲綢工學院絲織79班,當時我們一個專業總人數是40人,在那個年代考入大學是極其不易的,所以每一位同學都很珍惜上大學的機會。那個年代條件很艱苦,我記得當時寢室是8人間,上下鋪的木架床,很多同學還要靠助學金來完成學業,條件雖艱苦但是同學們都很努力,早上食堂排隊買早餐的時候,經常看到許多同學手中都拿著個小本子在背英語單詞。我們專業在當時學習了很多工科方面的課程,基礎比較紮實,培養目標也很明確,就是為絲綢產業培養工程技術人才,因此去工廠和企業專業實習的機會很多。感謝那個年代,在物質條件很艱苦但內在精神積極向上的年代,那種求學經歷磨礪了我們求真務實、刻苦創新的精神。

工作之後,本人從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教育及相關研究工作,我校是全國最早開辦服裝專業的高校之一。創立服裝專業最初的目標就是為服裝和時尚產業培養適用的人才,為國家、地方經濟建設和時尚產業發展服務。浙江省有著良好的紡織服裝產業基礎,從80年代初興起的紡織服裝產業到21世紀的時尚產業,尤其是「杭州女裝」現象的出現,創立了許多服裝企業和品牌與我校培養大量的服裝類畢業生關係緊密。我們的人才培養思路緊隨產業的實際需求和發展趨勢,以培養藝術設計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人才為目標,形成了「藝工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早期也被稱之為「浙絲模式」(我校前身為浙江絲綢工學院)。

從服裝類專業創辦以來,我們培養出的很多畢業生,都成為了面料設計、服裝設計、服裝技術等方面的行業傑出人才和精英。所以我認為這種從實際需求出發,求真務實、創新創業的精神,是我們一直以來所秉承的教學理念和思路的進一步體現。

閻玉秀(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教授)

心目中的理工精神:愛崗敬業,與時俱進

我於1982年考入絲綢工學院,86年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是理工一手培養了我。在理工學習和工作的時光里,很多老教師的言行舉止深深的教育了我,不斷鞭笞我前行。如我的大學老師張懷珠和袁觀洛兩位前輩,他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的感染和教育了我,是我不斷前進和發展的動力。

回顧30餘年的執教生涯,我感到教師要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很多人眼裡,認為高校教師不用坐班,生活很輕鬆,但我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基本上都在10個小時以上,幾乎沒什麼節假日的概念。有時候為了給學生講解清楚一個知識點,常常要翻閱大量的書籍和資料,在書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高校教師不僅要善於教學還要做科研,要站在較高的位置上開展前沿的研究。行業發展日新月異,我個人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最生動的實踐帶入課堂,把課堂成果轉化在企業的車間里最終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讓自己和學生始終走在時代的前沿。如我和我的研究團隊,根據企業需求開發了國內首款適應於人體不同部位壓力需求的個性化無縫內衣,成果被企業採納後生產,內衣的舒適性大大提高,得到客戶好評,成為企業新的增長點。學生也從企業生產、團隊公關中得到鍛煉。在與企業的合作中,我深深感受到創新是教師永不止步的方向,無論年齡多大,都應該肩負起跟上時代的使命和引領學生的擔當。

回顧在「浙理」的30多年,我心裡由衷生出一份感激之情,是教育讓我成為了一個有事業心、責任心、無限工作激情的人民教師。如今我們的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專業也被列為十二五、十三五優勢專業,專業的每一步發展也記錄著我個人的成長曆程。

張瑾(服裝學院表演系主任)

心目中的理工精神:求真務實,勇於創新

所謂「求真」,也可以認為是「求是」,就是要依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去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所謂「務實」,則是要在這種規律性認識的指導下,去做、去實踐。而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不竭的動力。勇於創新要打破原先的束縛和條條框框,更新理念,拓寬視野,尋找新方法,探索新規律。長期以來,浙江理工大學正是因為秉承著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孜孜以求,敬業奉獻,為社會和行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培養出諸多優秀的人才。

本人自2003年入校任教以來,理工精神深深的影響著我。在學院的帶動下近年來表演專業有了穩步的發展。在學生培養的理念上遵循學校和學院共同倡導的「面向社會」、「理技結合」、「交流互動」、「全員實踐」的原則,在教學內容上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通,增開新課程;強化了應用類課程,將表演實踐、音樂與視頻剪輯、人物形象設計、模特經紀與管理等列為必修課。在授課方式上加強了師生間的交流;理論類大課注重分層分類,突出創編成分,提升創新創意能力,還聘請企業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參與課程指導,為學生指點迷津。表演專業還大量引入課外實踐環節,增加學生參與國際、國內大型時裝周演出的機會,在學習基礎課程的同時不斷提高實踐能力、豐富閱歷,為培養知識型多元化人才不斷努力。在教學改革的深入下,學生綜合素質獲得不斷提升。近年來,表演專業學生在全國及國外模特大賽中多次獲獎,一部分學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獲得了矚目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是在理工精神的引領下取得的。可以說沒有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理工精神,就沒有今天的服裝表演專業。我為加入理工而感到自豪與驕傲。

須秋潔(服裝學院服裝設計系副主任)

心目中的理工精神:求真務實,協作創新

我所在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是以培養服裝商業設計的領軍人物為目標。這裡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商業設計」訓練學生既有創新性又有落地的商業實踐性,二是培養「領軍人物」要求學生視野廣、統籌協作等綜合能力強,歸結起來,就是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和協作創新。從80年代至今,我們專業培養了一大批時尚產業的領軍人物,包括服裝企業創辦人、品牌設計總監,現在的諸多原創服裝品牌主創人和老闆也是我們的校友。針對服裝企業的畢業生反饋調查中,企業對我們學生的創意商業落地性強、務實協作精神強是大加讚賞的。我認為這種求真務實,協作創新正是「理工精神」體現。

我是2000年進入理工從事服裝設計教學工作,教的學生從70后、80后直至現在的95后。不同的年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每年看到理工服裝設計專業的壓軸大戲-畢業設計彙報表演,我都會很感動,被我們老師的敬業和學生的努力所感動。為了保證畢業匯演的質量,為了切實培養學生的商業創新能力,帶隊老師幾乎都是付出比額定工作量超出許多倍的時間進行輔導,學生更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中不斷提升,為了T台上的四十分鐘,背後付出的是無數個日日夜夜待在專教或縫紉機房的通宵達旦,T台上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背後幾十件作品不斷嘗試后的最終體現。我認為這種就是「求真務實,協作創新」的最好體現。也正是有了這些艱苦的磨鍊過程,我們的學生到了服裝企業才會零磨合快速進入狀態,才會在時尚行業的高速運轉下順心應手。

蔡欣(服裝學院染織系教師)

我是1999年考入浙江理工大學,那年也正逢學校的一次更名, 填報聯考志願的時候叫浙江絲綢工學院,等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就是浙江工程學院了,畢業的時候證書上也是工程學院的名稱,回想我們那一屆學生應該也是學校發展史上的一批特別的見證人。

我們上學的時候學校的學科門類和招生規模還沒有這麼大,我就讀的是服裝工程專業。我校獨具特色的「藝工結合」培養模式,因此我們專業要學的課程很多,跨度還挺大的,有繪畫、設計類的、有實踐類的,還有理工類的。因為這是學校的特色專業,每一位同學的聯考的成績都很高,同學們也都以能進入這個專業為驕傲,學習非常努力,希望儘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識。於是,有平時不修邊幅的男生,做刺繡比女生還精細,也有很文靜的女生,默默地學會了維修縫紉機械。那個年代就有很多同學有去法國深造的理想,班裡有好幾個約著一起去校外學二外法語,風雨無阻,很執著。說到休閑娛樂,也還是跟專業學習相關,大家周末常去的地方就是四季青面料市場,三五個同學結伴騎腳踏車一路談笑風生,那場景到今天還時常浮現。

工作之後,我的研究領域是關於染織服飾文化,服裝學科要求從業人員涉及的知識面很廣。浙江理工大學歷史悠久,服裝類專業在全國範圍內也是老牌,這麼多年來對接產業、服務行業,培養了很多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的紡織業發展做了很大貢獻。有這樣得成就也是得益於學校的育人體系重視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助力學生施展才華。儘管已是百年老校,我們的學校又是年輕時尚而充滿活力的,每年有這麼多新同學和優秀的老師加入到這個大家庭中來。學校所開設的一系列服裝類、設計類專業課程,也成為社會認識和了解我們學校的一扇窗,看到了一個前衛時尚、充滿創意、不斷進步的浙江理工大學。

到今年,我留校工作已經14年了,也許是從未離開過母校的懷抱,也一直覺得自己在浙江理工大學始終還是當年那個大學生。

藝術與設計學院

王偉(藝術與設計學院黨委書記)

心目中的理工精神:愛校榮校,創業拼搏

我們學校這些年在資源條件相對貧瘠的一個環境下,取得了比較快速的發展,這跟我們老師同學在學校發展的各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愛校榮校、創業拼搏」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還在文一校區的時候,我們學校的條件還非常艱苦。當時我們想造一個主要的教學樓,但是因為學校資金緊張,最後全校的老師參與集資,硬是把這幢樓給建了起來。我覺得我們學校的老師同學都有一個特點,平時都很努力,無論是老師的教學科研,學生的學習創業,大家都非常努力。在學校的一些關鍵時期,大家也都能團結一心,挺身而出,一心一意投入到建設學校的工作中來。

在理工工作的這麼多年裡,我印象特別深的還有一件事,我之前在的那個學院要報碩士點,任務來得很急,時間很緊,而且那個時候是休息日,但也沒辦法啊,趕緊把骨幹老師們叫過來,一起趕申報材料唄。我給老師們打了一圈電話,就在一個小時之內,所有老師全部到齊,然後有條不紊地開始工作。有個老師甚至已經在回安徽的高速上了,一聽到消息立馬趕回學校。我們從早上十點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五點,連夜趕工,終於上交了一份比較好的申報材料,最後在學校的幫助下比較順利地拿到了兩個碩士點。

類似的情況其實還蠻多,主要是大家在面臨這樣的時刻都是會挺身而出,讓我時常感受到理工人的驕傲。

李加林(藝術與設計學院黨委委員、教授)

我們學校在2004年,從工程學院變成理工大學,後面又有拿學位點等一系列事件,那段時間可以說是面臨了許多機遇與挑戰,學校從領導到教師都很拼搏,也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

要做成一件事,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工作和積澱。為了一次答辯,我曾經在工作室里整整三天不出門,吃住睡都在工作室里解決,終於在03年拿了國家技術發明的大獎,為學校在這一領域實現了突破。

這些都是我們教師為了理工拼搏奮鬥的結果。

高寧(藝術與設計學院環境設計系副教授)

心目中的理工精神:敏銳務實

先說說敏銳。儘管我們理工並不是一個規模特別大的學校,但是學校也有自己的優勢。我們對於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趨勢十分敏銳,總能捕捉到那些有利於我們學校發展的信息。面對問題應對迅速,敏銳靈活。再一個就是務實。我們學校是一個傳統的工科學校,那工科本來的特點就是務實,要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學校的老師也好,領導也好,都是以問題為導向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去解決我們學校發展的問題,社會發展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國家發展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這就是我對敏銳與務實的理解。

作為藝術與設計學院的老師,我身邊最近的例子就是我們學院的李加林老師。李加林老師在我們學校學習,工作,成長,就像我們學校的一顆土生土長、根基深厚、果實累累的參天大樹。作為一個後生晚輩,我覺得李老師不僅是我們強有力的後盾,更讓我們有了仰望的方向,讓我們加速成長。他不僅在學術科研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更是將自己的所學很好地用於實業。平衡科研與實業本就是一個難題,而李老師卻能夠用科研和實業兩條腿走路,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真的非常難能可貴。李老師能很好地體現敏銳又務實的精神,他敏銳地將實業與國家的科研導向結合起來,然後務實認真地去做,我想這也是李老師走得又快又穩的原因。

王惠燕

心目中的理工精神:夢想 信念 行動

我想每一個理工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個夢想,作為理工的輔導員,我的理想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傳遞更多的正能量,能夠培養更多對社會有用的,優秀的人才。信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有一種堅持不懈的,相信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這樣一種不受限制的信念。在你碰到困難的時候,不應該是覺得自己做不到,自己做不好,而是用一種不受限制的信念去試錯,先去試試再說。信念是可以支持你一直堅持下去的,讓你正確地看待挫折,看待失敗,然後一路向前。

如果光有夢想而沒有行動,那夢想就是空想,我們藝設的同學有的時候說自己未來的理想是做一名漫畫家,那我馬上會問,你為漫畫這個夢想已經做了哪些努力?那些準備?你將要做什麼樣的事?如果只是有一個願望卻沒有行動,那夢想是很難實現的。

我覺得我們學院的黨委書記王偉老師就是一個有夢想有信念有行動的人。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做了很多提升學院凝聚力,向心力的工作。王老師本來不是藝術類學科的,但他硬生生地把自己打造成了學科的專家,我想這就是他的夢想和信念在支撐著他,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不忘初心不負卿,不負擔當不愧心」,這就是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用自己的行動在向黨中央看齊,向校黨委看齊。

我想,作為一個理工人,要有用信念、用行動來實現夢想的精神。

後台回復「理工精神」可瀏覽專題頁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