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外儲回升,房價狂奔,人民幣能穩住嗎?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外儲謎思

二月份的外匯儲備意外上升回到三萬億之上,令吃瓜群眾歡心鼓舞,也讓專業人士大跌眼鏡。單看外儲數據,啥也看不出來。結合同期的貿易數據和外匯占款數據,則令人疑竇叢生。

抽絲剝繭

1、貿易逆差,負貢獻

首先,出現了一百億美元左右的貿易逆差,要知道,之前的幾年都是順差,每月好幾百億。很顯然,外儲上升不是靠貿易盈餘,貿易是負貢獻。

2、外匯占款下降581億,負貢獻

二月份外匯占款下降了581億。啥是外匯占款呢?就是央行收了美元之後對應投放的人民幣。外匯占款降了,說明央行還是在凈支出外匯。

3、外儲匯率略有貶值,負貢獻

看出矛盾了么?就剩一個問題了,央行手裡的外匯儲備是不是在二月份掙了大錢?比如日債、歐債是不是因為匯率因素折算回美元時,有較大的升值,所以導致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上升?二月份呢,美元指數漲了1.56%,美元指數主要的構成就是歐元日元,所以至少在二月份,日元歐元當月兌美元沒有大幅升值,還略有貶值。考慮了匯率因素后,就剩下其它一個選項了。

也就是說,不知道央媽咋搞的,總之把外匯儲備楞給搞回到三萬億之上了。也許是央媽在美國炒股賺了大錢,也許是央媽對外借了美元遠期(增加近期資產的同時背負遠期負債)。不管怎麼說,吃瓜群眾歡天喜地,重回三萬億令人安全感大增。不妄議提高外儲的黑科技了,猜一猜這麼做的目的。核心就一句,維穩匯率。負責任的說,若匯率不穩,國內的資產一個都穩不住。

早在兩年前,資產就不穩了

過去兩年,資產價格掉進了黑天鵝湖。2015年先是股災,隨後央媽扛不住壓力啟動了所謂的811匯改,人民幣匯率跳貶。隨後北上深房價開始一路狂飆。2016年元旦之後,匯率繼續跳貶,A股立馬開始了熔斷行情。直到美國財長鮑爾森給這邊打了電話,匯率才算止住暴跌。

央媽隨即啟動了資本管制,開始嚴厲打擊地下錢莊和螞蟻搬家。再接著,就是所謂的「資產荒」出現了。信用債的收益率越壓越低,市場中的錢橫掃一切有安全性的高收益產品,直到收益低於資金成本。保險公司賣了萬能險拿了錢,立即去股市裡舉牌,想當萬科、格力的大股東,分享實體企業的現金和紅利,最後年底時被劉主席罵成害人精。

經濟預期低迷,央媽打響匯率保衛戰

事情的微妙變化實際發生在2016年8月份,即杭州的G20會議之前,成都先開了G20的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這個會議以後,央媽開始了「加息」。圈外的同學很難感受到這種隱晦的加息。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央媽都是在銀行間市場提供資金給機構,但資金的期限從隔夜到六個月不等。2016年8月份之後,央媽短期資金給的越來越少,而更多的投放長期限的資金。表面上看,資金的數量沒有減少。但資金的成本逐漸提高,因為長期限的資金年化成本高於短期限的。這種隱晦的做法,俗稱「鎖短放長」。別說吃瓜群眾沒感覺到變化,連金融機構的交易員其實也被溫水煮了青蛙。終於,到了2016年的十月中下旬,債券市場感覺到水變燙了,於是就有了「債災」。非銀行金融機構、私募在這一波里損失慘重。這把火,之所以最終沒燒到吃瓜群眾,是因為央媽最後時刻還是放了水,救了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銀行委外。否則,買了餘額寶、銀行理財產品的同學,會誤以為自己買了P2P野理財。大概是在所謂債災發生的前後同期,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達到了7.3這個水平,甚至認為年底前必破7。也是在同期,央媽進一步加強了外匯管制,禁止了香港刷卡買保險,等等。啰嗦半天,回顧了近兩年的市場波動,想說明什麼呢?

實際上,所有的資產價格波動,都是受一明一暗兩條主線的影響。暗的是經濟預期,明的是匯率。經濟預期不好描述,而匯率很直觀。中長期看,匯率就是經濟預期的直觀反映。

脫離經濟基本面,央媽被動加息只為了TA

央媽為什麼可能需要討論收緊貨幣或者加息呢?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尤其是央媽某副行長不久前剛剛對此進行了否認。不過,因為美國步入了加息周期,若想短期維穩匯率並有效執行資本管制,必須跟隨美國適度收緊貨幣政策。否則,就變成了一邊打開水龍頭,一邊拚命去堵漏水。加息,是直接提高資金的價格,收緊貨幣是影響貨幣供求,最後也會提高錢的價格,殊途同歸而已。現在的經濟狀況適合加息么?答案用屁股也能想出來,不太適合。經濟過熱了嗎?企業盈利全面變好了么?就業情況很好么?工資水平大幅上升了么?生活物價指數(CPI)很高么?如果這些宏觀指標都不支持加息,那加息真是在找死。有人會反駁,去年以來大宗商品不是漲了很多嗎?房價、很多生活費用不是漲了很多嗎?簡單說,存在嚴重的資產價格通脹,主要是房地產,也有比較高的不可貿易品(一些服務價格,請保姆等等)通脹,但基礎生活品還沒有出現通脹,只有周期性波動。在原油、農產品不大幅飆升的情況下,央媽加息或者收緊貨幣,目的主要是為了穩定匯率。

去槓桿和脫虛向實的政治路線也是為了TA

當然,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更為常見的一個提法是「金融去槓桿」和「防範資金脫實入虛」。這個提法其實非常含混不清,但表面聽起來很有道理。金融市場里真的有很大的槓桿嗎?挨個盤點一下就知道了。股市裡的資金槓桿在持續的查配資、清理資管賬戶之後,已經沒啥大槓桿了,這個想必都同意。然後說債市,整個債券市場的未到期債券餘額大約60多萬億左右,而債券回購餘額只有幾萬億,這就是說,整個債市的總體槓桿只有10%左右,這個槓桿大嗎?其實小的一塌糊塗。有人會說,那銀行之間發的同業理財槓桿高,所以要搞MPA考核。同業理財只是把產品層次和結構搞多了,虛增了一些資產或者負債,但並沒有層層加大槓桿搞投資。說來說去,就沒有一個金融市場存在所謂的高槓桿,何來所謂的金融去槓桿?說到去槓桿,最多只是一些非銀機構交易槓桿高一些,去年底債災也幾乎都被干爆了。所以,金融去槓桿的提法,和由此的資金抽緊,都特么是借口。再說說「脫實入虛」,這個提法更是無厘頭。說的好像金融機構都是一群騙子,拿了錢就是不給實體企業,非要自己在金融市場里胡搞投機。這完全是本末倒置。簡單說,不是錢不進實體經濟,而是實體經濟根本進不去,不需要錢。其實,若實體經濟真的需要錢,金融機構巴不得把錢投出去。看看月度的信貸結構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就會知道,信貸增長主要依賴居民買房按揭已經很久了,民營企業投資增速已經變負了。除了地方平台要錢,殭屍國企要錢,哪裡還有實體企業的信貸需求增量?而且,即便是背上惡名的金融市場,又何嘗不是在為實體企業提供融資?債券是誰發的?股票IPO和定增再融資又是誰?金融里打轉轉的錢,最後還是要投給股市、債市和PPP的,若這些錢到了實體企業手裡,卻不做實業投資,其實與金融企業毫無關係。

根本原因就是一條,實體經濟不賺錢。

唯一真實目的:穩定匯率

實體企業為什麼不賺錢呢?對外,房價地價人工等要素成本越來越沒有競爭力,貶值又不敢貶,出口必然衰退。以後逆差或許是常態。對內,貧富分化嚴重,房價高企而養老等保障信心不足,嚴重的擠出消費。二月份的消費數據已經很清楚的表明了這一點。實體企業如何賺到錢?不能賺錢憑什麼需要資金來擴大投資呢?不要舉一些個案的例子來反駁,整體情況就是如此,與個別行業或企業的優異表現無關。只要消費無法提振(千萬別拿飯館生意火爆來舉例反駁),振興實體經濟就是個徹頭徹底的偽命題。那央媽為啥還是提這兩個呢?還是要收貨幣唄,總要有個提法嘛。會狠狠地收貨幣嗎?不會,主要是不敢,各種機構和資產都會立即死給媽看。若外部環境松,央媽可自主控制,若外部環境緊,媽就會緊跟一下。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美聯儲宣布加息的第二天,央媽就調高了逆回購的利率,一天都沒有耽誤。足見跟隨之緊。所以,央媽出手穩匯率,大致可以理解為穩住經濟預期。表面上看,央媽只調高了對銀行的逆回購利率,並未調整存貸款利率,這會讓買房的吃瓜群眾很安心。但,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資金的成本越來越高,最終一定會傳導給實體企業和吃瓜群眾。比如,銀行的資金貴了,那配置債券的收益率要求一定會提高吧?那企業發債的成本就高了,融資就貴了。債券收益率太高,企業就覺得不如去貸款,最終就會推高信貸利率。那吃瓜群眾跑的掉嗎?按揭利率不會調高嗎?現在來看,銀行發理財產品的融資成本是在不斷提高的。銀行越來越難以獲得便宜的錢。為啥呢?因為整個市場的最後一塊唐僧肉,在一波又一波的房地產飆升下,已經所剩無幾了。這個最後的唐僧肉,就是居民儲蓄。從2008年至今,居民儲蓄率一路從34%降到2015年末的13%。沒有16年底的數據,估算可能已經破10。在存錢、炒股不如買房的整個共識下,居民儲蓄被狂洗,居民部門的負債率在迅速上升。這種結構下,如何能獲得價格便宜的居民存款?如何能發得出低成本的理財產品?至於這種結構下潛在的未來的社會風險,太敏感不說也罷。居民儲蓄這塊最後的唐僧肉耗盡之時,大概就是這場必將載入人類史冊的超級神話夢醒之日。當更多的居民儲蓄通過買房轉換成居民負債,居民的一般消費將更多依賴消費信貸,從而進一步提高居民部門的負債槓桿。當資金價格或稱利率出現上升,這種槓桿的脆弱性將又一次得到驗證。也正因為如此,每次控制房價飆升,從來不是加大住宅用地的攻擊側改革,而是限購限貸提高首付比例,或者取消首套利率優惠。其真正的目的和考量,當然與控制房價上漲無關。敏感,不多說。與整體居民儲蓄的消耗和負債提升相比,其它的都是談感覺、講故事。儲蓄少了,負債高了,必然影響其它消費支出,然後實體企業必然難以賺到錢,然後就會有緊縮投資,就會有扛不住倒閉的,就會有失業或者收入下降。如此進入惡性循環。

川普懟央媽,央媽順水推舟,未來何去何從?

除了主動因素以外,還有一個被動因素,就是那個川普。這是一個比較任性的主兒,急眼了誰都敢懟,會做出點兒啥不好預測。最近建立了一個貿易談判團隊,全是不友好的鷹派,明確提出操作匯率貶值。這聽起來很可笑,央媽天天維穩匯率累的不行,卻被指責操作匯率貶值獲取貿易優勢,我都替央媽覺得冤。那老美這幫人是不是傻逼呢?倒真不見得是。川普的核心政策是製造業迴流美國,若人民幣爆貶,已經在華的美國企業、日本企業、甚至企業又怎麼會去美國開廠?所以,先拿匯率操縱一說把央媽給懟住,連溫和貶值都不可以。恰好在這一時期,這同樣符合央媽的使命和利益,因此半推半就的達成了默契。官方之間如此,吃瓜群眾好對付,繼續加強資本管制就是了,收拾完境內收拾境外,全球海外徵稅就是用來收拾境外的。

但是,再嚴格的資本管制,也不可能沒有縫隙。從歷史上看,還沒有一個經濟體能用資本管製成功控制住長期匯率走勢。再說,匯率只是經濟預期的鏡像反映,若經濟預期無法得到改善,僅僅控制名義匯率也只是權宜之計。太遠的事情央媽管不了,於是只好在自己的權力範圍內做兩件事,一是管制,二是加息或者收緊貨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