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每日詩詞 | 古代學霸長啥樣?看看「詩魔」白居易

【導讀】唐朝時有一個考生,他參加聯考時一邊複習一邊自己編教輔,考生們都爭相購買,而且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在研究他當時寫的這本「聯考指南」。

白居易和他的「聯考故事」

:大老振讀經典

對於參加聯考的莘莘學子而言,誰沒有手拿《掌寶》、頭頂《龍門》、腳踏《三維》、懷抱《53》、魂牽《百鍊鋼》的經歷?

這些教輔書,讓考生們愛時視之如珍寶,恨時棄之如敝履,一考試完立刻扔到牆角,連多看它一眼的心情都沒有。

可是,唐朝時有一個考生,他參加聯考時一邊複習一邊自己編教輔,考生們都爭相購買,而且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在研究他當時寫的這本「聯考指南」。

這個人就是白居易。

01

他從小就是個神童。六個月大的時候,媽媽抱著他在屏風旁玩耍,指著上面的字一一告訴他讀音,誰知道一天媽媽開玩笑地問他哪個字是「之」,他居然伸出小手去指屏風上的「之」字。媽媽驚呆了,又問他「無」在哪裡,他居然又指對了。

媽媽連著問了他好多回,他都能指對。成語庫里有個詞叫「略識之無」,現在指最簡單的字,形容識字不多。怎麼樣,知道它的來歷了吧?

這可真是天生的「別人家的孩子」呀!

五歲,開始寫詩,他寫的「華山詩」中有一句「群山我為大,更無白雲齊」,簡直令人驚掉下巴。此後,「神童」的稱呼代替了他的名字。

九歲,別人家的孩子還在搖頭晃腦的背詩的時候,他已精通詩歌的聲律。

後來北方發生叛亂,居住在河南新鄭的小居易被父親送往江南吳中避難。他十五歲的時候,給在徐州的哥哥寫了一封信——

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

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里余。

今日因君訪兄弟,數行鄉淚一封書。

這不是一首詩嗎,怎麼說是信呢?對於一個被稱為「詩魔」的人而言,連日常對話都想用詩來表達,更何況是家書乎!

它想表達的其實就兩個字:想家。這首詩迅速被傳唱開來。

十七歲,白居易隻身一人來到長安。

在唐朝,要想做官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干謁,就是拜訪權貴,得到他們的推薦,二是參加科舉考試。

白居易先走的第一條路。他帶著詩去拜訪當時的大詩人顧況。顧況一聽「白居易」這個名字就笑了,他想逗逗這個小夥子:「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呀」!

年輕人,你以為帝都是好闖的嗎?物價很高啊,你居然叫「居易」,你知道長安的房租有多貴嗎?

白居易沒有說話,只是恭恭敬敬雙手奉上自己寫的詩: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顧況看完大吃一驚,抬頭看白居易:「你今年多大?」

「十七。」

這可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把前浪拍在沙灘上啊!顧況長嘆一聲:「道得個語,居即易矣!」

後來的事實證明,白居易的確很厲害。日本仁明天皇從唐朝商人那裡看到白居易寫的詩,視若珍寶,愛不釋手,每天放在枕邊讀一兩首才入睡。他交代使者,只要白居易寫出了新詩,他不惜重金第一時間購買。

有學者研究,日本平安時代問世的《源氏物語》和《枕草子》有多處引用白居易的詩歌。而周圍其他一些小國家也都遍布白居易的冬粉,契丹人甚至在上早朝的時候要先朗誦白居易的詩歌,然後再議事。

這場景像不像我們很多公司開早會?

領導先喊一句:早上好!

員工大聲回答:好!很好!非常好!越來越好!明天會更好!

皇上先喊一句:白居易!

朝臣們大聲回答: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哈哈,這場景,真壯觀!

不過白居易雖然在長安一鳴驚人,但是並沒有得到推薦。所以,他回家老老實實地準備考試去了。

02

白居易回到家中閉門苦讀,中間因為經歷了父親去世的打擊,生活困窘,連吃飯都沒有保證。「晝行有飢色,夜寢無安魂」是他對那段生活的描繪。

終於,在他二十九歲那年,他再次踏入京城長安。這次他一舉中得進士,名列第四。放榜之後,宰相要親自接見新科進士,這是何等的榮耀呀!

他們去慈恩寺,在大雁塔下題名留念,白居易非常得意地寫下了: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二十九歲還「最少年」?有沒有搞錯?

當然沒有。

你知道唐朝的考試有多難嗎?

唐朝的科舉考試分為兩類:一類叫常科,一類叫制科。

「常科」就是每年都會分期舉行的考試,主要有「明經」和「進士」兩種。

「明經」主要考記憶力,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填空啊、簡答啊之類的,考的內容吧,也就十幾本經書而已,分為大經、中經、小經。大經是《禮記》《左傳》;中經是《詩經》《周禮》《儀禮》;小經是《周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從這九本裡面抽查。

哦對了,還有兩本必考的經書是《孝經》和《論語》。

天哪,你確定這只是其中一部分?對啊,這只是一盤小菜,大餐在後面呢!

再來說「進士」考試,它的考試內容有五十多種,範圍涵蓋了經書、時事政治、經濟、制度、軍事、法律、鹽政、漕運、歷史、數學、文字學,甚至還有一些道家的文化。

怪不得當時流傳一句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五十歲能考上進士都算是年輕的了,白居易那年「才」二十九歲嘛!更何況,那麼多考生,包括考了很多年的復讀生,只錄取十七個人,他一次就考上了,還不能得意一下?

孟郊有句詩,不比白居易更嘚瑟?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相比之下,白居易已經算是很低調的了。他一帆風順地連過「縣試」、「州試」和「進士」三道大關,可謂是「十年常苦學,一上謬成名」了。

不過,考上進士並不意味著可以就做官,還要經過吏部的一次選拔考試。這個考試非常嚴格,想當年「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考了四次才通過。

白居易精心準備,他把複習提綱總結成一本筆記。這本筆記被同學拿走抄寫,沒想到好多考生都來要,乾脆印刷出來,叫做《百道判》,居然成了應試者的範文了。

白居易不知道自己的複習筆記還有這功能,不但自己考上了國家圖書管理員這個公務員,還交了一個一輩子的好朋友元稹——就是寫《鶯鶯傳》的那個。他就是複習了白居易的提綱通過了這次選拔考試。

白居易嘗到了甜頭,原來一邊複習一邊編寫複習筆記是個很有收穫的事情。一來可以幫助自己更系統地梳理知識點,二來賣筆記的錢也可以補貼家用。

於是,他決定在「制科」考試前好好複習,編寫一本最新、最全、最實用的「聯考指南」。

03

前面說過唐朝的考試分為兩類,一類是「常科」、一類是「制科」。

「制科」是皇帝臨時舉行的考試。唐朝那時經歷了「安史之亂」已經由盛轉衰,唐憲宗李純下決心要革新政治,朝廷需要大量人才,隨時都會舉行「制科」考試。

制科考試最重要的項目是「試策」,就是針對皇帝的提問,做出自己的對策。

所有的考生都躍躍欲試,這個考試一旦成功,就可以得到比較高的官職了,這要少奮鬥多少年啊!

白居易那時的校書郎三年任期已滿,正好賦閑在家,他約好友元稹和他一起準備這次考試,元稹欣然同意。

貞元二十年(805年)春,他們住進了長安附近的華陽觀中,開始為考試做準備。

之所以選擇華陽觀,是因為這裡環境清幽,白居易曾經寫過一首名為《永崇里觀居》的詩,裡面有這樣幾句:

永崇里巷靜,華陽觀院幽。

軒車不到處,滿地槐花秋。

沒有人語擾、又無車馬喧,自然是複習備考的好去處。

他們絞盡腦汁猜題,而且把皇帝有可能問的問題全部列出來,然後一一準備對策。白居易為這些問題準備了七十五篇策目,把它編成了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策林》。

在《策林序》里,有這樣一句話:「退居於上都華陽觀,閉戶累月,揣摩當代之事,構成策目七十五門。」

閉戶累月,揣摩當代之事。當了一年多的宅男,就是為了猜題。嘖嘖,這份用功勁兒,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資深學霸。

這本《策林》,不但內容全面,而且文辭華美,很快就作為最權威的教輔讀物流傳開來。

也許有人會說,教輔讀物嘛,終究擺脫不了被扔到牆角、然後當做垃圾賣掉的命運。

可白居易的這本《策林》生命力還挺頑強,因為除了「考試」這個功利性的目的之外,白居易是認認真真地在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不然他後來怎麼會提出振聾發聵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不然他怎麼又會被人稱為「詩王」?

這本唐代的「聯考指南」涉及到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刑法、吏治、風俗、禮樂等方方面面的事情,甚至他還提出怎麼對待「養老」問題、怎麼對待「盜賊」問題,還強烈反對「厚葬」,在那樣一個很重視人死後歸宿的封建社會,提出厚葬是傷財力、敗禮法的行為,這種思想還挺超前的。

他這麼事無巨細、面面俱到,是因為他有一個非常偉大的目標,那就是重振大唐雄威。

看到了吧?什麼叫胸懷!直到現在,他的很多主張還在被人提倡,他的這本《策林》,還不斷地有人研究。

當然,經過這麼充分地準備,在白居易三十五歲的元和元年(806年)夏天,皇帝舉行了一次「制科」考試,白居易又一次中第,這就是他引以為傲的「十年之間,三登科第」。

白居易心裡呀,那個美了美了美了醉了醉了醉了——

然而,然而,然而……

和他一起考中的元稹考了個甲等,被召入宮中擔任左拾遺,而編出一流教輔讀物「聯考指南」的白居易,因為他在考試時「語言太過直接,不合聖意」只考了個乙等,被分配到陝西的一個小縣城周至縣做縣尉去了。

好尷尬呀word哥!

監製:易艷剛 | 責編:張慧、實習生張曉雨 | 校對:趙岑

資深學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