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93歲生日快樂,我的金庸先生

今日是金庸先生92歲壽辰,金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神話,他是「文壇俠聖」,也被稱為香港「良知的燈塔」,也有人認為他一錢不值。其實,媒體和大眾的眼中的金庸都是神壇之上的金庸。 而如今,他自己靜享晚年,越發像自己筆下的掃地僧,與這個「江湖」不再相見了。

有人說他是郭靖,有人從他身上看到陳家洛,也有人說他是「韋小寶的化身」,他對記者說:「我肯定不是喬峰,也不是陳家洛,更不是韋小寶……因為我做事畢竟是嚴謹的,不可能會這樣瀟洒風流……」與他認識多年的沈西城說:「他一向木訥,不喜多言,他心裏面的話,似乎完全宣洩在他的小說里,讀者所喜歡的郭靖或者令狐沖,大半是金庸的化身。不過,活生生的金庸,略略要比郭靖、令狐沖多了一份狡黠……」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

「他是一個溫和而細緻的人,儀容整潔,戴著金絲邊眼鏡,風度和藹。拍照時,他微微有些羞澀和緊張,手裡拿著一張從雜誌上取下來的塑料封套,捲成細長的棍,不停地玩弄。……看到他略帶靦腆的笑容和不知所措的舉止,在這數百平米環繞書架和海景的大辦公室內,格外顯得孤單。」媒體筆下的金庸,一直都是這樣一副溫文爾雅的形象。

大雪紛飛,直到天際

箭矢射向,一頭白鹿

倚靠著綠色的滿大人鴨,神奇的騎士

微笑地看著下面這本書

西方人與武術世界

看到這首短詩,你會想到什麼? 原來這就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翻譯為英文之後,再重新翻譯回中文。

Till the horizon of sky,flies snow.

To shoot a white deer, withan arrow!

Leaning against green Mandarin Ducks,

The magic knight smiles at the book, as below.

2015年,適逢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創作60周年,香港書展今年特設「筆生傳奇- 金庸武俠小說創作60周年」展覽,珍貴展品包括金庸先生的真跡手稿

自1955年《書劍恩仇錄》問世,金庸的武俠小說先在香港、東南亞等地,然後在海峽兩岸乃至整個華人社會長盛不衰,創造了一個奇迹。香港紅學家林以亮說:「凡有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據不完全統計,金庸的讀者超過一億人。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金庸的作品在香港及海外一直高居暢銷榜榜首。1996年,台灣遠流出版公司的調查報告顯示,單是台灣從1985年到1995年,金庸作品就發行了四百七十萬冊以上。如果加上早年的盜印本及以後的遠景版,發行量有上千萬冊。金庸早前自稱,他每年從港、台得到的版稅(包括電影、電視)為1000萬元左右,但一直沒有收到內地的版稅,只有一次例外,1985年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應李瑞環的要求出版了《書劍恩仇錄》,他收到過一筆約10萬元人民幣的版稅。這是正式簽約給北京三聯書店前他收到的唯一一筆版稅。

「金庸是一個現象。他的小說平均每本超過一千版(最多是二千一百二十四版),總銷量(連收不到錢的)達一億!然而,金庸現象的重點,不單是一億這個數字,而是他的作品歷半個世紀而不衰。有好事之徒做過統計,在『文革』期間,《毛主席語錄》的銷量,竟然比《聖經》歷來的總銷量還要大。於今看來,老毛的世界紀錄將來可能被老查破了。」

金庸的作品還被譯成各種文字。據首爾信永出版社統計,韓國有十二家出版社盜譯了金庸作品,其中不少是一流的出版社。東南亞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出版了金庸小說的越南文、泰文、印尼文、柬埔寨文、馬來文等版本,以後又有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中文簡體字本。日本最具規模的出版社之一德間書店,準備出齊日文《金庸全集》。自1993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英譯本《雪山飛狐》以來,《鹿鼎記》《連城訣》《俠客行》《射鵰英雄傳》等英譯本已陸續問世。

香港大公報籃球隊人員合影。後排左二即金庸。金庸左邊即陳凡。前排右二為名記者潘際烱。後排右二為梁厚甫。

有人說香港沒有什麼,「除了金庸,只有平庸」。平庸是庸,金庸不庸。金庸是「鏞」的一分為二,金庸有金,金庸不庸是盡人皆知的。

「如果沒有香港,世上還有沒有金庸?」回答是否定的,金庸乃是香港特定時代的產兒——如果沒有香港,世上就沒有金庸。如果沒有香港,金庸就只有在上海度過四十年代的末日而進入五十年代的日子,當他寫他的處女作、第一部新派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時,正好是內地大鳴大放,他這部書還未寫完,就進入大反右了,他有可能完成這樣的作品嗎?甚至他有可能寫作這樣的作品嗎?

1967年8月,香港正在「五月風暴」當中,風雨飄搖,《明報月刊》「編者的話」大概出自胡菊人手筆,但也代表了金庸的看法:

香港這個在英國統治下的小地方,對於人還有一層非常深重的意義。我們除了必須賴此海港來安身立命、成家立室、生兒育女之外,對於,特別是的文化,香港還可能有很大的貢獻。在現今的動亂局勢中,香港是一個有自由、有機會讓人能創造學術文化的少數地區之一。

……香港對我們重要,對之將來也同樣重要。讓我們珍惜這種自由,珍惜這種機會。

無論他的武俠小說,還是《明報》和財富,都是香港殖民時代的產物,是香港造就了「金庸神話」。如果他不是因為偶然的機會到了香港,而是留在內地,以他的家庭出身,在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的學歷,在國民黨背景的《東南日報》和「小罵大幫忙」的《大公報》工作過的經歷,就算逃過1957年,也無所逃於「文革」。和千千萬萬同時代的知識分子一樣,他將一事無成,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註定將在流放、苦役和批鬥中度過。金庸全部的成功都是因為香港,他的成就與其說是「金庸神話」,不如說是「香港神話」。對此他很清醒:

如果我不來(香港),情況可能就完全不同了,我會繼續留在上海,在上海《大公報》幹下去,但可能在反右的時候就給斗掉了,(笑)最有可能就是在反右時給斗掉了,到後來在「文革」時可能又糟糕了。

1989年金庸在明報大廈辦公室

武俠小說只是金庸生命的一部分,《明報》在他生命中佔有更重要的地位。在20世紀香港乃至中華文化圈,他獨具特色的武俠小說和明報王國樹立了兩座高峰。

在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年頭,金庸一手寫武俠,一手寫社評。陳平原如此論述:

即便小說家無意影射,政論家的思路也不可能嚴守邊界,不越雷池半步。……同時寫作政論與小說,使得金庸的武俠小說往往感慨遙深。撰寫政論時,自是充滿入世精神;即便寫作「娛樂性讀物」,金庸也並非一味「消閑」。理解查君的這一立場,不難明白其何以能夠「超越雅俗」。儒道之互補、出入之調和、自由與責任、個人與國家,在金庸這裡,既落實在大俠精神之闡發,也體現為小說與政論之間的巨大張力。

金庸小說的背景,大都是易代之際(如宋遼之際、元明之際、明清之際)。此種關注國家興亡的思路,既有政論家的人生感慨,也有「亂世天教重俠游」(柳亞子詩)的現實考慮,還包含章太炎、周作人所說的綱常鬆弛時思考的自由度。

這裡面也包含了金庸早年的亂世經歷,他的人生體驗和思考。他說自己的作品「反映了世間的人生真實」。他有人道的關懷、俠義的倡導,通過郭靖等人物體現了傳統的儒家精神。某種意義上,他洞悉人性的幽微變化曲折,寫出了人性的複雜與豐富,他一貫認為表面上的善可能恰好是惡,表面上壞的卻透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庸的思想、價值主要是儒家式的,儘管對道家、佛教的觀點也有不少肯定。他的《鹿鼎記》最後回歸了「忠君愛國」的立場,著意刻畫康熙這個聖君明主的形象。在這個意義上,韋小寶僅僅是個插科打諢的陪襯而已。這是儒家歷千年不衰的理想,從郭靖與襄陽城的共存亡,到金庸在康熙身上寄託自己的政治和人生理想,那隻能是儒家的、人世的,而不是道家或佛教的、出世的。

雖然金庸自稱「從小就對范蠡、張良一類高人十分欽仰」,最羨慕他們功成身退,他筆下的主角從陳家洛、袁承志、楊過、張無忌到令狐沖幾乎都在大吵大鬧之後悄然歸隱,連韋小寶也是如此。但對他而言,出世是虛,入世為實,入世才是真的。與列夫·托爾斯泰這樣具有深沉博大、悲天憫人的宗教情懷的精神巨人不一樣,金庸缺少超越性的追求,他是世俗中人,屬於紅塵,而不屬於天國,他的神話只是在商業社會中取得成功的又一例證。

金庸登上香港富豪榜,1987年創刊的《資本》雜誌將他排名第二十七位,是百人名單中唯一的作家(報人中,胡仙及《成報》《東方日報》的老闆都在他的前面)。1991年,他再次名列《資本》雜誌180多人富豪排行榜的第六十四位。

身處商業社會,人對金錢的慾望幾乎壓倒一切,很少例外。即使農業文明時代的范蠡也是帶著西施棄政從商,變成了富甲天下的陶朱公。在功成名就之後退出江湖,飄然而去,道家式的歸隱向來只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更何況現代社會早已沒有可以耕種的桃花源,可以垂釣的富春江。對金庸而言,人生的切膚之痛早已遠去,佛經至多能成為茶餘飯後的靈魂慰藉。少年時代顛沛流離,飽經動蕩與憂患,使他「一直渴望恬淡安泰的生活」,這一切自在情理之中。他所有的選擇,幾乎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真正的根源。直到晚年金庸依然精明,他與北京三聯書店合作十年以後提出的三個續約條件,無非為了一個「錢」字。表面的佛、道、隱等出世的話語,掩蓋不住骨子裡對現實利益的在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金庸在他的武俠小說中編織了大量的愛情、婚姻故事,寫盡人間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從《書劍恩仇錄》到《鹿鼎記》,最終以韋小寶娶七美女滿載而歸。但他對自己的愛情、婚姻一直諱莫如深,外界的傳聞大多是一鱗半爪,語焉不詳,使他的感情生活一片雲遮霧罩,撲朔迷離。

金庸一生結過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他們的愛情萌芽於1947年的杭州,那時年輕的金庸在《東南日報》工作,因主編幽默副刊與杜的弟弟杜冶秋認識。杜家父親在上海行醫,母親喜歡清靜,用8根金條在杭州買了所庭院大宅,平時與女兒一起住在杭州,杜冶秋則跟著父親在上海上學,假期才到杭州來。金庸因幽默副刊一則關於「什麼樣的鴨子好吃?」的問答,而與少年杜冶秋通信,後去拜訪杜家時與時年十七歲的杜家小姐杜治芬相識,並成為杜家常客,與情竇初開的杜小姐雙雙墜入愛河。1948年金庸南下香港前夕,匆忙趕到杭州,正式提出求婚,在上海舉辦婚禮。

後來,杜治芬也去了香港,金庸那時曾以「林歡」的筆名寫作,據說這個筆名的來歷,「林」是因為他們夫婦兩人的姓氏「查」和「杜」中都有一個「木」字,雙「木」成「林」,而「歡」是他們當時男歡女愛、生活幸福的寫照。杜治芬在香港的幾年,金庸忙於工作,沒時間陪她,她一個人在家寂寞無聊,生活過得不愉快。最後她回了大陸,兩人辦理了離婚手續。杜冶秋認為他們「後來離婚的主要原因,恐怕還是『愛尚且存在不足』。」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又名璐茜,新聞記者出身,他們於1956年5月1日在美麗華酒店舉行婚禮。三年後《明報》草創,篳路藍縷,備嘗艱辛,朱玫與他患難與共,成為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女記者,夜半渡口留下了他們夫妻的身影,還有一杯咖啡兩個人分享、朱玫變賣首飾支撐《明報》等故事。那確實是一段令人難忘的相濡以沫的歷史。后兩人有二男二女。

等到《明報》穩居香港大報地位,《明報》王國初具規模,在事業成功之時,他們的婚姻卻出現了裂痕,最終走向離婚。離婚的原因當然很複雜,但有一種傳聞說是「十元小費」結束了一段曾同患難的婚姻,締結了另一段共富貴的姻緣。

當時《明報》的社址,是設在北角英皇道。金庸在報館做得累了,就最常去附近的一間餐廳飲杯咖啡,提一提神,鬆弛一下筋骨,是餐廳的熟客兼老主顧。一日,金庸又如常去這間餐廳喝咖啡,突然有位年輕貌美的女侍應趨前,問他是不是金庸,他說是,大家就閑聊了數句。結帳時,金庸額外給這位女侍應十元小費;這位女侍應當然受寵若驚;因為當時物價,十元是一個不小數目,女侍應立即截住金庸,要將十元還給他。

女侍應說,金庸是文人,靠寫稿維生,賺錢是相當辛苦的,所以那十元小費,她一定不會要。金庸聽罷,滿心歡喜,因為想不到這位女侍應年紀輕輕,卻說出這番話來;之後他們就交了朋友。

據聞金庸與這位女侍應,感情發展一日千里,其後更在跑馬地共築「愛巢」。朱玫最初還蒙在鼓裡,後來卻從一些蛛絲馬跡中,發現丈夫有外遇。

有傳說指是金庸主動提出離婚,但朱玫也提出兩大離婚條件,才肯答應跟金庸離婚:一是金庸付一筆錢作為補償;二是該女侍應要去扎輸卵管,才可與金庸結婚。

朱玫要這位女侍應扎輸卵管,是為她的孩子著想;因為朱玫跟金庸已生了數名子女,若女侍應又有孩子,她的子女一定會被忽視,所以金庸與女侍應,一定不能有孩子。

據說金庸答應了這兩個條件,之後便與朱玫正式離婚。

金庸現任的妻子林樂怡,「容貌清麗脫俗」,比金庸年輕二十七歲,她是否就是當年那個女侍應,也無法查證。林怡樂貌美聰穎,大家暗地裡都稱為「小龍女」。談到「小龍女」,金庸笑著表示,太太很照顧他的生活起居,非常注意他的飲食,不准他吃這吃那,而他也能欣然接受。

記者問金庸,一生浪漫到底有多少。他回答:「多啦,當然我希望不要太多,愛情能夠簡單一點當然好啦,但這是身不由己的。結了婚,同另一個人慢慢地發展下去,半年、一年、三年、四年……感情不是一兩天的事,割不掉啦。」記者又問最後一段浪漫在什麼時候,那年75歲的金庸說,那時他已年紀不小了。「好似吸毒,你明知那是不好的,但抗拒不了引誘,又吸了。」金庸難受似的說。

1981年,李敖發表《我是「善霸」我怕誰》一文,對金庸提出質疑:

1979年我復出后……金庸為國民黨捧場,跑到台灣來。有一天晚上到我家,一談八小時。……他特別提到他兒子死後,他精研佛學,他已是很虔誠的佛教徒了。我說:「但大體上,無不以捨棄財產為要件。……你有這麼多的財產在身邊,你說你是虔誠的佛教徒,你怎麼解釋你的財產呢?」金庸聽了我的話,有點窘,他答覆不出來。他當然答覆不出來,為什麼?因為金庸所謂信佛,其實是一種「選擇法」,凡是對他有利的,他就信;對他不利的,他就佯裝不見。其性質,與善男信女並無不同,自私的成分大於一切,你絕不能認真,他是偽善的。這種偽善自成一家,就叫作「金庸式偽善」。

其實,金庸自己就曾坦言:

佛教希望人的慾望能盡量減低,最高境界是什麼也拋棄掉,連生命也覺得沒什麼所謂。我離開這境界實在太遠了。要我財產完全不要,我做不到;要妻子兒女都不要,做不到;名利不要,也做不到……放不下財產、名利,出世自然不可能。但有了這番自白,金庸仍不失坦誠。

他對佛教的信仰並沒有超越塵世的網羅,他無所逃於所處的這個特定時空,無所逃於這塊天地之間。這不是他個人的悲哀,對一個個體生命來說,他已攀上成功的巔峰,財富和名聲、鮮花和掌聲籠罩了他整個生命的黃昏。「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透過維多利亞港灣湛藍的海水,他看到的夕陽依然那樣耀眼,但那並不是真實的夕陽,那是與大千世界的悲苦、與億萬男女的歡樂與哀愁無關的夕陽。

儒與道,俠與隱,佛家也好,塵世也好,茫茫人海,無可退隱之地,退出江湖只是一個夢,所以,他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人世與出世之間,他努力尋求平衡,尋找最佳的位置,他的內心深處也許常常無所適從,這是人類普遍面臨的問題,不獨他一個人如此。

20世紀80年代初,金庸的作品不僅被拍成電影、電視連續劇,還被改編成「武俠話劇」。盧景文執導的《喬峰》在香港大會堂劇院演出,劇終時,台上演員介紹,金庸先生也在這裡。「觀眾熱烈鼓掌,長達一分鐘之久,我開心得好像飄在雲霧一樣。」

這是金庸真實的一面。掌聲之後,他也有孤寂和落寞,更有惘然和茫然,這一切同樣真實。有人說他的小說除了《天龍八部》《鹿鼎記》,都給人「回首當時已惘然」的感覺。他回答,「惘然」其實《天龍八部》里也有。

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接見了金庸。

2005年1月,有記者在杭州採訪金庸時說:「你晚年經常出席各種地方政府舉辦的活動,有評論說是『翩然一隻雲間鶴,飛去飛來宰相衙』。」對此他並不在意。「呵呵,說我和高層的人還是有很多交往,是吧?這句詩吟得很好。還有句話是說,隱士你隱在哪裡?終南山。為什麼隱在終南山?因為終南山離長安近,說明你心不忘朝,還是想跟大官交往。」

2003年7月,金庸在央視《新聞夜話》中說,他的墓碑上將會寫著:

這裡躺著一個人,在20世紀、21世紀,他寫過幾十部武俠小說,這些小說為幾億人喜歡。

《劍橋簡明金庸武俠史》

作者: 新垣平

出版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13-7

本書是關於武俠世界的一部虛擬歷史研究。以金庸武俠是真實歷史的一部分為前提展開演繹。本身以十五部金庸小說、唐宋傳奇及各時期民間傳說為基礎構成的連貫武俠史為重心,結合了政治和社會歷史的研究,重述了自商朝到清末三千年間的全部歷史。

書中考察了武術、江湖和門派等在歷史上的起源、發展和嬗變,以歷史敘事的方式整理了越女、蕭峰、郭靖、張無忌、韋小寶等大量金庸小說中人物的事迹。本書綜合了各部作品中的線索,探討了少林、武當、丐幫、明教、天地會等武術組織的由來和興衰,並解答了許多原著中未曾回答的問題。另一方面,從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和乾隆等帝王,到岳飛、王保保、李自成、陳圓圓、鰲拜、噶爾丹、福康安等數百位大小歷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也都放在這部武俠史的框架內進行演繹。

前485年 吳越劍士比武,范蠡遇阿青,教導越軍劍術。

前126年—124年 漢武帝打擊遊俠勢力,大俠郭解被誅,遊俠逐漸消失。

約前100年 《黃帝內經》問世,人體經脈學說趨於完善。

352年 前燕慕俊稱帝,佔領關東,此後慕容氏屢經興亡,建立一系列政權。

410年 南燕慕容超被北魏所滅,慕容氏亡國。

約478年 菩提達摩從印度來華。

527年 達摩入少林寺,面壁九年,后收門徒慧可,創立禪宗。

約550年 慧可至峨眉山,與印度僧人般刺密諦會晤,發明《易筋經》奧義。

615年 李靖拐帶紅拂投奔李世民,路遇虯髯客,獲《易筋經》之傳。

694年 摩尼教入華,傳播明尊信仰。

732年 玄宗認為摩尼教是偽裝成佛教的邪法,禁止傳播。

約730年 李白遊歷四方,作《俠客行》,遊俠文化復興。

約740年 公孫大娘名動天下,女性劍術廣泛傳播。同時「車中女子」、「紉針女」等女性遊俠開始活躍。

約795年 聶鋒之女聶隱娘被尼姑帶走學藝。

約819年 聶隱娘戰空空兒,保護劉悟。

約840年 聶隱娘創越女劍。

880年 黃巢攻陷長安,進行大屠殺,士族滅亡。呂岩及其教眾西行至河西走廊依附於歸義軍,后建立逍遙派。

約950年 慕容龍城在姑蘇創立參合庄,開創慕容家族,意圖恢復大燕。

約1000年 青城派與蓬萊派爭霸,互為世仇。同時期,丐幫建立。

約1020年 天山童姥、李秋水及無崖子入逍遙派學藝。

約1040年 無崖子任逍遙派掌門,逍遙派分裂。

1063年 蕭峰出生,耶律重元叛亂。雁門關之戰。蕭峰改名喬峰,被帶往少室山由農夫收養。

約1064年 丁春秋偷襲無崖子,后入星宿海,建立星宿派。

1083年 蕭峰被推舉為丐幫第六代幫主。

1092年 大理國王子段譽至中原遊歷,蕭峰的身世被揭露,被迫離開丐幫。

1093年 蕭峰至東北,與阿骨打、耶律洪基相識,后因平定耶律重元二次叛亂,被封為南院大王。同時,虛竹任逍遙派掌門人。12月,少林寺大會。

1094年 虛竹與西夏銀川公主結婚。段正明退位,段譽繼位為帝。契丹大軍入侵,蕭峰中止戰事後自盡。

1115年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同一時期,獨孤求敗橫行天下。

1120年 明教教主方臘起義,被黃裳鎮壓。此後黃裳被圍攻,銷聲匿跡。

1147年 大理國宣仁帝段譽退位,傳位其子,不久病逝。

約1150年 上官劍南入臨安盜《武穆遺書》,安置於湖南鐵掌峰。

1159年 王喆建活死人墓,意圖起事。

1161年 王喆事敗,讓活死人墓於林朝英,出家為道,號重陽子。

約1165年 黃裳出山,傳《九陰真經》。

1167年 王重陽赴山東傳教,收全真七子,建立全真教。

1172年 段譽之孫段智興繼位為大理國君。

約1185年 桃花島黃藥師、白駝山歐陽鋒、丐幫幫主洪七、大理國皇帝段智興等先後崛起。

約1190年 少林寺火工頭陀之亂。

1195年 第一屆華山論劍,王重陽得《九陰真經》。

1197年 王重陽去世,《九陰真經》下卷為黃藥師所得。

1200年 郭靖誕生。

1220年 第二屆華山論劍,郭靖與黃蓉完婚。

1221年 楊過誕生。

1243年 郭襄誕生。

1247年 張君寶誕生。

1259年 蒙古圍襄陽,楊過擊殺蒙哥汗。第三次華山論劍。

1262年 郭襄訪問少林,覺遠、張君寶逃出少林,張君寶定居武當山,后改名張三丰。

1271年 忽必烈改蒙古國號為大元,再度圍攻襄陽。

約1272年 郭靖、黃蓉鑄成倚天劍與屠龍刀。

1273年 襄陽淪陷,郭靖、黃蓉犧牲。

1279年 崖山海戰,宋亡。

1283年 文天祥就義。郭襄四十歲,創立峨嵋派。

約1305年 張三丰陸續收七弟子,創立武當派。

約1310年 郭襄死,風陵師太繼任峨嵋掌門。

約1311年 陽頂天任明教教主,明教崛起。

約1321年 謝遜投入明教,后被封「金毛獅王」。

1327年 陽頂天暴死,成昆計激謝遜,明教大亂。

1337年 張無忌出世。棒胡起義。

1346年 張翠山一家回歸中原,張翠山、殷素素自殺。

1348年 周子旺起義敗死,張三丰再上少林,張無忌結識常遇春、周芷若。

1357年 六大派圍攻明教,張無忌成為明教教主,入大都救六大派。

1368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北伐,元亡,朱元璋禁明教。

約1390年 雪山派開派。

約1405年 福建莆田少林寺得《葵花寶典》。五嶽劍派開始崛起,與明教余脈爭鬥不休。

約1425年 日月神教攻打武當,奪走張三丰手書《太極拳經》。

約1430年 岳肅、蔡子峰至福建莆田少林寺,偷窺《葵花寶典》,此後有劍、氣二宗之分裂。

約1431年 莆田少林寺方丈紅葉禪師遣弟子渡元禪師上華山,渡元習得《葵花寶典》武學,此後還俗,為林遠圖,威震天下,創立福威鏢局。

約1435年 日月神教十長老第一次攻打華山,奪走《葵花寶典》。

1485年 華山劍宗與氣宗火併,氣宗獲勝。劍宗風清揚歸隱。

1499年 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之位為東方不敗所篡。

1509年 青城派滅福威鏢局滿門。

1510年 令狐沖面壁,學得獨孤九劍。

1511年 任我行殺東方不敗而複位。五嶽劍派聯盟,岳不群為總掌門,復為任我行所顛覆。任我行旋即病發而死。

1514年 令狐沖與任盈盈成親,重振華山派。

1517年 葡萄牙人首次來華,后佔領澳門為殖民地。

1523年 龍島主、木島主闖蕩江湖,發現俠客島。

1533年 俠客島第一次臘八粥之約,江湖陷入浩劫。

1542年 石清閔柔夫婦生雙胞胎石中玉、石中堅,石中堅被梅芳姑搶走。

1563年 石中堅入長樂幫,被認為是幫主。雪山派內訌,俠客島第四次臘八粥之約。石中堅與白自在等人赴俠客島。

1564年 石中堅武功大成,揭破俠客島之謎,俠客島毀滅。大批高手歸來,武林再度遭劫,陷入中衰。

約1590年 穆人清闖蕩江湖。

1610年 夏雪宜家族被滅門。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后金。

1623年 袁承志誕生。夏雪宜向溫家復仇。

1630年 袁崇煥被殺,舊部組成山宗。

1643年袁承志在東南遊俠,被推舉為七省武林盟主;謀刺清太宗皇太極未果,皇太極旋為弟多爾袞所弒。子福臨繼位,為世祖。

1644年 袁承志到北京,助李自成攻入北京,明亡。崇禎帝斬長平公主手臂后自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攝政王多爾袞命人將寶藏埋到關外龍脈。

1645年 袁承志與夏青青等人被清軍所攻,逃亡海外。長平公主投入鐵劍門,改名九難。

約1650年 洪安通開始創神龍教。

1655年韋小寶出生在揚州妓院。

1661年 順治帝出家,康熙帝玄燁繼位,同年鄭成功率大軍攻克台灣;陳永華奉命建立天地會。

1669年 康熙擒鰲拜,韋小寶任天地會青木堂香主。

1670年 康熙赴五台山見順治,河間府殺龜大會,建立鋤奸盟;建寧公主下嫁吳應熊,韋小寶為賜婚使,護送公主到雲南。

1681年 三藩之亂被平定。施琅至福建,準備攻打台灣。

1683年 澎湖海戰,施琅擊敗台灣劉國軒的艦隊,至台,鄭克塽不戰而降。

1689年 韋小寶代表清朝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

約1700年 九難奔走南北,收甘鳳池、白泰官等人為徒。

1705年 桑結嘉措在西藏政變中被殺。

1711年 雍親王胤禛與海寧陳家掉包剛出生的兒女,陳家子被帶入雍親王府,取名弘曆。

1722年 胤禛即位,為雍正帝。鐵劍門白泰官、甘鳳池、武當派陸菲青、太極門趙半山等以屠龍幫反清聚義。

1735年川陝總督劉於義得鴛鴦刀,被袁冠南、蕭中慧奪回。雍正帝為呂四娘所殺,弘曆繼位,為乾隆帝。

1752年 苗人鳳和胡一刀決戰;胡斐出生。

1753年 陸菲青化名為陸高止,收總兵李可秀之女李沅芷為徒。

1758年 陳家洛繼任天地會總舵主。天地會在六和塔囚禁乾隆,回部霍青桐大敗清軍主力。

1759年 香香公主在北京自盡,天地會挾持福康安逃到回疆。陸菲青返回武當,接任掌門。

1763年 苗若蘭出生。

1769年 天下掌門人大會召開,為天地會和胡斐所破壞。

1780年 寶樹等人發現闖王寶藏。賽尚鄂與范七等試圖擒殺苗人鳳失敗,苗若蘭受辱,苗人鳳和胡斐在玉筆峰決戰。

約1804年 梅念笙被萬震山等三弟子所殺,丁典得連城訣與《神照經》。

約1815年 狄雲被冤枉下獄。

約1819年 狄雲脫困,旋與血刀老祖相遇,被挾至雪谷,練成《神照經》。

約1820年 狄雲將連城訣寫在荊州城牆上,梁元帝寶藏出世,為爭奪寶藏死傷無數。

1840年 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1851年 洪秀全發動太平天國起義。

1888年 白馬李三於甘涼被殺,李文秀與晉威鏢局諸人先後進入回疆。

1898年 戊戌變法,大刀王五聯絡江湖豪傑未果;李文秀從瓦爾拉齊學武。

1899年 義和團興起,誓言扶清滅洋。

1900年 八國聯軍入侵,義和團失敗。瓦爾拉齊死,李文秀找到高昌寶藏,后與斯坦因見面。

1905年 孫中山聯絡會黨,成立同盟會。

1911年 辛亥革命爆發。

1912年 中華民國成立,清帝退位。

1924年 金庸出生。

金庸傳(修訂版)

作者: 傅國涌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3-6

金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神話,有人說他是「文壇俠聖」,有人稱他為香港「良知的燈塔」,也有人認為他一錢不值。其實,媒體和大眾的眼中的金庸都是神壇之上的金庸。

註:本文內容出自《金庸傳》及《劍橋簡明金庸武俠史》。轉自鳳凰讀書

古文故事

guwengushi

:知古鑒今,古文故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