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行業洞察 | 未來50%的工作將被AI取代,人類如何與人工智慧共存

導讀:人類發展至今,經歷的很多時代的變遷(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原子時代、信息時代),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們生活在當今的信息時代正在往下一個文明時代跨步前進——人工智慧時代。每一次時代的變遷,人類都會在科技上取得巨大的成果。

縱觀數百年科技應用對就業的衝擊影響主要有兩點:其一,對大多數勞動者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他們需要重新調整他們的勞動技能;其二,鼓勵資本進入那些生產效率更高的行業並引導新的就業趨勢。

創世夥伴資本周煒:人工智慧與機器人

周煒認為現在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除了操作系統以外,在其他部分我們都有優勢,從硬體製造、應用開發一直到最終的商業落地,都已經準備好了。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連美國都可能還沒準備好。

第一,「沒有宗教約束,我們不會像很多西方人那樣認為生命是上帝創造的。」周煒解釋稱人工智慧在某些人心裡仍然是在挑戰倫理道德,但在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接受度是沒有問題的,「這給我們一個心理上的自由世界去發揮所有想象。」

第二,周煒認為無人駕駛在才是最有希望的,究其原因就在於人不會遭遇道德困境。「在國外我認為無人駕駛技術已經準備好了,但它有一個很大的道德困境,一輛車遇到事故必須要撞到什麼人的時候,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人,應該撞那一個人?」

周煒認為如果人開車,腦子懵了慌了就亂撞,但如果是計算機、人工智慧,那一定是演算法決定的。「最終受害者家人會說『為什麼這個演算法設計要把我家人撞死?』我會起訴你。」這是美國在發展人工智慧或者無人駕駛時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但周煒認為在這個問題相對可能容易解決。「在美國連中學生都會進行上述所謂道德困境的思維訓練,而我們是沒有的,我從來沒經歷過。」

第三,行政力量(強大)。在無人駕駛等人工智慧的落地方面,周煒認為政府有能力下諸如將某個區域內劃分為只能有人工智慧的車行駛、人自己駕駛的車不能行駛的行政命令。

周煒認為這是在人工智慧時代一個獨特的優勢,「光有最深的底層技術沒有用,這方面我們也不具備優勢,但在應用層面我們有無數的機會領先國外的任何一個公司,提前把應用用真實世界的數據讓它運行,用真實數據不停訓練人工智慧,經過兩三年以後大家可以想像,不論是在無人駕駛、情感陪護機器人,還是客服機器人,當它經過兩三年高頻類真實世界、真實數據的訓練以後,有哪一家國外企業可以在應用層面跟我們競爭?」

周煒補充強調:「底層技術我們不領先,但應用層面我們有非常多的領先、我們有非常多的機會。」

李開復:50%的工作將被AI取代,愛讓人區分於機器

首先李開復博士預測人工智慧會帶來大量失業。事實上,人工智慧現在還遠遠不能取代大多數服務工作, 因為機械手還遠不如人手靈活。ALPHAGO可以擊敗世界上最好的圍棋手,但是還是要靠一個工作人員的手把棋子放到棋盤上。據估計,機器人技術至少要30年才能取代人的清掃、空姐、保姆等工作。麥肯錫估計到2050年,現在一半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取代一半的工作,從經濟上來講,就是把生產率和每天的薪資提高一倍。這意味著在工作量不變的情況下,平均一個美國人每年收入大約十萬美元。在這個收入水平,人們會減少工作嗎? 有些人會每周工作3-4天,但是還會有很多人每周還是工作5天,然後把10萬美元去消費更好的教育、醫療、旅遊和其他高端服務。這就會產生巨大的服務業工作需求,完全可以吸收工作被AI取代的勞動力。

李開復博士的另一個預測是貧富差距會大幅上升,因為大公司將得益於人工智慧的效率提升,從而賺取巨大的利潤。問題是,歷史上有很多革命性的技術也帶來了巨大的效率提升和社會效益,但是發明或使用技術的公司並沒有賺到巨大的利潤。誰還記得哪個公司發明了蒸汽機、計算機或者機器人,並且賺了多少錢?一開始發明和使用新技術的公司能夠賺不錯的利潤,但超額利潤往往會很快消失在激烈的競爭中,最後消費者得到了低價和高質的產品服務,成為最大的得益者。的確,人工智慧技術需要大量的數據,這有利於大公司。但是世界上有不少有大量數據的大公司,舉例來說,在無人駕駛領域,GOOGLE, TESLA, UBER 還有幾家公司都有足夠的數據成為有力的競爭者。一般的規律是,只有要3個以上接近的競爭對手,就賺不到太多的利潤,所以雖然和美國會成為人工智慧的超級大國,但是其人工智慧的公司不會有錢到可以影響國際關係。

最後,我認為與創新有關的工作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主要由人類完成。一方面,讓電腦來做創新可能是太危險。另一方面,創新往往涉及審美和口味的判斷。例如,如果任務是評估一段音樂、一部電影,或者一種新菜,人類可能永遠比機器人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有人說,創新只需要少數天才,不需要大量人口。但這顯然不符合歷史趨勢。人類在創新方面正在投入越來越多的資本和人力資源。這種趨勢現在並沒有放緩的跡象。將來會更多人具備能力和意願來參與某種形式的創新活動,既包括高技能工作(例如人工智慧編程),也包括低技能工作(例如遊戲測試和電影評論)。更多的人將具備這種能力,這部分歸功於人工智慧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能力。更多的人將具備這種意願,因為參與創造是富有樂趣和滿足感。即使是像電影評論這種輕鬆的工作,也是某種形式的創造性活動。

所以我們不必擔心現在的研發工程師會變窮或者沒有工作。真正要擔心的是程序員和數據分析員的收入遠高於清潔工的收入,正如李開復博士指出的那樣。但是貧富差距加大不是一個新問題,解決辦法還是要提高基本的社會保障和普及教育。AI技術帶來的經濟繁榮和教育智能化可以反而幫助政府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

總之,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服務業工作機會出現,而創新相關的工作會不斷增加。長遠來看,創新不光是解決一個問題,更多的是探索未知的事物。人類對更多食物和住房的需求很容易飽和,然而人類總是有興趣探索新的器具、新的故事、新的遊戲,以及探索太空。如果人類不再有探索的慾望,那麼人類文明將開始衰落。這是一個比「貧富差距「難得多的問題。

梁建章:人工智慧會加劇貧富分化?錯!

事實上,我們所熟悉的很多其它職業的核心職能都將逐步被人工智慧軟體所取代,這其中包括出納員、電話銷售、律師助理、記者、股市交易員、研究分析師、放射科醫生等等。假以時日,人工智慧技術還會學會控制如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這類半自動或全自動的硬體設施,逐步取代工廠工人、建築工人、司機、快遞員及許多其他職業。

目前這些單一領域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深度學習與多種機器學習技術得以有效結合之後,人工智慧已經被證明能夠在諸多領域與人類相匹敵,甚至超越人類。在圍棋及撲克領域,人工智慧已經在全球的關注下擊敗了這類項目的世界人類冠軍,人臉識別以及語音識別技術的能力也已經優於常人。如果沒有人工智慧,許多時下重要的手機及互聯網應用可能都難以想象,比如搜索排名、電商產品推薦、以及SIRI和ALEXA這類語音助理系統等。

人工智慧是運行在單一領域裡的「狹義」應用,由人類嚴格控管。而構成類科幻情節、擬人化的人工智慧則是所謂的「通用人工智慧」。這些預測是假設了人工智慧能夠自主學習、懂得常識性推理,具有自我意識、感知、甚至慾望的人工智慧。卡珊德拉預言的所謂「奇點「其實就是實現了通用人工智慧的時代。

然而,通用的人工智慧目前並不存在。而且,人類也沒有任何已知的途徑和方法能夠實現這樣的通用人工智慧,「奇點」假說推論未來人工智慧技術可能的指數性成長,但卻忽略了這樣的指數性成長需要的是一系列可能百年甚至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重大技術發明和突破。

基於這樣的工程和技術現實,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所謂「狹義」人工智慧所能帶來的應用及其擴展,而不是討論虛無縹緲的超級智能。按照我們目前的推論,人工智慧技術的未來發展將能夠創造巨大的財富,並且幫助消除困擾人類多時的貧困和飢餓問題,讓我們所有人有更多時間與自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慧技術的未來發展同時也會不可避免地帶來很多困擾。正如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報告中提出的,由於人工智慧將會取代目前一半的人力工作,許多人會因為失業和人生目標的缺失而倍感沮喪。

我們必須首先去關注這些嚴峻問題的必然性,而不是去討論所謂的奇點、超級智能。或許,最棘手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創造足夠的崗位來安置喪失工作的人們?這一問題的答案將決定人工智慧預測的另一種結局會是喜劇還是悲劇。

人類如何與人工智慧共存

試想,你本來打算要終結一台智能設備的壽命,但後來你改變了主意。這台智能設備不會因此就改變它的人生觀,然後發誓要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它的機器夥伴們。它不會像我們這樣在經歷中成長,更寬容的待人。

愛是機器的缺失。未來,人工智慧診斷工具或許能夠比人類醫生更快、更準確地確立病因並給予診斷,但是病人不會只想聽到:「您患有四期淋巴癌,五年內死亡的概率是70%」 這樣毫無人性、冰冷的宣告; 病人需要一位能陪其左右,滿足他各種需求;隨時與他探討病情,並在需要時來家中探訪的「關愛醫生」。 這樣的醫生或許還會分享 「李開復曾經也得過淋巴癌,但是他恢復的非常好。你一定也可以!」 這樣的故事來激勵病人。這種「關愛醫生」不僅能夠讓我們倍感關懷、更有信心,甚至會產生一定的安慰劑效應,提高病人恢復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人工智慧工具將會追蹤記錄「關愛醫生」與病人之間的溝通,及時優化其治療方案。 這樣的「關愛醫生」未來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的數量可能將大大超過現有醫生的數量。

同樣的理念當然也適用於律師、教師、會計師以及婚禮策劃人員。人工智慧工具或許會在很多情況下發揮關鍵作用,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在我們面臨人生很多重大事件、需要有人傾聽與關懷時仍然至關重要。我們應當鼓勵更多人投身服務行業,選擇他們可以傾注心靈和靈魂,傳播愛和體驗式的工作——不論是作為一名熱情的導遊、細心的禮賓、風趣的調酒師、有感染力的美髮師,還是一名饒富創意的壽司師傅。

我們也要努力創造傳播快樂與關愛的全新服務崗位: 比如可以上門服務的營養廚師;或者能夠按照季節更替來上門服務的居家換季師;再或者是在你不便的時候帶你年邁的父母去醫院的銀髮關愛專家。

社會志工服務人員的需求應該會大量增加,如專門幫助失業人員緩解抑鬱或者焦慮情緒的熱線。同時,當下的很多志願服務工作未來可能成為真正的職業,比如血庫的助工、孤兒院的老師、夏令營的輔導員、誡癮互助會的發起人等等。這些工作無不在傳遞人與人之間的關切和愛護,而且就算不能完全,但也能夠彌補自動化造成的50%失業中的很大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從事這些新崗位的人們將會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與歡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