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印度撤軍輿論戰:警惕敵對勢力借修路一事繼續興風作浪

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

這一消息最早來源於印度新德里電視台28日的報道:印度外交部稱,「中印雙方已同意結束從6月開始的洞朗對峙。在這一基礎上,洞朗對峙地區軍事人員正在迅速撤離」。

隨後,《印度時報》發文稱,從洞朗地區移走了道路修築設備。

28日晚上《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發微博稱,「我支持給決定撤軍的印度足夠面子,暫停繼續修路。」

是否停止修路,倍受輿論場關注。28日,外交部的說法是,「鑒於現場情況已出現變化,中方將根據現地情況作出必要調整和部署。」

29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

「我們將綜合考慮天氣等各方面因素,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有關建設規劃。」

印度方面媒體報道「停止修路」,《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也支持「暫停繼續修路」,事實真相有待進一步確認。

但是,退一萬步說,就算真的在洞朗地區「停止修路」,在目前條件下,「停止修路」,印度在壓力下撤軍,既維持了主權完整,也不必為與印度開戰牽扯大量資源,保證自己的主要軍事戰略用在東部對付美帝,保證自己的戰略主動性,對整體戰略而言,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輿論場在美日印和第五縱隊的長期誤導下,這兩天瘋狂借「停止修路」一事攻擊,大肆宣揚「中必輸」。但是,「停止修路」並不等於「軟弱」,更不等於「賣國」。這裡需要從這場中印輿論戰的源頭說起。

一、輿論戰全景圖:奇襲「西里古里」走廊是徹頭徹尾的戰略謠言

今年,在洞朗地區修路,只是普通工程建設。沒有明顯證據說明給這條路賦予了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這條路卻被印度媒體說得無比重要,印度媒體還生造出「要奇襲西里古里走廊」的謠言。

說到底,印度政府和媒體造謠「奇襲西里古里」,鼓吹洞朗道路的戰略重要性,造謠馬上要侵略印度,無非是為了給自己非法入侵領土提供合法性說辭。

從來沒有把印度做為自己的主要戰略對手,就算在兩國交兵的1962年,也是被迫自衛反擊,並沒有主動入侵印度、分裂印度的戰略計劃。基本上所有針對印度的「威脅論」,都來自印度政府和印度媒體。

早在1998年4月,印度大肆炒作「威脅」,國防部長更是親自背書,稱「是潛在的頭號威脅」,5月以後,印度連續進行了5次核試驗。

印度多次造謠「切斷西里古里」,同樣是為了推進自己的軍事或者外交活動。1975年中孟建交后,印度提出中孟聯合切斷西里古里,印度軍方甚至造謠中孟「雙方已經為切斷印度同東北地區的聯繫制訂了詳細戰略」。印度之所以造這個謠,是為了打壓、滲透孟加拉國。

印度開始造謠從洞朗出兵、切斷西里古里,始於2012年,在總理與不丹首相見面之後。與不丹的接觸,引起印度的警惕,為了干預中不間的邊界問題,防止不丹向靠攏,印度再次拿西里古里走廊說事,為自己加強對不丹的控制洗白。

2014年,印度莫迪政府上台後,對內實行新自由主義政策,對外向美日靠攏,國內階級矛盾、宗教矛盾激化,為了轉移國內矛盾,莫迪將炒作威脅視作轉移矛盾的有效手段。2016年5月,印度媒體再次大篇幅論述「兵出洞朗奇襲西里古里」。

2017年,印度為了非法入侵洞朗地區,從6月中旬開始,印度報業托拉斯、《印度時報》、印度Deccan先驅報等媒體瘋狂炒作「襲擊西里古里」,藉此煽動印度民意,洗白印度非法入侵。印度政府也持此核心觀點,在中印對峙不久后召開的印度聯席會議中,印度中央政府透露:

【軍隊闖入「不丹邊界」的意圖是鉗制西里古里走廊的戰略縱深拓寬,這迫使印軍以緊急措施制止中方在該地區的道路建設。】

印度政府、軍方、媒體的輪番造謠,被美國、英國、日本等媒體廣泛轉載,並視作事實進行傳播。何兵等公知也大力內銷這條戰略謠言。

在美日印和第五縱隊的努力下,似乎真的有出兵印度、分裂印度、襲擊西里古里、掐斷印度東西部的戰略激化,由此,洞朗修路的戰略意義被無限拔高。

但是,追根溯源,我們發現,這並不是事實真相。

第一,從來沒有把印度做為自己主要戰略對手,在台灣、釣魚島、南海問題沒有解決前,沒有主動找印度再打一仗的計劃;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從來沒有從洞朗出兵,襲取西里古里走廊,進而肢解印度的戰略圖謀。

這兩條,純屬印度栽贓。如果有意要肢解印度,「西里古里」走廊當然會比較重要,印度某些人把看做假想敵,幻想一直計劃肢解印度,「西里古里」走廊自然成了他的心病和借口。但是如果的戰略僅僅是維護自己領土完整,那麼就不會有肢解印度的戰略計劃,也不會謀求控制「西里古里」走廊。

「西里古里」走廊不是一個天然的走廊,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有如清之山海關、秦之函谷關一樣的關口,而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戰時印度完全可以借道孟加拉國,機動空間大,要突進佔據西里古里,必須投入大量兵力。洞朗地區到西里古里走廊通道狹窄,容易陷入印度、不丹、尼泊爾合圍,不適合大規模出兵。即便要出兵出擊印度,也應當從阿克賽欽或者察禺至墨脫一線出兵,洞朗地區的戰略意義和價值只有在前者基礎上才能發揮出來,只能算是戰略策應。在阿克賽欽或者察禺至墨脫一線沒有軍事動作的前提下,怎麼會決定在洞朗地區出兵「西里古里」?

如果從洞朗出兵孤軍深入,陷入印度的重重包圍,其代價將十分巨大。

從洞朗地區出兵襲擊西里古里,是印度為我們選擇的作戰方式和作戰地點,為的是全殲軍隊。顯然沒有那麼愚蠢。

所以,重要的事情需要反覆說:由於之前並不打算與印度開戰,洞朗修路,並沒有美日印賦予的所謂「巨大戰略意義」;就算準備與印度開戰,僅僅在洞朗地區修路,實際戰略價值也十分有限。這條路,目前來說僅僅是一條普通的工程建設。

如果真如《印度時報》所言,停止這條普通的工程建設,印度同時撤兵,印度媒體自嗨得不行,似乎狙擊了的重大戰略設施,似乎粉碎了的核心戰略圖謀。這完全是印度自彈自唱,輿論場不必理會即可,怎麼又照搬印度的論調?

相反,在第五縱隊內外勾結、不斷造謠煽動的背景下,依舊保持了戰略定力,明確自己的戰略重點在東部,明確自己戰略對手主要是美帝國主義,在中印對峙中維護了主權完整,不戰而讓印度退兵,這是最佳的結果。

要知道,印度的武器多數是從美日手裡購買的。而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在南海面對比印度強上幾個檔次的美帝國主義時,退縮了嗎?妥協了嗎?沒有。堅決推進在南海種島,堅決頂住美國在國際上抹黑的輿論狂潮,最終強化了自己在南海的軍事存在。如果面臨美國的壓力,都能不卑不亢,步步為營,將美國軍力逐漸擠出南海相關水域,又怎麼會向印度做不必要的妥協?

回顧中印洞朗對峙整個過程,我們發現這是一場美國日本印度操縱的驚心動魄的高潮迭起的輿論戰。

首先,印度政府和媒體借的正常修路大做文章,造謠「奇襲西里古里」,然後非法入侵洞朗地區。

接著,很多公知搖身一變成民族主義者,宣傳在洞朗修路目的就是要「奇襲西里古里走廊」,準備肢解印度,獲得巨大戰略利益。印度非法進入我領土后,他們又煽動輿論,鼓吹馬上對印度開戰。在他們的描述中,的「一帶一路」就是向西擴張,與印度爭奪印度洋、俄羅斯爭奪中亞——這和美國反華媒體對一帶一路的描述一模一樣,只不過美國媒體是站在反華立場上棒殺,攻擊對外侵略搞擴張,是帝國主義國家,而這些公知偽裝的民族主義者則變換了一種表達方式,搞「捧殺」而已。

當前,美國很多抹黑的招數和輿論,都由公知漢奸偽裝的愛國者以誇讚的方式宣傳出來。比如,美國明明是個流氓國家、帝國主義國家,可是川普拚命把自己說成全球化的受害者、美國底層人民利益的捍衛者、西方普世基督教文明的捍衛者,從來不承認自己是流氓國家和帝國主義國家。明明是個第三世界發展家,是美日秩序霸權的受害者,但是美國卻指責在非洲、南亞、中亞等地區搞殖民擴張、地區干涉,與此同時,某些可疑的「愛國者」也拚命鼓吹「中華帝國主義」,說已經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讚賞「對外如此流氓」,這不是在變相幫助美國攻擊嗎?

最後,經過各方面的努力,迫使印度撤出洞朗地區,這批公知偽裝的民族主義者又煽動輿論,聲稱停止修路是向印度的妥協、退讓、軟弱、賣國,藉機攻擊黨中央,繼續試圖挑撥中印戰爭。

回過頭來看,如果修路的背後真的是計劃在洞朗地區出兵「奇襲西里古里」,那麼印度如何反應應該早有預案。按照這個美國人給出的劇本,如果印度非法越境抗議,我們就停止修路、停止「奇襲西里古里」,照此美帝邏輯推演的結論,豈不是要質疑,決策層基本的戰略水平在哪裡?

可見,最可能的情況是,在洞朗修路,目的真的不是所謂的「奇襲西里古里」及肢解印度,這也正好解釋了今天「印度撤兵」、「中方將根據現地情況作出必要調整和部署」的這個局面的形成。筆者2017-07-18日《公知偽裝成愛國者鼓吹奇襲「西里古里」:網路輿論竟然成了美日印跑馬場》一文的判斷,得到初步的歷史檢驗。

但是有一個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印度擔心在洞朗出兵控制「西里古里」走廊的輿論已經做了很多年,如果沒有與印度開戰的計劃和打算,應該是淡化洞朗地區的相關動作,防止印度形成誤判,或者藉機在相關地區增兵鬧事!如果計劃與印度打仗,那麼在藏南有所動作應該是主要活動,洞朗地區的奇兵僅僅只能是策應,而且這種情況下也不會做出輕易做出放過印度的非法入侵、輕易暫停修路等動作。

然而,目前的情況看,這兩種可能性概率都是較低的。那麼,理論上還有另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腦洞大開的可能:從在洞朗修路,到整個網路對印度喊打的輿論,都是在美帝一手策劃下,內部親美勢力勾結美帝,挑唆中印戰爭、破壞內外基本戰略的陰謀設計。這並不是說修路的人有問題,而是說本來應該發揮作用規避風險的人故意失職,不排除某些人、某些部門之前明知在洞朗修路會導致中印軍事摩擦乃至戰爭,但是故意對上隱瞞相關信息。但願筆者這個腦洞大開的假設,僅僅是一個假設而已!

二、印度撤兵,宣告了美日對華計謀的階段性失敗

策動中印、中俄戰爭,推動將主要戰略力量放到西邊,是美國的一貫思路。

21世紀初,就有美國培植的第五縱隊向決策層提出了一套所謂向西擴張的戰略設想,其核心內涵是在東邊面對美國、日本的戰略壓力時,主動避其鋒芒,妥協退讓,放棄在東海、南海、台灣的戰略利益,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接受美國的經濟剝削,並將主要軍事力量投放到西部,尋求向西邊擴張,與俄羅斯爭奪中亞能源基地,與印度爭搶印度洋。

美國為量身打造的這套戰略的本質,是要讓第三世界國家(特別是有可能挑戰美國霸權潛在資源和人口的、俄羅斯、印度)相互鬥爭消耗,瓦解第三世界國家合作對抗帝國主義的戰略可能,最終由美日收割,維持美國的長久霸權。

第五縱隊當年提出的這套戰略,與目前推進的「一帶一路」完全不同。目前推進的「一帶一路」,是要用「絲綢之路」聯起與第三世界的友誼,具有深刻的政治內涵,既不是資本主義的經濟擴張,更不是帝國主義的軍事擴張。

第三世界在政治上的聯結,將對帝國主義構築的全球秩序帶來深刻衝擊,也是對美國霸權最嚴重的挑戰。因此,破壞「一帶一路」成為美國的既定戰略。裁軍大使、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祖康在不久前一次發言中提及,「一帶一路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成為絞殺外交的繩索」,實際上談的就是目前一帶一路研究中,廣泛存在誤導的聲音,不斷挑唆中俄、中印矛盾,使「一帶一路」落入美日設計的致命陷阱中。

美日將印度視為反華的工具,積極推動莫迪政權搗亂、破壞一帶一路,引導將主要戰略資源和軍事力量投放到西部,甚至陷入對印長期作戰中。

此次中印對峙發生后,從草根民眾到諸多戰略學者,都試圖在毛澤東那裡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深入研究中印自衛反擊戰能夠發現,毛澤東處理與印度的戰爭,與處理同美國的戰爭,完全不同。早在1959年,毛澤東就指明的主要戰略方向在東邊:

「總的說來,印度是的友好國家,一千多年來是如此,今後一千年一萬年,我們相信也將是如此。人民的敵人是在東方,美帝國主義在台灣、在南朝鮮、在日本、在菲律賓,都有很多的軍事基地,都是針對的。的主要注意力和鬥爭方針是在東方,在西太平洋地區,在兇惡的侵略的美帝國主義,而不在印度,不在東南亞及南亞的一切國家。
……不會這樣蠢,東方樹敵於美國,西方又樹敵於印度。……
我們不能有兩個重點,我們不能把友人當敵人,這是我們的國策。

1962年由毛澤東決策的對印戰爭,本質上是做為政治鬥爭的一種輔助手段,並不是為了在西南樹立一個長期敵對大國,更不是為了攫取印度領土,或者分裂印度。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先後與交惡,大力在周邊發展反華力量,1958年,印度發生經濟危機,在這種背景下,印度尼赫魯政權甘心充當美蘇馬前卒,鋌而走險,於1959年下半年到1961年掀起大規模反華活動。即便如此,毛澤東依舊清醒地認識到:

我們和印度的鬥爭,是複雜的國際問題;不僅僅是印度的問題,美帝國主義、蘇聯等都在支持印度,他們想利用我們存在暫時困難的機會,推我們上陣,整我們一下,但我們不上他的圈套;我們現在堅持不打第一槍,我們的方針是八個字:『決不退讓,避免流血。』」(1962年7月14日)

軍事反擊是最後的手段。在此之前,邊防部隊採取的是「頂、逼、圍、堵」和切斷與反切斷、包圍與反包圍的鬥爭策略。但是,尼赫魯政權在美蘇的支持下,不願放棄「前進政策」,反而不斷製造流血事件,不得已才向印度反擊。

徹底擊潰印軍之後,迅速撤到實際控制線以北,並歸還繳械。可以看出,對印軍事反擊的根本著眼點在於政治。所以,對於這場戰爭,毛澤東的評價是:

「打了一個軍事政治仗,或叫政治軍事仗。」

毛澤東的政治軍事仗效果非常顯著,獲得了第三世界其他國家、甚至印度民眾的支持。中印一戰中,軍隊「仁義之師」、「王師」的表現,使印度政府大失民心,印度左翼知識分子和底層民眾指責印度政府是帝國主義的走狗,一年多后,尼赫魯在羞憤懊惱中去世,隨後的十幾年內,印度左翼共產黨武裝成為民心所向、風起雲湧。

毛澤東是清醒的,對於印度國家,和對印度某個特定的反華政權,在戰略上應當區別對待。與印度是友好鄰邦,中印和平友好是中印民眾的共同福祉。一旦印度出現極端反華政權,甚至試圖挑起戰爭,實際上是印度民眾的災難。

三、印度國內,誰是我們的朋友?

今天,印度雖然撤兵,但是,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莫迪政權未來對的挑戰,依舊是一個重大課題。

莫迪政權在意識形態層面是印度教種族主義與法西斯主義的混合體,經濟上推行買辦性的新自由主義政策。莫迪上台以來,撤銷國家計劃委員會,推動印度國企大規模私有化,放鬆外國投資限制,提高外資比例,加強對西方壟斷資本的依附,進一步加大印度兩極分化,國內左翼武裝力量難以剿滅,反而有所增強。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莫迪上台以來,向美日靠攏,執行針對的「東進政策」。2016年,印度成為美國「主要軍事夥伴」。2014年,日本與印度關係提升至「特殊的戰略與全球夥伴關係」,2016年,莫迪訪日,達成了日本對印度轉讓防衛裝備和技術、兩國共享防務領域保密情報兩項協定。

印度戰略家拉賈·莫漢早在2015年即指出,莫迪政權的行為,標誌著 「不結盟已被徹底埋葬」,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則批評莫迪政府 「放棄了戰略自主」。

今年莫迪在6月16日非法侵入領土,隨後6月26日會見川普,時間巧合,客觀上可以藉此向川普邀功,展現自己在川普全球戰略下的價值,索取軍事、政治和經濟支持。

可以看出,莫迪政府很難成為可以長期信賴的朋友。我們可以爭取莫迪政府轉化,但在對其進行經濟支持時應當有所克制,隨時觀察其態度與對外主張。莫迪政府在國內兩極分化繼續加大的壓力下,基於自身的意識形態和階級基礎,很大可能會繼續倒向美日,在一帶一路等議題上為設置障礙,煽動民族主義,轉移國內矛盾。莫迪政府站在印度買辦化的壟斷財團立場上,帶有天然的親美基因,非常容易被美國挑唆站在圍堵的第一線。

那麼,在印度國內,誰是更可信賴的朋友呢?

中印洞朗對峙不久,印度中央政府與各反對派的聯席會議在新德里舉行,《印度時報》報道稱,印度左派政黨「革命社會主義黨」領導人普拉姆昌達在會上說,印度保持與鄰國的良好關係遠比同遙遠國家「拉關係」要重要,暗指日前被熱炒的印總理訪問以色列的新聞。印共產黨領導人拉賈談到不斷緊密的印中貿易關係,以及兩國都是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成員,稱對話是化解僵局的必要手段。

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7-07/10989235.html

通過這次中印對峙,我們可以看清印度國內的敵人與朋友。當前真正代表印度人民利益的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馬)、印度共產黨(毛)等印度左翼政治力量,都是反對印度地區霸權及美國全球霸權的重要力量,是客觀上的同盟軍,他們也在這次印度侵華事件中反對莫迪政府。印度左翼力量的發展壯大,有利於將印度變成一個對尼泊爾、不丹及都和平友好的國家,而不是一個三流的地區霸權國家。如果接受國內公知及公知偽裝的愛國者的輿論挑唆,公開要肢解印度並發動對印戰爭,這樣就會把整個印度及印度人民推向敵對面。

四、印度撤兵,警惕美日設計下一步動作

我們應當學會像毛澤東那樣思考問題,「我們和印度的鬥爭,是複雜的國際問題」。這句話不僅適合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同樣適合當下。

印度雖然撤兵,但美國遏制的戰略沒有改變,印度莫迪政權投靠美日參與圍堵的戰略也難以短時間內改變。美國會繼續利用第五縱隊在內部破壞一帶一路,轉移主要戰略方向,破壞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關係,激化與周邊國家的矛盾,弱化、遲滯應對東部特別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能力。在外部,美國則難免繼續挑唆周邊政權、特別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國家反華。應該保持高度戰略清醒,從政治高度推進一帶一路,聯結第三世界國家,突破美國霸權,改變國際秩序,認清隨著川普上台之後,中美關係已由合作為主轉變為鬥爭為主的世界格局,及時甄別並清理一批配合美國誤導踏入「西進戰略」陷阱的第五縱隊。

當下的戰略重點依舊在東邊,首要任務是解決台灣問題。在西南方向對印鬥爭中應當充分借鑒新的鬥爭經驗,避免將第三世界大國作為自己的主要敵人,陷入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長期內耗。此次對印鬥爭,沒有貿然出兵,沒有改變自己的戰略重點,但也沒有退縮妥協,而是有理有節,「決不退讓,避免流血」,不戰而屈人之兵,逼退印度,取得了最好的結果。宣告了美日誤導踏入戰略陷阱的階段性失敗。

經過這次對峙,印度雖然撤兵,但是中印博弈會持續下去。可以適當地開打經濟戰、外交戰和政治戰。如積極推進與尼泊爾、不丹的外交工作,加強與孟加拉國和巴其斯坦的合作,藉助一帶一路的推進,在南亞諸國當中多交朋友。莫迪政權推行新自由主義,推行極端宗教意識形態,其統治根基並不穩固,隨著印度兩極分化的發展,必然爆發經濟危機。

我們可以做莫迪政府的分化工作,也可以爭取莫迪本人的轉變,但是,應當保持高度警惕,隨時觀察其內外動向,對其經濟支持要有克制。如果莫迪政權未來繼續一邊倒投靠美日、持續挑釁,的應對方式,也寧可採用經濟戰也不要貿然採取軍事手段。最大的失誤,就是一方面在經濟上給莫迪政權輸血,在政治軍事上又充當莫迪煽動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假想敵,讓莫迪用的經濟援助鞏固自己的反華政權並準備對華戰爭。與其這麼搞,還不如用寶貴的經濟資源資助爭取印度廣大貧困人民及印度共產黨等強大的左翼政治力量。即便是最後不得不像62年那樣與印度開戰,也要學毛澤東那樣盡量把印度廣大人民爭取在一邊。這樣印度莫迪政權下台後,必然是中印和平友好的另一個60年!

作者:劉楓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