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老問「為什麼」,究竟該怎樣給「答案」?

你並不需要回答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

文 | 千尋

認真你就輸咯

這周末,我和一對朋友夫婦帶孩子去科技館玩,朋友的兒子小石頭剛滿四歲,正是好奇心特別旺盛的年齡,一路上小嘴就沒停過。

「爸爸,為什麼天上的雲跟著我們走?」小石頭坐在車上看著窗外移動的雲問。

「媽媽,為什麼魚的身上會長魚鱗?」小石頭凝視著水池裡游來游去的小魚問。

……

爸爸率先上陣,他想了想,一口氣回答了好幾個問題。

「雲跟我們走,是相對運動產生的錯覺。」

「魚鱗是用來保護魚的,沒有魚鱗,水會滲入淡水魚的體內,對海水魚來說它身體里的水分又會跑出來,魚就活不下去。」

不愧是工科出身的高材生,邏輯嚴謹,言簡意賅,直抵答案。

可小石頭似懂非懂地看著爸爸,完全是一臉懵逼狀。

和爸爸比起來,媽媽的方式有些不一樣,她摸著小石頭的腦袋,溫和地說:

「雲朵跟著我們走,和月亮婆婆跟我們走是一樣的。」

「就像你在游泳時要穿游泳衣一樣,小魚在水中游泳也要穿游泳衣啊,魚鱗就是小魚的游泳衣。」

雖然媽媽的答案並不比爸爸的準確,可小石頭顯然對媽媽的補充回答更滿意。不但臉上似懂非懂的神情少了,還和媽媽你一句我一句地討論了起來。

爸爸無奈的聳聳肩,笑著對我說:「你瞧,這小屁孩,根本就不是想知道正確答案嘛。」

媽媽則得意地說:「認真你就輸咯。」

小朋友的「十萬個為什麼」

真的需要正確答案嗎?

小石頭爸爸的自嘲,讓我想起崔永元和他女兒之間一段有趣的對話。

崔永元女兒三歲的時候,問他:「爸爸,我是從哪裡來的呢?」崔永元一愣,然後像小石頭的爸爸一樣,本著尊重科學,尋找真相的態度,趁機給女兒進行了一番「科普」教育。他從精子、卵子的產生開始講起,介紹了爸爸是怎樣把「種子」放進媽媽的肚子里,一直講到寶寶出生。講完后,崔永元問女兒:「明白了嗎?」女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說:「可是,隔壁小強說他是從南方來的……」

這聽起來是個可愛的小玩笑,卻是一些爸爸媽媽們的日常。

我們認為「孩子提問」是教他們知識的好機會,所以對待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很認真,卻常常遭遇尷尬場景:當我們求助度娘,辛苦找出正確答案,小傢伙卻對答案不感冒了。

還有些找不到正確答案的爸媽表示很苦惱:「有時孩子的問題很奇怪啊,根本找不到正確答案,我該怎麼回答他呢?如果按我自己的認知給他答案,會不會誤導了孩子?」

我們真是想太多了。其實,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並不需要「十萬個正確答案」。

讓我們看看哈佛大學應用工程學院一位特別有經驗的教授的解釋,他在波士頓科學博物館里工作,每天得應對成百上千不斷提問的小鬼。

他說:「五歲以下的孩子有自己的提問特點,有的問題,他們是想知道一個準確答案,但大多數時候,他們只是在表達自己對這個話題的興趣,他們是用自己的方式對爸爸媽媽說『哇,這個很有趣,我很好奇,我想繼續探索它』」。

回看小石頭最初的問題,為什麼魚的身上有魚鱗。

如果只從這個問題出發,要尋找一個正確答案,就得從物種起源說起。可小石頭想聽的顯然不是物種起源論,他問這個問題,只是因為他觀察到了魚和人的不同,併產生了興趣。

面對小小孩的「為什麼」

需要點策略

這時候,小石頭媽媽的回答方式就很好,她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用擬人化的方式將小魚和人比較,趁小石頭有興趣的時候,引導他拓展思維。

就好比「為什麼太陽會落下去?」這個問題,給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講天文學知識,就不如給他更有想象力的答案,「一到晚上,小動物們回家睡覺了,太陽公公也到山的另一邊睡覺去了。」這種具有主觀想象的答案,雖然不是「正確」答案,卻充滿了拓展性,也可以成為孩子自己尋找答案的開始。

五歲以下的小朋友,既對自己身處的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認知能力又有限。他們問為什麼,並不代表真的想知道很多現象背後的原因,也不意味著具有理解這些原因的能力,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是「探索未知」,而不是「追求答案」。

根據這個特點,我覺得回答「十萬個為什麼」最好的方式不是給他正確答案,而是要善用「反問式」詢問孩子自己的觀點,甚至圍繞孩子的「為什麼」展開一段討論。

相比直接給答案教給孩子基礎的知識,展開自由討論可以讓他們擴展自己的觀點,建立起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而且,這種由「十萬個為什麼」展開的思維鍛煉真的是越早開始,孩子受益越多。

大孩子的提問特點是什麼

與小小孩不一樣,五歲以上的大孩子,不論是認知能力還是邏輯思維能力都發展得更好了,已經能試著理解「為什麼」背後複雜的原因。

這個階段的孩子,特點從「探索」發展到了「踐行」,在他們看來,做成一件事所帶來的成就感遠遠大於做的過程,所以,他們的「為什麼」往往是為了解決當下的問題,而不是尋找真正的原理。

前幾天我一朋友說,他和兒子做科學小實驗時,兒子問他一個問題:「為什麼兩個發光的二極體連到一起就不怎麼亮了?」當時還真把他給問住了。事後,他認真查了資料,找到正確答案,準備給兒子解惑。沒想到,兒子聽得心不在焉,完全沒表現出他預想中求知若渴的效果。

我問他,孩子提問的時候是不是正在玩二極體啊,他說對啊。原因很簡單,孩子問為什麼只是因為他當時很想讓兩個連在一起的二極體發光罷了,過了這個岔,對答案的興緻就淡了。

這並不是說大一些的孩子就沒有好奇心了,他們仍然保有對未知現象的探索欲,只是基於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探索欲往往很容易被追求結果的實踐欲掩蓋。

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是

尋找答案的能力

面對現實的大孩子,在他們提出「為什麼」時,我們要做的是把握機會,陪他一起探索,一起尋找答案,甚至不急於找到答案,而是引出更多值得思考的旁枝錯節。這是為了讓孩子從立即獲得答案的思維里走出來,去學會享受尋找答案的過程。

因為,尋找答案的能力永遠都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凱文·凱利(kk)是我很喜愛的一個美國作者,曾寫過預言未來科技發展的傳奇著作《失控》,在他的新作《必然》里,就提到了:技術的發展將全面改造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知識極大豐饒,一個好的問題可能有一萬種不同的答案,尋找答案的能力比答案本身更具挑戰。

隨著知識的海量生產,我們大腦創造的主要價值,將不再是用來存儲那些不一定用得上的答案,這就好像電腦的硬碟容量不再那麼重要一樣,只要能上網,一切都在雲端。未來,大腦最最重要的價值是主動思考,不斷探索尋找答案的自驅力。

孩子自己提出的問題,本來就最能激發他尋找答案的動力。這時候,如果你能做到即便知道答案,也不給他答案,而是陪他一起探尋未知,無疑是培養孩子尋找答案能力的最佳方式!

最後來個小小的總結吧,無論是應對小小孩「為什麼」 的策略,還是引導大孩子「為什麼」 的方法,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要直接給孩子答案,盡量陪孩子在「為什麼」 與答案之間停留得更久一些,延伸出答案之外的思考和討論。

這聽起來好像簡單易行,因為好多時候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嘛,經常被孩子問住好沒面子。現在你說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不需要都給出正確答案,不是減輕了家長的壓力嘛。

其實不然。

比起直接給答案,不給答案對父母的要求才更高。

如今,搜索引擎工具那麼先進,只要不是太古怪刁鑽的問題,都能百度出答案。那些懂得原理,卻不直接給答案,反倒講清楚來龍去脈,讓孩子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父母才是高手。

而且,當我們忙於工作和家務的瑣事時,直接扔給孩子一個「正確答案」,其實更簡單便捷。能靜下心讀懂孩子「為什麼」背後的聲音,願意花時間和精力陪他探索,尋找,與他探討,才實屬不易!

比起直接給答案,

不給答案對父母的要求更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