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加州一中國學生撞車跳海身亡…壓力太大?

據美國Fox 5電視台報道,6月18日晚,一輛白色門敞蓬跑車撞上聖迭戈市coronado大橋的中間隔離帶,有目擊者稱,該車駕駛員走下車,縱身跳下大橋。這一事故導致大橋出現大面積交通擁堵,以至於大橋關閉20分鐘后才重新開放。警方隨後又在聖迭戈灣發現了該駕駛員的遺體,並未公布死者身份信息,對死者的調查也仍在進行中。

這件事情看似是一則簡單的本地新聞,但這幾天卻有一條「疑似學生撞車后跳海自殺,急尋父母」的消息又引起了大家對這件事情的關注。

這則消息中指出,死者名叫「趙某某」,是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UCSD)剛剛畢業的學生,主修數學與經濟學,來自東北,目前急需找到他的父母通知死訊。

不少在美的留學生都紛紛轉發了此事,包括《僑報》、《成都商報》旗下的紅星新聞等媒體都對此消息做了相關報道。尤其是最近章瑩穎失蹤案遲遲都沒有破案,使得更多人對此事感到擔憂。

針對此事,日報記者第一時間與UCSD的CSSA學聯以及各家新聞媒體報道的新聞源美國新聞速遞取得了聯繫。

日報與UCSD CSSA確認信息

日報與美國新聞速遞確認信息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CSSA的工作人員表示,已經聯繫到了他的父母,但具體事件還在確認中,而美國新聞速遞的答覆亦是如此。日報仍然保留最後一絲希望,希望這只是朋友圈的一則傳言……

然而,當地時間6月21日,據《僑報》報道,駐洛杉磯總領館證實,該事件死者確實是來自的留學生趙某某(為表對死者尊重,日報不予公布死者真實姓名)。駐洛杉磯總領館已向警方了解核實案情,並與UCSD校方及死者家屬取得聯繫,並會積極為家屬來美提供必要協助。

據《僑報》報道,事發后,警方已初步判斷該事件為自殺,之所以只有Fox5一家媒體有簡短報道,是因為自殺案件與暴力案件性質不同,並沒有在聖迭戈縣警局官網發布,而根據美國慣例,自殺事件死者的姓名等信息也不能透露。

我們最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又一個年輕鮮活的生命逝去。

根據趙某某生前的Facebook和Linkedin頁面顯示,他大學部的確畢業於UCSD的數學與經濟學專業,曾經在美國讀過高中和社區大學,目前正在尋找金融服務相關的實習。

他Facebook最後一次更新,正是事發前一天,他穿著學士服站在學校名字前留念,看起來似乎已經作好迎接人生下一階段的準備。

他曾經當過6個月的艾滋病服務中心志願者,也曾是國際救援委員會協助報稅的志願者。作為一個旁觀者,根據這些信息看來,這是一個非常有愛心、有進取心的年輕人,似乎在畢業之前,他都一直在為未來做準備。然而,當他即將離開學校,人生即將綻放之時,生命卻戛然而止,不禁讓人唏噓。

當輿論一片嘆息之時,我們看到了一段疑似死者友人的悼念:

「昨晚,我一位最好的朋友去世了。今早他(趙某某)的丈夫將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告訴我時,我震驚了。他只有22歲,幾天前才剛剛從UCSD畢業,馬上就要開始他前途一片光明的職業生涯了。沒人知道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只留下我們這麼多的朋友和親人為他哭泣。幾天前,我還計劃著去聖迭戈看他,而現在我甚至連和他說話的機會都沒有了。趙某某,我希望你在天堂一切都好,在那裡一定不會再有刻板成見以及歧視和種族主義。你永遠會活在我的記憶里,我們一定會記得你,安息吧,我的朋友,我們愛你!��」

如果這段悼念的內容屬實,可以判斷,趙某某生前曾遭受過不公正的對待。我們無法判斷他的死是否與這些信息有關,但走到自殺這一步,一定是有過不去的坎。

我們曾經報道過許多次在美留學生自殺的事件,每一個都讓我們十分痛心,同樣是留學生,我們多少能理解他們當時的心情,然而,自殺這件事情,無論是對自己、對家人、對朋友都太殘酷了。

我們在去年12月做的一次調查中,驚訝地發現,7000多名讀者中超過一半(53%)投票給了「有過,有動過自殺的念頭」選項,還有約9%的讀者投給了「身邊的朋友有過」選項。「從沒有想過自殺」的讀者還不足40%。

這一令人震驚的數據令我們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很多留學生出門在外,難以適應國外的生活,心裏面的很多事情常常沒有人能夠傾聽,一些不愉快也無處排解,伴隨著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壓力,很多留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患上心理疾病,嚴重者,就有可能選擇自殺。

對於這場悲劇,我們感到痛心和惋惜,我們能做的,還是為各位提出一些建議,儘可能幫助各位留學生們在國外能調整好心理狀況:

心理疾病:看不見的冰山暗礁

大學階段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階段,每個學生會經歷獨立、成長以及向涉足社會的過渡。然而,許多20歲左右的年輕人在此時心志尚未成熟,情緒更有可能受到外界影響而波動。可能包括學生本人和家長在內,都不會在踏入象牙塔之前意識到心理疾病(mental illness)帶來的暗流。

圖片攝自 Bria Granville 版權屬於原作者

心理疾病的範疇包括任何影響個人想法、情緒和行為的抑鬱、焦慮和飲食失調等;多數心理疾病的信號首次出現在18-24歲時期。超過20%的美國大學學生據報道被確診、或正在接受心理疾病的治療。

但這只是冰山一角,看不到的隱藏人群更令人擔憂。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聯盟研究,事實上四分之一的學生都患有可診斷的心理疾病,但這中間40%並不會尋求幫助。性格內斂保守、不習慣「心理障礙」一概念的亞裔學生更是這隱藏人群中的主體。

尤其對於遊學海外的學生,留學經歷並不如同外人想象得那麼美好光鮮。除了要應對美國學生承受的學術、社交以及就業壓力外,留學生們所面臨的挑戰更是雙重的。

陌生環境下被邊緣化

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留學生來到陌生的國家,面對著截然不同的文化與語言環境。儘管他們在出國前都或多或少會通過網路媒體、中介機構、學長學姐等了解信息、做足準備,但在實際上調整適應過程中的困難會比預期大得多。即便是一些生活上的細枝末節的小事,也可能成為造成壓抑焦慮的撓心石。

而這樣的文化衝擊可能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得到緩解,主流文化群體與少數華人學生之間看不見的隔閡似乎總難逾越。很多留學生袒露心聲,即便與美國學生通過上課、社團、新生活動建立起場面上的「友誼」,但真正走心的卻是少數。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拘泥於自己的圈子,相同的語言、文化、成長背景讓他們終於找到彼此的慰藉和存在的證明。

無需英語、也能生存,這就是很多學生的不完整卻真實的出國體驗。

因此,學生群體在美國校園中長期處於邊緣化的被忽視狀態,進而產生的孤獨感與自卑感成為吞噬年輕靈魂的魔獸。這份無法排遣的寂寞便成為心態失衡背後作祟的魔鬼。

被遠遠低估的學業壓力

網路上散播著「留學黨天天都在玩、旅遊開趴購物就是不學習」的流言。其實廣大留學生只是更願意分享生活中積極的一面,而將辛酸苦悶留給自己。

美國高校奉行的「寬進嚴出」教學政策讓無數留學生掙扎在「Pass」和「Fail」的紅線左右,高要求、多數量的Paper、Project、Due和Presentation更是逼迫著他們血戰過無數個圖書館通宵的日夜。往往這些是學生難以向千里之外家人親友解釋訴苦的,只因為不知道從何說起。

與此同時,美國大學要求學生擁有極高的主動性,教授布置的作業、評分體系中會很大比重考量學生的自我表現。學生一方面由於語言問題,需要花較長時間適應這樣的教學模式,起步晚、不自信;另一方面受到內斂中庸的東方文化影響,不願拋頭露面地在人前主動表現,因此應試教育的成功之道成為素質教育下的攔路猛虎。

學生群體還存在著不能與教授、同學、實驗搭檔等建立起有效溝通的問題。他們無法準確及時地進行反饋,阻礙達到理想中的學術進步。

當國內的天之驕子在海外課堂上折翼難飛,心頭只會被沉重的陰霾所覆蓋;倘若當烏雲變成風雨,飛翼最終隕落。

成長家庭:「為什麼一定要做最好?」

家庭往往會在成長教育中給予孩子極高的心理期待,「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態在極高的留學投資成本下,變成改變整個家庭命運的賭注。很多父母並不知道出國留學是否是適合自己孩子的最好選擇,但卻盲目相信鍍金學歷會是快捷之路。

家長習慣於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誇讚「你真聰明」、「寶寶你真棒」,似乎孩子取得好成績、考進好學校、獲得好才藝是理所應當的本份——你擁有了這麼好的天分,凡事不做到極致便是浪費。但當一個孩子長此以往被貼上「天資聰穎」的標籤,而被忽略其過程中付出的努力,他便會在遇挫失敗時迅速產生自我懷疑,立刻將失敗原因歸結於自身,也更難接受失敗。

「別人家的孩子活得精彩出色,為什麼小時候差不多聰明的你就能允許自己稍顯平庸?」

「我花了這麼大價錢送你出國,並不是讓你到時候和國內大學生一起求職普通工作!」

「你不要找借口說你儘力了,你這麼聰明怎麼能夠失敗!」

這樣「對人不對事」的育兒觀念會在孤身遊學的過程中進一步惡化。家長們遠在國內,對美國大學教育模式知之甚少,可能對美國文化環境都並不了解。他們無法探知孩子們生活中經歷的一切,無法想象在陌生環境中經歷人生最重要轉折階段的困難。訊息不完整導致他們忽視過程、在乎結果、放大預期,這樣家庭環境下的留學生便不允許自己犯錯、不允許自己落後。他們像頭驕傲的小獅子,試圖在所有競爭中一切為贏。

但在精英薈萃、強手雲集的美國社會中,誰不曾經歷過一次兩次失敗?全科拿A真比享受學習體驗經歷重要?一份來自四大的錄用書真比身體健康、一生幸福更值得?

拒絕做「悶葫蘆」 及時尋求幫助

若長期受困於心理疾病、出於抑鬱焦慮的精神狀態,並且難以找到正確的途徑得到疏導,學生則很有可能走上極端。

據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2015年調查數據顯示,32.9%的學生嚴肅地考慮過自殺行為;每12個美國大學學生中就有一個做出過自殺計劃,全美高校每年有超過1000名自殺案例,且這個數據還呈每年增長趨勢。20至24歲的亞裔也擁有最高的自殺率。

但以傷害自己生命為代價,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自我調節

對於留學生,如何在繁雜的學業和忙碌的生活中學會自我調節和壓力營救是極其重要的。定期運動、音樂放鬆、與朋友相聚等都是不錯的放鬆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轉移注意力。

學會溝通也是更重要的方式。無論是與海外的家人還是身邊的朋友、老師,留學生群體更應該學會及時表達、排解消極情緒,永遠不要給心豎起壁壘。

圖片來源:Inc.com 版權屬於原作者

利用學校心理諮詢服務

當你覺得心理壓力超過你所能承受的範圍,你可以選擇向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求助。每一所美國的大學都會提供心理諮詢的相關服務。

由於學業壓力帶來的攀升的自殺率使得美國的大學格外重視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的健康服務中心一般都配有職業的心理諮詢師,所有學生都可以和心理諮詢師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詢,通常這樣的服務是免費的。

找心理醫生尋求幫助絕對不是件難以啟齒的事情,現代生活中存在心理障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同時職業的心理醫生會對你隱私問題進行嚴格保密,你不需要有後顧之憂。

心理問題是困擾絕大多數現代人的桎梏,我們沒有必要為此而感到丟人。當我們獨自出國、遊學生活,總有軟弱無助的時刻,學會求助也是成長必經之道。

References:

文/李彼得 北美留學生日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