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海洋探秘|比目魚兩隻眼睛為何在一側?

海米們,有一種魚,青島人稱其為「小鼓眼魚、偏口魚」,是餐桌上的美味,不少人會注意到它們長得很奇怪:兩眼在一側。這個看似不大可能的進化結果也一直困擾著達爾文。最近,科學家通過分子生物學的手段,初步揭示了這種現象的原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偏口魚學名是比目魚,是硬骨魚綱鰈形目魚類的總稱,包括鮃科、鰈科、鰨科、舌鰨科魚類。比目魚身體扁平,平卧在海底,成長中兩眼逐漸移到頭部的一側,屬於魚類中罕見的變態發育。變態發育是指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的發育過程。日前,比目魚變態發育的分子機制被進一步揭示。

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帶領的研究組與上海海洋大學、德國維爾茨堡大學、葡萄牙阿爾加夫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聯合破譯了褐牙鮃全基因組序列,通過與半滑舌鰨全基因組比較分析,初步揭示了比目魚類變態發育的分子機制。該研究成果於2016125日在《自然遺傳》。

在該項研究中,科研人員對褐牙鮃開展了高深度基因組測序、組裝和分析,繪製了褐牙鮃染色體圖譜。通過與半滑舌鰨全基因組比較發現,儘管褐牙鮃和半滑舌鰨在七千萬年前就已經開始分化,但是兩者的基因組存在高達85%的相似性,且有高達15534個同源基因。去同存異,科研人員尋找到了比目魚的特異基因,這些基因與細胞分裂和凋亡、眼睛大小調控、視網膜神經遞質、軟骨重構、體軸發育、甲狀腺激素、視黃酸信號通路以及光傳導通路等比目魚變態過程中的生理和形態學變化密切相關。

根據褐牙鮃和半滑舌鰨在變態發育不同時期篩選到的同源基因,專家實驗發現,視黃酸和甲狀腺激素能夠抑制褐牙鮃眼睛移動。

實驗還發現視黃酸在比目魚體色不對稱發育中也起到重要調控作用。在不同波長光照射下,隨著比目魚在變態過程中身體逐漸發生扭轉,有眼側皮膚的藍光視蛋白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導致體表視黃酸的合成,誘導成體型色素細胞分化;而無眼側皮膚由於光照較少,導致該體側不能形成大量黑色素細胞,從而首次揭示了比目魚體色左右不對稱的形成機制。

比目魚基因組及變態發育分子機制的解析不僅為達爾文進化論關於不對稱的進化起源提供了新的註解,為理解脊椎動物形態發育提供了新的線索,同時在生產實踐中

為防止比目魚發生變態異常以及白化現象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比目魚真的如科研人員說的那樣嗎?小編周末決定要去市場買兩條好好觀(da)察(chi)一番,大家要不要加入?

往期也精彩

1.海洋探秘|座頭鯨憋氣時間長達90分鐘,靠的是什麼?

2.這個夏天,連非洲友人都被晒黑了,你知道怎麼對抗紫外線嗎?

3.海洋探秘|為什麼北極只有北極熊沒有企鵝,而南極卻只有企鵝沒有北極熊呢?

4.海洋探秘|加拉帕戈斯象龜:我不是海洋生物!

5.13天34億!是什麼把《戰狼2》推向了高潮?

轉載聲明:本文整理自青島海洋國家實驗,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