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明安住戒)(12):三、住饒益有情戒(1)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明安住戒)(12):

三、住饒益有情戒(1)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

三、住饒益有情戒

又諸菩薩由十一相,名住一切種饒益有情戒,於一一相中成就一切種。

安住在饒益有情戒而不違犯,叫做「住」。「又諸菩薩由十一相」,成就了這十一功德相種相,就叫作住一切種饒益有情戒。十一相中的每一相裡邊有很多相,所以叫作成就一切種。

《瑜伽論記》卷第十(之上):「下答第三問饒益有情戒中,初舉數略標,次廣釋,后結。初雲由十一相名住等者。遠師云:十一相中一一相中各有十一相。所以得知者,准下第三報恩中具有十一一切種,例余相中亦可齊有,略而不說。又釋,一一相中有眾多相故言一切,未必具足十一也。」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三:「菩薩饒益有情靜慮,有十一種如前應知:1、謂諸菩薩依止靜慮,於諸有情能引義利,彼彼事業與作助伴;於有苦者,能為除苦;2、於諸有情能如理說;3、於有恩者,知恩知惠,現前酬報;4、於諸怖畏,能為救護;5、於喪失處,能解愁憂;6、於有匱乏,施與資財;7、於諸大眾,善能匡御;8、於諸有情,善隨心轉;9、於實有德,讚美令喜;10、於諸有過,能正調伏,11、為物現通、恐怖引攝。」

「有十一種如前應知」,參考《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當知此戒略有十一相,何等十一?1、謂諸菩薩,於諸有情能引義利,彼彼事業與作助伴;於諸有情隨所生起疾病等苦,贍侍病等亦作助伴。2、又諸菩薩依世、出世種種義利,能為有情說諸法要,先方便說、先如理說,后令獲得彼彼義利。3、又諸菩薩,於先有恩諸有情所,善守知恩,隨其所應現前酬報。4、又諸菩薩,於墮種種師子、虎、狼、鬼魅、王賊、水、火等畏諸有情類,皆能救護,令離如是諸怖畏處。5、又諸菩薩,於諸喪失財寶、親屬諸有情類,善為開解,令離愁憂。6、又諸菩薩,於有匱乏資生眾具諸有情類,施與一切資生眾具。7、又諸菩薩隨順道理,正與依止,如法御眾。8、又諸菩薩隨順世間事務言說,呼召去來,談論慶慰,隨時往赴,從他受取飲食等事。以要言之。遠離一切能引無義,違意現行。於所餘事心皆隨轉。9、又諸菩薩,若隱若露顯示所有真實功德,令諸有情歡言進學。10、又諸菩薩,於有過者內懷親昵,利益安樂,增上意樂、調伏訶責、治罰、驅擯,為欲令其出不善處、安置善處。11、又諸菩薩,以神通力方便示現那落迦等諸趣等相,令諸有情厭離不善,方便引令入佛聖教,歡喜信樂生希有心,勤修正行。」

《瑜伽論記》卷第十(之上):「基師解云:何者十一相。若勘前略解饒生十一相釋下文十一切相者,謂諸菩薩於諸有情彼彼事業皆為助伴下為第一;又諸菩薩有情如理宣說謂於樂行惡行等下是第二;又諸菩薩於其有恩諸有情所深知恩惠下是第三;又諸菩薩於遭怖畏諸有情類能為救護是第四;又諸菩薩於處衰惱諸有情類能善開解下明第五。又諸菩薩備資生具隨有來求即皆施與下是第六;又諸菩薩性好攝受諸有情類如御眾下明第七;又諸菩薩於有情心性好隨轉隨心轉時下明第八;又諸菩薩性好讚揚真實功德令他歡喜下明第九;又諸菩薩性好悲愍以調伏法調伏有情下是第十;又諸菩薩為欲饒益諸有情故現神力下明第十一。此十一準上略解十一相配之。又依下四十三卷靜慮中與此同,雖助伴為二仍合是第一,若分為二即十二相也,故知合助伴為一。若依舊《地持》自有一二乃至十一數,前略中亦爾,前解略中已會二論不同所以。今此中依舊《地持》,十一者:謂諸菩薩於諸有情彼彼事業皆為助伴下是一;於諸救苦亦為助伴下第二;即於前言第一中分二第二,即合前第四第五共為第五一相,《地持》前略解中已有如此開合不同,其廣解與略文同。今若准下第四十三卷即事業助伴救苦為二門。又前言:第三解報恩中,雲如於事業如是於苦如理說等即分事業救苦為二何意也?義曰:今准前略,十一相義即事業救苦合為一,以為助伴義等故。若所為助伴一是事業一是救苦二義別故,以後四十三及報恩中開為二,何以得知?即報恩中解云:於如理說於方便說於如理說前言十一相第二相,方便說是何。第三是報恩方便說合當第三,報恩中何處有方便說義,今解第二如理說中有云:或復方便善巧宣說,如於樂行等即是方便說。此若十相明義即如理方便宣說合第二,若說雖同如理方便二義別故,故此中分為二。

問曰:若爾何以故此報恩十解不牒報恩來有何義也?義曰:此解報恩,報恩具前後十相,故更不別牒報恩相也。若方便說故苦各為一。前略中應十二相以助伴中分為二故。有義此助伴為二,若爾何故略中有十一又字?義曰:其第四第五又字合為第五,其第一謂字中分助伴為二。即此廣文中須准勘知。義曰:此從古說。其實論梵本無一二三四等標名,翻譯家自置,前第一義為正。若依遠師,前二是同事,次一愛語,次四布施,后四利行。今則不然,初一同事,次一愛語,次五布施,次四利行。以二文違,如前別引。又同事中有樂苦同事初樂后苦,依文尋之,次一愛語相中。」

一、與作助伴(1)

謂諸菩薩於諸有情彼彼事業,皆為助伴。悉能與彼而作助伴。

於事業為助伴。發無上菩提心的菩薩,內心裡諸惡莫作,安住在律儀戒,也成就攝善法戒,還是關懷一切有情的事情,所以於諸有情的各式各樣的事情皆為助伴,菩薩都願意幫眾生的忙,成就他的事業。

「謂于思量所作事業」,就是作什麼事,內心裡邊先要有計劃。「及於功用所作事業」,立了計劃后再執行。菩薩對於這兩件事都能作助伴。最初在籌劃的時候,菩薩也幫助,提供種種想法,怎麼樣處理事情的方法。在「功用」發生作用,按照這個方法,推行這件事的時候,菩薩也來幫忙成就事情。

往期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