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那一年日軍夢碎諾門坎,那一年日軍進攻蘇聯不是夢?

那一年:1939年 那一年:1942年

第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公認的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再加上一個莫斯科保衛戰。這兩場戰役對德軍昂揚的鬥志和強悍的軍力都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因此,稱其為二戰的轉折點絲毫不為過。

不過另外一場戰役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被稱為是二戰的轉折點,這就是諾門坎戰役。

斯大林格勒對決

事實上,日軍在當時和蘇聯共進行了兩次戰役:張古峰戰役和諾門坎戰役。不過日本人認為他們和蘇聯進行了三場戰役。因為諾門坎戰役包含了第一次諾門坎衝突和第二次諾門坎衝突。

之所以有衝突這個說法,其實說起來也很搞笑。因為日本當時並沒有真正下定決心要和蘇聯進行全面的戰爭,所以這些衝突只是日本試探性的進攻,只是試探的人員較多而已。

由於衝突的地點既不屬於日本也不屬於蘇聯,而是蒙古和滿洲偽政權的爭議地區。所以雙方也進行了站隊和代表。蘇聯代表了蒙古,而日本則代表著偽滿洲國。

偽滿洲國地圖

張古峰事件:

1938年7月30日,蘇軍和日軍在張古峰這一地方爆發了戰鬥,此次戰鬥共持續了11天。事件起因是因為蘇軍對日佔區進行蠶食和挑釁,此舉引起了日方的不滿,且日軍也想試探蘇軍的實力,所以雙方你情我願,有來有往,最後發生了衝突。衝突結果以日軍成功的守住張古峰為結束。

在這次戰鬥中,蘇軍表現非常無能,面對日軍,蘇聯軍隊一觸即潰,特別是白刃戰,蘇軍簡直懦弱到了極點,據日軍稱:戰鬥中一名日軍受傷就會換來28名蘇軍的受傷。這也為日軍以後向蘇聯挑釁提供了膽量和參照物。

張古峰事件

諾門坎戰役:

1939年5月,日本和蘇聯在諾門坎爆發了戰鬥。此次戰鬥雙方參戰人員為:

日軍:日本關東軍第25師團,2萬-3萬人。

蘇聯:已確定參戰部隊為朱可夫率領的第一集團軍和所屬其餘部隊,共20萬人左右,另外是否還有其他蘇軍部隊參戰不得而知,因為蘇聯一直未公布其確定的參戰部隊。

從以上就可以看到,雙方的參戰部隊人數為日:蘇=1:4。日軍此次行動為「武力偵查」,說白了,就是日軍並沒有進行精心的準備,只是想打幾槍試探一下蘇軍的實力,畢竟半年前的張古峰事件另日軍想象力大增,覺得有機可乘。

而蘇聯則由於歐洲戰場的需要,所以朱可夫一直在尋找機會想要狠狠的教訓一下日軍,得此機會,蘇軍欣喜若狂、大發怒威也就可以理解了。蘇軍一直在整軍備戰,時刻處於待命狀態。此次遭遇,蘇聯在陸軍和空中方面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當時的T29坦克如潮水般碾壓了日軍,再加上天上飛機的狂轟亂炸和地上20餘萬步兵炮兵的配合,日軍在陷入包圍后很快就損失了70%的作戰人員。

諾門坎地點

在苦苦等待后,日軍最後才接到自行突圍的命令,最終日軍整個師團只有3000人衝出了包圍圈,狼狽的逃回了大本營。更為嚴重的是,日軍在此戰中燒掉了自己的軍旗,那麼,這支日軍部隊也就沒有再次重建的必要了,只能消失在日軍的部隊中。

對於此次戰役蘇軍公布的陣亡人數是6000人左右,而殲滅的日軍部隊則為25000人。隨著相關文檔的解密和歷史學家們的研究,雙方真實損失的人員數量也在不斷的變化。

2002年,日本小田洋太郎出版的書中提到了日軍死亡8000人,負傷9000人左右,這也是官方公認的數據。另外日軍也有相關教材採用傷亡20000人左右的說法,這樣看來,日軍死亡8000人受傷9000人的說法還是非常可信的,只是戰場是蘇聯人打掃的,那麼受傷的9000人和死人也就沒有區別了。

蘇聯方面,根據俄羅斯歷史學家津科維奇在<<最隱秘的人群>>一書中介紹的哈勒欣河戰役雙方傷亡人數是:日方20000人,蘇方25000人。

俄羅斯克里沃舍夫准將的出版書籍中提到了諾門坎戰役中蘇聯的傷亡狀況為:絕對減員9703人,相對減員15952,合計減員為25655人。

所以雙方的傷亡人數是日:蘇=20000:25655,接近1:1。聯想到蘇軍的坦克、飛機、大炮、人數上佔據的絕對優勢,區區20000多人的日軍能夠在這種狀況下取得如此戰績已經是非常不易了。

諾門坎戰役蘇軍戰利品

事實上當時的蘇聯在遠東有150萬的部隊,遠東部隊在蘇軍中算得上是最精銳的幾支部隊了,其他部隊的實力大家可以腦補一下蘇芬戰爭中,蘇聯出動的部隊就快趕上芬蘭全國人口了,卻在第一階段的進攻中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不得已又動員了更加龐大的部隊才勉強使芬蘭放棄抵抗,接受屈辱條約。這樣一比較,縱使日軍與全部機械化的蘇軍戰成這樣也就不難理解了。

諾門坎戰役結束后,蘇聯方面並沒有對日軍發動更大規模的攻擊。遠東地區只是蘇聯的邊遠地區,並非核心地區,而面對歐洲的嚴峻形勢,蘇聯也只能忍痛求和了。

當時已經是1939年5月了,4個月後即11月份,即發生了蘇芬戰爭。在此前的9月份德軍發動了對波蘭的戰爭,一個月即迫使波蘭投降。在德軍進攻波蘭的過程中,蘇聯也忙著搶佔寇松線以東的波蘭領土,以此防範德軍對蘇聯作戰的潛在危險。

所以,當時的蘇軍屬於多事之秋,既要忙著蘇芬戰爭也要忙著搶佔領土、修築工事、鞏固邊防還有部隊換裝。歐洲發生的一切事情交織在一起讓蘇聯無暇顧及遠東,只求能夠息事寧人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朱可夫作為蘇聯派遣在遠東的蘇軍統帥,他很好的了解並執行了斯大林的戰略心思和決策。結束遠東戰爭,盡量避免與日本產生摩擦,所以才有了朱可夫的以戰止戰。

由於日本當時信息匱乏,無法得知蘇軍在諾門坎地區的軍隊部署和參戰的武器裝備數量,因此只看到了自己差點被全殲的情景而無法對當時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這導致了日軍對蘇軍產生了強烈的恐懼感,也進而影響到了之後日軍大本營的判斷。

時間進入到了1940年,日本在已經進行了數年的侵華戰爭,士氣正盛的日軍在攻城略地,為患甚劇,而苦撐待變的國民政府也陷入到了最危急的困境。國民政府一直實行親近英美法,保持與德國和蘇聯的距離,但是當德國在1940年擊敗法國后,英國也敗退出歐洲大陸,國府的政策遇到了瓶頸,這時以孫科為首的政府高層提出了親近蘇聯,聯合德國的政策,這一提議被蔣介石斷然拒絕,蔣介石堅持聯合英美,只是盡量加強與德國和蘇聯的關係。最後蘇聯在與德國的談判破裂后終於再次提出了對進行大炮、飛機、重機槍等物質的援助。

法國投降

看到堅持的如此困難,日軍隨即加強了對的進攻,再也顧不上對蘇聯進行任何想法了。得到喘息機會的蘇聯結束了對芬蘭的戰爭,並整軍備戰,以防止德國的入侵。

1940年底,德軍加緊了巴巴羅薩計劃的準備,最終在1941年6月份發動了入侵蘇聯的戰爭。蘇聯方面由於前期的大清洗,軍隊管理混亂,軍官大都沒有作戰經驗。接收新式坦克和飛機的部隊也都沒有來得急進行相應的訓練,另外部隊人員編製普遍短缺,新招募的士兵也來不及訓練,所以戰爭前期蘇軍一敗塗地。

德軍很快就推進到了莫斯科城下,其時正是1941年10月,蘇德進行了頑強的拉鋸戰,雙方僵持不下。德軍慣用的閃擊戰在巷戰中發揮不出優勢,不敗神話「閃電戰」破滅了,這讓德軍非常沮喪。

1942年6月份,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此戰雙方投入了300多萬的兵力,蘇軍傷亡112萬多人,德軍傷亡84萬多人。在戰鬥中,斯大林格勒幾乎被夷為平地,雙方士兵在殘垣斷壁間進行了慘烈的爭奪,每時每刻都要面對從各個方向射擊的槍彈,這是戰鬥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此時的日本在幹嗎?除了繼續進攻本土外,日本在1941年12月偷襲了珍珠港,這就是對美國最直接的開戰了。此後,日軍出兵東南亞和南亞次大陸,佔據了東南亞全部地區和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以及印度的部分。這就已經說明了日軍本部已經決定將重點放在了亞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上了,那麼希特勒希望的日軍對蘇作戰顯然已經成為了泡影。

日軍為何會有這樣的舉動呢?

當時英國和蘇聯的形勢已經是岌岌可危了,美國雖然沒有參加戰爭,但是也已經對蘇聯和英國進行了幾年的軍事援助了。並且日本在侵佔法國在南亞的殖民地后,美國斷然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並對日軍實行了最嚴格的物資禁運政策。這對於日軍來說是顯然不能忍受的,於是進攻美國就成了日軍必須要做的事情了。

日軍佔領區

但是日軍除了這條路還有北進的一條路可走,此時進攻蘇聯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正是由於日軍放棄了對蘇聯的進攻,這才導致了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鬥正酣蘇軍敗亡之際,蘇聯能夠將遠東的100多萬精銳部隊抽調到歐洲戰場,從而佔據了戰場上的主動權,造成了蘇德雙方的攻守形勢瞬間逆轉,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成為了二戰的轉折點。

可以說,如果日軍當時不佔領法國屬地,也就不會導致美國對其實行物資禁運了。這個時候的日本只要出動數百萬軍隊拖住遠東的100多萬蘇軍,那麼蘇聯方面就將至少增加200萬新招募的軍隊投入歐洲戰場才能取得相同的效果。這樣一來蘇聯方面哪裡還有更多的戰爭潛力呢,當時的蘇聯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境地了,一旦斯大林格勒不保,莫斯科瞬間即可攻下,那麼這將是對蘇聯士兵的士氣造成致命的打擊。甚至有可能導致眾多的加盟國分崩離析,國家解散。

希特勒勢力範圍

這是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如果這樣的話,蘇聯在遠東和蒙古的軍隊將徹底失去了中央的支持而成為悲劇。況且,失去歐洲部分的蘇聯也就再也沒有反抗的餘地了,難道去西伯利亞堅持嗎?要知道蘇聯的所有工業基礎基本上都在歐洲部分。

這個時候的日本也可趁勢拿下西伯利亞到烏拉爾山這一部分,甚至可能得到高加索地區的油田和開發出西西伯利亞的世界第二大油田-秋明油田。如果這樣的話,那麼日本即可穿越新疆地區與德軍在中東會師,從此,日本佔領亞洲東部,希特勒佔領亞州西部和歐洲,至於英國也將毫無抵抗能力,那時也將被日本的勢力全面包圍從而無法得到任何援助,結果也可想而知。

日本投降

佔領歐洲、亞州西部、非洲的希特勒最直接的對手將是美國,而美國面對當時的德國可以說也將毫無勝算,這一點從雙方士兵的作戰風格就可以看出來了。況且美國在武器裝備中只有海軍稍微領先德軍,其餘基本上都處於微弱的下風,戰爭資源美國更是處於下風。

可以說,諾門坎戰役,一場改變日軍大本營決心的戰鬥,一場阻止了日德合擊的戰鬥,代表著不為人知的含義,沒有這場戰鬥,日軍會不會重新選擇呢?歷史已經過去,我們不得而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