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聞香識老書:你的書是巧克力味、木頭味還是餅乾味的?

我們如何感受一本書?對於像阿爾維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這樣的書籍愛好者來說,氣味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曾經的門徒,在曼古埃爾近日於大英圖書館的一次講話中表示,他尤其偏愛舊的企鵝平裝書,因為鍾愛它們身上那種如同「新鮮出爐的脆餅乾」一般的香氣。

聽眾們也回應了他們自己對於書籍的嗅覺記憶。退休老人彼得(Peter)說,他感覺書聞起來有鹽和胡椒粉的味道——「那種打開櫥櫃撲面而來的乾燥感……帶著一點大海的味道」;46歲的唐娜(Donna)坦誠道,她最近給小兒子買了一本書,部分原因是它有著一股「雨天的味道」。

對於古籍保護者和歷史學家來說,在評估古籍的年代、保存狀態以及制定保護方法方面,氣味一直起著重要作用。劍橋大學研究員兼圖書管理員克里斯多夫·哈梅爾(Christopher de Hamel)在他的暢銷書《邂逅非凡的手稿》(Meetings with Remarkable Manuscripts)中寫道:「我找不到詞來定義它,但是英國的羊皮紙有一種奇妙而溫暖的皮革味,和義大利皮那種更尖銳更清冷的氣味很不一樣。」

研究員塞西莉亞·本比夫雷提取出一本18世紀的《聖經》書的味道,接下來要用她的「氣味環」記錄下來。圖片:國民信託/James Dobson

不過,這種辭彙匱乏的狀況將會得到扭轉了——這要感謝倫敦大學文物傳承學院(UC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Heritage)的研究員所做的一個開創性項目,他們設計了一種方法,將這些十分主觀性的形容直接與書本的化學成分聯繫起來。在近日發表於《文物學》(Heritage 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塞西莉亞·本比夫雷(Cecilia Bembibre)和馬蒂亞·斯卓里克(Matija Strlič)描述了他們是如何對一本從二手書店購回的舊書做取樣分析並繪製出一個「古籍氣味環」的,他們將可辨認的化學物質與人們對它們的反應一一聯繫了起來。

他們用小說的纖維製成一種「古籍提取物」,並在伯明翰博物館和美術館(Birmingham Museum and Art Gallery)向79位參觀者展示。對於出版於1928年的法國作家伯納德·加塞特(Bernard Gasset)的小說《Les Chardons du Baragan》,參觀者們在描述這本書的氣味時,使用頻率最高的詞是「朱古力」、「可可」、「朱古力味的」,還有「咖啡」、「陳舊的」、「木頭」和「燒焦的」。

研究者寫道:「從成分分析的角度來說,假定咖啡和朱古力是指包含天然木質素和纖維素、經過發酵/烘烤的製品,它們和腐化的紙張具有很多一樣的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他們將研究結果與更早之前的研究項目結合起來,比如對一本1940年代肯特郡諾爾莊園的參觀登記簿的研究。同時,在書籍之外,他們的研究還關注到了圖書館,人們在此閱讀著大量書籍。在另一個實驗中,他們請參觀聖保羅大教堂萊恩圖書館(the Wren Library )的遊客們描述這個圖書館聞起來像什麼。每位遊客都會把圖書館的氣味形容為「木頭味」,86%的人還覺得帶有「煙味」,71%的遊客說有「泥土味」,還有不到一半(41%)的人說有「香草味"——所有的氣味都和舊書中特定的化學成分相關。

文物的味道……研究員馬蒂亞·斯卓里克把鼻子埋進書中聞氣味。圖片來源:Supplied

這一研究項目的起源,是斯卓里克觀察到氣味對於文物保護者和圖書管理員具有重要意義。他說:「圖書管理員告訴我們,書的氣味最先刺激到讀者。這是圖書館與人們交流的方式,甚至在人們還沒拿起書的時候就開始了,但是書本通過氣味與我們交流了一些什麼樣的信息呢?這同樣令人感興趣。我的想法就是提出一個大的理論框架,說明氣味中保存著我們人類社會的文化價值。」

作為倫敦大學的一名文物學教授,斯卓里克通過培訓成為了一名化學家。「我們非常清楚如何分析化學物質,但是它們意味著什麼、會激發哪些情緒,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對此,你需要進行跨學科的研究。」直到一位有著傳播學背景的博士生本比夫雷加入,這一項目才開始具備了一種人類學層面的人文視角。

斯卓里克說,諸如聖保羅大教堂等等保存古籍的圖書館,和存放新近文獻的圖書館聞起來是不一樣的。「我們發現1850年之前製成的書籍和1850-1990年間製成的書籍氣味不同,因為在19世紀後半段和大半個20世紀中,印刷過程中必然有一個『酸性施膠』的步驟,目的是減少紙張的吸水性以方便書寫。」

每本書各自的境遇同樣會影響它們的氣味,比如它們被運送了多遠,存放的環境是潮濕還是乾燥。哈梅爾指出:「有些手稿自完成之日起,就始終呆在最初的書架上,幾乎沒有再移動過半寸;另外一些手稿則在大千世界中輾轉流離,裝在木箱或者馬鞍袋裡隨著馬背顛簸,或是在小帆船上跟著海浪搖晃,又或是經歷了航空運輸。」

哈梅爾研究的中世紀手稿是在能夠長期保存的羊皮紙上手工書寫而成的,它們同樣具有自己獨特的味道。工業化印刷始於19世紀中期,生產出的書本耐受性較差,難逃每個二手書收藏者所擔心的「書頁泛黃」的命運,並且很多舊書卷上都會出現褐色斑點。這源自造紙過程中金屬打漿機留下的細小雜質,帶有雜質的紙張有了年頭,便長了真菌,真菌與雜質結合就會導致書頁泛黃。

很多人認為斑點本身讓舊書有了一股熟悉的霉味兒。實際上,斯卓里克解釋說,這種氣味來自於書本腐化過程中釋放的化學物質,比如糠醛和己醇。己醇通常被形容為聞起來「像農場」,或者有「舊衣服」、「老房子」的味道,在氣味環上可以對應到以「泥土的/發霉的/腐朽的」為標籤的類別下。

本比夫雷在實驗室研究書本氣味的學問。圖片來源:國民信託/James Dobson

不過,書頁泛黃這個問題可能會隨著生產過程的改變而得到控制。斯卓里克說:「在1980年代,因為考慮到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氯化物會污染環境,人們改善了紙張的生產技術。一個讓人高興的結果就是,紙張重新變得更加穩定了。」

研究人員相信,在諸多領域內,對於從事古籍保護工作的人們來說,古籍氣味環可以作為一項有效的診斷工具,幫助他們通過物品的氣味屬性,評估其保存狀況。如果一本書聞起來是朱古力味的,那麼它可能正在釋放香草醛、苯甲醛和糠醛——這三種化學物質都和紙張中纖維素和木質素的降解有關。不過隨著文物行業開始對氣味的歷史重要性產生興趣,這項研究還將產生更廣泛的影響。本比夫雷說:「通過編製用來描述文物氣味的辭彙,我們的研究開啟了一個新的關注領域,也就是建立了一個辭彙表,用以鑒別具有文化特徵和重要意義的氣味。」

那麼,對於曼古埃爾所說的企鵝平裝書聞起來像「新鮮出爐的脆餅乾」,氣味環能夠告訴我們什麼呢?本比夫雷說:「餅乾是人們描述書本氣味時經常使用的一個詞,有兩種化合物尤其可能是『罪魁禍首』:糠醛(聞起來是甜味或麵包味)和香草醛(聞起來是香草味),」這很可能表明書籍自身在腐化。禮品行業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在距離曼古埃爾演講的講堂幾步遠的大英圖書館禮品店裡,在售的一種紀念品便是聲稱有著「圖書館」香味的蠟燭。

「氣味不僅僅由自身成分決定,還受到人類感性的影響,」本比夫雷說。「通過重構氣味並評估人們對它的反應,我們將能夠弄明白我們想要保存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翻譯:李雪)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