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廣西壯族「三月三」,極具壯族民族特色

農曆三月初三,俗稱「三月三」,是壯族人民舉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節(歌舞節)。 「歌圩」,是外族人給壯族定的漢名,壯語叫「歡龍垌」,意思是到田間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歡窩敢」,意為出洞外唱的歌。因為過去壯族人很少建寺廟,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聖的地方,必須保持肅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聲自由歌唱。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這句在廣西流傳的山歌歌詞,說明壯族歌圩節的起源,和歌仙劉三姐有著密切的關係。

據說劉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廣西宜山一個漁民家裡。從小愛唱山歌,成年以後容貌美麗,出口成歌。附近有個財主莫懷仁想強搶劉三姐與他成親,劉三姐誓死不從,莫懷仁叫人把劉三姐拋入河中。劉三姐順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魚峰山下。鄉親們聞訊,紛紛趕來學歌。後來她與一青年獵人結為夫婦,就一直在這裡傳歌。莫懷仁得知后,又勾結官府,把劉三姐夫婦拋入魚峰山下小龍潭。半夜,月明星稀,當鄉親們把他們兩個打撈上來時,忽然一陣清風,只見劉三姐和青年獵人騎在一條魚背上,一邊唱歌一邊騰空而去。

自此,人們都說劉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劉三姐稱為歌仙。後世的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曆三月三,劉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據記載,歌圩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已有壯族「男女盛服……聚會作歌」的記載。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間,青年男女便穿上節日的盛裝,雲集山頭曠野或竹林草坡即興對唱,相互盤答,歌聲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勞智慧的壯族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山歌,使這一傳統的民族節日充滿了迷人的音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