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3月的3本好書 | 總經理薦書

從3月起,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於殿利每個月將為您精選3本商務新書。

希望能夠幫助親們快速、精準地在這個月讀到好書。

三月推薦書目

《詩的八堂課》

《風雨平生——馮其庸口述自傳》

《醉酒的植物學家——創造了世界名酒的植物》

1.《詩的八堂課》:人的世界是舌尖上的世界,人的詩也是舌尖上的詩 —— 人與生俱來地能夠品味詩的味道。

為什麼寫詩那麼難,讀詩就那麼愜意?

為什麼詩歌是打開生活最好的方式?

有人說,這本書發出了當代詩論界最好的聲音。

  • 什麼是詩?

  • 詩是手藝活,手藝的結果就是一個個靜態的文本,哪怕其中包含著白熾的情感,都得花功夫冷淬水磨而成。

  • 詩人都是賭徒,大詩人是賭神,李白呢,賭聖。

  • 所謂靈感,不過是相對漸悟而言的頓悟,是旬日艱難之後的剎那輕鬆。

  • 我們用視覺和聽覺來評鑒賞析的一切藝術,都可以用舌頭代勞。

  • 味覺是一把神秘的鑰匙,一不小心就開啟了一扇通往過去的門。回味就是回憶。味覺有這個功能,詩怎麼可能沒有呢?

  • 詩並不像一般人所說的是情感,——詩是經驗。

  • 關於作者

江弱水,1963年生,安徽青陽人,現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卞之琳詩藝研究》《湖上吹水錄》《詩的八堂課》等。江弱水先生早年善詩,深受卞之琳先生器重。近年雖不大寫詩,但寫起詩論來仍是妙筆生花,文字流麗。

  • 怎樣品詩?

  • 博弈:寫詩就是下棋?

    下棋是理性上的競爭,奕棋型的詩人必須是精算師,要耐心地從眾多的可能性中追求最佳。比如卞之琳。

  • 滋味:詩歌也許能給我們這個時代元素的甜,本來的美。

  • 聲文:語音與某種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物性掛鉤,這是公開的秘密。

  • 肌理:詩是活的有機體,可以全方位地感知,從滋味到味覺,到聲音的聽覺,再到肌理的觸覺。

  • 玄思:「哲理詩」文本基本上跟包裝紙一樣,一打開就有一個乾乾淨淨的哲理放在裡面。

  • 情色:碩人其頎,衣錦褧衣……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鄉愁:哲學是一種鄉愁,是一種無論身在何處都想回家的衝動。

  • 死亡:死亡是接近巔峰時刻的生命,「得到生命的飛揚的極致的大歡喜。」

  • 《詩的八堂課 · 滋味第二》節選

我們對味道的品嘗、對飲食的描述,是一種聯覺(synesthesia)體驗。聯覺是各種感覺之間相互作用的心理現象,對一種感官的刺激會觸發另一種感覺,又稱通感。

但一般而言,我們所理解的通感只是六根互用,而聯覺是六根並用,不僅是感官的交叉激活,也是多重併發。

不同的感覺不可能完全分開,比如聽覺系統就有接受和解讀視覺訊息的能力。查爾斯·斯彭斯(Charles Spence)說:「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來自名字、標籤、顏色、質地以及呈現方式,我們的大腦一直是這麼判斷氣味的,讓我們把看到的和嘗到的分開是不可能的。」

味覺的感受首先是物理刺激過程,然後是化學分析過程。品嘗美食都講究色、香、味俱全,便涉及視覺、嗅覺和味覺。熱食冷食訴諸溫覺。而在吃番茄蝦仁鍋巴或炸洋芋片時,聽覺也摻和進來。比如說,杜甫一寫到吃喝,總是視、聽、嗅、觸、溫多管齊下:

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復新。誰雲滑易飽,老藉軟俱勻。(《茅堂檢校收稻二首》之二)

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比珠。(《槐葉冷淘》)

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溜匙兼暖腹,誰欲致杯罌?(《江閣卧病走筆寄呈崔盧兩侍御》)

以最後一例來說,「滑」是觸覺,「香」是嗅覺,「暖」是溫覺,「溜」又是視覺。「雕胡飯」是菰米飯,那麼軟,那麼膩;「錦帶羹」是蒓菜羹,那麼香。「溜匙」是說像陳年茅台的掛杯,因為蒓菜有膠質,在調羹上面有點黏。

老杜還寫過黃粱粥的「滑流匙」。因此,我們品嘗美味,往往要全方位地調動眼、耳、鼻、舌、身、意,絕不僅僅是酸、甜、苦、辣、咸、淡那麼簡單。從這個意義上說,味覺的感受與體驗過程,差不多等於整體性地結構我們的世界。

2.《風雨平生——馮其庸口述自傳》:全景式記錄九十四年風雨歷程,一個學者上下求索的學術人生。一部意味深長的口述歷史。

馮老給了我一個在正定建榮國府的理由。

—— 習近平《我的文學情緣》

你簡直就是我小說中的人物。

—— 金庸

國家圖書館記憶項目中心歷時三年訪問整理,錄音後轉換成文。

馮其庸先生五次修改、最終定稿,並附加大量彩色、黑白圖片。

執教人民大學,沒有大一國文教材,親自研發《歷代文選》;

與郭沫若結緣《再生緣》,共研紅樓夢中事;

主持《紅樓夢》校訂,開創學術研究的新階段;

「紅學』』建設,殫精竭慮,文章專著,碩果累累,成就「紅學」領軍人物

十赴新疆,二上帕米爾高原,穿越羅布泊、樓蘭、龍城、白龍堆、三隴沙 入玉門關,查實玄奘取經東歸之路,填補重大歷史空白;

創建人民大學國學院,提出「大國學」新概念;

交遊甚廣,結交文學家、戲曲藝術家、書畫藝術家、文博專家、工藝大師, 故事鮮為人知。

  • 關於作者

馮其庸,1924年生,江蘇無錫人,教授,知名學者,紅學家。歷任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紅樓夢研究所所長,紅學會會長,《紅樓夢學刊》主編,戲曲學會副會長,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等。1996年離休。榮獲文化部「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和人民大學吳玉章終身成就獎。主要著述,除以《紅樓夢》研究著稱於世,尚涉歷史、國學、文學藝術、考古、文物鑒定收藏等諸多領域。其文章、專著、詩詞、評批、文獻加工整理,以及書信、收藏、繪畫、攝影等,均收入三十五卷本《瓜飯樓叢稿》和十五卷本《瓜飯樓外集》。

  • 手抄「紅樓夢」:

1968年「文革」高潮時……造反派抄家的時候把我的影印庚辰本《石頭記》抄走了,而且當黃色書展覽了。我就著急了……所以想偷偷抄一部保留下來,萬一《紅樓夢》被銷毀了,我還能保留一部。

  • 與武俠小說大家金庸:

我跟金庸不是開始就認識的。我上中學的時候,認識一位老師,他是金庸的哥哥查錚弘。改革開放后,金庸來到杭州見哥哥查錚弘,查錚弘「囑咐金庸,你一定要幫我謝謝馮其庸先生,我們家要不是馮其庸先生,就完全是沒有了,多虧他救了我們全家。」

  • 風雨平生——馮其庸口述自傳》節選

「《紅樓夢》從頭至尾讀起來,你要不間斷地一氣讀到底,或者你反反覆復讀,你會感覺到整個有詩的感覺。」

經過《紅樓夢》的校訂註釋,又經過《紅樓夢大辭典》的編寫,一晃就是幾十年了。我們在對《紅樓夢》的認識解悟上,又自然地向前走了幾步,對《紅樓夢》也斷斷續續地產生了一些感悟和增加了一些實際知識。

有些《紅樓夢》的語言你看起來很平淡,其實卻牽涉到一個風俗,比如有一回:秦鍾死了,賈寶玉跟柳湘蓮說,有沒有到秦鐘的墳上去看看,十月一了,我要去祭掃一下,大致這個意思吧。

我們當時校和注的過程中,都沒有當一回事,後來上海有一個讀者給我寫了封信,說你在《紅樓夢》的校注本里對「十月一」沒有註釋,其實應該註釋,因為這是北方的一種特殊風俗,「十月一送寒衣」,要給已故的人上墳,因為天冷了,要送冬天的衣服了,所以有「十月一送寒衣」的風俗。我一看到這封信,就覺得太重要了。這個讀者叫蕭鳳芝,前幾個月來看過我一次,我也是第一次見到她。

我就記在心裡,我們的《紅樓夢》校注本上加了注,還找到了福格的《聽雨叢談》作為文獻的證據。我在我的手批本上還特別把這個批出來了,為什麼呢?

我證明了北京確實有這個風俗。剛好給我開車的司機,他是老北京,我就問他,你們北京有沒有「十月一」這個詞。他說有啊,就快到了嘛。他說,我們每到十月一要送寒衣啊,就是進入冬季了,要給已故的親人送衣服,怕他們寒冷,所以,有一句俗話,就是「十月一送寒衣」。

我那時候住在紅廟,我去紅廟周圍的老鄉家裡去請問,問這個事,都說有這個風俗。這樣我才在我的《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裡面專門批了一段,我覺得這個《紅樓夢》包含的知識實在是豐富得很。

3.《醉酒的植物學家——創造了世界名酒的植物》:一部融生物學、化學、歷史、詞源和調酒術於一體的迷人著作,50多種調酒配方和園藝愛好者的種植訣竅

多一種與植物親近的方式:看得見的美好,更要喝出來。

蘋果比人類的DNA還複雜?

茅台酒差點把白宮點著?

最早的葡萄酒發現於公元前7000年的陶器碎片上?

酒里藏著哪些跟植物有關的秘密?

如何優雅地在各種場合喝酒?

東西方酒文化為什麼那麼不同?

咂口小酒,讀一本植物之書至微醉

  • 關於作者

艾米·斯圖爾特,作家,著名博客「Garden Rant」的創始人之一,《優雅園藝》(Fine Gardening)雜誌的特約編輯。現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尤里卡,並開了一家叫「Eureka Books」的古書店。

  • 《醉酒的植物學家 · 蘋果》節選

「歷史學家喜歡炫耀20世紀以前美國蘋果酒消費量的統計數字,藉以顯示我們的祖先都是酒鬼。」

你可以想象一下吃了一口軟的青核桃、未成熟的柿子或一把鉛筆屑的感覺,這些在讓人難以下咽的東西中算是佼佼者了。

既然這樣,人們又是怎樣從這樣一種水果中鼓搗出像清爽的蘋果酒和柔暖的卡爾瓦多斯酒這樣的飲料的呢?

答案就藏在蘋果樹古怪的遺傳信息中。

蘋果的DNA比人類的更複雜:最近對「金元帥」(也叫「金蛇果」)蘋果基因組的測序揭示,蘋果基因組含有5.7萬個基因,這比人類的2萬至2.5萬個基因的兩倍還多。

我們人類的遺傳多樣性已經足以保證我們的子女全都多少有些獨特性——也就是說,他們絕不是父母的精確複製,只是和家庭里的其他成員有些相像罷了。

蘋果顯示出的「極端雜合性」則意味著它們的子代和親本沒有相似之處。

因為最古老的果園都是實生樹果園——也就是說,其中的每一棵樹都是由種子種出來的,這導致它們結出的蘋果是前所未有的全新面貌的大雜燴——最早的蘋果酒大概是把果園裡所有吃起來不夠甜的果子混在一起釀造成的。

在種植蘋果的地區,每天人們要喝一品脫或更多的蘋果酒——不過他們幾乎別無選擇。

那時候人們是不敢把水當成飲料的,因為它會傳播霍亂、傷寒、痢疾、致病大腸桿菌和許多其他令人厭惡的寄生蟲和疾病;那時的人對這裡面很多疾病的病因知之甚少,只有一點是明確的:它們都源於疫水。

而像蘋果酒這樣的低度數酒精飲料不利於細菌生存,可以貯藏較短一段時間,因此飲用起來比較安全,而且還挺爽口,即使在早餐時飲用也很相宜。包括兒童在內,人人都喝蘋果酒。蘋果酒的酒精含量總是很低的,因為蘋果本身的含糖量就很低。

  • 延伸閱讀:艾米·斯圖爾特作品

(1)《了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將帶我們經歷一場地下冒險.尋找我們星球最重要的守門人,「撬動」整個地下王國的自然史!

(2)《鮮花帝國——鮮花育種、栽培與售賣的秘密》:探索令人眼花繚亂的「花花」世界,以及隨之產生的誘人產業背後的故事。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

選購您心儀的圖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