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代茶葉如何保存?

如今社會品茶之人日益增多,品茶之餘,還有很多的茶友在收藏好茶,大家都知道的是把放入茶葉罐之中,放入乾燥無異味的環境,避免陽光直射或受潮,綠茶大家都會存放入冰箱之中,保證其新鮮。那麼古人在當時社會是怎樣更好的存藏好茶呢?我在這裡分享了其法之一,有條件的茶友可以試著用古人之方法存茶。

古人盛茶的罈子

屠長卿《考槃餘事》中存茶之法其一
以中壇盛茶,約十斤一瓶。每年燒稻草灰入大木桶內,將茶瓶座於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築實。用時撥灰開瓶,取茶些少,仍復封瓶覆灰,則再無蒸壞之患。次年另換新灰
譯文:用中型的罈子盛茶,大約十斤一瓶。每年將稻草灰放入大桶內,將茶瓶放入桶中,用灰把四周填滿,茶瓶上面也覆蓋上灰,壓實蓋好。取用的時候撥開灰打開茶瓶,取茶少許,仍用密封茶瓶,覆蓋上灰,這樣就再也不會出現蒸壞的弊病,次年需要另外換新灰。

唐代茶罌

唐代韓琬的《御史台記》寫道:「貯於陶器,以防暑濕。」
唐代貯茶用的是瓷瓶,也稱「茶罌」。常為鼓腹平底,瓶頸為長方形、平口。這種茶罌一般裝散茶或末茶。唐時還有以絲質的茶囊貯茶,講究者還在茶囊中縫製夾層,以更有利於貯存。

宋代茶籠

宋代時貯茶採用「茶籠」。
宋代趙希鵠在《調燮類編》中談到:「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燒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築實。每用,撥灰開瓶,取茶些少,仍覆上灰,再無蒸灰。」宋代時貯茶採用「茶籠」。
明代的貯茶比較講究。
先將干竹葉編成圓形的竹片,放幾層竹片在陶茶罌底部,竹片上放上茶葉后,再放數層竹葉片,最後取宣紙摺疊成六、七層,用火烘乾后扎於罌口,上方再壓上方形厚白木板一塊,以充分隔離潮氣。竹簍中可貯較多的茶,有的可同時貯存數十斤茶葉之多。在同一簍中貯藏不同品種的茶葉,則稱為「品司」。
明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中,把茶的保鮮和貯藏歸納成三句話:「喜溫燥而惡冷濕,喜清涼而惡蒸郁,宜清獨而忌香臭」。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也有述及:「收藏宜用磁瓮,大容一二十斤,四周厚箬,中則貯茶,須極燥極新,專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歲易。」
明代時還發明了將茶葉和竹葉同時相伴存放的貯茶方法。因竹葉既有清香之氣,又能隔離潮氣,有利於存放。
總的來說,無論是現代人還是古人,茶葉保存的秘訣就是:忌異味、忌潮濕、忌氧氣、忌高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