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煤炭產業「變局」往何處去

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煤炭在能源消費中一直居於主導地位,在一次能源消費中一直佔到70% 左右,儘管當前能源消費出現多元化趨勢,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緩慢下降到了64%,但主體能源的地位仍不可撼動。

然而,自2012 年以來,全國反覆出現的大面積重度霧霾,以及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深入推進,控煤、限煤、清潔用煤也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那麼, 在此背景下,煤炭產業將如何發展?

不再輝煌的煤炭產業

煤炭作為能源主體,曾經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穩定可靠的能源支撐。建國前,的煤炭產量僅為3243 多萬噸,連國內基本用煤都不能完全滿足。新成立以後,煤炭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到1965 年,全國煤炭產量達到2.32 億噸。雖然1966 年爆發了「文化大革命」,並由此帶來了長達10 年的內亂,但煤炭生產建設仍然取得了較大發展。

20 世紀70 年代末,伴隨著的改革開放,社會經濟對煤炭需求快速增長,煤炭行業也呈現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截至1997 年底,全國煤炭產量達到13.73 億噸。雖然1997 ~ 2000 年出現了短暫的過剩,但能源短缺一直伴隨著經濟的增長進程。2001 年煤炭行業開始走出低谷,2002 年步入快速增長周期,2003年呈現產銷兩旺勢頭, 2004 年煤炭行業繼續快速發展,煤炭需求量從2000 年的10 多億噸,增長到

2012 年的36 億噸,也因此形成了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

然而,隨著企業的大舉擴張、國內消耗減少小,加之國際經濟不景氣, 最終爆發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同時,隨著環境問題不斷惡化,煤炭行業作為重要的污染行業,成為了治理環境的一個重要目標。

煤炭產能過剩的背後

自2012 年下半年以來,煤炭市場形勢急轉直下,其背後的主因在於煤炭產能過快擴張和釋放,供需結構失衡。

從供給側看,過去30 年,在煤電油氣緊張的狀況下,煤炭增產是必然的,「黃金十年」形成巨大的產能, 以及煤炭企業做大做強的衝動,加快資源整合與兼并重組,使得國內煤炭產能集中進入超前釋放期。目前,煤炭產能已經超過40 億噸,在建規模10 億噸以上。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煤炭生產能力的迅速增加,自然形成了供大於求局面。

從需求側看,作為煤炭銷售大戶的鋼鐵、水泥、建材等行業,消費水平已近峰值。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與優化,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正在提高,加之為保護環境,發展綠色生態,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也會使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費中佔比減少, 煤炭需求呈現降低的態勢。

據煤炭工業協會統計,2014 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同比下降2.9%,煤炭產量14 年來首次下降到38.7 億噸; 2015 年全國煤炭生產總量37.5 億噸, 煤炭消費總量27.5 億噸;雖然2016 年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形勢由長期緊張轉為總體寬鬆和基本平衡,但供需基本面並未發生明顯改變。

當前全國大面積發生的霧霾造成的環境污染,也使得煤炭限產成為必然。數據顯示,煤炭的一次性PM2.5 貢獻率為63%,二次性PM2.5 貢獻率平均為56%,煤炭對環境的污染可見一斑。在2016 年召開的「治霾與控煤」 研討會上,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霧霾的產生與煤炭關係密切,應著重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篇大文章。

減煤、控煤進行時

2014 年初,能源工作會議指出:「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轉變能源消費方式,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過快增長。」目前,煤炭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尚未發生根本改變,收緊煤炭供應總量、化解結構性產能過剩,也將會成為一種常態。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 ~ 2020 年)提出,到2020 年, 一次性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 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 億噸左右。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 以上, 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 以內。京津冀魯四省市煤炭消費比2012 年凈削減1 億噸,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明確,要將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8% 以下。而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 規劃又進一步對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提

出具體要求,到2020 年,煤炭產量39 億噸,每年化解、淘汰過剩落後產能8 億噸/ 年左右,通過減量置換和優化布局增加先進產能5 億噸/ 年左右。從2016 年起,3 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2016 年2 月份,國務院《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從2016 年開始, 用3 ~ 5 年的時間,煤炭行業再退出產能5 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 億噸左右。一系列規劃、政策的出台,為減煤、限煤畫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煤炭產業路在何方

煤炭作為能源結構中的主體, 長期以來,一直占化石能源資源的90% 以上,占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的60 以上。據權威數據,2020 年和2030 年,煤炭將佔能源需求總量的62% 和56%,到2050 年,仍將佔50% 左右。在相當長時期內,煤炭作為能源主體的地位不會改變。

按照「壓縮東部、限制中部和東北、優化西部」的煤炭開發總體布局,東部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煤礦。中部和東北地區從嚴控制接續煤礦,西部地區結合煤電和煤炭深加工項目用煤需要,配套建設一體化煤礦,新開工規模約佔全國的87%。在煤炭開發總體布局指導下,未來煤炭生產開發進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並加快大型煤炭基地以外煤礦關閉退出。根據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將佔95% 以上;煤炭企業數量3000 家以內,5000 萬噸級以上大型企業產量佔60% 以上。

與此同時,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 規劃還提出,要按照「清潔、低碳、高效、集中」的原則,推進煤炭清潔生產, 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煤炭消費革命。近日,發布了首個國家層面的煤炭深加工產業規劃,為未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指明了方向。

2016 年底, 世界最大煤制油項目——神華寧煤集團400 萬噸/ 年煤炭間接液化示範項目已在寧夏建成投產。由煤炭地質總局和山西寧寶煤炭地下氣化有限責任公司,攜手澳大利亞碳能源公司共同向科學技術部申報的全國第一個煤炭地下氣化示範項目——山西寧武煤炭地下氣化示範項目,也已進入磋商階段。煤制油、煤制氣等清潔高效利用,將有望改變單一的燃煤歷史。

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煤炭在能源消費中一直居於主導地位,在一次能源消費中一直佔到70% 左右,儘管當前能源消費出現多元化趨勢,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緩慢下降到了64%,但主體能源的地位仍不可撼動。

然而,自2012 年以來,全國反覆出現的大面積重度霧霾,以及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深入推進,控煤、限煤、清潔用煤也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那麼, 在此背景下,煤炭產業將如何發展?

不再輝煌的煤炭產業

煤炭作為能源主體,曾經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穩定可靠的能源支撐。建國前,的煤炭產量僅為3243 多萬噸,連國內基本用煤都不能完全滿足。新成立以後,煤炭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到1965 年,全國煤炭產量達到2.32 億噸。雖然1966 年爆發了「文化大革命」,並由此帶來了長達10 年的內亂,但煤炭生產建設仍然取得了較大發展。

20 世紀70 年代末,伴隨著的改革開放,社會經濟對煤炭需求快速增長,煤炭行業也呈現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截至1997 年底,全國煤炭產量達到13.73 億噸。雖然1997 ~ 2000 年出現了短暫的過剩,但能源短缺一直伴隨著經濟的增長進程。2001 年煤炭行業開始走出低谷,2002 年步入快速增長周期,2003年呈現產銷兩旺勢頭, 2004 年煤炭行業繼續快速發展,煤炭需求量從2000 年的10 多億噸,增長到

2012 年的36 億噸,也因此形成了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

然而,隨著企業的大舉擴張、國內消耗減少小,加之國際經濟不景氣, 最終爆發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同時,隨著環境問題不斷惡化,煤炭行業作為重要的污染行業,成為了治理環境的一個重要目標。

煤炭產能過剩的背後

自2012 年下半年以來,煤炭市場形勢急轉直下,其背後的主因在於煤炭產能過快擴張和釋放,供需結構失衡。

從供給側看,過去30 年,在煤電油氣緊張的狀況下,煤炭增產是必然的,「黃金十年」形成巨大的產能, 以及煤炭企業做大做強的衝動,加快資源整合與兼并重組,使得國內煤炭產能集中進入超前釋放期。目前,煤炭產能已經超過40 億噸,在建規模10 億噸以上。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煤炭生產能力的迅速增加,自然形成了供大於求局面。

從需求側看,作為煤炭銷售大戶的鋼鐵、水泥、建材等行業,消費水平已近峰值。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與優化,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正在提高,加之為保護環境,發展綠色生態,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也會使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費中佔比減少, 煤炭需求呈現降低的態勢。

據煤炭工業協會統計,2014 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同比下降2.9%,煤炭產量14 年來首次下降到38.7 億噸; 2015 年全國煤炭生產總量37.5 億噸, 煤炭消費總量27.5 億噸;雖然2016 年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形勢由長期緊張轉為總體寬鬆和基本平衡,但供需基本面並未發生明顯改變。

當前全國大面積發生的霧霾造成的環境污染,也使得煤炭限產成為必然。數據顯示,煤炭的一次性PM2.5 貢獻率為63%,二次性PM2.5 貢獻率平均為56%,煤炭對環境的污染可見一斑。在2016 年召開的「治霾與控煤」 研討會上,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霧霾的產生與煤炭關係密切,應著重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篇大文章。

減煤、控煤進行時

2014 年初,能源工作會議指出:「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轉變能源消費方式,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過快增長。」目前,煤炭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尚未發生根本改變,收緊煤炭供應總量、化解結構性產能過剩,也將會成為一種常態。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 ~ 2020 年)提出,到2020 年, 一次性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 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 億噸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 以上, 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 以內。京津冀魯四省市煤炭消費比2012 年凈削減1 億噸,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明確,要將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8% 以下。而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 規劃又進一步對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提

出具體要求,到2020 年,煤炭產量39 億噸,每年化解、淘汰過剩落後產能8 億噸/ 年左右,通過減量置換和優化布局增加先進產能5 億噸/ 年左右。從2016 年起,3 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2016 年2 月份,國務院《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從2016 年開始, 用3 ~ 5 年的時間,煤炭行業再退出產能5 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 億噸左右。一系列規劃、政策的出台,為減煤、限煤畫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煤炭產業路在何方

煤炭作為能源結構中的主體, 長期以來,一直占化石能源資源的90% 以上,占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的60 以上。據權威數據,2020 年和2030 年,煤炭將佔能源需求總量的62% 和56%,到2050 年,仍將佔50% 左右。在相當長時期內,煤炭作為能源主體的地位不會改變。

按照「壓縮東部、限制中部和東北、優化西部」的煤炭開發總體布局,東部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煤礦。中部和東北地區從嚴控制接續煤礦,西部地區結合煤電和煤炭深加工項目用煤需要,配套建設一體化煤礦,新開工規模約佔全國的87%。在煤炭開發總體布局指導下,未來煤炭生產開發進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並加快大型煤炭基地以外煤礦關閉退出。根據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將佔95% 以上;煤炭企業數量3000 家以內,5000 萬噸級以上大型企業產量佔60% 以上。

與此同時,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 規劃還提出,要按照「清潔、低碳、高效、集中」的原則,推進煤炭清潔生產, 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煤炭消費革命。近日,發布了首個國家層面的煤炭深加工產業規劃,為未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指明了方向。

2016 年底, 世界最大煤制油項目——神華寧煤集團400 萬噸/ 年煤炭間接液化示範項目已在寧夏建成投產。由煤炭地質總局和山西寧寶煤炭地下氣化有限責任公司,攜手澳大利亞碳能源公司共同向科學技術部申報的全國第一個煤炭地下氣化示範項目——山西寧武煤炭地下氣化示範項目,也已進入磋商階段。煤制油、煤制氣等清潔高效利用,將有望改變單一的燃煤歷史。(董明 高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