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替代,經濟學視角下的決策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極簡經濟學,歡迎關注

替代之辨

小明和小麗在討論水的替代品究竟為何,小明說:「如果沒有水,人會死亡,所以水的替代品是死亡」。小麗則認為:「既然水用來解渴,那麼飲料、水果都是水的替代品」。

如何評價小明和小麗的觀點?雖然兩個人都在尋找水的替代品,但他們理解替代品的邏輯則相差甚遠。小明認為缺少了某物所造成的結果是該物的替代,缺少水會死亡,所以死亡是水的替代品。小麗認為替代物是實現同一目標的其他手段,水果和飲料同水一樣都可以解渴,所以水的替代品是水果和飲料。

哪種更為經濟學所認可?顯然是小麗的觀點。經濟學以人的行為為研究對象,但經濟學並不研究人類的所有行為,僅聚焦於為實現特定的目標,人們在不同的手段之間進行選擇這一類行為。人們是否需要喝水並不是經濟學研究的問題,為了解渴人們究竟是喝水還是吃水果則屬於經濟學研究的範疇。人們需要考慮是否用水果替代水以解渴,何種條件下用水替代水果都是經濟學需要解答的問題。因此,經濟學是關於替代的學問。

替代,如何成為可能與必須

人類眾多行為之中,為什麼偏偏替代會成為經濟學關注的中心?這是由實現經濟人利益最大化所需資源的屬性所決定。

資源的多用途性是替代得以實現的前提。做為經濟人實現利益最大化重要手段的資源具有多種功能,這也意味著同一利益具有多種實現手段,這為經濟人在不同手段之間進行切換提供了可能。正是水果和水都可以用來解渴,人們在可以在用水和水果進行替代。

昂貴的資源是替代的動力。資源因為稀缺,所以昂貴。經濟人的利益隨著其所擁有資源的數量而增加,他有激勵用便宜的資源替代昂貴的資源以保證其可以擁有更多數量的資源。水果價格上升意味著水果變得更昂貴,貨幣數量既定的小麗必然會用更便宜的水(相比較於水果漲價前,同樣的貨幣可以買更多解渴的手段)來替代已經變得昂貴的水果。

替代,經濟人決策的核心

邊際收益是經濟人增量行為所帶來的增量利益,消費者多購買一個單位的商品所帶來的滿足程度增加,廠商多生產一個單位的產品所帶來的利潤增加。邊際成本是經濟人增量行為所帶來的增量成本,消費者多購買一個單位的蘋果需放棄一定的香蕉,廠商多生產一個單位的A需放棄的一定的B。

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不僅受外部條件的影響,而且會受經濟人行為本身的影響。對消費者而言,隨著某種產品消費數量增加,產品刺激的新鮮感減弱會降低邊際收益,而為了維持相同的邊際收益,需要更多數量的商品,這會導致邊際成本增加。對廠商而言,資本擁擠效應會使得勞動的邊際收益遞減而邊際成本遞增。面對特定的市場環境,經濟人需要權衡不同行為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通過用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之差較大的行為替代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之差較小的行為,直至兩者相等的策略實現利益最大化以及利益的重新平衡。

家庭通過提供勞動、資本和土地等生產要素以獲得用於購買產品和服務的收入,而勞動、資本和土地所能產生的收益不斷變化,在邊際成本既定的條件下,家庭通過提供用價格更高的生產要素替代價格更低的生產要素來最大化收入。家庭會通過跳槽、將資本和土地投入到回報率更高的領域來增加收入。當家庭購買產品或服務時,家庭會依據產品帶來的邊際收益以及其他商品相對價格所反映的邊際成本,用便宜的商品替代貴的商品

廠商在購買生產要素時,當勞動的邊際收益(勞動增加導致變數增加,進而導致利潤增加)大於勞動的邊際成本(工資)時,廠商傾向於雇傭更多的工人以替代資本。而當勞動的邊際收益小於邊際成本時,廠商傾向於用機器替代工人。直至勞動的邊際收益等於勞動的邊際成本,企業實現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廠商在做產品種類(數量)決策時,如果新增產品種類(數量)的收益大於相關成本時,廠商會擴張產品種類(數量)。當新增產品種類(數量)的收益小於成本時,廠商會收縮產品種類(數量)。直至產品種類(數量)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廠商實現產出的最優組合。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經濟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實質是不斷替代的過程,替代是經濟人對環境變化所做出的反應,是新條件下重新實現利益最大化的調整,替代越完美,環境變化對人們利益的損害就越小

完美替代的制約因素

替代是一個「學習—反應」的過程,人們首先了解環境變化,權衡環境變化對其利益的影響,然後對變化做出反應,尋求替代物並進行替代。替代是人們應對環境變化對其利益衝擊的手段,替代越充分意味人們在特定的環境中利益最大化程度越高。

讓我們來看看一個例子,企業需要更多的技術工人和更少的文員,企業對勞動力需求的變化會帶來工資的變化,技術工人工資上升而文員工資下降。當發現這種變化,人們判斷技術工人變得更為稀缺而文員則更為寬裕,他們會參加培訓努力讓自己從文員變成技術工人並更換工作。當更多的人變成技術工人之後,他們獲得更高的收入,廠商也招到更多的技術工人。如果這些都能實現,這顯然是一個「完美替代的故事,但有些因素會導致現實替代與完美替代之間產生偏差:

  • 價格的有效性

價格是衡量人們行為收益和成本的指示器,價格及其變化能否準確而及時地反映某種資源的稀缺程度對人們替代的程度具有決定性影響。價格變化的方向告訴人們資源是變得更為稀缺還是寬裕,這決定替代的「方向」選擇;價格變化幅度告訴人們資源變得更為稀缺或寬裕的程度,這決定替代的「數量」選擇。

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工資做出了錯誤的反應(技術工人工資下降),那麼人們會做出與資源稀缺性真實變化截然相反的替代,此時廠商會因招不到更多的技術工人而利益受損,工人也無法利用勞動力市場變化(技術工人工資上升)帶來的增加收入的機會。

如果技術工人工資上升但上升幅度並沒有完全反應技術工人真實的稀缺程度,有些文員會因為技術工人工資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而放棄職位轉換,這導致從文員轉變為技術工人的數量少於企業新增的對技術工人需求的數量。

雖然技術工人工資方向和幅度反應正確,但如果工資變化周期較慢會帶來什麼?「時間就是金錢」,工人獲悉這一變化越早做出反應獲得利益的時間就越早,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的收入會增加。此外,技術工人工資上升所帶來的潛在利益是時間的函數,時間拖延的越久潛在利益耗散的概率越高,甚至會發生逆轉,即:由於價格變化滯后,當更多的技術工人出現而企業不再需要技術工人,工人則會遭遇損失。

  • 替代品的可得性

替代品的可得性是替代得以實現的前提,如若沒有替代品,替代無從談起。替代品的可得性受搜索成本和轉換成本等因素影響。這兩種成本衡量了人們發現以及轉換到替代品所支付的知識、時間、精力和金錢等代價。搜索和替代成本越高,人們所擁有的替代品就越少。

在上述例子中,工人們能否知道技術工人工資上升而文員工資下降以及能否找到招聘技術工人的企業是工人能否享受技術工人工資上升潛在利益的前提條件,文員是否具有轉型為技術工人的潛質、是否有足夠的培訓結構、培訓效果以及技能轉換需要的時間決定了文員最終能實現收入增加的數量。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身受環境影響的每個人之利益無時無刻都處於變化之中,判斷變化對利益的影響並以合理的替代應對是每個人的生存的關鍵。讓自己在面臨變化時更富有彈性,做到進退自如;努力以替代思維應對變化,取變化之所予,順勢而為,方為生活之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