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心理 | 為什麼有些人你一看就很討厭?

與一見鍾情給人美好的感覺相反,現實中有另外一些人,我們剛接觸就無緣無故地討厭Ta,Ta的一舉一動都令你反感。

你完全不清楚這種抵觸心理從何如來,不過在心理學看來,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討厭。

1

他長得就讓人很討厭

當我們討厭一個陌生人,可能是我們忽略了在成長中那些不堪回首的人或事所導致的負面心理經歷。

心理學家認為:當人們在極力排斥一張面孔或者一個人的時候,作怪的其實是心中不自覺建立起來的"壞原型",當接觸的對象接近"壞原型"時,我們便會不自覺地產生排斥和厭煩的感覺。

榮格把人在出生后就具有思維、情感、知覺等方面的先天傾向稱為認知的原型。

比如我們對於黑暗和蛇的恐懼;害怕長相兇狠的人但對慈眉善目的人會沒來由地親近;喜歡萌寵,害怕惡魔等等。

進化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種群規模只能保持在一定範圍內,因此不具備自身種群特徵的個體會受到排斥。

判斷的標準包括面孔熟悉度、口音、身體特徵和居住地位置等,排斥種群外成員,目的是使自己的種群得到維護,有利於種群的發展,兒童文學作品《醜小鴨》是最經典的例子。

而存之於現代人類心理中的各種厭惡成分也都有其原型,即對威脅物的本能排斥,原型在人類的進化中與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逐漸得到擴展。

2

刻板印象導致的偏見

我們先來看個段子:

小時候看聖鬥士星矢,我不明白為什麼其他黃金聖鬥士或多或少都有朋友幫忙,只有沙加是獨來獨往的,直到我發現了他是處女座。

刻板印象是指是對某人或某一類人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的、類化的看法。

刻板印象的形成,是由於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和每個人都進行深入地交往,而只能與其中的一部分成員交往。

因此,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但這樣的主觀判斷常常產生偏見

放眼望去現實生活中刻板印象無處不在:四川人火爆,上海人精明愛計較,東北人豪爽闊氣;胖人樂觀開朗,瘦子精明算計……

行為研究數據證實:刻板印象會在與群體的接觸中傾向尋找與刻板認識一致的信息,並過濾掉不一致的,從而不斷強化刻板印象。

比如你去四川,並且正好遇上四川人當街吵架的情形,你的大腦就會激活"四川人火爆"的固有認知並加強。

如果你喜歡安靜討厭嘈雜,下次遇到四川人,激活了你"四川人火爆"的刻板印象,可能就會下意識討厭那位無辜的苦主了。

3

你討厭的別人可能是另一個自己

心理學上認為:對一個人的好惡態度可能是"投射效應"在起作用。

投射效應是指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特性,從而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

簡單來說這是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投射使人們傾向於按照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來知覺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觀察者的真實情況進行知覺。

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心理學家羅斯做過一個實驗來研究投射效應,在80名大學生中徵求意見,問他們是否願意背著一塊大牌子在校園裡走動。

結果48名大學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園內走動,並且認為其他大部分學生都會願意;而拒絕背牌的學生則普遍認為,只有少數學生願意。

可見,這些學生將自己的態度投射到其他學生身上。

當人們發現自己有某些不好的特徵時,為了尋求心理平衡,就會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徵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這些惡習或觀念。

這時,投射作用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目的是減少內在焦慮。

常見有下面四種投射方式:

1.用否認方式逃避那些黑暗面、負面特質,如懶惰、驕傲嫉妒、貪婪邪惡等。

通過"否定"他人來感知自己,是"負性移情"的一種情緒體現:把內心的憤怒情緒轉移給他人,通過討厭別人來證明自己不是那種人。

2.以強調別人和我一樣或比我更差的方式來得到滿足。在一個優秀的人面前你內心會產生自卑,但潛意識裡卻又不願意承認這種自卑,於是就以"那個人很討厭"的形式呈現出來,在心理學上稱為"討厭緊縮反應"——我覺得你會討厭我,所以我先討厭你)。

3.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通過投射給他人,我獲得了對不能接受的東西加以攻擊的機會(你真蠢,把事情搞砸了吧),因而與之保持一定距離從而有安全感。

4.通過批評或阻止別人去做那些令人不快的事,來進行欺人或自欺。

4

你所討厭的正是你要去面對與學習的功課

通過投射我們了解到,當我們無緣無故討厭一個人時,並不意味著他真的非常差勁。

所以當我們察覺到討厭時,要以此為引導,像照鏡子一樣找到討厭的原因,反躬自身,去面對自己的焦慮、恐懼及其他負面情緒。

美國的心靈導師拜倫·凱蒂提出的"轉念作業",用四個問題來幫助我們察覺自己的想法:

1.那是真的嗎?

2.你能確定那是真的嗎?

3.當你相信那個念頭時,你是怎樣反應的?發生了些什麼?

4.沒有那個念頭時,你會是怎樣呢?

當你了解到對方實際上是反映出自己內心的某些部分時,你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去改變這個念頭並改善人際關係。

  • 轉移討厭的關注點:發掘對方身上讓你不抵觸甚至欣賞的品質;

  • 變討厭模式為學習模式:誠實地面對自己逃避、防禦的內心,放下成見友善待人,變討厭為動力,促進自己成長和前進。

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過一句話: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與這個世界無關,而與你願意把它製造成什麼樣子有關。

參考資料

1.張卓業.道德厭惡與生理厭惡的關係--關於厭惡泛化的進化假設的實驗檢驗[D].湖南:湖南師範大學,2010:8-9

2.繆紹疆.投射[DB/OL].

3.Keledoll.刻板印象你太不了解我們了[DB/OL].http://www.guokr.com/article/51168/,2011-07-19

—— THE END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