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魏小安:「北京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 是偽命題,與其憤怒,不如…...

這兩天,想必大家已經被一篇名為《北京:有兩千萬人假裝在生活》的文章所刷屏,文章很多地方直接戳中網友痛點,引起了大家激烈的討論與關注。

此次鳳凰旅遊特別邀請到了著名旅遊專家魏小安與我們分享他對於這篇文章的觀點。我們希望關於城市的問題不僅是提出問題與質疑,更應該關注的是問題的解決方法。

魏小安

旅遊協會

休閑度假分會秘書長

魏小安:旅遊協會休閑度假分會秘書長、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原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司長、國家旅遊局規劃發展與財務司司長

這兩天,一篇《北京:有兩千萬人假裝在生活》被刷屏,也有人氣不忿,開始吵鬧。依我看,都是偽問題,所謂老北京,也不必有什麼優越感,所謂新北京,也不必有什麼自豪感。本質上,這是城市的急劇擴張引發的疏離感和緊迫感。

1949年,北京的人口不到兩百萬,將近60年過去,已經膨脹到兩千萬,其實遠遠不止。加上半常住人口,是2700萬,再加上流動人口,肯定超過3000萬。這樣的人口增長,除了少部分自然增長的因素,主要是機械增長,即外來移民引發的增長基數越來越大,自然增長也越來越多。特大型城市,都是這樣的過程,也使得城市病越來越厲害,太大了,太擠了,太忙了,太髒了。這是北京的常態,也是真實的北京。

我從3歲到北京,少年時期,城牆城門樓,護城河,瓦藍的天空,迴響的鴿哨,衚衕里的吆喝聲,隆福寺的小吃,景山少年宮,緩慢的生活節奏,留下了詩情畫意。青年時期,騎著腳踏車,呼嘯穿城,是家常便飯。1980年,開始研究北京旅遊,考察了727條衚衕,看了幾萬個院子,也和無數的老北京聊過。北京的地方史志,元朝的《析津志》明朝的《宸桓識略》、清朝的《日下舊聞考》,一共36種,我也都讀過,那時還想參照《京師坊巷衚衕考》,寫一本新的考察記。

老北京的情結,已經深入到骨子裡,但我從來不以為有什麼可優越的。很簡單,不過是在皇城腳下。民國時期,都城在南京,北京無非是舊京。1949年之後,北京又可以耀武揚威,但是與我等百姓何干?即使是新北京的孩子,也是兩類,一類是大院子弟,有獨特的文化,完全不懂老北京;一類是衚衕子弟,生活艱辛,傳統的北京文化也基本喪失。喜歡吃個鹵煮火燒,好一口炸醬麵,怎麼就是北京文化呢?怎麼就是北京生活呢?

五十年代的北京,不過是農業社會的迴光返照;六十年代的北京,是混亂的政治和動蕩的生活;七十年代的北京,大批幹部和知青返城,開始艱難的生活經歷。八十年代的北京,生機勃勃,出去的,留下的,都覺得希望無窮。九十年代的北京,衚衕掃蕩,高樓林立,城市急劇擴張。現在的北京,不過是一個大都市而已。

第一,大都市自然會造成強烈的疏離感,豈止北京,全世界所有的大都市都是如此。第二,城市中心寸土寸金,也必然會形成人口的搬遷,原有的居民離開中心地段。這個過程上海比北京還早一步,「中環線以里講英語,外環線以里講普通話,外環線以外講上海話」,是九十年代初的上海說法。第三,在這個基礎之上,北京文化必然被拔除,北京生活必然根本變化。第四,越是如此,我們越珍重,越回味,那麼,與其感慨甚至憤怒,莫不如努力留下一點老東西。無論是老建築,還是老民俗,以及老的生活方式。

問題在於,什麼叫老?絕大多數北京人都是北漂出身,我等老北京也不過是北漂。即使是1949年的老北京人,也多數是北漂。老北京的雍容大度,老北京的溫文爾雅,老北京的有里有面,老北京的文化傳承,老北京的生活趣味,這些才是值得珍重的。真正的北京,始終在包容,始終在變化。所以,首先需要建設和強化一門學問,北京學,撰寫新的各類北京地方史志。其次,挖掘傳統,並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使之成為活的文化。第三,創造大都市背景下的新北京文化,從年輕人開始,讓年輕人領袖。第四,培育新的士大夫文化,從知識分子開始,從琉璃廠開始。第五,強化16800平方公里的大北京,不能局限在四九城。

大勢所趨,回到兩百萬是不可能的,但是疏解首都功能的另一面就是強化新的首都功能。為此,自然需要降低北京地位,提升首都地位。明清兩朝,北京不過是順天府,受直隸總督管轄我們曾經顛倒了北京地位,現在無非是再顛倒過來,在這個基礎上培育新老結合的北京文化,建立北京新的生活方式,當是正途。

本期編輯Sherry 佳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