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關注聽損兒童聽力康復健康,讓教育大於康復

科普小知識

聽障兒童,即聽力出現了損失,聽不見或聽不清周圍聲音的兒童。因為種種原因,他們聽覺系統中的傳音、感音,以及對聲音綜合分析的各級神經中樞發生異常,引發聽力障礙。

是世界上聽力障礙(簡稱「聽障」)兒童數量最多的國家。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有聽力語言殘疾人2780萬人,其中0-6歲的聽力殘疾兒童約有13.7萬,每年新生聽障兒童約2.3萬。這是一個數據龐大的人群。

政府關注聽障兒童康復早期干預

2000年,將每年3月3日定為全國「愛耳日」。2009年,衛生部頒發《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明確將聽力篩查列為新生兒疾病篩查必查項目。同年,中央財政啟動貧困聾兒搶救性康復項目,連續三年每年為3000名聽障兒童免費配戴助聽器和康復訓練,為500名聽障兒童免費植入人工耳蝸並補貼康復訓練費。這是新成立60年來,中央財政救助殘疾人康復項目投入最多的一次,也是中央財政對貧困聽障兒童群體開展的規模最大、額度最高的一次政策性救助(總投入超過4億)。

「十二五」時期,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了聽障兒童康復的扶持力度,經費投入增加到19.7億元。截止2013年底,已累計有37萬聽障兒童得到不同程度康復。

社會各界群策群力

政府之外,社會各界力量也加入到聽障兒童救助事業中。2005年,台灣企業家王永慶與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合作,設立大陸地區首個人工耳蝸捐贈項目。2011年,宋慶齡基金會與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康寶萊()保健品有限公司發起了「天使聽見愛」項目。然而困難依然顯著。陝西省聾兒康復中心主任宋蕾認為,聽障兒童康復從80年代以來,一直以項目為主體,實行特惠政策,僅有20%的聽障兒童可以享受國家、省救助項目。要實現0-6歲殘疾兒童健康全覆蓋,還有一定距離。

殘聯2013年調查統計,只有50%的聽力殘疾兒童進入機構康復,機構康復后的孩子只有50%進入普幼或普小,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聽力殘疾兒童進入普通學校學習的比例高達90%。此外,聽障兒童的聽力恢復還需要聽力師、康復教師、言語矯治師等專業人士。《公益時報》2010年報道,聽障兒童康復從業教師不足8000人,每年畢業的聽障兒童康復從業教師不足1000人。一個語訓老師最多只能教4到6個孩子,許多聽障兒童因此無法得到科學的康復教育。

讓理解先於表達,教育大於康復

聽障兒童康復研究中心劉愛姝等研究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聽力語言康復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薄弱,與發達國家相比,政府投入不足、技術水平不高、社會認知不深。而在廣大農村地區,聽力障礙預防和康復專業知識仍然未能普及。

大多數聽障兒童的言語能力明顯低於正常兒童。據調查,聽障兒童能否獲得有聲語言能力,關鍵在於對語言體驗和及時有效的語言康復訓練。因為缺少與周圍語言環境的互動,一個會說「對不起」、「沒關係」的聽障孩子,遇到別人對他說「對不起」的時候,可能不會回答「沒關係」,而是同樣回答「對不起」。

對於語前聾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由於聽力障礙造成他們聽覺發育落後於同齡正常兒童。助聽器和人工耳蝸只解決能否聽見的問題。而大腦對傳進來的各種聲音,特別是形形色色的語言需要有一個認知、理解、記憶、掌握的過程。再加上大齡聽障兒童長期不開口說話,發音器官僵硬、不協調,加之不能理解、掌握、運用語言,因此需要進行科學地訓練,才能使聽障兒童的說話、與人交談達到清楚、流利。大量實踐證明,凡是進行聽覺、言語訓練的聽障兒童康復效果都不錯,而不進行聽覺、言語訓練的聽障兒童,其康復收效甚微。

針對行業的現狀,我們聲活團隊專訪了語康五加一創始人張偉校長,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說目前行業里有幾個死循環一直難以突破:

理解先於表達

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很快康復的,而正常來說康復時間都要達到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才會達到治療目的。但孩子的家長們往往是很著急的,希望立刻就能見效,有些康復機構就迎合他們的需求,追求短期的治療效果,結果從長遠來看,這些小孩畢業後到了上國小三年級在做閱讀、作文、計算題等等抽象思維的題目就慢慢感覺吃力了,後面實在跟不上,很遺憾又重新送回到了聾校學習。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之前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有些康復機構只是灌輸知識給他們而沒有真正地讓小孩去理解,只是純粹的記憶。再加上康復機構後期的追蹤沒有做好,家長的驅動力不夠,都是會對小孩的康復有影響的;

康復教師資源稀缺

康復教師的稀缺性是讓人無奈的。我們會發現從事這個行業的教師大部分是女性居多,而這個行業的專業性也較強,培養教師的周期也很長,結果你會發現,你好不容易花了2到3年的時間培養了幾個得力的老師,她們又跟你提離職不幹了,要回家結婚帶孩子去了,你又能怎麼樣?只得重新培養。在這樣的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資源。所以,我們也在探索,能夠用什麼樣的方式讓可以幫助康復中心人才流動起來。

資源共享的需求

康復機構的服務能力是有限的,卻又不願意共享資源;一個教師教孩子的比例一般是1:5,如果再增加就會顯得很吃力,服務水平就會降低。而通過線上網路平台比例則可以達到1:20,所以我們最近也在探討網路技術平台是不是可以打破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壁壘,達到信息互動,協作共贏。

最後,張校長說道,語康五加一至2013年成立至今,始終堅持教育大於康復,理解先於表達的理念,致力於為華語地區聽障兒童家庭樹立正確的家庭康復觀念。他說,未來語康五加一將以廣州設立總部,一方面注重基礎研發,整合業界優秀的教師資源幫助康復機構成長;一方面,希望能起到當裁判的作用,做好評價機制,引進國際先進水平與中文對接,讓家長時刻知道小孩康復效果達到了什麼樣一個標準。

《語康五加一•康復地圖》是一套專門針對0-6歲聽障兒童家庭康復教育的視頻培訓課程,全套課程包含聽能基礎管理、建立家長正確康復觀、多個日常康復技巧、兒童行為習慣培養與兒童智力開發部分。從聽障兒童的生理、心理、生長環境、康復訓練、智力開發、習慣養成等等方面,按生理年齡+聽力年齡全方位解析,並制定出相應的康復方案。

科學研究表示,對於患有聽力語言障礙的孩子來說,3歲前是治療的黃金期,多與人交流對聽覺語言康復非常重要。03歲,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3-6歲為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彌補期。因此越早對孩子進行治療,聽力康復的效果就越好,一旦錯過,將影響兒童語言發育。

長按識別查看視頻課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