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明朝法西斯般地屠殺苗族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太祖頒布詔布,「復衣冠如唐制」,禁止辮髮、椎髻、胡服、胡語、胡姓。明初還曾明令禁止閩南蒲壽庚後代入仕為官。蒲壽庚系穆斯林,宋理宗年間(公元1225-1264年),授泉州提舉市舶(相當於今海關總署長)。入元后,因助元滅宋有功,曾官至江西行省左丞。朱元璋建明朝以後,因以蒲壽庚為代表的閩南穆斯林曾幫助元朝統一,朱元璋藉此復得分復仇,致使這一帶的穆斯林從此衰落,被同化。《明律》規定,色目人不得同類自相嫁娶,如果違犯,打80杖,男女入官為奴。

洪武五年征三十六洞散毛。景泰六年,征湖廣苗蒙能,圍攻龍里,懷化、銅鼓諸地,天順五年,大軍深入苗疆,攻破幾百餘寨 ,焚毀三千家,斬首三千三百餘人。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黔中苗族於把珠等起義失敗后,有四千四百九十人被殺,五千五百個婦女被俘往他鄉,萬曆年間明朝用兵平定播州土司揚應龍之亂時,許多苗族、仡佬族橫遭屠殺,被迫逃走,戰後倖存者僅「十之二」。為了「開邊」,明王朝在黔東和貴陽、安順等地大量安屯設堡,強使許多苗族人民遷居。(《邱北縣誌》第二冊)貴州軍務右副都御史白圭的摺子,左一個「斬首一萬」,右一個「斬首3000」。據《鳳凰廳志》和《瀘溪縣誌》載:苗區人口「大經草剃,存不滿百」,「幾經絕種」。「經過撻伐征剿,村寨十室九空,人跡滅絕」。為了加強對「生苗」區的控制,明朝歷代統治者多次訴諸武力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征剿和屠殺,併發布賞格,凡生擒苗人一名賞銀五兩,殺一苗人賞銀三兩(郭子章《黔記》卷五十九)。 苗族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使明朝統治者大為震驚。明統治者除調集官兵剿殺外,還積極構建軍事防禦體系。明朝不但在北方修築長城,還在湖南、貴州交界的地方也修築長城,實行民族隔離。它是明王朝的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對南方少數民族,主要是對南方苗族鎮壓的產物。為了持續統治,持續鎮壓,想出了這築牆屯兵,分割統治的毒計。把湘西苗疆南北隔離起來,規定了「苗不出境,漢不入峒」;禁止苗漢貿易和文化交往。這是一條由汛堡、碉樓、屯卡、哨台、炮台、關門、關廂組成的關卡,以此孤立和征服苗族。湘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區,是唐宋以後逐步形成的一塊較大的相對穩定的苗族聚居區。這一帶苗族人民富有鬥爭精神,在明朝統治期間因不堪忍受壓迫和欺凌,不斷爆發反抗鬥爭,被統治者視為化外之民的「生苗」區,當時劃定其地域界限為湘黔川3省交界的「經三百里、緯百二十里、周千二百里」的範圍。為了加強對「生苗」區的控制,明朝統治者每次進行軍事征討后,便選擇要地,在「生苗」區修築碉堡、哨卡,「扼其險阻」,逐步形成了軍事封鎖線,人為地把「生苗」同「熟苗」、漢人區隔離起來。據史書記載,明朝萬曆43年,統治者為了進一步控制「生苗」區,曾耗銀4萬多兩,上自貴州銅仁、下至湖南保靖,修築沿邊土牆380華里。

早在宣德年間,都督肖授築灣溪等二十四堡,「留官兵七千八百有奇」「環其地守之」,對處在湖貴川三省交界地區中心而屢屢發生苗民起義的臘爾山「生苗」區開始形成圈圍之勢。由於派來苗區的文武官員與當地土官狼狽為奸「西南戍守將臣不能宣布恩威,虐人肥已,至今諸夷苗民困窘怨怒」(《太祖洪武實錄》卷255)。加之屯軍霸佔田土,驛站勒派夫馬,騷擾苗民,不斷引起苗民反抗。1426年(明宣德元年)湘黔一帶旱荒嚴重、臘爾山苗族爆發起義,明軍未能平息。1431年(宣德六年)湖南筸子坪與貴州銅仁府平頭司(今松桃縣境)的苗族又聯合起事,前後抗擊明軍12萬之眾,堅持鬥爭達8年之久。1436年明英宗朱祁鎮即位以後,三次發動征討麓川之役,大軍所經,沿路派役征夫,激起各民族人民反抗。1449年(明正統十四年)二月,由於漢官的勒索和明朝連年征討麓川在沿途向各族人民勒派夫馬,使雲貴地區米糧艱難,人多死亡。邛水(今貴州省三穗縣)和清水江苗民首先起義,攻佔思州府城。其後,爛土(今貴州省都勻縣境)、凱口(今貴州省平塘縣境),草城(今貴州省甕安縣境)苗民亦起而攻下平越、黃平、石阡、思南、龍泉(今貴州省鳳岡縣)等地。1450年(明景泰元年)興隆苗族韋同烈起事,「圍新添、平越、清平、興隆諸衛」。「平越被圍半歲,巡按御史黃鎬死守,糧盡掘草根食之」。起義形勢「西至貴州龍里,東至湖廣沅州」。各地苗族以及仲家等民族的起義武裝達20萬人之眾。

作者夢泰萊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