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我不要你聽話,我要你成為自己

有一個著名的第三隻籠子的老鼠實驗,

第一隻籠子里有一個開關,只要老鼠踩一下開關,食物就會掉下來,踩一下,就掉食物,後來第一隻籠子的老鼠掌握了吃食物的秘訣,只要餓了就會踩一下開關。

第二隻籠子里的開關,老鼠踩一下就會被電擊,踩一下就電擊,後來老鼠不敢踩開關了,因為它知道只要一踩就會被電擊。

第三隻籠子里的開關就不一樣了,有的時候老鼠踩一下會有食物,踩一下又會被電擊,踩一下又會有食物,踩一下又被電擊,踩一下又被電擊,又會有食物,如此反覆,老鼠因為每次得到的反饋不一樣,不知道該踩還是不該踩,於是糾結死了。

其實想想,我們的孩子有時候又何嘗不是第三隻籠子里的老鼠呢?

父母一邊給予孩子(食物)一邊又給了孩子愛的壓力(我給了你愛,你應該按照我說的去做,我說的你必須聽,要聽我的話,不然這就是辜負我的愛)

父母對孩子精心的培育讓孩子感受到了愛,同時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就要背負這愛背後所承載的期望與期待,他接受,就是聽話,他不接受,就是不聽話。

聽話,是我們從小到大就一直聽過的詞,似乎也是父母對孩子最高的評價!孩子會為了成為聽話的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而努力,他知道只要聽話他就會得到父母的表揚,但與此同時,他也漸漸失去了自己,

所以為什麼有的父母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話呢?那些不聽話的孩子背後的秘密又是什麼呢?

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有期待和期望,這是很正常的,期待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沒有任何問題,

若是期待孩子成為自己內心所預設,預想的那個角色,那就很容易演變成控制和干預了,你會要求孩子朝著你設計的那個形象一步一步的靠近,一旦孩子偏離軌跡,就會感受到失控的感覺,情緒一上來,就會強迫孩子一定要聽自己的,

所以在這個時候,你會用各種方式要求孩子聽話,但有的時候,孩子偏偏就不聽你的,甚至和你對著干,

於是這個時候,一場關於誰對誰錯,到底聽誰的權利戰爭就開始了,

孩子不會走路的時候,你緊緊的把孩子抱在懷裡,孩子卻在你懷裡扭來扭去掙扎著要掙脫你的懷抱,而你越抱越緊,生怕孩子掉下去有危險,

孩子光著膀子在客廳里拿著勺子跑來跑去,你拿著衣服追著孩子把衣服穿上,孩子與你周旋,就像玩捉迷藏一樣,最後你終於抓住了孩子,逼迫他把衣服穿上,孩子在你懷裡用力掙脫,一副痛苦的表情,

吃飯的時候,你拚命的把可口的飯菜喂到孩子嘴裡,孩子吐出來了,你擦擦孩子的嘴巴,還連哄帶騙的哄著,乖乖,就一口,吃完這口就好了,來,啊!張大嘴巴,張大嘴巴,啊~孩子把頭扭到一邊,很不情願的拒絕著你,

是不是很熟悉的場景呢,孩子總是在與你對抗,他們對抗的是什麼,其實很簡單,他們想找回自己的主動權,自己決定自己要不要的能力,這就是自決力,自決力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能力,只是孩子還小,他沒有力氣對抗,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說不,

家長有沒有發現孩子說話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可能就是「不」,

那為什麼父母為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自己的呢?或許有以下幾個原因,

1父母害怕控制不了孩子

2,3歲的孩子在路上看到了坑窪坑窪的水坑,於是就去踩,家長覺得弄髒了襪子,鞋子是小事,摔一跤就嚴重了,就叫孩子不要去踩,還罵他不聽話,不是乖孩子,

孩子在畫畫的時候,他抓著筆畫了一個一個的圓,你抓著他的手說,要這樣抓筆,三個手指捏著筆,孩子不聽,把你的手一甩,你又上去抓著他親自示範,他拚命的掙脫,生氣跑了,

孩子踩水坑,是在體驗玩水的樂趣,孩子握筆不準確,是因為手指精細動作還未發育完全,這些都是慢慢發展和培養的,而你強行的控制不僅破壞了孩子的興緻,也是對孩子能力發展的阻礙,只要不是重大安全隱患的活動,都可以放心的讓孩子去做,

2父母脆弱的自尊

孩子不聽話傷害了父母的自尊,會沒有面子,特別是在外面,孩子當著眾人的面公然說不,有些父母覺得自己的威嚴受到了挑戰,於是情緒失控,採取了一些打罵或者逼迫的方法讓孩子必須聽自己的,結果要麼就是孩子寧死不從,要麼就是不情願的妥協,

3權利的鬥爭,誰說了算

誰聽誰的話,誰說了算,其實就是一場權力的爭鬥,聽父母的話,意味著在這個家裡,父母說了算,孩子就會什麼事情都會問父母的意見,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判斷能力,當你看到別的孩子活靈活現,自信,勇敢的開始表達自己的想法,看到自己的孩子膽小,怕事,不會主動的時候,或許就是你從來沒有讓你的孩子為他自己做過選擇,

4父母不願意打破已有的經驗,把自己成長為更有智慧的人

每個父母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一套自己既定的教養孩子的經驗和方法論,於是拒絕接受新的育兒理念和方法,所以只要孩子輕微違背了家長的意願,情緒就會上來,認為這已經超出了自己教育字典里的範圍,會嚴格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既定的方式去執行,不允許超出這個範圍,

而孩子之所以不聽你的話,他又在想什麼呢?

他其實就是在反抗那些要求他聽話的力量而已,

孩子不聽話背後的原因,是,孩子是想做他自己,孩子想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別人而活,父母所認為的對孩子充滿愛的方式並不等於愛,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美好感覺,

而且愛的有無是由被愛者決定的。

有一本書上的扉頁是這樣寫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要命的是成為你自己,因為你父母不願意,

願每一個父母都能成為孩子在實現自己願望和夢想的幫助者,而非阻礙者。

文字原創,

圖片來自網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