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洛迦諾 | 小屏幕戈達爾和殺手物理老師於佩爾,一個土酷電影節

- 洛迦諾電影節 -

DAY 4—6

以下是朱馬查的洛迦諾電影節初體驗:

來趟洛迦諾也算是跋山涉水了,飛到米蘭,又是大巴,又轉了兩趟火車才到。中途換乘的時候拉住一位大姐確認了一下,就跟著她上了車,於是我倆順利坐上了朝向相反方向的火車,在她輪番用義大利語、德語、英語和乘務員再三確認我們坐反了過後,我們才又下來重新坐上去洛迦諾的車……而這位大姐本來是坐飛機去附近的盧加諾再坐火車的,但班機臨時取消,於是她坐了一整天火車才到,其中還包括坐錯了兩次車,在一干奇怪名字的瑞士小鎮里兜來都去。這個曲折的過程讓我不得不敬畏了一下年初去聖丹斯大雪封路的小夥伴們。不過火熱的義大利風光在進入瑞士后逐漸平靜下來,馬焦雷湖在山間出現在我們的眼前,火車簡直是貼著湖面開進去,有時候放眼看遠處的湖面,好像比我們還要高,有一種被湖水包裹著前進的感覺,也是十分身心一涼。

到洛迦諾果然就和莉莉前幾天形容的一模一樣,隨處是對密集恐懼十分不友好的大片大片豹紋圖案包裹的一切,可以說是很豹笑了。媒體中心領了證,他發給了我一個……編織口袋?香奶奶紅白藍高定手袋以及城郊批發市場貨運袋同款材質,波普風格大色塊拼接,加上鮮紅色的背帶,這種與國際接軌五線縣城的土酷風格不得不讓人折服,怪不得說洛迦諾是歐洲電影節的藝術最先鋒啊!

洛迦諾電影節非常不走尋常路的媒體口袋

同樣是小城市裡的電影節,洛迦諾當然是遠沒有戛納的人山人海,但冷清可能只是相對來說,沒有這麼多世界各地媒體趕來,媒體場都非常輕鬆,但不可思議的是,觀眾場常常排起長隊,哪怕是早場,哪怕是最不為人知的冷門片,昨天早上莉莉一早去看一個巴勒斯坦電影,竟然沒有排進去,不得不感慨觀影氣氛實在太「好」。也是因為小,好像來到這裡大家都特別融合,特別隨便,一天碰到五次八次電影節總監在大廣場和各大影院門口晃啊什麼的。相比戛納的各種「之夜」和遊艇夜總會私人海灘五星酒店趴,洛迦諾實在太過淳樸。晚上在大廣場看完本謝特里的《狗》,挺高興地去「鎮上最大的酒吧」喝了一杯啤酒,發現對面坐著Film Comment的影評人,莉莉右手邊坐著手冊的Nicolas,再旁邊是True/False電影選片人,好吧,看來大家的去處也是不多……

主廣場的放映確實蠻嗲

觀影

雙子

Gemini

3.5/5

輸入

Mumblecore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Aaron Katz這部野心之作開始逐漸擺脫原有風格的束縛

Lycidas: Aaron Katz作為美國獨立電影運動mumblecore的代表人物之一,之前的作品無一例外都得到了不少好評,同時也遭到「敘事不紮實」「過度專註既有風格難以突破」的等等批評。這部小格局犯罪驚悚片無疑是導演在發揚原有風格的基礎上,對完整敘事較為成功的一次嘗試。作曲家Keegan DeWitt曾為《塵世女王》(Queen of Earth)奉獻了極具辨識度的配樂,此次他混合爵士和電子的90年代風格,在影片泛藍的冷寂畫面之下增添了一道緊繃與懸疑的暗涌,瀰漫全片的noir感甚至讓人產生在看後現代版《唐人街》(Chinatown)的錯覺。

儘管如此,本片最大的缺陷仍然在劇作上。糟糕的結尾既沒有一黑到底也沒有乾脆留白,不上不下的尷尬讓成功鋪陳全場的懸念自由落體般跌至谷底。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腳手架

Scaffold

4/5

輸入

Lycidas: 兩位建築工人幫助一位女士翻修外牆,他們搭起腳手架,一邊工作一邊聊著天,從頭到尾兩人都沒有真正出現在鏡頭前,反倒是像是鏡頭通過他們觀察著周遭世界,全片籠罩著日常生活的詩意,同腳手架本身臨時的性質一樣,擁有迷人的隨機感和輕快柔和的節奏。兩人的對話有時幽默有時沉重,甚至透出几絲哲學味道。

導演本人是一位塞爾維亞二代移民,片中一位工人也是他的好友,這部短片嘗試從另一個角度觀察移民在加拿大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與周圍社群的互動,打破對移民的部分固有成見。

Blake Williams設想的另一種科技圖景以層疊的電視屏幕為基礎

海德女士

Madame Hyde

4.5/5

輸入

Lycidas: 國際競賽單元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一部,Serge Bozon的怪異的冷幽默混合「化身博士」的驚悚邪典氣質,讓這場看似不講道理的暗黑喜劇具備了驚艷全場的可能。於佩爾的表演在被所有人嫌棄的物理老師的畏縮抑鬱和惡靈附身後的暴戾冷酷之間遊刃有餘地來回切換;而杜里斯扮演的怪異校長則承擔起了搞笑和諷刺現實的作用。揭開看似輕鬆的表面,電影的核心涉及到教育平等、殘疾人歧視和偏見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樣的深層思考亦使得本片免於墮入純粹鬧劇的陷阱。

朱馬查:(3.5/5)目前電影節最搶手電筒影,下了一整天大雨都沒澆滅大家跑去離得最遠的影院門口排隊進場的熱情。非常可愛,同時更非常怪異,非常非常怪,又怪又好笑,還一點細思恐極,用童話寓言式的方式講述一個抽離而荒誕的故事,完全是導演自己的世界,自成體系不講道理,同時又關照著法國的郊區、教育問題,年輕人的心理狀態等現實問題,不得不說在這樣的語境里討論這種問題,怎麼都會顯得有點天真和不現實,也許這也是影片的邏輯時不時有讓人困惑之處的原因。

攝影美術和燈光(包括服裝)都非常好看啊,明亮飽和,對撞又和諧的色彩,冷暖對比的燈光,看似蕭條雜亂的郊區卻在細節處看得到導演和美術組的用心,看起來真是一點塔蒂,很多阿基的感覺,截圖黨porn。(表揚服裝組,給於老師穿鵝黃色配玫粉色這樣逆天的少女裝束,居然好看的不得了!)

不容於世的愛

Amori che non sanno stare al mondo

1.5/5

輸入

Lycidas: 根據導演自己的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無法接受戀情終結的女人試圖生活下去的故事。

首先,整個故事的前提並不太成立,女主角這段戀情結束完全是咎由自取,因為她無視兩人生活理念的分歧,一味歇斯底里要求對方退讓,過度佔有慾幾近瘋狂。其次,女主角的人設極其糟糕。分手之前已經令人無法忍受的她,在分手之後也選擇了最低級的方法試圖挽回。任何有理智的人,即使內心還抱有感情,恐怕在見過各種鬧劇場面之後也都只覺得尷尬,巴不得早日和她撇清關係。

令人毫無共鳴甚至覺得厭煩的角色,一次次大跌眼鏡的謎之的情節轉折,意義不明的女權主義宣言插入,完全意淫的旁白讓整個觀影過程成為一場無休止的折磨,想到幾千觀眾還要在廣場看這部片不禁有點同情。

獵殺星期一

What Happened to Monday?

3 / 5

輸入

Lycidas: 中規中矩的反烏托邦題材作品,部分情節對於執行「獨生子女」政策多年的觀眾而言,甚至有些大驚小怪般的可笑。儘管從頭到尾節奏掌控尚可,但世界觀未能完全構建起來以及前因後果交待不足讓關鍵人物的行為動機都顯得相當敷衍。女主角Noomi Rapace一人分飾七角確實很拼,可惜姐妹七人都很臉譜化,只能靠強行貼上的標籤來區分,讓她的演技有些使不上力的感覺。可能拍成劇集,給每個人足夠的背景,會讓故事更加豐滿可信。

塞弗麗娜

Severine

3.5/5

輸入

Lycidas: 從設定到結構都完全是一部影像小說,優雅兼具文學性的敘事在充滿懸念的設定中緩緩展開:被未知事物吸引著走入迷陣的書店老闆,開始了坐過山車的情感歷程,時而虛幻時而悵惘,地獄天堂咫尺之遙。影片以「人生就是一場謊言」為中心思想,隨著男主角在愛情幻夢中越陷越深,真假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道德邊界也被不斷推遠;一場樹林夜戲有著如同波蘭斯基《影子寫手》(The Ghost Writer)般令人驚心的沉鬱美感。

在《謎一般的雙眼》(El secreto de sus ojos‎)中驚艷全場的Carla Quevedo此次擔任女主角,演繹了同時擁有純潔、誘惑與神秘氣質的繆斯形象;著名喜劇演員Javier Drolas則把書店老闆尋尋覓覓求之不得的失落演繹得淋漓盡致。

小電影盛衰記

Grandeur et decadence d'un petit commerce de cinema

4/5

輸入

當然我從來沒辦法說我完全看懂了戈達爾的作品,但選擇現在修復這部相當少見而難找的戈達爾「小電影」來放映,這個時機不得不說真是幾分微妙。這部電影其實是1986年給法國電視一台的《黑色系列》拍攝的其中一集,所以準確來說是電視作品,畫幅也看得出來是,戈老師作為一個自反重症患者,甚至讓角色在看電視的時候說,「這個畫幅是怎麼回事?!」諸如此類的話……

故事主要是讓·皮埃爾·利奧德飾演的導演巴贊(!)和讓·皮埃爾·皮基飾演的製片人一起準備一部電影的拍攝工作,製片人的妻子夢想著成為電影明星,並想要參加試鏡,中間夾雜大量的群眾演員試鏡片段,走馬燈似的從鏡頭前過重複念著隻言片語,彷彿一種神秘的宗教禱言,他們的肖像時不時從背景里跳出來又溶解掉,鏡頭裡又不時出現攝影師、錄音師的身影,用一種電視欄目常見的揭示幕後工作的常用取景方式,又或者試圖將老舊黑色電影的語言場景嫁接到當下的社會裡,得到的滑稽又荒誕的結果。

要完全解讀這樣一部充滿各式符號,口號,喃喃自語,姿態手勢,歷史引用以及各式冷熱笑話,十分「干」十分(枯)燥又充滿了人味兒的作品大概並不簡單,然而顯然戈老師用電視這一形式回望了一次電影世界的外在形態和個中內涵,帶著一種十分複雜的心情看待電視,看待八十年代那個電視越來越「威脅」到電影地位的年代,順帶在偏重各處不咸不淡提到了前幾年過世的他們那個輝煌時代的人們,羅密·施耐德,讓·皮埃爾·拉薩姆,以及,特呂弗……彷彿歷史的一頁馬上就要翻過去了。

所以,我們在這裡聽見了八十年代的戈老師宣告電視的強權,揭示著電影的毫無新意總在回潮(l'éternel retour), 將「夢想工廠」的脆弱夢想和血汗工廠一面都暴露出來,這部電影在現在看來莫名當代又貼切。這也是為什麼,在這個戛納電影節開始接納電視劇的年份,這個網飛亞馬遜不斷走強的時候,這個啦啦藍片各種復古大潮大興,remake四起的年代,觀看這部重見天日的電影,雖然沒有讓人大呼先知大神,還是讓我在影廳起了半身雞皮疙瘩。(朱馬查)

初行

The First Lap

4/5

輸入

Lycidas: 這部作品是韓國重要的先鋒藝術集中地——全州電影節扶持的項目,也得到洛迦諾總選片人Mark Peranson的大力推崇。和導演前作相當不同,這部影片由內而外滲透著一種極簡氣質,無論是演員即興的表演還是手法上的徹底去繁,都讓它有了一種白描般的靈動與自然流動的美感。

與表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主題的複雜無解,年輕情侶在共同生活多年後面對著來自各方壓力:父母催婚、與家人關係緊張、工作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都讓他們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焦慮、失落與困惑的種種情緒。從餐桌到餐桌,每段開車走過的路,一幕幕瑣碎平淡的日常,裹挾著繼續下去的平凡希望,融入生活的洪流之中。

集體不朽:關於「俄羅斯宇宙主義」的電影三部曲

Immortality for All: A Film Trilogy on Russian Cosmisme

3.5 /5

輸入

Lycidas: 三部電影論文拍攝於不同時期,用影像形式漸次展現了宇宙主義的主要觀點,旁白幾乎都來自這一流派主要人物的論述,通過一系列人物和場景還原宇宙主義的思想來源並試圖論證其合理性,構圖和。對於不熟悉這一思想流派的人而言,理解起來可能比較困難。此外,不同部分間水平參差,落差明顯,講述博物館的部分明顯優於其他兩段。

肥伊不容易

Easy

2/5

輸入

有一些漂亮的黑色幽默橋段,然而影片本可以挖掘出的豐富內涵卻無影無蹤,大量出色的材料(無論是男主角夢想破碎的歷史,犯罪者兄長背後的社會問題還是沿途所遇到的人和事)都只是淺嘗輒止,最終得出這樣一部有佳句無佳章的平庸之作。(Lycidas)

死者為大,葉落歸根,普世之愛,個人創傷,公路尋根,人情冷暖,異國他鄉,家庭關係,影片的主題簡直十分鐘變一個,最後成了一個什麼都說了,觀眾什麼都沒聽見的高音大喇叭。(朱馬查)

Chien

4 /5

輸入

與卡夫卡《變形記》的絕妙互文,同樣將間離手法發揮到極致的黑色寓言。男主角雅克和格里高爾同樣都曾經擁有和睦的家庭關係和相當的社會地位,但在變故發生之後,兩人也都不可避免地失去一切,迅速被從人類世界踢出,與動物處境別無二致。對男主角自己來說,身為人的世界迅速崩塌,巨大的壓力和失落感讓他同時在動物的身份中找到了逃逸的可能,但這種虛幻的安全感只是暫時的,隨著平衡被打破,他也徹底陷入了異化的深淵。

影片魔幻現實的荒誕無稽讓任何溫情成為遙不可及的奢侈品,直白尖銳的諷刺像鋼針般刺破人際關係的虛偽,這種看似背離表面真實卻並不違反內在邏輯的獨特手法,讓它成為了闡釋人與人之間、人與自我之間關係的一部傑作。(Lycidas)

酷極了,冷酷極了,冷極了。開場不久就是一個讓人驚跳猝不及防的乾脆轉折,後來逐漸從急轉直下的猛轉折變成隱隱不安的不斷鋪墊,心理層面的緩慢折磨與暴力,和最羞恥和最無力的簡單直面,完全沒想要人舒服。導演調度,攝影燈光,音效配樂把不安和荒誕都渲染得特別到位。

電影改編自導演兩年前出版的小說,小說寫於導演之前三年的抑鬱症中,那些看似完全不可能的毫無反抗,懦弱無力,那種極端的羞辱,荒誕的結局,用一種奇怪的方式吸引著觀眾,彷彿在這個抑鬱無力的中庸蕭條年代,這些無力構築未來,無法實現野心的人們能在其中得到一種隱秘而虛幻的安慰,就是那些望向籠外,窗外,甚至屏幕里的空洞眼神,假想中的林中靜謐帶來的內心寧靜。

Vincent Macaigne的男主角演得太好了,以前他也常演這種屁用沒有的宅男,但是這一次在本謝特里的鏡頭下,那種宅和弱混合了一種特別天真又怪異的神情,一點確確實實的「非人類」。(朱馬查)

奉獻了精彩表演的男主角Vincent Macaigne

此外……

還記得媒體中心熱到生無可戀的工作人員嗎?今天最後的小故事就是關於她。洛迦諾電影節的接待工作其實只是Elisa Rusca的一份兼職,她出生在義大利,在洛迦諾長大,現在則是居住在柏林的一位藝術家及策展人。

大約10年前,她和幼年玩伴Giacomo Meschini以及另一位好友Andrea Minetti一同發起了視覺藝術/電影項目#theparders,這個項目作為和洛迦諾電影節長年合作的外圍活動,取得了相當的成功。今年項目策展的中心概念是Surface(表象),入選的五部長片和短片在翻修一新的spazio ELLE進行展映(8月3日-8月10日每天下午4點到7點。);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藝術家對談、講座和其他活動圍繞放映展開。

欲了解關於#theparders這個項目的更多信息或洽談合作意向,請登錄theparders.ch查看詳情。

Elisa手拿#theparders的主視覺設計材料:洛迦諾主廣場的露天銀幕和放映機的光線在設計師Ronnie Rodriguez的手下化身極簡幾何圖案

拍照時,Elisa堅持要站在用於裝飾的仙人掌跟前,我們開玩笑說主辦方給媒體中心這樣的裝飾植物一定是早就預料到其他任何植物都在無法在這個空間存活,對炎熱天氣最為適當的反諷莫過於此。

昨天去找她聊天時,她很興奮地告訴我#theparders為了紀念洛迦諾電影節70周年,花費不小的力氣在佛羅倫薩找到了半個多世紀前第一屆洛迦諾電影節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我的太陽》(O sole mio)的一個修復拷貝。目前他們已經和電影節組委會達成合作協議,將在本屆最後一天(8月12日)晚進行放映。

洛迦諾電影節70屆的輝煌都開始於1946年8月23日晚在Grand Hotel草坪上放映的這部由 Giacomo Gentilomo執導的《我的太陽》(O sole mio)。

克里斯汀·斯圖爾特阿彼察邦弗朗索瓦·歐容

戛納導演雙周主席阿莫多瓦坂本龍一

約翰·卡梅隆·米切爾松本俊夫阿諾·德斯普利欽

菲利普·加瑞爾沃納·赫爾佐格克萊爾·德尼

妮可·基德曼伊莎貝爾·於佩爾李睿珺

歡迎參與深焦口碑榜投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