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要入學了,爸媽應該提前做好若干個準備

孩子升入國小一年級,就意味著要開始長達十幾二十年的全天的、規範的學習生涯了。在這段生涯里,我們的孩子將從兒童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人生中最曼妙的年華都將在這段學習的生涯中度過,許多美好的事情也將在這些歲月中發生。

可見,這是一個多麼重要的開端,這個頭開得好不好,它的影響力是絕對不可小視的。

所以,家有學童升入一年級,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成長里程碑。

如果我們大人們能夠意識到,這是家庭生活的一個標誌性階段的開始,是全家人進入一個生活的新階段,坦然並且充滿好奇地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的生活形態,並願意為之做出適當的準備。那麼,祝福你們,這樣心態決定了你們很可能有機會擁有國小一年級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擁有了讓孩子獲得有品質的學習成長生涯的極大可能。

孩子成為一年級的國小生,爸爸媽媽是需要先有所準備的。

這個準備,不是給買個新書包、準備好鉛筆盒這麼簡單,也沒有買個學區房居家遷徙、準備「陪太子攻書」這麼複雜。這個準備是爸爸媽媽發自內心地認同並且接納:我將是一個國小生的家長了。

我們都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很多時候,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孩子需要學習成長,我們也需要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挑戰自己。

在孩子長大的每一個階段,父母面臨的課題都不同:我們將成為什麼樣的父母;我們在孩子的身上寄託了什麼樣的期許;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給孩子做出了什麼樣的榜樣;我們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對他伸出援手…...這一切一切,都在匯入塑造孩子的洪荒合力之中,而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力量。

開啟「國小生家長」模式

1、一定按時接送孩子

國小的上學時間,是從上午的8點前,到下午的3點前後。

和提供全日三餐加點心的幼稚園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國小隻提供午餐,這就意味著孩子的早餐和晚餐都需要在家裡吃。準備早餐的辛勞和規劃晚餐的煩瑣,都是沒有經歷過的父母不能夠體會的。如果還有老人可以幫忙分擔一些,那就是個幸福,要珍惜。

早上送孩子,對大多數家長來說,提早一些出門上班,順便送過去就好;但是相對於通常晚飯後 5 點多才接的幼稚園,3 點左右就需要接的國小,是需要我們提前做出安排的。如果爸爸媽媽都全職工作,身邊也沒有老人能夠幫忙接送,就會很撓頭。

一年級國小生的父母,一定要提前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時間節奏做出新的安排,力求「準時接送」。千萬不能覺得,孩子晚到幾分鐘沒啥要緊,晚接一會兒也不影響啥。我為什麼要強調這兩個「準時」非常重要呢?

因為上學的時候遲到,在全班同學和老師的注目下進教室,孩子心裡必然會不自在;有時候,還需要向老師解釋自己晚到的原因——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對這個「遲到」到底該做什麼樣的解釋、負多少的責任,往往就會訥訥不知所言,或心懷愧疚。

這時候,正常的課堂學習往往已經開始,孩子不了解前面老師講解了什麼、布置安排了什麼……等他坐下來,又要慢慢花時間來進入課堂的氛圍、跟上大家的進度,結果,這一天孩子都會過得很被動,好像總在追趕大家的進度。

放學接孩子更不要遲到。

「早接」和「晚接」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心理感受的差別很大。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我家孩子沒事,在幼稚園就接都接不回來,要接著玩,還不如晚點接。」

孩子已經熟悉了幼稚園生活,但國小還是新生活、新環境。每天放學,一站到校門口就能夠看見父母迎向自己的笑臉,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歡喜,孩子往往就會興奮地和你分享他一天的校園生活中的所見所聞。

試想,你自己是一個孩子,而你的爸爸媽媽在全班同學都快被接光、在你望穿秋水的盼望下姍姍來遲,你的心裡會是什麼感受,還能夠興高采烈地聊一聊今天的趣事嗎?孩子會在等待的過程中懷疑父母對自己的重視程度,擔心父母還會不會來接自己,擔心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讓父母會生氣以至於不出現的事情……這些想法都能讓孩子垂頭喪氣。

所以,在一年級準時接送,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是很有幫助的。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之前和一個媽媽的對話。那是一個非常忙碌的職場媽媽,她為了接孩子、在放學后陪伴孩子,轉成了半職工作。

所以她每天都是在單位工作到最後一分鐘,飛奔到學校接孩子,她說:「我可真的是儘力了,每天能在差不離的時間趕到學校完全是狂奔啊,要說一定準時,可真是不行了。」

我非常理解這個又忙事業又忙孩子的媽媽,「那你試試把你離開辦公室的最晚時間調早 5 分鐘呢?」「不行,真的一分鐘都早不了了。不過,我還是試試吧。」……這個媽媽後來真的就很少晚接了。她的孩子是一個很文靜的小姑娘,但是歡喜的時候,也會張大大的嘴笑。去年,我聽說她考上了心儀的中學。

2、安排好孩子的課後生活(興趣班)

很多學校開設有課後管理班,或者興趣班,在放學后再合班統一管理孩子一段時間。台灣特色的是校外的安親班,是由校外的機構在放學后先接回,統一管理。現在我們很多學校的附近也開設了這樣的機構。

選擇課後管理機構的原則是,如果校內有,先考慮校內的,校內的通常是學校提供給家長的便利,通常沒有費用或者很少費用,同時老師也是學校里的老師;如果選擇校外的,提前多打聽,最好能夠和同班同學結伴去。

在一年級,孩子的家庭作業量會很少,甚至沒有書面的作業;但是,我們每天仍然需要留出最少 30 分鐘的時間,來關注孩子當天的學習和校園生活,幫助他們在逐步融入校園生活的同時,在學習上溫故知新、總結方法、循序漸進。

所以,放學接孩子、安排孩子放學后的學習生活,我們需要預先做一些計劃。承擔這件事情的人的優選順序是:父母 - 高品質的課後管理機構 - 祖父母 - 普通的課後管理機構。

3、一定讓孩子按時睡覺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進入一種新的生活形態,興奮、緊張、好奇……多種情緒叢生;他們尤其需要按時作息,晚間的休息時間要在9點以前。8點30分洗漱完畢,然後留出一小段自由閱讀或者親子閱讀的時間,9 點熄燈入睡。

這樣才能夠保證第二天上學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狀態。如果引導得當,孩子不反感的話,把一些需要背誦的英語或者詩詞在臨睡前過一遍,會記得更牢。

大家可以算一下:晚上9 點入睡,第二天早上 7 點起床,剛剛睡夠10個小時。這是國小生需要保障的睡眠時間。不可以存著「就晚一小會兒」、「反正孩子以前也睡得晚」、「這個點,反正也睡不著吧」的想法,和孩子一起拖延時間。

無論孩子之前的睡眠習慣是怎樣的,他都要從現在開始,每天的8點前到學校開始學習。只有按時休息,才能夠保證第二天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狀態。堅持好的生活習慣,就從進入國小的第一天開始,培養的話,應當更早。

學習任務需要父母參與

一年級孩子的學習,是需要家長的參與的。幼小的孩子剛剛暫別了任情任性、恣意玩耍的幼年,乍進入嚴肅規範的國小校園,開始端正的學習,不適應是必然的。這時候,需要老師家長的幫助,這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的,也是他們進入人生新階段所迫切需要的。

都說萬事開頭難,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如果家長能和老師合力幫助孩子獲得學習的動力、養成學習的習慣、找到學習的方法,那麼孩子以後會越學越輕鬆,爸爸媽媽更是會越管越輕鬆,很快就完全不用管。

一顆雞蛋,從裡邊主動打開是新生命,從外邊被動打開就是食物。一年級伊始,我們就要警惕不要和孩子一起在學習上陷入被動。

很多低年級家長都會自然而然地大撒把,不太用心引導孩子的學習,因為一年級的功課對於成年人來說太簡單了,不起輕慢之心都很難,更別說那些在幼升小一役中,如臨大敵地監督著孩子提前學了不少知識的家長。

但是一年級的知識,真的只是課堂上隨便聽聽就會了嗎?當然不是。一年級核心的學習任務根本就不是課本上那些知識,那是什麼呢——

是學習如何當一個學生;是了解並且全然接納自己作為國小生的身份;是能夠主動融入學習生活,最好還能夠樂在其中;是開始培養終生學習的習慣。關於這樣一個任務,我們有多大把握呢?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爸?媽?誰來管孩子學習比較好?

現在的年輕父母,大多是兩個人都在全職上班。在開學伊始的時候,通常會默認:父母中誰的工作時間更靈活一些,誰在工作之餘的精力更多一些,就由誰來主要管理孩子的學習。

有可利用的時間和精力固然很重要,不過,在我這麼多年接觸了很多不同性格、不同溝通方式的家長以後,我認為這件事最好的選擇標準是:誰更願意管孩子。

讓更有意願來管理孩子的那一方來管理,因為有意願,他會更容易找到管理方法、會花更多時間觀察孩子、有更多耐心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總結規律技巧。

如果不巧的是,更願意做這件事的一方工作比較忙碌、沒有時間每天監督和溝通,那麼雙方可以在充分討論后,協商好,好好分工。譬如,提前分配好課後作業中新知識、複習、預習,課外延伸閱讀,興趣課的時間安排;遇到孩子不懂不解的問題的時候,如何引導;面對孩子反覆做錯的題,如何訓練……

制訂好計劃之後,由時間比較充裕的一方來執行,並且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互相不斷地反饋調整,直到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孩子的家庭學習節奏和形式。

在一些家庭中,可能還存在這樣的情況:媽媽能夠體恤孩子的情緒,對待孩子比較寬容,對待孩子的學習做不到嚴格或者堅持,但在孩子一時的成績不理想,或者好的學習習慣遲遲沒養成的時候,媽媽往往會感到無助——自己提供了支持、陪伴和努力,還能為孩子做什麼?能替代他嗎?

其實,這時候可以考慮把學習上具體的問題交給爸爸來負責。爸爸來制訂具體的戰術,和孩子一起堅持習慣,解決問題。

譬如孩子考試不及格,自己也很沮喪,這時候,我們不要指責。媽媽可以做的事情是和孩子共情,告訴孩子你能夠理解他的感受,雖然自己也願意看到他考出好成績,但是更願意他開心。當孩子的情緒得到緩解之後,爸爸可以和孩子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找到孩子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或者導致丟分的小習慣,和孩子一起攻克難題,制訂改正壞習慣的計劃表,並且堅持下去。

另一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媽媽全天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長,還要應付孩子各種各樣的熊事兒,很容易在輔導孩子功課的時候失去耐心,不能忍受在自己看來如此簡單的題目,孩子就是不會!不會!不會!其實,自己會是一種本事,能教給別人是另外一種本事。如果碰上這種情況,在日常的育兒生活中參與比較少的爸爸會是承擔這個任務的優質人選。

曾經,我的學生裡邊,有一個叫章一諾的孩子,他的媽媽在養孩子以前就看了很多養兒育兒的理論書,所以媽媽平時照顧一諾特別溫柔,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連接都非常好。但是,一諾上了國小之後,媽媽每次一輔導孩子的功課,就開始抓狂,心裡邊那個火呀,騰騰的,有時候還控制不住出手推搡孩子,然後一諾哭,媽媽也哭,媽媽又憤怒又後悔。當時,我就問:「有沒有試過,讓爸爸來負責孩子的學習?」

但是,一諾的爸爸長期駐外。「那試試電話和 QQ(那時候還沒有微信)呢?」媽媽無可奈何地決定試試。結果,爸爸居然做得很好,雖然要把作業拍圖片傳來傳去,但是爸爸看到以後往往三言兩語就給孩子講明白了。

因為爸爸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參與比較少,對孩子抱有的感受不像全天照顧孩子的媽媽那樣多層次,所以就能夠就功課論功課,簡單直接解決問題。

如果看顧孩子的課後學習需要委託給祖父母或者校內校外的輔導機構,我也仍然建議:在孩子正式的學習生涯開始的最初一段時間,父母之中最少有一位,無論如何都要拿出時間來親自管理總結,再拜託給別人就會好很多,這是為人父母的重要責任之一。

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全心全力花在孩子身上的一個月的時間,抵 3 年級以後一學期的時間,抵 6 年級以後1 學年的時間,甚至更多。相比以後嘆著氣花更多的時間,何不歡欣鼓舞地早花時間,大人孩子都早受益。

在家裡,如何創造學習的氛圍?

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

有運動進取型的,就有書香沉靜型的;有歡樂搞怪型的,也有寬厚沉穩型的……父母的氣質類型相宜相彰或者互相磨礪著搭出了一個家庭氣質的基調,然後孩子帶著自己的天生氣質加入其中,帶來衝擊的同時,更多地在被熏陶,潛移默化。

在家庭里,好的學習氛圍,就是孩子能夠自然而然地看到:每個人都在專註做自己的事情,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才做娛樂自己的事情。

每個人的任務不同,可以是學習工作,也可能是整理烹飪。沒有哪個媽媽會在一下班回家,先追兩集美劇再開始安排一家的晚飯,我們的孩子也同樣需要明確學習和娛樂的關係和排序。完成當天的學習再娛樂,這個標準,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是一樣的。

因為從小就習慣了媽媽日復一日在做家事、爸爸日復一日都在各種形式的忙碌,孩子自己可能會總結不出這個標準,那就說給孩子聽,讓孩子聽到、看到,就能體會到。

國小一年級孩子的課後學習時間以30分鐘為佳,最多不要超過 1 個小時,高效率地利用好時間之後,就讓孩子自由娛樂了嗎?是的。

我們的國小生,現在的課外生活,最稀缺的就是「自由」。孩子還沒有來得及為某一門功課、某一個討厭的課外班痛苦之前,已經先為「被安排得喘不過氣來」痛苦了。把選擇權還給孩子,孩子不也還是需要父母提供選項嗎?在不動聲色中,給孩子「自由」的娛樂提供有引導性的選項,也是家庭氛圍的建設。

媽媽要到附近的公園慢跑,孩子要不要一起去?爸爸最近的課題里,有一些需要查證的資料,孩子要不要來幫忙?奶奶今天要做一道又簡單又好吃的菜,孩子要不要一起做?爺爺最近書法練得很投入,孩子來研個墨、展個紙吧……在家人做的事情中,有可能就邀請孩子來參與,他的興趣和特長往往就這樣被找到,他的成就感也往往就這樣自然而然建立起來。

另外一個大家關注得比較多的焦點是:閱讀。如何在家裡給孩子創造閱讀的氛圍?

  • 家裡有書,有適齡且符合孩子興趣點的書;

  • 父母讀書,手不釋卷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初愛上閱讀的最好理由;

  • 最好還能有閱讀的硬體準備:方便找書取書的書架、一個能舒服坐下的地方、柔和的光線(自然光和燈光)。

但是在我這些年的教學生涯中,還是碰到過不少的父母跟我說:我們大人就是不愛看書怎麼辦——沒有包辦包好的辦法。

不過,你可以試試反過來讓孩子做你的閱讀導師,幫你規劃書目,在網路大促銷的時候搶購圖書,指導你的閱讀進度……也許你最後還是沒有愛上閱讀,但是孩子沒準兒就愛上了。嗯,這件事,我只能幫到這裡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