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韓系車為什麼就不能比肩大眾豐田?

最近韓系車的相關話題不少,而這一切的源頭顯然都來自於這兩年韓系車在汽車市場相對低迷的銷量表現。但客觀的講,單純從產品力的角度,無論是韓國的現代汽車還是起亞汽車,其實都不錯,在汽車市場也有不少消費者擁戴。

對於韓系車在汽車市場表現相對低迷的原因,我曾在《為什麼韓系車賣得沒以前好》一文中有過一些分析,並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消費能力的升級趨勢與車價下調帶來的品牌溢價力不足的矛盾;二是消費能力的升級趨勢與「多代同堂」帶來的產品競爭力不足的矛盾。但這兩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外在因素,而導致韓系車出現銷量波動的原因當然還會有一些內在因素。

終端售價的大幅波動導致品牌力遲遲難以邁入合資品牌第一陣營。

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單純從產品力的角度,韓系車是能夠比肩合資品牌第一陣營的大眾、豐田、別克等品牌。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在產品力方面都號稱已經接近甚至達到合資品牌水準,更何況在產品力方面較自主品牌仍具較明顯優勢的韓系車?自然會表現更好一些。因此,在產品力不是主要問題的情況下,我認為,在市場策略尤其是價格策略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可能對於韓系車難以邁入合資品牌第一陣營的影響更大一些。

韓系車在汽車市場銷售時,其在終端的銷售價格波動相對很多合資品牌都大,即使是一款緊湊型轎車,在終端市場高達2-3萬元的優惠也並不鮮見,而更高級別車型的終端市場售價波動幅度則更高。同時,新車終端售價的過大波動,也帶來了韓系車的二手車保值率相對較低的問題。顯然,新車終端售價波動過大,二手車保值率又不高,無疑會形成一個不太好的循環,讓消費者自然而然的認為,韓系車的品牌力的確比不過其它合資品牌。

當然,韓系車如此的價格策略也肯定是考慮到了要達到一定市場份額的目的,到底是通過更大的終端價格優惠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好一些?還是通過捨棄一定的市場而確保相對穩定的價格體系好一些?這對於韓系車而言確實也是需要決擇的。我認為,面向未來,如果韓系車在汽車市場仍要堅持於品牌力的提升,那麼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體系應該是必不可少的;而如果韓系車在汽車市場繼續謀求儘可能大的市場份額,其實同樣也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體系,只不過是一個相對更接地氣的廠商定價體系。

「多代同堂」的產品策略帶來的同級車售價區間過大也影響品牌力提升。

眾所周知,韓系車以往憑藉於「多代同堂」的產品策略確實在汽車市場打出了一片天地,但隨著國內消費能力的不斷升級,這種「多代同堂」的產品策略的弊端也日益顯現。如現代在緊湊型轎車市場就布局有伊蘭特、悅動、朗動和領動四款車型,覆蓋的價格區間為7.88-15.18萬元,同時除了伊蘭特之外,另外三款車型都還有一些價格重疊區間。從消費者角度,如此多的車型和相對重疊的價格,肯定會帶來選擇困難。而且這種「多代同堂」的產品策略也會讓消費者產生「等一等就能有更好的價格或能買到更新一些的車」的心態,以及進一步加劇韓系車的二手車保值率低的問題。此外,從目前消費升級以及國人相對好面子的角度,不到8萬元就能買到韓繫緊湊型轎車,這麼低的門檻對於那些想購買相對更高定價韓系緊湊型轎車的消費者來講,是不太願意看到的。

當然,我們不能全盤否認「多代同堂」的產品策略,畢竟這一策略曾經確實在一定時期內符合汽車市場的消費需求。但隨著汽車市場需求的變化,我認為,面向未來,無論是韓系車要市場份額還是要品牌力提升,這樣的產品策略可能都需要一定的調整。目前業界主流的同車型平台橫向拓展的產品策略以及回歸到每一個細分市場全力做好一款產品的產品集中化趨勢,值得韓系車參考。

我曾在《韓系車會謀求與品牌車直接競爭嗎?》一文中猜測,如果韓系車在屢次嘗試邁入合資品牌第一陣營失敗以及市場銷量表現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有可能將戰略調整到與自主品牌車進行直接競爭的可能。我認為,無論是韓系車未來仍執著於邁入合資品牌第一陣營,還是向下謀求與自主品牌汽車進行直接競爭,一個相對穩固的價格體系以及調整現有的「多代同堂」的產品策略都是有必要的。

更多精彩內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