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陶瓷研究者奈傑爾·伍德:易縣三彩羅漢像產於何時何地?

奈傑爾·伍德(Nigel Wood,1953-)博士,威斯敏斯特大學名譽教授,英國著名古陶瓷研究學者之一。他從1970年代末開始從事瓷器的歷史和科技研究,尤其專精於遠東瓷器。他在WSCA Farnham接受專業訓練時,主要從事傳統英式陶瓷的研究。從1973年至1984年,他在漢普郡(Hampshire)自己的工作室里從事陶器、赤土陶和瓷器的製作與研究工作。之後,他在倫敦、挪威、荷蘭、瑞士、美國等多所大學任教。自1995年,加入威斯敏斯特大學。

Nigel Wood

他的兩本著作《科技與文明 第五部第12部分》(屬李約瑟《科學技術史》叢書)和《釉料》(Chinese Glazes)被Choice雜誌評為傑出學術著作。

近年來,伍德教授一直關注易縣三彩羅漢像的相關研究,在2017年於倫敦大學學院舉行的「早期高技術陶瓷」(Early High Technology Ceramic Meeting)研討會上,伍德教授對易縣羅漢像的產地做出了一些新的解釋。筆者也借參加會議的機會,與伍德教授對此課題進行了討教。

易縣羅漢像的發現

澎湃新聞:您今天的演講非常成功。過去我們對於易縣羅漢像知道一些,但是許多細節澎湃新聞題還沒有搞清楚。您今天在演講中所提到的一些澎湃新聞題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新的啟發。您能大致介紹一下現在易縣羅漢像的收藏情況嗎?

Nigel Wood:非常感謝你。這些羅漢像在美國有五尊,其中大都會博物館兩尊,納爾遜藝術博物館一尊,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一尊,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一尊。此外,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一尊,法國吉美博物館一尊,大英博物館一尊,俄羅斯冬宮一尊,日本輕井澤町現代藝術博物館一尊。這裡面,波士頓、加拿大和日本所藏的這三尊羅漢頭部都是現在重新做的。

我們此前主要是對這些羅漢像的斷代進行研究,但是只對三座存於美國的羅漢像做過熱釋光測試。大都會的那尊羅漢結果是1210+/-200、賓夕法尼亞的那尊是1210+/-100,波士頓所藏羅漢結果是1200+/-200年。大概相當於遼金時期。

現收藏於各大博物館的10尊易縣三彩羅漢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分別收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老)、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年輕)、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及人類學博物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日本現代美術館、美國納爾遜艾金斯藝術館、大英博物館、俄羅斯冬宮、法國吉美博物館。

澎湃新聞:在這批易縣三彩羅漢像流失海外的過程中,其中一尊羅漢的經歷很傳奇。這尊曾經藏在柏林的羅漢像,官方聲稱其在戰火中被損毀,後來又在俄羅斯出現了。您可以介紹一下這尊羅漢像么?

Nigel Wood:1912年,這尊羅漢和其他的羅漢一起被發現。之後被弗雷德里克·帕金斯基(Friedrich Perzynski)購買后運到了德國。最先於1913年在東亞藝術博物館(Museum für Ostasiatische Kunst)展出,之後被大收藏家哈利·福爾德(Harry Fuld)購買。1932年他去世后,由他的兒子小哈利·福爾德所繼承。1937年,納粹黨衛軍在法蘭克福沒收了小哈利·福爾德的全部藏品,因為他們是猶太人,這是對猶太人迫害政策的一部分。1944年,柏林博物館最終在競拍中勝過法蘭克福博物館,將這尊羅漢像收到柏林,成為他們館藏中第一件通過洗劫猶太人而獲得的藏品。當時這尊羅漢是由納粹黨衛軍組織的小分隊專門從法蘭克福護送到柏林的。1945年的時候,二戰進入了最後階段,盟軍對柏林的高強度轟炸也使柏林博物館遭到劫難。正因為如此,這尊羅漢像只剩下了一半。但是,在當時人們並不知道這尊羅漢像還有殘存的部分。直到2001年,在埃爾米塔日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即冬宮)東方部的一個庫房裡發現了這尊依然包裹著的半尊像。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蘇聯紅軍當時可能在攻陷柏林之後,就將這半尊羅漢像和其他一些藏品都秘密運往了列寧格勒(今天的聖彼得堡)。

冬宮修復室後來對這尊羅漢進行了修復。2015年,這尊羅漢像上提取的一些樣本送到了牛津大學,我們的考古學與藝術史研究實驗室對之進行了研究。

俄羅斯冬宮所藏羅漢像,舊藏於柏林,因在戰火中受到波及,僅剩半身像。

易縣羅漢像的可能來源

澎湃新聞:我們發現,在易州當地並沒有重要的窯口,所以這些羅漢像是被製作出來之後被運輸到那裡的。在當時的條件下,如此眾多大體積的羅漢像是怎麼運送的呢?根據我們現在對於1912年睒子洞中的記載,這些羅漢像很有沒有可能是在明代才被運送到這裡的呢?

Nigel Wood:這個澎湃新聞題徐愛玲(Eileen Hsiang-Ling Hsu)博士在她《釉彩僧侶》(Monks in Glaze)中有詳細的討論。一般而言,燒造建築用瓷的窯口都會設在建築工地附近;若附近不便建窯,必定會有便利的水路交通系統方便運輸。鑒於在易縣境內還沒有發現窯址,考古學家推測這批體積龐大的羅漢像是在易縣以外的窯場燒制,再運到易縣的。事實上,在明朝早期的邊境防禦中,易州鄰近紫荊關要塞,是從北京往山陝、魯豫等地的要道。而在明清時期,北京到易州的主要運輸通道就是永定河和琉璃河。這兩條河流也是運輸琉璃渠(今門頭溝)製造的琉璃瓦到北京的重要通路。如果說這些羅漢是從北京運到易州的,那麼最可能的方式就是利用水運。船隻通過永定河向西北方向航行進入拒馬河,經紫荊關要塞的渡口距易州龍門寺只有大約16公里。考慮到每尊羅漢大約120公斤的重量(不含底座)和數量,水陸結合的運輸方式應該最為保險。但至於運輸的時間還沒有絕對的研究結果。

北京、易縣、紫荊關的地理位置地圖

澎湃新聞:這批珍貴的佛造像流散世界的故事,已經被廣泛報道過,目前在科技研究上有沒有什麼有趣的發現?

Nigel Wood:有陶瓷學家運用X射線衍射分析(XRF)技術對遺留在睒子洞內的羅漢像碎片做了研究。發現這些三彩碎片的胎體和紫禁城神武門的琉璃瓦成分相似,這意味著,製作睒子洞內羅漢像的原料和製作明代建築陶瓷的來源很可能是一致的——北京門頭溝。從地圖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易縣和其他北方窯口以及北京的地理位置關係,這種推測是很有說服力的。

澎湃新聞:這裡面就有一個澎湃新聞題了。如果說這批羅漢像是在遼金時代的北京製作的,那麼我們上面所說的這些琉璃瓦基本上都是朱棣之後的,那麼這幾百年間在易州的附近有什麼重要的窯口嗎?您的最新發現——製作這批羅漢像的窯口,是不是也是試圖證明這個猜想?

Nigel Wood:對,這是一個很好的澎湃新聞題,我們就是希望能夠通過明朝的制瓷技術來追溯到遼金時代。最初我們對製作窯口提出了兩個猜想,一個是易州南邊的河北觀台窯。觀台是製作磁州窯瓷器和金三彩瓷器的主要窯口,在10到14世紀燒制瓷器,主要產品是磁州窯瓷系,這其中就有比較大型的三彩瓷出現。我們在2009年到觀台窯參觀,看到了13世紀的陶作坊遺址,遺址上有一些打破的匣缽和原料,而且我還從遺址中去了一些制胎原料粘土的樣本。

另一個是易縣北邊的北京龍泉務,在遼代建窯,13世紀中期當琉璃渠窯開始生產瓷雕和瓷瓦后,龍泉務窯口關閉了。琉璃渠窯位於遼金時代的龍泉務窯址南1英里(約1.6 公里),琉璃渠窯口現在還在燒制琉璃瓦。2013年,我也在琉璃渠原料廠收集了一些制胎原料粘土的樣本。

龍泉務舊址和琉璃渠的位置

科技分析的新解讀

澎湃新聞:這些原料樣本之間的科技分析能夠為我們解開上面的謎團嗎?

Nigel Wood:我們從之前研究的數據上發現,龍泉務高溫白瓷、高溫褐釉瓷和低溫三彩瓷的瓷胎成分相似,與波士頓和吉美的羅漢像對比后發現化學組成也比較相似,鋁、鉀和鈉的含量都比較高且很相似,這種相似關係是以前未曾注意到的。結合現有的數據結果,我們又對冬宮羅漢、以及從觀台窯和琉璃渠撿回來的原料標本進行分析比對,發現易縣羅漢、龍泉務和琉璃渠的樣本中鉀、鈉的含量高於尋常值;觀台的樣本測試結果中鈉含量偏低,但這符合觀台瓷器的標準特徵。

澎湃新聞:那您得到的結論是什麼呢?

Nigel Wood:從冬宮得到的樣本結果分析,在化學組成和微觀結構上,冬宮樣本與現代琉璃渠窯口的原料非常相似,但是與觀台窯口的原料有差別。與之前對法國和波士頓的羅漢像進行比對分析,結果也非常相似。我們對琉璃渠土樣進行分析,晶體分析的結果顯示這種礦物是硬綠泥石;而冬宮的羅漢樣本中也包含硬綠泥石。我們調查發現,琉璃渠的粘土礦是硬綠泥片岩,其最重要的特徵是主要由鉀雲母和鈉雲母組成的細小結晶組織基體。大量的雲母類礦物是胎體中鹼性氧化物含量偏高的原因。這類礦物在燒制過程中分解導致在顯微結構中出現的胎體膨脹現象。而目前發現,境內唯一有這種原料的唯一地方就是該窯址(龍泉務和琉璃渠)西南方一條寬8千米長50千米的硬綠泥片岩石帶。雖然我們目前還不能說這是定論,但是所取得的結果已經具有相當的說服力了。

硬綠泥片岩石帶(淡藍色部分)

澎湃新聞:如果窯口確定之後,我們就可以更為深入地去探究這些造像製作技術工藝方面的成就了。據說這些羅漢像內部都有鐵棒支撐?

Nigel Wood:是的,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表明當時的工匠們真得是挖空心思來鑄造燒制這些羅漢像。理查德·史密斯曾對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所藏的羅漢進行觀察,其內部有5根1/4英尺長的鐵棒。這些鐵棒曾經被用草包裹,草已經被燒掉,鐵也幾乎完全氧化。羅漢的體腔內也用草填充。這些鐵骨架肯定是在塑形之前就已經完成的。對於大體積的塑像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骨架外加土,進行外部塑形,內部很粗糙。冬宮的羅漢也是內部粗糙土色較暗,外部平滑。因此我們可以推想,當時的工匠很可能先用鐵棒、糙土做一個骨架,然後在骨架外粗塑形,再用較優質的土在外修整一遍。這對於雕塑師和燒制瓷器的人員來說都是非常高的技術考驗。

安大略博物館藏羅漢(左)和羅漢內部鐵棒痕迹(右)

澎湃新聞:我曾看過一些陶俑的X光掃描片,在比較細的部位都會用金屬棒支撐,但包裹草的作用是什麼呢?

Nigel Wood:在金屬結構周圍纏繞的纖維可以提高粘土質量的凝聚力和靈活性,防止乾燥階段的裂縫。而且,這外層的纖維物質是必要的,因為鐵在加熱過程中會膨脹,這層薄纖維燒掉的同時可以適應這種膨脹。

荷蘭國家博物館藏唐代陶俑X光掃描圖,高50 cm。四支有鐵棒支撐,體腔內有有機物存在的跡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