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撒謊就是壞孩子?媽媽這樣做勝過又打又罵

我是閆涵媽媽

資深媒體人+國家育嬰師

專註兒童心理

周末約了幾個相熟的小夥伴,一起帶孩子出去玩。很喜歡這種家庭聚會,孩子們撒歡兒玩耍,大人曬太陽聊天,平時有啥育兒難題也都在交流中解決了。

我們這幾個媽媽懷孕時就經常聚在一起,隨著孩子長大,話題也由原來的如何選尿不濕、如何選奶粉、如何選幼稚園……切換到了如何對待孩子的「說謊」問題。

先聽聽孩子五花八門的謊話

「媽媽,我肚子疼!」

萱萱第一次這樣說的時候,媽媽很緊張,抱著她噓寒問暖,還給她灌了個暖水袋。但她抱著暖水袋玩了一會兒,就開心地和媽媽做起了遊戲。

來萱萱媽發現,當自己忙於家務或拿著手機刷微信時,萱萱常會過來抱大腿:「媽媽,我肚子疼……」小眼神兒楚楚可憐。有時要出門,正在玩耍的萱萱看到媽媽換衣服,也會立刻扔下玩具跑過來:「媽媽你不要走,我肚子疼……」

「不是我吃的,是爸爸!」

在曾經的推送《懷疑孩子有多動症?看看這些事你做對了沒》里,我給大家講過浩浩的故事。這個跟喆同學一樣活潑好動的小男生,最近學會了「嫁禍於人」——

零食袋子打開沒吃完,亂七八糟放地在一邊,問他什麼時候吃的,他說:「不是我吃的,是爸爸!」

浩浩媽找不到自己的手機,問浩浩有沒有看到,他大聲回答「沒有」,但很快手機就在他的玩具箱里找到了。問他怎麼回事,他還理直氣壯:「不是我拿的,是爸爸!」

「我不喜歡姥姥,姥姥對我不好!」

茉莉媽媽出差一周回到家,小茉莉吃飯要媽媽喂,洗澡要媽媽陪,睡覺要躺在媽媽懷裡,達到了寸步不離的境界。

晚上聊天,3歲的小茉莉說:「媽媽,我不太喜歡和姥姥,姥姥對我不好……」茉莉媽媽嚇一跳:姥姥從小幫著帶茉莉,疼茉莉疼的不得了,怎麼會對她不好呢?問她「怎麼不好」,她笑嘻嘻來一句:「媽媽陪著我多好啊,以後你不要出差啦!」

茉莉媽媽哭笑不得:「這幸虧是自己的親媽幫著帶孩子,換了別人,孩子這一句話還不定引出多少猜忌呢。」

「我今天在幼稚園吃了8碗炸醬麵!」

唔,這話是我家喆同學說的。而在接他放學時,老師跟我說的明明是3碗。

類似情況還有「我拍球能拍100下」,「我能一口氣爬上20樓」,「我家有隻大狼狗,可厲害了」等等,不用想也知道這些都不是真的。

起初,我對他這種「滿嘴跑火車」的行為非常惱火,要知道,誠實是我對一個人最起碼的要求。不過,深入研究了孩子說謊行為背後的原因后,我釋然了。

孩子為什麼愛說謊?

在我們的道德準則里,說謊和欺騙聯繫在一起,非常令人討厭的。所以當發現孩子說謊,父母通常又氣又急:氣的是小小年紀竟然有道德品質問題,急的是孩子會不會因此而變壞。

真相是——絕大多數發育正常的孩子,都會從兩歲左右開始嘗試「說謊」。隨著語言能力越來越強,想象力越來越豐富,他們會很自然地用語言去描述想象中的事。這種所謂「說謊」,完全是孩子的無意識行為。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斯特恩認為,6歲以下的孩子,很多都難以完全陳述事實,他們並非要欺騙誰,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是根據自己的需求誇大或扭曲現實。

所以,當兩三歲的孩子時不時冒出幾句不貼邊兒的假話,這說明孩子的心智發育進入了更高階段,已經能熟練運用語言來表達需求了。國外有多項研究發現,認知能力好的兒童撒謊更多,因為撒謊首先需要記住事實,然後再對其做加工處理。

這並不是說我們可以對孩子的假話聽之任之。因為,隨著語言技能和觀察力的進一步提高,孩子會慢慢發現,自己說的一些與事實不相符的話會引起大人的特殊反應,比如驚訝、關注、喜悅甚至憤怒,還能給自己帶來「好處」,讓自己受到關注、表揚……

這些發現會讓孩子對說假話產生成就感,如果不妥善處理,就容易讓孩子愛上說謊。也就是說,儘管「嘗試說假話」是所有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經階段,但這個階段會如何演變,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讓無意識的假話發展成有意識的謊言

面對孩子那些與事實不相符的描述,我們最想知道的就是怎麼回答吧?

當孩子認真描述自己的想象或記憶

每晚睡前,我和喆同學都有一場「卧談會」,聊聊白天我們各自都做了什麼。

很多時候,他的描述都不符合事實,比如明明是奶奶接他放學,他卻說是爸爸接的,還說爸爸接上他就去公園玩了,講得繪聲繪色。其實,去公園是周末跟爸爸一起做的事。

等他講完,我會小聲提醒:「喆喆的記憶力真好,周末跟爸爸去公園玩的事記得這麼清楚。不過你再仔細想想,今天是不是奶奶接你放學,然後你一直在奶奶家玩兒來著?」

他仔細想想,不好意思地笑了:「是的,媽媽,跟爸爸去公園是過去的事。」

3歲左右的孩子對時間還沒有明確概念,對他們來說,把回憶同現實混淆在一起,是特別正常的現象。

這種「假話」沒有任何目的性,父母只要認真傾聽、適當提醒就好,慢慢孩子會在我們的引導下努力回想當下發生的事,描述也會越來越準確。

另外,很多孩子都喜歡角色扮演,把自己想象成另一個人。對此,我們完全不必因為他們的描述與現實不符,就橫加制止。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查閱咱們過去的推文《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社交能力,做好這件小事是關鍵》

當孩子通過「假裝」來求關注

萱萱的「肚子疼」,就是典型的為求關注而「假裝」,當她發現這樣說可以獲得媽媽更多關愛,於是頻繁使用這個「小伎倆」。

對此,萱萱媽的做法很聰明——

某天,女兒抱她大腿不讓她出門,並說自己肚子疼時,她蹲下來,抱了抱女兒,看著女兒的眼睛說:「寶貝,如果你肚子疼,奶奶可以幫你倒杯熱水,你喝過後,躺著休息一下。我知道你希望媽媽一直陪著你,但媽媽除了照顧你,還有其他事要做,就像你除了喜歡跟媽媽玩,還喜歡跟其他小朋友玩一樣。等你肚子不疼了,奶奶會帶你下樓玩,好嗎?」

自己的需求被媽媽理解,「肚子疼」也有了解決辦法,而且還能出去玩……萱萱雖然撅著小嘴,掛著淚珠,但還是乖乖和媽媽說了「再見」。

同樣,小茉莉跟媽媽「說姥姥的壞話」,也是希望獲得媽媽的陪伴。茉莉媽媽的回應是:「你希望媽媽陪著你,媽媽很感動,但就算媽媽不在,相信姥姥也會把你照顧得很好,你也過得很開心,對吧?」

只要對孩子的需求表示理解,對孩子正在「假裝」的事正面回應,並且堅定地陳述事實,慢慢孩子會發現「假裝」其實沒什麼意義,自然就會放棄了。

當孩子為表現自己而誇大事實

就是「吹牛」嘛!有時是因為想獲得表揚,有時是因為互相攀比,有時就單純地想表現自己很厲害。

當喆同學說他吃了8碗炸醬麵時,我對他說:「8碗的話,小肚子都要撐爆啦,其實你吃3碗就已經很厲害了。」

當他說自己拍球能拍100下時,我說:「只要你每天都練習拍球,總有一天能連拍100下不間斷。」

當他說可以一口氣爬上20樓時,我說:「好啊,每天我們都堅持爬樓梯鍛煉,很快就能一口氣爬上20樓了。」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當孩子為免受責罰而掩飾錯誤

為免受責罰而說謊,是孩子最常見的說謊行為之一,比如浩浩把自己不被許可的行為都推到爸爸身上,這令媽媽很惱火。但很多大人忽略了一個事實:孩子犯錯后說謊,原因之一就是講真話會受到懲罰。

浩浩太過活潑好動,是那種時刻都可能闖禍的孩子,浩浩媽對他一向嚴厲,有時會不留情面地批評。而浩浩爸脾氣很好,常充當老婆的「出氣筒」。因為對家庭成員力量強弱有「清醒認識」,所以浩浩才事事都「栽贓」給老爸。

這是個普遍規律——經常受到嚴厲對待的孩子,更容易說謊。

生活中有很多事,孩子都會因為害怕而不敢說。小到摔跤、尿褲子,大到弄壞物品、受同學欺負,因為說出來反而會被大人情急之下各種訓誡,所以寧願選擇不說,以至於受到很深的傷害才被父母所覺察。

千萬不要讓我們的孩子,也因為害怕而說謊或乾脆什麼都不說。

當孩子為滿足慾望而說謊

「我今天還沒吃過棒棒糖,我想吃一個。」(事實是已經今天已經吃過了。)

「我的好朋友家裡都有這個,我也想要。」(事實是並非幾個好朋友都有這個。)

「我已經做完作業,可以出去玩了。」(事實是作業還沒有完成。)

這類明顯帶有目的性的謊言,是最應該重視並且一定要加以管束的。因為它們很容易讓孩子嘗到甜頭,繼而形成謊言思維,遇到問題總想通過說謊來解決。

如果孩子已經開始頻繁通過說謊來達到目的,下面的做法也許能幫到你。

孩子謊言,很多時候是因為大人做錯了

從最初無意識的假話,到後來有意識的謊言,要經歷一個發展過程。這個過程中,最愛孩子的我們,一定不要成為孩子謊言背後的推手。

發現孩子故意說謊,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子說謊是為了什麼?是否只有說謊,他才能得到他想要的?

如果是因為目前的規則已經不能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那麼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新規則。如果不是,那你需要讓孩子明白現有規則的正確與合理性,並且想辦法幫他遵守規則。

孩子說謊時懷著一種什麼樣的情緒?是慚愧、害怕,還是興奮、得意?

孩子說謊時的情緒,可以反映出親子關係的質量——

如果孩子是懷著興奮得意的心情對你說謊,那就不僅僅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還為了享受挑戰父母權威與智商的成就感;

如果孩子說謊時很害怕,說明他並沒有撒謊成性,只是偶爾為之;

如果孩子說謊時有慚愧情緒,說明他自己知道這麼做不對,但又想逃避責罰。

孩子是否成功騙過什麼人?是否因謊言未被揭穿而受到過誇讚?

想想到底是什麼人或什麼事讓孩子嘗到了說謊的甜頭,是什麼使得孩子把說謊作為一種策略保留了下來。

在孩子面前有任何說謊行為

媽媽和孩子正在逛街,接了個電話,毫不顧忌地對電話那頭的人說自己正在公司加班。

奶奶帶孩子乘公車,囑咐孩子一定要縮著脖子,別讓司機發現他已經超過規定身高,不然還得花錢買票。

爺爺給孩子買了一大包薯條,叮囑孩子千萬別讓媽媽知道這件事。問起來不許說是爺爺給買的。

……

這些情景,生活中比比皆是。非常遺憾,很多孩子的撒謊習慣就是這樣開始養成的。

不要給孩子貼上愛撒謊的標籤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心智發育日趨成熟,大大小小的謊言漸漸成為孩子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手段。這個過程中,如果家人不分青紅皂白地判定孩子有道德問題,隨便給孩子貼上「騙子」的標籤,不僅很難讓孩子改掉說謊的習慣,反而會對孩子的行為起到強化作用。

引導孩子用說真話來解決問題

啟發孩子說出事情的真相,和孩子一起思考這件事除了說謊還有哪些更好的解決辦法。如果孩子能提出更好的方法,及時鼓勵他。

以不傷害為前提的教育

發現孩子說謊,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揭穿,找合適的時間與孩子單獨談。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有利於孩子自主約束行為。

記得告訴孩子這句話

父母與孩子間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以彼此誠實為前提,謊言只會讓一切變糟。告訴孩子,即使他說了謊,犯了錯,你仍然愛他。

(閆涵:國家育嬰師,專註兒童心理,做最懂孩子、最尊重孩子的媽媽;蒙台梭利 育兒踐行者,用親歷經驗讓您的育兒少走彎道。)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