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哭出來的是悲傷,哭不出來的是抑鬱

抑鬱,

往往不是因為過度悲傷,

而恰恰是拒絕悲傷。

《海邊的曼切斯特》,這是一部很「喪」的電影。

影片的男主角Lee是公寓的勤雜工,替公寓的住戶們修理水管疏通馬桶。他從不微笑,和老闆頂撞,在酒吧尋釁打架,住在公司提供的半地下室里,房間里沒幾件像樣的傢具。

「喪」這個字幾乎是寫在了男主Lee的臉上。

Lee因為哥哥的突然去世,回到家鄉曼徹斯特處理後事,在醫院看著死去的哥哥他面無表情,醫院、殯儀館、律師所,每一個場景的切換,都陷入一段回憶。

過去的他也會笑,也曾有幸福的家庭,一起喝酒打球的老友….

然而一個冬日夜晚,本想為孩子燃起壁爐取暖的他,卻忘記掛防護網,在他從便利店購物回來之後,卻發現自己的家淹沒在火海之中。

留給他的是燒成灰燼的房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妻子和三個孩子的屍體。

人在面臨巨大傷痛的時候,會有怎樣的反應。

有的人會哭得撕心裂肺,而有的人卻哭不出來,因為他已徹底被巨大的悲愴吞沒了

在警局錄完口供之後,警察說他是犯了錯,不會因此定罪,但是Lee不能允許自己「無罪」。

他拔出警察的手槍指向自己試圖自殺,雖然最終被警察制服,但此後的Lee把自己活成了「喪」的樣子。

他找了一份又苦又累的勤雜工,也不在乎報酬和他人的眼光;他拒絕接受任何女人對他的示好;他故意醉酒挑釁、打架、挨打…。

Lee獨自離開了曼徹斯特。

離開,是為了隔離這裡的一切情感

哥哥的去世,又把他拉回到了這個城市。

在街上邂逅了前妻,聽著前妻現在的生活,看著前妻現在孕育的孩子,Lee什麼也說不出來,只是哽咽著不停地搖頭,沒事的,沒關係的。

他的心已經什麼都沒有了。

悲傷,成為了他身體的一部分

整個影片里,大部分的情感都是隱忍而剋制的,痛苦悲傷深埋在生活的水面之下。

為什麼那麼多的傷痛,卻哭不出來?

因為悲傷太沉重了,難以承受。前妻還可以指責抱怨,還可以哭。Lee除了悲傷,還有自責、內疚、嚴重的自我攻擊。

所以,Lee故意隔離了自己的情感,把自己關在了另一個世界,把自己擱在了生命之外。

隔離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它把所有的情緒感受隔離,世界都被關在外面。悲傷、快樂…所有情緒都擋在了外面。

生命里的一切努力,動因都是因為情感,所有的感受都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生,為了隔離這些感受,LEE斷開了和所有人的情感鏈接

電影中有一段,侄子請Lee去和女友的媽媽聊天,以便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和女友啪啪啪,女友的媽媽嘗試著和Lee聊了一會,就忍不住跑去敲女兒的房間門了,因為Lee的冷漠和隔離讓她無法忍受。

所以,Lee離婚,離開這個城市,去做一份不大和人接觸的工作,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並把跟他示好的人、想幫助他的人都推開。

在街上邂逅前妻,短短的對話,Lee卻無時無刻的想逃走。

前妻的溫柔,對他是卻是痛苦的提醒,因為防禦被打開了,悲傷再次湧上心頭,內疚、自我攻擊再次襲來

轉頭,他只好到酒吧尋釁打架,也許只有在身體遭受疼痛之後,才能緩解內心的煎熬。

心理學家曾奇峰講過一個例子。一群學員在討論案例報告的時候,聽到悲慘的事情,大家情緒低落,甚至有人都開始哭了,而其中一個人卻放聲大笑,讓別人都恨不得揍他一頓。

而督導老師便解釋說,大笑的人是因為別人的情感沒有進入到他內心裡,他把這些情感隔離了。

為什麼需要把自己如此隔離?

也許是這個案例對他來說,有著相似的悲慘體驗,他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所以比別人需要更多的隔離。因為一旦隔離被打破之後,他可能是所有人中哭得最慘的那個人。

曾奇峰說:一個人的情感不出來,不能和自己的情感保持接觸的話,那些情感就會以各種各樣變異的形式出來,變異的形式多半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癥狀

悲傷、難過、內疚、憤怒…這些情感,幾乎是每個遭遇喪失的人都會產生。

面對生命的喪失,哀傷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每個人都具有自我療愈的能力,喪失是痛苦的,哀傷,便是喪失修通的渠道。

最初我們痛苦的情緒出來的時候,體驗它,接受它,讓自己充分地悲傷,大多數人都可以從這個過程中走出來。

哀傷期的長短因人而異,一般而言,大部分人的哀傷期會短於6個月。

還有部分人可能會持續地在哀傷中無法走出。如果持續超過6個月,就需要重視了,必要的話可以尋求專業的哀傷輔導。

哀傷輔導通常有四項任務。

1.接受喪失的事實。確認和理解喪失的真實性,增加失落的現實感。

2.經驗傷痛的情緒。協助當事人去處理已表達或潛在的情感,幫助當事人去表達悲傷,充分的去哀傷。

3.調整和適應喪失的生活。協助當事人學會如何應對喪失后的改變,及再適應過程中出現的障礙。

4.重建關係。在情感上重新定位和已喪失個體在內心的位置,好好和過去說再見,並走向新的生活。

很多人在觀看電影《海邊的曼切斯特》的時候,都會被男主Lee那句「I can』t beat it!」淚目,他給自己定了罪,他把自己關在另外一個世界裡面,也許他也曾想過要走出來,也許他也曾想過來觸碰現實的世界,但始終未能打破內心的高牆。

電影最後,Lee依然選擇離開曼切斯特,他沒有做侄子的監護人。因為侄子不想離開這個地方,這裡有他熟悉的朋友和戀人,而Lee也無法留下,因為這裡有他心碎的過往。

分別前,侄子問Lee為什麼不能留下來。Lee埋下頭,沉默良久,說了那句:「I can』t beat it!」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雖然無法感同身受,卻依然能夠透過屏幕,共情到男主的無力與沉重,難過到極致,哭也哭不出來的哀傷。

瑞士心理學家維雷娜·卡斯特說:一個人之所以患上抑鬱症,往往不是因為過度悲傷,而恰恰是拒絕了悲傷

多希望Lee可以放聲大哭一場。

哭出來的是悲傷,哭不出來的便成了抑鬱。

作者 | 吳在天,心理諮詢師,心理行業從業7年,始終在自我成長的路上。

微信公眾號:不懂點心理(ID:bddpsy)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