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歐洲某國有數十萬中國援助的軍事建築?今天有很多能用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四百五十七期】(歷史系列第179講)

68年前的今天,1949年11月23日,和阿爾巴尼亞正式建交。在新歷史上,對於阿爾巴尼亞的無償援助是最多的,高達當時幣值100多億人民幣(相當於今天1萬億人民幣以上)。這裡面也包括大量的軍事援助,包括該國無數的碉堡。聽薩沙說一說吧。

今天去阿爾巴尼亞旅遊,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的碉堡。

社會主義的阿爾巴尼亞是一個人口僅有200多萬,國土面積不過2.5萬平方公里的小國。阿爾巴尼亞在全世界可謂眾叛親離,和蘇聯陣營、美國陣營甚至南斯拉夫等國都是死敵。

該國領袖霍查認為:小國恐怕不是強大敵人對手,還是以守為主比較好。於是,他們利用援助的無數優質水泥,依靠山地地形修建了數十萬個碉堡,平均每五六個人就有一個碉堡。

資料中寫道:阿爾巴尼亞喊出了「一手拿鎬,一手拿槍」的響亮口號,具體措施之一就是全民動員建造碉堡。 凡是去過阿爾巴尼亞的人,無不為星羅棋布的碉堡而驚嘆。在廣袤的農村田野上,每隔幾百米就有一排碉堡,公路兩側、山頂山腰、房前屋后,甚至度假沙灘上都分佈著各式各樣的碉堡。這些碉堡有明碉、有暗碉;有暗道密如蛛網、多達幾十個一群的群碉,也有孑然兀立的獨碉;有能藏兵數百、附設糧倉彈藥庫的指揮大碉,也有僅能勉強塞進一人的單兵碉。

最常見的,還是直徑3到4米、半掩埋式的圓碉。那些隱藏在草叢中的鐵灰色圓碉,就像一口口倒扣的鐵鍋,或者是一隻只靜止不動的大烏龜,趴在那裡窺視著過往行人。阿爾巴尼亞碉堡用優質的鋼筋水泥建造而成,據說當時平均造價達到250美元(那時候年人均收入200元人民幣),全國幾十萬座碉堡,總耗資達到1.75億美元以上,消耗的人力、物力更是驚人。當地人說,一座碉堡的耗資、耗材,足可建造一套標準的兩居室住房。

薩沙說,阿爾巴尼亞民主化以後,很快加入北約,也就沒有敵人了。那麼,這幾十個的碉堡也就成為擺設。

有意思的是,這些碉堡卻成為國家極為頭疼的問題。碉堡都是用援助的優質鋼筋水泥建設,還是在工程軍人指導下建設,所以特別堅固。

還是資料中寫道:照理說,這些遠遠超出自衛需要的碉堡既礙眼又佔地,理應大量拆除,但幾十年過去,仍有很多碉堡巋然不動。究其原因,第一大難題就是缺錢缺裝備:當初修碉堡時講究「敵情觀念」,越結實越好。人援助的材料好,阿爾巴尼亞敗家子又捨得用材料,結果碉堡堅固的連炮彈都炸不開,拆起來當然費勁。前些年阿爾巴尼亞為發展旅遊,聘請北約的工兵部隊拆除一處海灘上幾百座小碉堡,結果這些大兵動用了挖掘機、推土機、吊車等重型設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交差。武裝到牙齒的北約工兵尚如此,普通阿爾巴尼亞軍民自然更困難了。另一個難題是沒權拆。1992年開始的「土改」把許多碉堡連同土地分給農戶,但農戶們拿到的只是碉堡的「使用權」,產權仍屬軍隊,不論多礙事,軍方不說拆,誰也不敢動它。

寫到這裡,就忍不住要介紹這個當年的頭號白眼狼了。

阿爾巴尼亞曾經長期被南斯拉夫控制。戰後,鐵托還曾計劃將該國也併入南斯拉夫,成為第七個加盟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深感驚恐,立即清洗了國內的親南派,並投靠到南斯拉夫的敵人蘇聯懷中。阿爾巴尼亞是個小國,又是一個窮國,經濟和軍事高度依賴蘇聯。

沒想到,斯大林死了以後,赫魯曉夫上台和南斯拉夫搞起緩和,這就大大得罪了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害怕蘇聯會犧牲自己的利益,迅速同蘇聯的敵人站在一起,換了個大哥。

客觀來說,在那個特殊的時代,阿爾巴尼亞在國際外交上對有一定的幫助。

由阿爾巴尼亞和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出的」關於恢復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提案「最終被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得以回到聯合國大家庭。

但這一切均是有代價的。

僅僅以修建這些碉堡的材料來說,也就是天文數字。

曾出任駐阿爾巴尼亞大使的耿飈寫道: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鎖、存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從1954年以來,我們給阿的經濟、軍事援助將近90億元人民幣。阿總人口才200萬,相當於人給每個阿爾巴尼亞人送了4000多元的紅包(當時幣值),這是個不小的數字,普通工人月薪不過20元。軍援項目之繁多,數量之大,也超出了阿國防的需要。在阿方領導人看來,向伸手要援助,似乎理所當然。霍查曾經毫不掩飾地說:『你們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向你們要求幫助,就如弟弟向哥哥要求幫助一樣。』謝胡還說:『我們不向你們要,向誰要呢?』。

用就用吧,因為不是自己辛苦賺來的東西,自然不會珍惜。

耿飈回憶:在援助物資的使用上,阿方浪費極其嚴重。我在實地調查時看到:馬路邊的電線杆,都是用援助的優質鋼管做的。他們還把援助的水泥、鋼筋用來到處修建烈士紀念碑,在全國共修建了1萬多個。我們援助的化肥,被亂七八糟地堆在地里,任憑日晒雨淋。諸如此類的浪費現象,不勝枚舉。李先念副總理訪阿時,曾問謝胡,你拿我們那麼多東西打算什麼時候還?他竟說,根本沒有考慮過還的問題。

大家想想看,都能用援助的鋼筋水泥修建上萬個紀念碑,造幾十萬個碉堡又算得上什麼!阿爾巴尼亞對於建造碉堡壓根不怕用好材料,反正不是自己的錢,那碉堡怎麼能不堅固呢。

有意思的是,隨著70年代中美關係的緩和,中蘇關係也逐步破冰,阿爾巴尼亞感到恐懼,又要換大哥了。

1974年10月,阿總理謝胡寫信給周恩來總理,強烈要求已處於經濟崩潰邊緣的,在阿爾巴尼亞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繼續提供高達50億人民幣(!)的貸款。此時的經過文革的折騰,國家百廢待興,早已力不從心、疲於應付。

阿爾巴尼亞見不像以前一樣爽快給錢,開始翻臉不認人。

由於援建項目進展緩慢、援阿物資久未到位,阿勞動黨內部譴責「已完全墮落成修正主義」的聲音甚囂塵上、愈演愈烈。

隨著文革的結束,開始重視本國民生問題,對於阿爾巴尼亞的援助逐步減少。

阿爾巴尼亞見苗頭不對,乾脆撕破臉了。

1977年7月,阿爾巴尼亞黨報《人民之聲》在霍查授意下發表題為「革命的理論與實踐」的社論文章,大肆攻擊。

更牛叉的是,之前給他們的100多億援助,竟然也變成「破壞阿經濟的別有圖謀之舉」。中阿關係全面公開破裂。

這白眼狼也算做絕了。

1978年7月,政府正式照會阿爾巴尼亞當局,停止對阿經濟、軍事援助,停止支付現金援款並撤回所有專家,中阿關係徹底跌入冰點。1979年起,阿爾巴尼亞中斷了同的一切交往。中阿關係的「冬眠」狀態一直持續到1991年才恢復!

【薩沙講史堂第四百五十七期】(歷史系列第179講)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