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共享單車填補出行「最後一公里」空白

原標題:共享腳踏車填補出行「最後一公里」空白

等待修復的小黃車一眼望不到頭。

有的共享腳踏車二維碼和序列號被塗抹,導致別人無法使用,成為某些人的「專車」。

越來越多的上班族將共享腳踏車作為短途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

騙腿兒,上車

騎行風又刮回來了

北京,初春,綠柳才黃半未勻,騙腿兒,上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騎行風又刮回來了。這一次,車不再是黑色的鳳凰墨綠的飛鴿,橘色的摩拜、黃色的ofo、紅白相間的公租腳踏車、天藍色的小藍腳踏車,花兒般在大街小巷盛開。

騎行,花了30多年,卷土重歸,為城市添綠。

交通部門發布過一組數據:1986年,本市腳踏車出行比例達到86.7%。市民劉先生已經退休多年,提起腳踏車,他脫口而出:「那會兒,北京人幾乎都丟過腳踏車,家家戶戶早上上班,都是騙腿兒,上車。」

2006年,拐點出現了——腳踏車出行比例首次低於小汽車,下滑到27.7%。之後,腳踏車彷彿一溜煙兒地遠去了。到了2015年,腳踏車出行比例降至12%,而小汽車出行比例提高到了32%。

30年,騎車出行比例下降了74.7個百分點。

「不願意騎車,路上不好走,小汽車說起步就起步,還有開起來飛快、嗖地竄出來的電動車。」市民嚴小姐家裡一直停著一輛紅色腳踏車,她說,「這輛車閑置了好幾年了,最多父母出門買菜當個手推車用。」

2016年,又一個拐點,騎行的人慢慢多起來。身邊的變化悄悄發生著:

先說路面上的。三環輔路,347處機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通行衝突點疏通,全線97公里的腳踏車道清除障礙,市民騎行全程無斷點。二環路、三環路和中心城區很多大馬路上都專門為腳踏車鋪設了「紅毯」,標明路權。

再說車,摩拜、ofo等任意地點租還的共享腳踏車如雨後春筍冒出來,固定租還點的公租腳踏車也試水手機租車。「方便,到哪兒一掏手機一掃碼,騙腿兒,走著。」市民張先生原本是「汽車族」,他住在右安門附近,最近的捷運站是4號線的陶然亭站,步行需要半個小時。所以無論上班還是出門逛超市,他的標準流程是拿著車鑰匙下樓,對準車一按,「嘀嘀」,汽車雙閃,拉開車門,給油。「現在,騎車十分鐘到捷運,還不堵車。趕上有活動,經常可以免費騎,我的車都跟家停了一周了。」他說。

有人提出疑問,共享腳踏車會不會搶了公交、捷運的客流?

摩拜腳踏車相關負責人透露:「大部分騎車人的平均騎行時間是26至28分鐘,用戶多是在兩種公共交通換乘時、從捷運站到家或單位時選擇騎車。只有極少數很喜歡鍛煉的人是長途騎行。」

北京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也曾給出一組數據:97%的公租腳踏車用戶在1小時之內還車,絕大部分人騎車解決「最後一公里」出行。

轉綠疊翠,更顯蔥蘢。交通專家徐康明說:「無論騎車,還是乘坐公共交通,都是綠色出行,均有助於緩解城市擁堵。」

本月初,《2017年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發布,北京市交通委新聞發言人容軍提到,北京公租腳踏車蓬勃發展,去年已經超過8萬輛。公租腳踏車的布局結合軌道交通站點以及小區周邊,解決市民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目前辦卡率、租還率都很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政府引導下,由社會資本投入的共享腳踏車,則增長更快,已達30萬輛左右。

更值得期待的是,騎行,綠色交通的最佳「助力」頗有厚積薄發的趨勢。最近半個月,各家共享腳踏車爭相推出活動吸引客流,免費騎、充值返券等接踵而至;一些開車族,也開始放下車鑰匙,掃碼騎車出行。「車都不好找了。」市民李先生不禁抱怨,「我從北京飯店附近溜達到崇文門才算掃開一輛車。」

昨天,記者採訪得到的最新數據是,北京的共享腳踏車數量還在不斷攀升。摩拜腳踏車在京投放超過10萬輛,ofo投放量已經超過20萬輛。兩家企業均明確,將隨著車輛迭代,不斷推出並適當增加新車。市交通委表示,對於共享腳踏車的發展,政府是持支持態度的,但這並不代表管理放鬆,現在需要制訂規範對它進行管理。

擠走了三蹦子

共享腳踏車便宜方便還安全

五顏六色的共享腳踏車,正在打通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這也給治理黑車開闢了一條新路徑。記者探訪多個捷運口發現,多年來屢治不絕的黑車,悄然間被共享腳踏車擠了生意,數量銳減。僅剩的幾輛三蹦子也生意冷清,收入還不足原來的一半。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建國門捷運站東北口,正值早高峰最繁忙時段,大量乘客魚貫而出。不少乘客出站第一件事兒便是掏出智能手機,找車、掃碼,不出1分鐘就飛身上車,直奔各大寫字樓。「我在朝陽門工作,離這裡不到兩公里。」一位年輕的姑娘熟練地打開共享腳踏車的車鎖,「這個距離走路嫌長,打車不值,騎腳踏車最方便,8分鐘就到。」

在一片清脆的開鎖聲中,捷運站西側的四輛趴活的黑車顯得格外落寞。司機賣力吆喝了半天也沒迎來一個乘客,眼巴巴看著昔日的主顧騎上腳踏車,絕塵而去。車主王福成長嘆一聲,臉上寫滿了無奈。他告訴記者,短短半年之前,建國門的黑車少說有十幾輛,根本不愁沒活兒。「從去年秋天開始,我就明顯感覺越來越不好乾。以前一上午就能掙一百五,現在呢,連一半都不到!不少司機回老家過春節,之後就沒再回來。」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勁松、潘家園、十里河等捷運站,因為緊鄰舊貨、古玩和建材市場,這些地區都曾是著名的黑車聚集點。但如今,這些三蹦子、小麵包、小摩托等黑車均數量銳減。在勁松捷運站D口,記者反覆尋找,居然沒發現一輛黑車。取而代之的是上百輛齊整鮮艷的共享腳踏車,少說有六種顏色。

「共享腳踏車便宜、方便,還安全。誰願意再去坐黑車呀?」多位市民都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看法。市面上的共享腳踏車大多價格便宜,騎行一小時只需0.5元到1元錢。共享腳踏車不需要辦卡,只要下載手機APP就能完成借還車。相比之下,坐一次黑車通常要花十元以上,「三蹦子搖搖晃晃的,到處亂竄,還常常闖紅燈。感覺是在拿命通勤。」一位市民說。

共享腳踏車火爆,擠走了盤踞多年的黑車大軍,這讓負責城市管理的部門輕鬆了不少。勁松城管執法隊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跟黑車較了這麼多年勁,反反覆復,屢打不絕。共享腳踏車這招兒,高。」

忙壞修車師傅

引入信用積分鼓勵文明騎行

過去幾個月,橙、黃、藍、綠等各色共享腳踏車如旋風般席捲街頭,便利市民交通出行的同時,也滋生城市管理的難題。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共享腳踏車雖然數量驚人,但車輛損毀觸目驚心,不少市民都遭遇過掃碼十回才能挑出一輛完好車輛的情況。而從維修網點堆放的大批受損車輛看,超過半數為惡意破壞。

海量投放局部過剩

車多未必能騎

「嚯,這兒簡直就是腳踏車海啊……」在14號線阜通捷運站不遠,望京SOHO附近的十字路口,一位行人忍不住感嘆。他一點沒誇張,各個方向的人行道上,浩浩蕩蕩擺著橙、黃、藍各色共享腳踏車,粗略估計,至少有三百輛。

不只在望京,國貿、角門東、雙合捷運站周邊,共享腳踏車以動輒上百輛規模出現的陣仗都不少見。

入春以來,摩拜、ofo、小藍腳踏車等各家共享腳踏車開始了聲勢猛烈的「投放潮」。以今年新進入北京市場的小藍車為例,一個多月時間裡,就在京投放了3萬輛腳踏車,並計劃在4月份完成18萬輛的投放。

「春節前還苦惱共享腳踏車啥時鋪到房山呢,春節過後一下子車就多起來了,每天出捷運都能有十幾輛共享腳踏車。」工作在東城、家住房山的孫先生告訴記者。不過,比起中心城區,很多偏遠一點的捷運站,車輛還明顯不足。

即便在市中心,海量投放也並不意味著「想騎就騎」。

「晚上八點逛完商場回家,不斷看到路邊有小黃車,不是腳蹬子沒了,就是車座沒了、車輪歪了,要麼就是被人上了私鎖。足足掃到第10輛,才確認是一輛完好的車,可我人都快到家門口了。」小曹周末的尷尬經歷,很多市民都感同身受。朋友圈裡,吐槽共享腳踏車掃五六回才能成功騎走一輛的大有人在。

車輛損毀帶來的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

昨天早上,市民李先生在上班路上剛剛經歷了一場騎車「驚魂」。像往常一樣,他在捷運口掃了一輛摩拜腳踏車準備去公司。暢快騎行到路口,眼看指示燈變成紅燈,他趕緊捏下了剎車,卻發現剎車竟然失靈了。匆忙中他從車上跳下,用腳掌擦地才完成急停。仔細檢查后他才發現,這輛車的剎車摩擦片竟然被人卸走了。

毀車五花八門

半數為惡意破壞

共享腳踏車車輛損壞率究竟有多高?此前,摩拜方面披露大概是5%,其他共享腳踏車公司則對此秘而不宣。許多市民發現,車型輕巧的小黃車ofo,損毀率遠超5%,平台方不得不在北京新增不少臨時維修點。

昨天上午,記者在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附近的ofo維修點看到,六七百輛等待維修的小黃車「趴」在這裡,時不時有工作人員騎著電三輪車駛來,將新搜尋到的壞車卸下,待修的小黃車一眼望不到頭。

和普通修車鋪門前的景象不同,眼前的小黃車大多並非自然損壞,全是「花式」故障。記者對停放在外側一長溜的270輛小黃車逐一查看發現,有111輛腳踏車號碼牌被塗抹或拆卸,25輛車座被卸,2輛車鎖被卸,1輛被上了私鎖,其餘則是車胎被扎、車鎖失靈、車閘損壞等問題。保守估算,在這批待維修的小黃車中,超過半數為惡意破壞。

「好多都是新車,剛投放幾天就被破壞了。」正在修車的張師傅說。憑他們的職業經驗,如果是正常騎行,壞車不至於這麼多。除了車牌、內胎、腳蹬子等小問題就近維修,一些損壞嚴重的車輛,只能運回廠商修理。「最可惡的是塗抹號碼,明擺著就是不想別人騎,太自私!」張師傅直搖頭。

究竟是哪些人對小黃車下此狠手?ofo相關負責人分析,一些可能是黑摩的司機所為,一些則是普通用戶為私占車輛而出此下策。

對共享腳踏車屢遭「毒手」的棘手難題,網友們紛紛支招,建議企業將車輛升級打造得更結實耐用,並引入信用積分鼓勵文明騎行。而對於故意破壞的行為,希望警方能加大打擊力度,為綠色出行提供更多支持。

井噴增長拷問平台能力

泡沫還是剛需?

數據顯示,北京的共享腳踏車總投放量已超30萬,網上關於資本狂歡助推共享腳踏車泡沫的質疑聲不斷。

「有沒有泡沫,晚上來看看就知道了。」上班族宋東浩對泡沫一說嗤之以鼻。據他觀察,捷運站周邊的共享腳踏車白天看規模唬人,車海一般,晚高峰乘客呼啦啦出站,上百輛車一會兒工夫就沒了,都被騎到了周邊小區。「連黑摩的都知道規律了,晚上9點多才上崗,知道共享腳踏車都沒了。」他特意下載了三款APP,以增加騎到車的概率。

在劉家窯捷運,記者果然在快十點的時候看到有摩的重新出沒,但價格唬人。「劉家窯到光彩路?15塊,2公里多呢!」趴活的大姐一分錢不讓,比計程車價格還高。

隨著車輛數量猛增,亂停亂放、惡意破壞等問題都需要相應的人工、技術手段解決。近日,摩拜、ofo明顯加大了對線下管理的投入,「招兵買馬」增加運維人員。

不過,共享腳踏車運維人員有一定的「門檻」,需要會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相比腳踏車投放的速度,這份薪水並不高的工作招兵買馬的速度有點跟不上。摩拜腳踏車的一位運維師傅告訴記者,「我們建了個微信群,聽說要招300人,現在群里才幾十號人,人也不那麼好招啊。」

隨著運維任務增加,滿載共享腳踏車在街頭奔跑的電動三輪車也越來越多。這些缺乏牌照的電三輪遇到了和黑摩的一樣的待遇。「有時我們的三輪車會被交警扣押,扣押后就要不回來了。」ofo相關業務負責人無奈地說。

為了解決無序停放問題,腳踏車企業也開始與區政府、街道合作,探索合規停車。日前,丰台區西羅園街道在轄區範圍內試點共享腳踏車「定點停放」,街道在社區出入口、捷運站出口為共享腳踏車劃定了「推薦停放點」,街道和摩拜、ofo等腳踏車企業派出專人進行管理,引導市民有序停放。

記者手記

小小腳踏車折射城市管理新思路

多年來,城管、交通、市政等部門都在嚴打黑車,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精力,但成效似乎並不大。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最後一公里」屬於剛性需求。只要這個需求擺在那兒,那麼就必然有人逐利而來。

開通擺渡車、打通微循環、增設公租腳踏車,種種方法實際上都在試圖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去年興起的共享腳踏車,四兩撥千斤,精準填補了出行「最後一公里」的空白。

一個創新的商業模式,「無心插柳」般為城市管理提供了新路徑。但政府部門要做的還有很多,比如為腳踏車劃定停放點,引導其合理停放,不妨礙交通秩序;對於惡意損壞腳踏車的行為嚴加查處,不讓它們「受傷」;對於殘存的黑車,也要持續高壓的嚴打態勢。對市民來說,也應該把愛護腳踏車、遵守騎行規則放在心上,最終消除黑車的生存土壤,杜絕安全隱患。小小共享腳踏車,折射出城市管理的新思路。創新模式、多方參與,複雜的難題也有可能迎刃而解。本報記者 朱松梅

國小生不能騎上路

似乎在一夜之間,共享腳踏車成為市民的春日出行神器。按照相關法規,駕駛腳踏車必須年滿12周歲,但記者走訪發現,腳踏車大軍中不乏稚氣未脫的國小生,而共享腳踏車的車身上也從未明確進行標示。

下午3時,隨著一家國小放學,海淀區普惠西街變得喧鬧起來。周圍的各色共享腳踏車接二連三被孩子們騎走,小小身影在密集車流里來回穿梭。

「來,你騎這輛!」一位父親拍拍車座招呼道。他把一輛黃色的共享腳踏車交給身穿校服的兒子,轉身又打開手機,解鎖了另一品牌的腳踏車。「孩子這麼小,上路不怕出危險嗎?」面對疑問,這位父親並不太放在心上:「他都11歲了,多鍛煉下沒壞處。再說了,有我守著,肯定不會有安全問題。」

一番觀察下來,記者發現,騎車上路的國小生多數都是用家長的賬號進行登錄、租車。同時,也有不少孩子自個兒「鑽研」,摸出了解鎖腳踏車的門道。

在校門口,兩名10歲左右的孩子來迴轉悠,一邊嬉鬧著,一邊打量牆根下、街角邊這些常有腳踏車停放的地方。一發現有共享腳踏車,他們就立馬飛奔過去嘗試按幾下解鎖鍵。沒出幾分鐘,就順利打開了兩輛腳踏車。「有的人騎完車不打亂密碼,我們挨個兒試,肯定能找到。只要這樣摁一下,鎖就開了。」這名國小生熟練地為記者演示著解鎖方法,「就算沒智能手機也能騎車,還不用花錢呢。」

記者隨機詢問了五名國小生,其中三名都嘗試過騎共享腳踏車上路。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騎車上路須滿12周歲,而家長和孩子們普遍表示並不太了解。

孩子們享受到了共享腳踏車的樂趣,但潛在的危險著實不小。共享腳踏車的車座普遍較高,不少國小生騎上腳踏車后,要踮起腳尖才能勉強夠到地面。碰到緊急情況需要剎車時,雙腳無法著地,車子很容易向一側歪過去。半大孩子騎車上路,也讓機動車司機感到心驚肉跳。「小孩子平衡能力還不是特別好,搖搖晃晃的。有次我剛拐彎,一個孩子就騎車迎面過來了,看到有車他就緊張地晃起來。幸虧我趕緊剎住車。」回想當時的場景,一名司機至今仍心有餘悸。

孩子違規騎車上路,誰來監管呢?昨天,記者分別登錄了兩家知名的共享腳踏車平台,發現在註冊環節均需要輸入身份證號,12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無法進行註冊,在使用規則中也都要求用戶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但在共享腳踏車的車身上,記者幾番尋找,卻並沒有找到相關提示。

「請家長們多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只能在小區里、公園裡騎車,決不能騎到市政道路上來。」翠微路附近一名交警說,對於違規的未成年人我們只能以勸說、教育為主。此外,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家長作為監護人,應承擔法律責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