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期刊之聲|河南省:加大扶持力度 提高支農政策精準性(圖)

年來,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級黨委政府及農業部門,堅持將發展農民合作社作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重要載體和推進農業體制機制創新的主要方向,加大宣傳、因勢利導、重點扶持、規範發展,農民合作社呈現快速健康發展態勢。

一、合作社發展勢頭迅猛

一是農民合作社快速發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139461家,數量居全國第二位,是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當年的近82倍,平均每個行政村將近3家合作社。農民合作社的發展給成員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農戶入社積極性日益高漲,合作社現有成員690萬戶,入社成員覆蓋全省1/3以上農戶。

二是社會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農民合作社由初始的生產、技術、信息服務為主,逐步向銷售、運輸、貯藏、加工等各個環節延伸。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合作社服務區域也在不斷拓展,部分合作社開始向跨鄉鎮、跨縣域發展。目前,全省超過50%的合作社為成員提供產加銷一體化服務,開展統一生產資料供應、農機作業、統防統治、技術信息、加工儲藏、產品銷售等服務。

三是市場競爭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全省有4000多家合作社擁有註冊商標,4051家合作社實施了標準化生產,2200多家合作社通過了農產品質量認證。通過「農社對接」「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與社區、超市、批發市場、學校等建立穩定產銷關係的合作社有2086家,年銷售農產品金額23.02億元。

四是合作社發展新業態不斷湧現。近年來,農民合作社突破傳統的種養生產銷售領域,湧現出了土地股份合作、信用互助合作、休閑旅遊農業和傳統民間工藝文化產品開發等多種類型的合作社。鄭州市約有26%的農民合作社自發開展了農產品精深加工、「互聯網+農業」、全程社會化託管、休閑觀光農業、籽種農業、鄉村旅遊和農村電商等農業產業新業態。

五是合作層次不斷提高。各地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模式,積極引導合作社與合作社、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社與科研推廣機構等聯合和合作,通過組建聯合社、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二、政策措施完善給力

一是政策促進。省政府辦公廳出台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的意見》,省直各有關部門依據法律賦予的職責和省政府要求,制定出台了財政、稅收、工商和項目支持等一系列針對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扶持和優惠政策。省財政部門制定了《河南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若干財政政策措施》《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若干財政政策》。調整財政支持方向,省財政、農業、農開、扶貧、畜牧、農機等部門,依法把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項目主要實施主體。2014年,經省政府同意,建立河南省農民合作社發展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農業、財政、國土、工商、稅務等部門協調配合、共同支持合作社發展的新機制。

二是示範帶動。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注重發揮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的作用,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把典型示範作為促進農民合作社發展的重要手段。2014年,省農民合作社發展部門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聯合下發了《河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評定及監測暫行辦法》,實行部門聯合評定示範社機制,加強動態管理,建立名錄,分級管理,重點扶持。目前,全省有國家級示範社507家,省級示範社520家,縣級及以上示範社1.8萬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國家、省、市、縣四級示範體系。

三是金融支持。省財政部門制定印發了《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若干財政政策》,構建政府、銀行、擔保、保險、投資「五位一體」聯動支農機制,幫助新型經營主體提高市場融資能力。健全和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增強融資擔保能力,力爭到2018年資本金規模不低於50億元,擔保貸款餘額達到200億元以上,為從事農業尤其是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服務。

四是人才跟進。制定系統培訓規劃,採取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措施,突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人才培訓,加速「兩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融合、一體發展,每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等6萬人次。建立農民合作社輔導員制度,在全省形成了一支政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熱心合作事業的市、縣、鄉三級輔導員隊伍。

五是優化服務。優化流轉服務,加快構建村有信息員、鄉鎮有中心、縣(市)有網路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立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提供服務。加強調解仲裁組織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體系。優化科技服務。完善農產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發揮1031個鄉鎮(區域)農業技術推廣站作用,努力實現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有效對接。鼓勵和支持涉農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各類科技人員,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技術研發和推廣服務,建立長期的科技服務協作關係。優化信息服務。樹立農業電商理念,堅持科學規劃和典型帶動,培育和樹立一批具有引領示範作用的農業電商企業、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電商網店,充分利用淘寶等大型電商平台技術、資金、人才優勢,開展「千縣萬村」村淘示範工程。開展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實施「快遞下鄉」「寬頻中原」等工程,抓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試點縣工作,擴大村級信息服務站覆蓋面。重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大型電商平台對接,推進名特優、「三品一標」、知名品牌等農產品入駐電商平台,啟動實施生鮮農產品與農資電商試點;加快推進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質量安全追溯等領域物聯網示範應用;大力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子商務技術培訓,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優化生產性服務。研究制定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的指導性目錄,建立健全購買服務的標準合同、規範程序和監督機制,鼓勵向經營性服務組織購買易監管、可量化的公益性服務。在蘭考縣、商丘市夏邑縣等,依託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土地深耕深松、小麥「一噴三防」等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試點,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建立農業綜合服務超市,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合作式、託管式、訂單式服務。

三、精準施策解決問題

一是融資瓶頸難以打破。金融機構的擔保、授信標準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面臨貸款困難、手續繁雜、隱性費用高等問題,政策性金融機構支農責任有待加強。武陟縣涵香農民專業合作社反映,當前,商業銀行利率、擔保費等各項貸款成本高達12%,農發行雖然不需要擔保,但要繳納30%的保證金。建議國家出台指向更為明確的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的金融政策,探索建立專門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的融資平台。

二是農業保險叫好不叫座。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反映,現有農業保險業務險種單一、覆蓋範圍窄、投保數額偏小,加之理賠標準不一、程序繁瑣、賠付標準低,難以發揮保障農業生產、減少農民經濟損失的作用。如平安保險達到減產50%,才開始賠付,而且每畝只有499元。建議國家建立農業保險激勵機制,鼓勵創新保險產品,開展特色經濟作物、優質林果等保險業務,加快從單一基本風險保障向產量保險、收入保險、價格保險和指數保險等轉變。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保險」融合發展。簡化保險理賠程序,確保新型經營主體及時受益。

三是合作社在爭取政策支持方面還處於弱勢。目前,眾多支農項目相繼將合作社納入支持範圍,部分資金和項目甚至明確提出優先讓合作社作為承擔主體。但由於農民合作社實力較弱,在項目設計、項目申報等方面能力偏弱,導致合作社在獲取財政涉農項目上仍處於不利地位。建議儘快推動合作社優先承擔小型財政項目政策落實,明確界定小型財政項目的範圍和邊界,增強財政支農政策的精準性和指向性。

四是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漯河市召陵區農展種植合作社反映,租賃的土地排灌、道路、水電等配套基礎設施差;農業輔助設施用地政策不落實,無法自建曬場、庫房等。建議國家制定專門政策,在統一規劃下,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農田基本建設的支持,提升農業生產水平。

合作社人必讀︱2017年度《農民合作社》在線訂閱功能已開通(附指南)

農業部主管 農干院主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